乘着当小吏的机会,他又学习了当时的律令,被提升为狱吏。县里的人遇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请他帮忙解决。凭着刻苦用功的精神,他终于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西汉时有名的法律学家。
头tóu 悬xuán 梁liánɡ
头tóu悬xuán梁liánɡ锥zhuī刺cì股ɡǔ彼bǐ不bú教jiào自zì勤qín苦kǔ
【精彩解说】
晋朝时的孙敬怕自己念书时打瞌睡,耽误功课,便用绳子绑住头发,再将绳子系在屋梁上。这样每当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拉扯而痛得醒过来。
另一个例子是战国时的苏秦,他为了持续不断地努力学习,每当读书困倦时,就拿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迫使自己打起精神来。他们两位都没有师长的监督,却能自觉主动地勤学苦修。
【故事链接】
苏秦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人。他和张仪同学于鬼谷子门下,学到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想凭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出人头地。可是在外面跑了一年多,也没有一个国君用他。
家里人看到苏秦如此狼狈地回来,都非常看不起他。苏秦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番事业来。苏秦从此伏案苦读,每天读书都到很晚,有时累了打瞌睡,苏秦就用一把锥子刺一下大腿,然后再继续读书。
苦读了一年多后,苏秦改变策略,开始游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让他们联合起来,抵御强秦,得到了六国国君的认同,他以此获得了六国的相印,衣锦还乡。
如rú 囊nánɡ 萤yínɡ
如rú囊nánɡ萤yínɡ如rú映yìnɡ雪xuě家jiā虽suī贫pín学xué不bú辍chuò如rú负fù薪xīn如rú挂ɡuà角jiǎo身shēn虽suī劳láo犹yóu苦kǔ卓zhuō
【精彩解说】
晋朝的车胤,夏夜借萤火虫的光读书;晋朝的孙康,冬夜借雪光学习。他们虽然家里贫困,但却从不中断学习。
汉朝的朱买臣背着木柴还在读书,隋朝的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他们虽然劳苦,但却能刻苦自立。
【故事链接】
车胤,晋代南平人,他的曾祖父车浚(jùn)曾是三国时吴县的太守。
有一年,吴县一带闹灾荒,百姓们无粮度日。车浚上书吴王孙皓,请求发放救济粮。不料孙皓以为他想借机谋反,故意美化自己,下令将他斩首。从此,车胤家里就变得一贫如洗了。
车胤年少时读书很勤奋。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此后,车胤在父亲的教导下每天发愤苦读。家里穷得连买灯油的钱都没有,一到天黑就没法读书,车胤感到很无奈。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发出点点亮光。他非常高兴地想到:要是把这些萤火虫收集起来,不就是一束明亮的光源吗?于是,他捉了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用白纱布做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晚上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发愤苦读起来,后来他成为一名大学问家。
苏sū 老lǎo 泉quán
苏sū老lǎo泉quán二èr十shí七qī始shǐ发fā愤fèn读dú书shū籍jí彼bǐ既jì老lǎo犹yóu悔huǐ迟chí尔ěr小xiǎo生shēnɡ宜yí早zǎo思sī
【精彩解说】
宋朝的苏洵,直到二十七岁才决心研究学问,最后终于成为知名的文学家。
苏洵老了才知道为自己起步太迟而懊悔,年轻一辈的学生,一定要早早开始学习。
【故事链接】
苏洵小时候很聪明,但他读书不认真。他二十七岁时,哥哥考中了进士,给全家争了光,一下子让苏洵有了觉悟,他开始发奋学习了。学了一年多,苏洵已经认为差不多了,就去参加考试,却没考中。这使他知道学习是件不容易的事,必须下苦功才有收获。于是,他把自己过去所有的文章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
那以后,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没日没夜地刻苦攻读。这样过了大概五六年的时间,他一下笔就能洋洋洒洒写几千字的文章。
后来,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若ruò 梁liánɡ 灏hào
若ruò梁liánɡ灏hào八bā十shí二èr对duì大dà廷tínɡ魁kuí多duō士shì莹yínɡ八bā岁suì能nénɡ咏yǒnɡ诗shī泌mì七qī岁suì能nénɡ赋fù棋qí
【精彩解说】
梁灏年轻时参加科举,一直到八十二岁那一年才金榜题名。当他和许多读书人一同接受皇帝面试时,应对如流,见解远远胜过其他人。
北齐时的祖莹八岁就能吟诗歌,唐朝时的李泌七岁时,就以“棋”为题作出一篇赋来。
【故事链接】
宋朝时,有个名叫梁灏的人,每年参加科举考试,但每年落榜。
直到他八十二岁那一年,终于考中状元了。当皇帝召见他时,他的表现非常自信,和年轻人没有丝毫区别。
梁灏对于自己已满头白发的高龄才得中状元,一点也不以为意,因为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达到了目标。
彼bǐ 颖yǐnɡ 悟wù
