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收藏入门
11266500000006

第6章 古瓷(1)

若论中国发明之于世界的贡献,当举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四大发明,但若论中国古玩艺术品在世界上的地位,则首推瓷器。近年来,中国古瓷器在国际重大拍卖会上累创高价,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以2.3亿元人民币天价拍出,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从而震撼了国内学术界、艺术品收藏界和文物投资市场,至今仍是研究和爱好中国瓷器者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国内古玩市场中瓷器的价格也迅速攀高,一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1996年在北京翰海以500万元拍出,四年后的2000年同一件瓷器又以1000万元的高价拍出,四年整整长出一倍的价钱。近年来,各地古玩拍卖的最高价常常被明清官窑瓷器夺得。因此,在国内古玩艺术品市场上,瓷器与书画成为最受收藏家追捧的排头兵。

在历代瓷器的收藏中,又以宋以后的历代官窑瓷器最被看好,特别是明永乐、宣德青花和清三代官窑瓷器更是成为瓷器收藏者的最爱,一来是因为这一时期处于中国瓷业的顶峰,无论是用料,或者是工艺,或者是品相气度都是最好的阶段,而且对其模仿作假的技术和工艺难度也比其他时期的大。虽然宋代五大名窑的名头很大,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传世量极少,而作假的难度相对较易),所以对于它们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成了极少数藏界“大腕”的专利。近年来,晋、隋、唐时期的高古瓷以及明清各时期的民窑精品也成为藏界“新欢”,因为毕竟历代官窑瓷器有限而价格又高,非一般收藏者财力所能承受,而民窑中往往也有许多器纹具美的佳器,“捡漏”的机会更多,认准了会有很高的升值空间和效益回报,摆在家里的博古架上也是很受用的。

随着古瓷器价格的日渐走高,仿古瓷器业日益兴旺起来,当然赝品的制作也不甘落后,市场上哪拨瓷器走俏就会有哪拨瓷器的赝品大量出现在市面上,成为继书画后又一赝品大类。同时,古瓷赝品的仿制地又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如河南多仿宋汝、官、钧等窑,陕西多仿耀州窑,河北多仿邢窑、定窑、磁州窑,湖南多仿长沙窑,浙江多仿哥窑、龙泉窑,福建多仿建窑、德化窑,江西多仿元、明、清各时代青花等器。这些仿制地均因其与所仿名窑距离近,有大量的文献图片和实物资料作参照,而且很多古窑所在地都设置有复制品工艺厂,有些干脆就是从仿古瓷器厂出来单干的技术员或工人。

瓷器一项,涉猎种类之广,非其他器物所能比,从时间上来说,上至春秋战国(还不包括之前的原始青瓷),下至清末民国,越2000余年十多个朝代,各时代之造型、工艺概不相同;从窑口来说,有古越窑、邢窑、长沙窑、耀州窑、汝窑、宋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湖田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龙泉窑、元枢府窑、德化窑、郎窑、明清官窑等等;从瓷釉及工艺种类来分又有原始青瓷、青瓷、白瓷、影青瓷、黑釉瓷、褐釉瓷、绿釉瓷、胶胎瓷、青花瓷、釉里红、釉上彩、釉下彩、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等等。单要认得这些瓷器,便非一年半载之功,何况鉴定乎?为今之计,只好“挂一漏万”,“求同存异”,一则寻普遍之规律概括之;二则举典型之例引导之,皆不得已而为之也!

一、从胎釉的角度鉴别瓷器鉴别之根本,在“胎”在“釉”。“胎”者:瓷器之骨也,乃做器之泥土;“釉”者:瓷器之皮肤也,乃敷于器物之表面的玻璃质。各窑器物之胎,因产地瓷土有别,矿物元素含量不同,其成色结晶也自有所差别。如宋哥窑号“紫口铁足”,皆因其胎土含铁量多而成色较深,经高温后足圈露胎处呈铁红色,而口沿釉薄处呈浅紫红色。我馆有一乾隆所仿“哥釉双螭耳瓶”,造型古朴,裂纹自然,很得哥窑之精神,然而其胎白净细腻,口沿无紫,虽然底胎呈现出铁红色,但仔细一看,原来是烧成后在上面刷了一层铁红浆水,便知非宋哥窑之器了。各窑器物之釉,其质其色,各有其特色,若无秘方,仿之难矣,如汝窑之釉,即使你知道它里面加了玛瑙和骨粉,但各地玛瑙其微量元素亦各不相同,所以找窑址很重要,找到实物标本,用现代科学仪器分析其成分,仿制就有希望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一块汝窑的标本也价值千金的缘故了。

