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郭氏有一部分人迁到江南。汉代以后的较长时期内,太原(今天的山西)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住在今天的内蒙,甘肃,四川,安徽的,唐朝初与唐朝末,河南郭氏有两次向福建迁移。宋朝的高宗赵构南逃时,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住在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也有不少姓郭的人。
梅méi
【历代名人】
梅尧臣:北宋文学家。
梅文鼎:清代天文学家、数学家。
【姓氏溯源】
梅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子姓,商王太丁封弟弟于梅地,世称梅伯。商纣王时,梅伯因批评纣王被杀,周武王封其后裔于黄梅,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二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姓氏。三是满洲八旗中改姓者。
林lín
【历代名人】
林则徐:清代民族英雄,主张与西方通商,但严禁鸦片,曾在广东虎门进行了大规模的销烟活动。
【姓氏溯源】
林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子姓,相传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二是出自姬姓,东周平王的儿子姬开,字林,其子孙以他的字为姓。三是少数民族改姓。
徐xú
【历代名人】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着有《农政全书》,是中国科技史上重要人物。
徐霞客:明代旅行家,着有《徐霞客游记》。
【姓氏溯源】
徐姓来源较为单一,主要出自嬴姓,始祖是伯益的儿子若木。夏禹时,若木被封于徐,建立了徐国。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其子孙便以国为姓。
邱qiū
【历代名人】
丘仲:西汉着名文学家。
邱迟:南朝梁时文学家。
【姓氏溯源】
邱姓主要是以地名为姓氏。一支出自现在的山东,一支出自现在的河南。
丘姓写作“邱”,原因有二:一是古代用作地名的丘,有时也写作“邱”;二是因为避孔子的名讳。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为了避免直接写出孔子的名,清雍正三年(2725年)朝廷发出通知: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一律加“耳”旁为邱。清末民初,诗人邱逢甲倡议恢复本姓,并以身作则改邱为丘,得到闽、粤族人响应,但仍有沿用邱字者。于是形成邱、丘二姓并存的局面。在晋代以前丘姓已经有迁到现在的陕西、浙江、内蒙等省者。中原丘姓有一支在西晋末徙居福建。南北朝到五代时期,丘姓还分布在现江苏、山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
丘姓名人辈出,西汉武帝时有丘促,相传是初造笛子的人。南朝梁有文学家丘为,南宋有学者丘富国,着有《周易辑解》、《经世补遗》等。元代有丘处机,也可以叫作邱处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人之一,死后被元世祖忽必烈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
夏xià
【历代名人】
夏恭:东汉受人敬仰的学者。
夏完淳:明代爱国诗人,17岁被清人所杀。
【姓氏溯源】
夏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出自姒姓。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有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二是出自妫姓,出自妫姓。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
先秦时期夏姓主要是河南及山东省境内生息繁衍。秦始皇有侍医夏无且,当荆轲刺秦时,他用药囊击荆轲,保护秦始皇,论功劳赏赐黄金百两。所以表明秦姓人已开始向西、向北、向南播迁,三国到南北朝时期,见于史籍的夏姓人物廖廖无几,均为今浙江人。宋代,有较多的夏姓人物出现在史籍,仍以现在浙江人居多,还有出自现在的江西、安徽、湖南、山西等地者,这说明夏姓人中有较大发展,分布地更加广泛,明代的夏宏大约是最早出现在闽粤的夏姓人物。
蔡cài
【历代名人】
蔡伦:东汉造纸术的发明者。
蔡襄:宋代杰出书法家。
【姓氏溯源】
蔡姓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出自姞姓,为黄帝的后裔。二是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将叔度封于蔡地,蔡叔度便为蔡姓始祖。后蔡被楚国灭掉,其子孙便以国为姓。
田tián
【历代名人】
田单:战国时齐国大将,最早采用火攻战术。
田横:齐国贵族,秦末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自立为王,后败亡海岛。
【姓氏溯源】
田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出自妫姓,为陈国的后裔,春秋时被齐桓公封在田地,便以封地为姓,后取代了齐国的政权。二是出自黄姓所改,为明朝黄子澄的后代。
樊fán
【历代名人】
樊哙:西汉的名臣,随刘邦起兵,屡立战功,被封为武阳侯。
樊阿:三国时名医。
【姓氏溯源】
樊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代,为商代七族之一。二是源于周武王的后代,武王的曾孙仲山甫因功被封于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三为西南少数民族姓氏。
