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11262000000008

第8章 内楗第二(2)

“请允许我说一句不敬的话,您现在为秦国已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官位极尊,又得到秦王宠信,如今正是退隐的好时机。这时退下来,保住了一生的荣耀信誉,不然的话恐怕会遭到灾祸呢!历史上的教训不能不吸取呀,商鞅为秦孝公制定刑法,赏功罚罪,劝民农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他的功劳是很大的了,可是却遭受车裂而死;白起将军率领几万兵马与邻国交战,先攻楚,后攻赵,长平之战杀敌四十余万,为秦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还是被迫自杀;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成服诸侯。后来却被楚王肢解丧命;文种为越王深谋远虑,救活越国,垦荒种地,扶植农桑,使越国强盛起来,终于报仇雪恨了,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这四个人都是因为大功告成之后没有及时告退,才遭到祸患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之下,不可久处所以我劝您及早交回相印,退而隐归山川,好好地享享清福。如果你舍不得离开,犹豫下不了决心,往而不能自返,其结果恐怕就与那四个人一样,不堪设想啦……”

蔡泽的一席肺腑之言,让范雎感动万分。范雎回想近几年来,秦昭王总是对自己有不满意的地方,不如早点离开他为好。于是范雎盛情款待了蔡泽,第二天便亲自去拜见秦昭王,对他说:“刚刚从燕国来了一位能人,智谋超人,本事出众,古今王业、世俗之变,了如指掌,完全可以辅佐君王处理朝政。我见到的人很多,却没有超过他的。我的能力也不如他了,请君王见他一面就知道了。”

秦昭王见到蔡泽,果然非常喜欢他,立即拜他为客卿。范雎又以自己生病为理由,辞去宰相的职务,于是秦昭王就让蔡泽当了宰相。

范雎和蔡泽为什么能赢得秦王的信任,做了秦国的卿相呢?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写传记时说:“他们像跳舞的人有美丽的舞衣、商人有更多的本钱一样,因为他们有一张能言善辩、与众不同的嘴巴!”

六、逃亡的卢绾

开始时,皇上去邯郸攻打陈豨,燕王卢绾也攻击陈豨军队的东北面。陈豨派王黄到匈奴去求救,卢绾也派他的巨子张胜出使匈奴,说陈税等的军队都已被打败。张胜到了匈奴那里,前燕王臧茶的儿子臧衍逃亡在匈奴,见到张胜说:“您所以在燕国受到重视,是因为您熟习匈奴的事情。燕国所以能够长时间的存在,是因为诸侯中反叛了好几个,军事行动接连不断。现在您为燕国的利益急着要灭掉陈豨等,陈豨等人一旦消灭完了,接着也就开始轮到燕国了,您们等人也将成为俘虏了。您为什么不让燕国先不要攻打陈豨,而与匈奴合起手来?事情缓宽以后,得以长期在燕国称王,也就是说,汉朝有着急上火的事,才可以安定燕国。”张胜认为说得对,于是就私自决定让匈奴军队攻击燕国,卢绾怀疑张胜归顺匈奴反叛了,给皇上写了书信请求诛灭张胜家族。张胜返回来报告了情况,全部说出了他那样做的原因。卢绾醒悟过来,于是就用别人偷梁换柱,以解脱张胜的家人,使他能够成为到匈奴的间谍。而且还暗地里派范齐到陈豨所在地。想让他长期作乱,使兵事不断。

汉朝把陈豨杀了后,陈豨手下的军官都投降了,谈到了燕王卢绾派范齐和陈豨通过气,一齐阴谋策划。皇上派使者召唤卢绾,卢绾说自己病了。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走迎接卢绾,并就便询问卢绾身边左右的人以验证此事。卢绾越发感到害怕,隐匿踪迹藏了起来,对他宠幸的臣子说:“不是姓刘的而称王的人,只有我和长沙王了。前些年汉朝灭了淮阴侯韩信的族,杀了彭越,都是日后的计谋。现在皇上有病,一切事都由吕后做主。吕后这个女人,专门想干诛杀不姓刘的王和大功臣的事。”于是就说自己病了不去,他的左右大臣、将领等也都逃跑藏了起来。这些话大部分都张扬出来了,辟阳侯审食其听到了,回来都报告了,皇上越发愤怒。又得一个匈奴方面投降的人,说张胜逃亡在匈奴,是燕国的使臣。于是皇上说:“卢络果然反叛了。”派樊哙攻打卢绾。卢绾把他宫内的嫔妃及自己的家属等,骑兵数千人,居住在长城脚下等待观望情况,正好皇上病体痊愈,自己到皇上那儿认错谢罪。汉高祖辞世后,卢绾随即把他家人及其手下一干人带着逃到了匈奴,匈奴让他当了东胡卢王。因为被其它少数民族侵扰掠夺,常常思念归回燕地。在匈奴那里住了一年多,死在匈奴的土地上。