古瓷之釉,若人之皮肤亦会衰老,只要是过了百年的瓷器,其釉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老化,表现在器物上面就是釉光的消退,若脂若玉,精光内敛。不同时代不同保存条件(釉子受酸的影响较大,所以瓷器应在弱酸的环境中存放)其釉子的老化程度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不一定时代较早的瓷器釉光就一定比时代较晚的瓷器釉光消退得厉害,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只要是上了年月的瓷器其釉面的光泽与新瓷表面的玻璃光泽肯定是有所区别的。

所以,古瓷器的作伪,首在胎釉,因为绝大部分收藏者对胎的认识并不深,因此釉的作旧(即所谓“除釉光”)就显得更重要一些。传统除釉光之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物理的方法,用砂砣在新瓷表面反复打磨,直至刺眼的玻璃光泽消退,这种方法快而简单,但破绽也很明显,只需用放大镜一看,打磨之划痕立现;其二,是采取化学的方法,即用强酸将新瓷浸泡,在强酸的作用下,釉面迅速老化,釉光消退,但因为瓷土和釉中含有杂质,与强酸发生反应,会呈现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黄褐色斑痕,感觉很脏,与出土器的自然侵蚀有很大区别。

现在,有一种比较先进的除釉光方法,即直接在新仿瓷器的釉料中加入衰老剂,这样新烧制出来的伪器釉面的光泽便很暗,又没有砂砣打磨的划痕和强酸浸泡的褐斑。没有经验的收藏家很容易上当。但这种作旧的伪古瓷器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其釉光虽暗,但缺少自然老化瓷器釉面的那种莹润感,若“死光”一般。最近市面上有大量伪制瓷器,便是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对于这种方式制作的伪器,还有一种比较科学的鉴定方式,即用热释光照射分析釉子的老化系数,真品古瓷的釉子老化系数一般在0.30左右,而新制伪器的老化系数则在0.10左右。而这种方法也适宜所有瓷器的鉴定。

二、从瓷器造型和纹饰的时代特征方面鉴别每个时代都具有各自时代的特征和审美观,即时代精神,因而表现在瓷器的造型和纹饰上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掌握各时期瓷器的造型特征和共同的风格是鉴别瓷器的重要途径。

如唐代瓷器多端庄富丽:邢窑器端庄富丽中带有厚重,越窑器端庄富丽中带着秀雅,长沙窑器端庄富丽中带着豪放;北宋瓷器大多简洁朴实,色彩清淡,追求器物线条的神韵和釉色的纯净,宋汝、官、哥等窑均如此,偶有例外,如钧窑的窑变釉色彩艳丽,富贵逼人,建瓯窑黑釉中的玳瑁、兔毫、鹧鸪,釉色迷离奇特,但其器物的造型仍不失简洁朴实的时代风格;南宋瓷器的造型转向精巧,胎壁变薄,但釉色依然延续了北宋时的淡雅风尚;元代瓷器厚重豪放,出现了很多大器,且多造型饱满、胎质肥厚,如我馆藏有一元代龙泉大盘,直径近50厘米,胎壁厚重,入手十分沉重;有明一代,崇尚礼学名教,瓷器有北宋简朴淡雅之风,但缺少宋瓷的大气神韵,器物多精致朴实,藏巧于拙;清代好繁缛之风,尤其官窑瓷器,奇器怪形,繁纹叠饰,一派富丽堂皇之气,但相比之下,康熙瓷器显得雅致,雍正瓷器显得端庄,乾隆瓷器最显富贵烦琐。

宋以前瓷器多施单色釉,纹饰一般刻划在胎上,形成暗纹。唐长沙窑虽有釉下彩绘,但都是随意图画,而不能控制固定其色其纹;宋磁州窑以后,纹饰渐兴,但动摇不了青瓷的统治地位;自元青花瓷器创立之后,纹饰瓷逐渐取代了单色清白瓷的天下。纹饰是器物上的装饰,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瓷器的纹饰也是如此,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审美兴趣,瓷器上的纹饰体现出当时的艺术装饰风格。如在元代,伊斯兰教影响很大,而青花瓷的釉料“苏离勃青”又是由阿拉伯国家传入,所以这时的青花瓷上就有很多波斯回纹、缠枝莲纹、缠枝菊纹以及波斯文字等;明正德年间,道教盛行。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便流行八仙纹、八卦纹、八宝图、鹤鹿纹、真武大帝等。而康熙中期大力提倡满人学习汉文,所以瓷器上兴起了以整篇诗文书法作纹饰的潮流,主要是在文房用具上书写传统的诗文名篇,有前后《出师表》、《赤壁赋》、《醉翁亭记》、《兰亭集序》、《岳阳楼记》等,其结尾处常以色料或青花作方形篆字印章“熙朝博古”、“熙翰传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