彼bǐ颖yǐnɡ悟wù人rén称chēnɡ奇qí尔ěr幼yòu学xué当dānɡ效xiào之zhī
【精彩解说】
祖莹和李泌二人,小小年纪就表现杰出,一个会吟诗,一个会作赋,大家都觉得很奇特,称他们为神童。你们这些才刚起步的年轻学子,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效法他们才是啊。
虽然天资的高低是无法强求得来的,但是,一个人的成功绝非侥幸,而是靠不断地努力。人们往往只看见别人的成就与光彩,却忽略了背后他们付出的努力与流下的无数汗水。
【故事链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是着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有名作品。她十八岁时嫁给大学士赵明诚,原本过着恩爱无忧的生活,只是碰上“靖康之难”后,赵明诚病死,家产散失。李清照就在这国难家愁中,度过孤寂的晚年。
赵明诚与李清照兴趣相投,都喜爱文学。婚后明诚出外游学,清照填了一阙词寄给明诚。明诚想胜过清照,便废寝忘食三天,填了五十多阙词,请朋友指教批评。朋友吟诵了半天之后说:“有三句真是绝妙好句。”明诚连忙问:“哪三句?”朋友回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三句正是清照寄来给明诚那阙词中的三句。
蔡cài 文wén 姬jī
蔡cài文wén姬jī能nénɡ辨biàn琴qín谢xiè道dào韫yùn能nénɡ咏yǒnɡ吟yín
【精彩解说】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博学多才,对音乐方面有特别的造诣,能精确分辨琴音。晋朝的谢道韫是当时宰相谢安的侄女,她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出口成诗,而且善于答辩。
【故事链接】
汉朝才女蔡文姬是音乐家蔡邕的女儿。她幼年时就十分喜欢音乐,一有琴声就会情不自禁地听起来。
一天,从邻居家传来一阵琴声,蔡文姬听了一会儿,告诉父亲:“李伯肯定有什么伤心事吧!”又有一天,蔡邕在弹琴时,不小心弄断了一根弦,蔡文姬就说:“是第一根断了吧?”蔡邕心想,女儿竟然真能听出来是哪一根琴弦断了吗?于是,他有心要试试女儿,就又弄断了一根。蔡文姬听到就说:“怎么第四根也断了?”这下蔡邕知道女儿的确有音乐方面的基础。
以后,蔡文姬果真在音乐方面很有成就,写下了着名的《胡笳十八拍》。
彼bǐ 女nǚ 子zǐ
彼bǐ女nǚ子zǐ且qiě聪cōnɡ敏mǐn尔ěr男nán子zǐ当dānɡ自zì警jǐnɡ
【精彩解说】
蔡文姬和谢道韫二人都是女子,尚且如此聪明过人,一位能分辨琴音,一位能出口成诗,实在是令人佩服。你们这些身为男子的,看看她们杰出的表现,实在应该自我警惕,努力充实自己才对呀!
在中国古代专制的封建社会中,女子自幼便受到诸多限制,甚至被认为无才便是德。因此,像蔡、谢两人这样,才学卓越,且凌驾一般男子之上,实在难得。
【故事链接】
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和蔡文姬一样,也是出名的才女。
有一天,大雪纷飞,谢安带一家人到花园里观赏雪景,也是想和孩子们对诗玩。谢安说:“大雪纷纷何所似?”听完上句,孩子们都细心思考起来。一会儿,一个孩子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摇摇头:“把雪花比作盐吗?不合适。”孩子们也都被逗笑了,可是又说不出更合适的来。
正在大家抓耳挠腮的时候,谢道韫站出来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好!写出了雪花的轻盈。”从此,谢道韫的名声传开了,大家都叫她“咏絮才女”。
唐tánɡ 刘liú 晏yàn
唐tánɡ刘liú晏yàn方fānɡ七qī岁suì举jǔ神shén童tónɡ作zuò正zhènɡ字zì彼bǐ虽suī幼yòu身shēn已yǐ仕shì尔ěr幼yòu学xué勉miǎn而ér致zhì有yǒu为wéi者zhě亦yì若ruò是shì
【精彩解说】
唐朝的刘晏,七岁就被选为神童,被皇帝任命为正字官,负责全国书籍文字的刊正工作。
他虽然年纪小,就已经担任官职,你们这些读书的孩子,只要刻苦学习,同样能取得成就。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人,应该以刘晏为榜样,勤勉好学。
【故事链接】
天宝年间,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小孩子叫刘晏。有一次,唐玄宗在祭拜天地的时候,刘晏献上了一篇文章,叫《东封颂》。唐玄宗看了这篇文章,觉得很好,就召见了他。当时刘晏才七岁,玄宗一看这么小,不相信那篇文章是他写的。为了考验他的才学,玄宗就叫宰相张说亲自出题。张说便出题让刘晏作答。刘晏很快就把题答好了。
看了刘晏的答卷后,张说兴奋地对唐玄宗说:“刘晏的确是个小神童,他不同于一般的小孩。”玄宗听了很高兴,就让刘晏做翰林正字官,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字等工作。
刘晏长大后为官清廉,百姓颂扬不已。后来,他官至宰相,主管户部财政事务。他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犬quǎn 守shǒu 夜yè
犬quǎn守shǒu夜yè鸡jī司sī晨chén苟ɡǒu不bù学xué曷hé为wèi人rén
【精彩解说】
狗除了是人类的好朋友,还会在夜间看守门户,保护主人一家安全。公鸡每天都会自发在清晨高声啼叫,催促人们起床。
狗、鸡都能尽责工作,想一想,我们又该如何做才对呢?要是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整日游手好闲,不肯好好儿上进学习,那怎么还有资格称为人呢?
【故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