七、审时度势的陆贾

陆贾是汉初政坛上一个比较特殊的大臣,他没有高爵显号,不是横刀立马、喋血沙场的武将,也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但是他两次出使南越国,使南越终臣服于中原王朝,没有出现分疆裂土的局面;在吕后掌权,诸吕为乱的关键时刻,他为丞相陈平出谋划策,为保汉王朝的稳定立下大功;尤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思想,主张“逆取顺守”、“文武并用”,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所著《新语》十二篇,总结了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率先提出以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思想治国的理念,深得刘邦赏识。他的思想对于稳定汉王朝的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陆贾原是楚国人,秦末农民大起义期间投靠了刘邦,其人甚有口才,一直跟随刘邦左右,充当外交大使联络诸侯。西汉建国后,在中国的南边出现了一个南越国,这个南越国是怎么来的呢?事情还要追溯到秦王朝时期。秦统一六国后,便向岭南的百越地区进军,意图消灭百越,开疆辟土。由于岭南山高、谷深、水多,而且越人骠勇善战,秦王朝的军队在此陷入了苦战,据说“三年不解甲弛弩”。直到后来开凿灵渠,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才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将百越之地全部占领。秦王朝在此设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相当于现在的广西境内,南海郡在今广东境内,象郡则包括了现在广西南部、广东西南以及越南中部。南开百越之后,秦王朝将中原几十万百姓迁移到这一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南越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岭南三郡由于关山阻隔,断绝了与朝廷的联系。秦王朝设在南海的郡尉任嚣看到秦朝大势已去,在临死之际就让自己的属下、南海县令赵佗继任为南海尉,此即史书上所称的尉佗。赵佗一上任,便把秦王朝设在南海的大小官吏统统杀掉,代之以自己的亲信,并招兵买马,闭关自守,从此彻底断绝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秦王朝灭亡的消息传到南越后,赵佗便自称南越武王,建立了独立的南越国。西汉初年,刘邦忙于恢复社会经济,与异姓诸侯王斗争,还没有精力来对付南越国。刘邦之所以没有除掉长沙王吴芮,就是因为长沙国地处汉王朝与南越国的中间,是汉王朝与南越国的缓冲地带,汉王朝恰好可以利用长沙国阻止南越国的侵犯,看守中原的南大门。直到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才派陆贾拿着印绶去封赵佗为南越王。陆贾到达之后,“尉佗椎结箕踞见贾。”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椎结,就是让自己的头发披散着,只在中间打一个髻,看起来象个锥子。当时中原地区的人都是戴帽子的,只有蛮夷之地才披散着头发。而赵佗本是真定人,真定就是现在的河北正定,是地地道道的中原人,他这一副蛮夷装扮实际上就是在向汉王朝透露一个信息:我赵佗已经与南越同化,不再是中原人,南越也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与汉王朝应该平起平坐。箕踞,就是坐在地上,把两只脚伸到前面,看起来象个簸箕。按照当时中原的礼节,宾主应该跪坐在地,屁股坐在脚后跟上,以示尊重。赵佗面对汉廷使者却这等坐法,其实就是没有把陆贾放在眼里,也是对汉廷的大不敬,他实际上在暗示自己称帝的决心,不准备接受汉王朝的封号。赵佗一上来就给陆贾一个下马威,而此时的陆贾却不动声色,给他还了一个下马威,说你赵佗本是中原人,祖宗亲戚的坟墓都在真定。现在你反天性、弃冠带,将来有何面目去见你地下的祖宗?汉天子五年之内平定天下,并非人力,而是天助。现在汉朝廷见你不派兵反秦,而趁机称王南越,将相大臣都力争派兵来平定南越,天子怜百姓劳苦,没有同意,所以派我来授你封号,你不隆重地接待,北面称臣,反而傲慢无礼,意图分裂,如果被汉廷得知,必定掘了你的祖坟,夷灭你的宗族,然后派十万大军前来平定,到时候你的属下为了活命杀你降汉,真是易如反掌!一席话说得赵佗大惊失色,赶紧正色起席,按照规格接待了陆贾,并承诺:“越中无足为南越王,今称臣奉汉约。”陆贾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使南越成为汉朝的番邦。