胡hú
【历代名人】
胡广:东汉名臣,历任六朝。
胡三省:宋元之际史学家。
【姓氏溯源】
胡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妫姓,以始祖胡公满的谥号为姓。二是出自西周的两个胡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便以国为姓。三是他姓改胡姓。
万wàn
【历代名人】
万斯同:清代着名史学家,《明史》撰修者。
万斯大:清代经学家。
【姓氏溯源】
万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春秋时,芮国的芮伯万当了周王朝的司徒,他的孙子便以祖父的字为姓。二是春秋时晋国毕万的后代。三是出自他族改姓。
管ɡuǎn
【历代名人】
管仲:春秋时着名军事家、政治家,帮助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管师复:宋代诗人。
【姓氏溯源】
管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出自姬姓,武王灭商后封叔鲜于管,建立管国。后管叔因作乱被杀,其后代便以封地为姓。二是来源于春秋时政治家管仲的后代。
宗zōnɡ
【历代名人】
宗炳:南北朝时画家中国山水画的开山鼻祖。
宗泽:北宋抗金名将,率军坚守汴梁,后因赵构牵制,抱恨而死。
【姓氏溯源】
宗姓源于官职,周朝时有一种官职叫太宗,专管举行典礼时的礼仪、音乐、服装、队列等,在朝廷中的地位很重要。太宗的后代以此为荣,便以先辈的官职为姓。
丁dīnɡ
【历代名人】
丁恭:汉代着名儒者。
丁汝昌:清代北洋水师提督,爱国军事家,与日军血战刘公岛,壮烈牺牲。
【姓氏溯源】
周武王灭了商国以后,大封诸侯,他重要的封国之一为齐国,开国君主是吕尚。吕尚死了以后,他的儿子丁公吕及接替他的位置。丁公吕及的子孙中有一支用“丁”为姓。
此外,丁姓还有三支是其他姓所改的,分别形成在三国时的吴国,北宋,明初,吴国宗的亲戚孙匡,因违军令,改姓为丁。北宋时有个无赖叫于庆,为了攀附姓丁的宰相,改姓为丁。明初有个丁鹤年,回族人,入中国以后便用丁作为姓。
秦汉时期,丁氏的聚地主要是在现在的山东、江苏省境,同时已经有的迁到现在的河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三国、西晋时期,丁姓在江南分布更为广泛。清嘉庆年间,闽粤丁姓有移居台湾的,此后又有人徙居到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国。丁姓名人辈出,东汉有经学家丁恭。公元968年,丁部和他的儿子丁琏削平十二使君后,创建越南丁朝,称为瞿越国,历时12年,北宋有个藏书家丁岂,文字训诂学家丁度。明代有个画家丁云鹏。清代有文学家丁耀亢,“西泠八家”之首丁敬,四川总督丁宝桢,节度水师、事务大臣丁日昌,藏书家丁丙,海军将领丁汝昌。
洪hónɡ
【历代名人】
洪亮吉:清代文学家。
洪秀全:清末太平天国领袖,领导起义军坚持战斗14年,影响巨大。
【姓氏溯源】
洪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上古炎帝之后共工的后代。二是以国为姓,西周时有人被封在共地,共伯的后代便以国名为姓,后来为避仇改为洪姓。
石shí
【历代名人】
石申:战国时魏国天文学家,某有《甘石星经》。
石达开:清末太平天国着名将领。
【姓氏溯源】
石姓起源于春秋初期的卫国,属于以字为姓的一类。姬封的6世孙靖伯有个孙子,叫石蜡,在庄公时为卫国上卿,是个着名的贤臣。石蜡的孙子以祖父的字为姓,就是石姓。
石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出自河南,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三字姓“温石兰”改为石姓。
秦、汉以前,石姓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同时有部分人徙居江南。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有张姓、冉姓、娄姓等改姓或冒姓为石姓,这无疑也为石姓增加了新的属员。十六国时期的族人石勒,于319年自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在329年初消灭了前赵,取得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建都襄国(今天的河北邢台),331年称帝,建号建平。五代时期,有沙陀部人石敬瑭,于936年勾结契丹贵族消灭了后唐,被契丹册封为帝,历时10年而亡。
石姓着名人物,战国中期有天文学家石申,西晋时有以劫掠客商财产而成为巨富的石崇,北宋初有大将、卫国公石守信,文学家石延年,学者、文学家石介;元代有戏曲作家石君宝;明代有大将军石亨,荆襄农民起义首领石龙(即石和尚);太平天国着名将领石达开。
崔cuī
【历代名人】
崔洇:汉代文学家。
崔灏:唐代诗人、名诗《黄鹤楼》作者。
【姓氏溯源】
崔姓来源比较单一,主要出自西周时期的齐国。齐国开国国君姜尚的孙子叫季子,本应该继承君位,却让给了弟弟,自己则到封地崔邑去了,他的后人便以封地为姓。
程chénɡ
【历代名人】
程婴:春秋时期晋国着名的义士。
程普:三国时东吴的名将。
【姓氏溯源】
程姓主要有四种来源:一是出自风姓,为远古时重、黎二人的后代。二是出自商周之际的伯符的后代。三是以封地为姓。四是出自姬姓,由荀氏后裔改姓而来。
陆lù
【历代名人】
陆逊:三国时东吴名将。
陆游:南宋着名爱国诗人。
【姓氏溯源】
古代戎族人的一支叫允姓之戎,迁到伊河流域的陆浑(故城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以陆浑为名,称为陆浑之戎,经营农业及畜牧业,其公族子孙以族命氏,就是陆氏。
又据《魏书·官氏志》载,代北鲜卑族原有三字姓步六孤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后,将其改为陆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