南越虽然臣服于汉王朝,但是西汉君臣对其仍然持怀疑和戒备心理。汉高祖死后吕后执政,公元前184年夏五月,有官员上书请求禁止中原的铁器、母马、牛、羊等物运到南越,得到吕后的批准。此举引起了赵佗严重不满,他觉得这是长沙王之计,想吞并南越而王之。于是派人到朝廷请求撤销禁令,吕后非但不准,反而把南越的使者关押起来。赵佗又风闻其在真定的祖坟被掘烧,宗族被杀尽,盛怒之下断绝了与汉朝的往来,自称尊号为南越武帝,并发兵攻打长沙国的边邑,破数县而去。吕后派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镇压,恰逢暑天,岭南大雨,道路泥泞湿滑,而且士兵不服水土,感染瘴疫,致使全军一年也没有过五岭。不久,吕后驾崩,汉廷遂收兵作罢。赵佗称制,并收服闽粵、骆越、西瓯等少数民族地区,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汉文帝即位后,对边境四夷采取了安抚政策,他为赵佗在真定的祖坟置守邑,每年按时奉祀;又把赵佗的兄弟子侄“尊官厚禄宠之”。汉文帝问丞相陈平谁能出使南越,陈平推荐陆贾出山。文帝于是派陆贾再度出使南越,令赵佗去帝号称臣。《汉书?西南夷两粵朝鲜传》记载:“陆贾至,南粵王恐,乃顿首谢,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南越王见了陆贾犹如见到了知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眼泪哗哗的,满肚的委屈终于有人能一吐衷肠了。此时已不用陆贾再多说什么了,南越国再次去帝号称臣,一直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将其纳入汉王朝的版图。

汉初南越国与汉王朝的关系始终与陆贾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陆贾依靠强大的汉王朝做后盾,两次出使南越,两次将有离心倾向的南越国收归到中原王朝的统辖之下,为维护中国疆域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八、有城府的杨约

杨约是杨素同母弟,小时候爬到树上掉下来摔伤了生殖器,便人宫做了宦官。他极有城府,性情狡诈,记性很好,又勤于学习。杨素很喜欢他,不管什么事,都先与他商量。北周末年,因为杨素屡立军功,荫封安成县公,拜上仪同三司,隋文帝即位,历任长秋卿,邯州刺史,宗正和大理二少卿。

当时皇太子杨勇不为文帝所喜,晋王杨广准备夺取皇太子之位,他想起杨素深得文帝宠信,而杨素又事事听杨约的,便和张衡密谋,派字文述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贿赂杨约,向他说明了杨广的险恶用心:“为人巨子,当然应该坚持基本的原则,维护正统,但真正通达明理的人也未尝不可以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从古到今,那些贤人君子无不顺应时势的变化、以趋利避祸。您兄弟二人功名盖世,把持朝政已有多年,这些年中,有多少王公大臣受到过您们家族的侮辱?现在的皇太子把他的不得志也归罪于您们,对您们恨得咬牙切齿。您虽然深得皇上信任,但想加害于您的人也所在多有。皇上一旦驾崩,谁还能庇护您呢?您也知道,现在皇后不怎么喜欢皇太子,皇上也早有废黜他的意思。只要您的兄长说一声,晋王就可被立为太子。如果果真能在这件事上出了力,晋王肯定会对令兄的扶持之功刻骨铭心,永志不忘,这样,您们既可以避免巨大的灾祸,还建功立业,使自己永保平安。”杨约点头称是,便转告了杨素,杨素本来就为人险恶残酷,听罢大喜:“要让我自己,还真想不到这点,亏得你提醒了我。”杨约看出杨素动心了,便又说:“现在皇上对皇后的话,是言听计从,应找个机会,与皇后拉关系,可以永保荣华福贵,使子孙永远享用。晋王杨广礼贤下士,声望很高,美名远扬.有王者风度、气概,我觉得他能使天下太平。您如果稍有迟疑,皇上一死,皇太子继位,那时节一我们可就大祸临头了。”杨素果然听信了这话,勾结皇后,迫文帝废太子杨勇为庶人,另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九、袁盍的心机

袁盎在汉文帝时,深得信任,所言皆听,但到汉景帝时,却被查办,降为庶人。而在文帝时默默无闻的晁错曾数十次上书也不被采纳,到景帝时,因与之密切,却官运亨通,青云直上,权倾九卿,不可一世。真可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晁错削藩,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但在吴楚叛乱的危急时刻,景帝却亲自下令将其杀死,由此可见统治者的残忍无情。司马迁在《袁盎晁错列传》中对此都有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