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11262000000028

第28章 抵巇第四(3)

秦汉时期,羌族分布在西海(今青海省)附近,南抵蜀汉以西,西北接西域诸国,部落众多,总称西羌。西汉初年,羌族臣服匈奴。汉武帝击败匈奴后,从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境)向西筑令居塞,并在河西陆续列置四郡,以隔阻羌族与匈奴的交通。羌族与匈奴连兵十余万人攻令居塞,围抱罕(今甘肃临夏)。汉派李息等卒兵十万征服了羌族,并设护羌校尉统领羌族,严禁羌族在湟中居住。

宣帝即位后,派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出使诸羌。分布在湟水以南、青海西北的诸羌之一部先零部族的首领会见义渠安国,扬言准备根据季节渡过湟水,以汉民不种田之地放牧牲畜。此后,羌族以曾向汉使提出过渡湟水北牧的要求为借口,冒犯汉廷禁令,渡过湟水定居。汉沿边郡县无力禁止。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族与诸羌首领二百多人除解怨仇,互相交换人质,宣誓共同结盟,酿成边患。汉宣帝对此向赵充国询问对策。赵充国认为,羌人之所以容易被汉征服,是因为诸羌之间的首领内部互相攻击,不能团结一致。三十多年前,西羌反叛时,也是先解除部族间的仇嫌,共同订约进攻合居,与汉相抗衡五、六年。由此看来,西羌族可能会与匈奴联兵进攻边塞。一个多月后,西羌侯锒何果然派使者出使匈奴,请匈奴派兵相助。企图袭击鄯善、敦煌,隔绝汉朝往来西域的通道。赵充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又向汉宣帝分析了形势。他指出,狼何是小月氏人,在阳关西南,不会出此攻汉计策,可能是匈奴使者已至西羌进行谋划,这样,匈奴与西羌联兵进攻必定无疑。要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派遣使者巡行边境,提醒边境守军提前作好准备。同时,还应当派出使者出使西羌,破坏西羌各族首领之间的解仇盟誓,并进一步了解其真正内幕。汉宣帝派义渠安国再次出使西羌。安国至西羌后,召先零诸首领三十多人,以滋扰生事为借口,将他们全部处死。又派兵攻击其部族,杀死一千多人。于是,诸降及归义羌侯杨玉等,担心被汉使者诛杀,联络小种举兵反抗,戟汉要塞城邑。义渠安国派骑都尉率三千骑兵驻扎在边境上,以抵御羌族的戟。骑兵开到浩麈(今甘肃州永登大通河西),与羌族军遭遇,接战后汉骑溃败,安国只得率领残兵败卒退保令居塞。

汉宣帝得知军情后,拟征召兵马击羌。当时,赵充国已年过七十,汉宣帝认为他年纪已大,不宜作战,拟派御史大夫丙吉另择将领击羌。赵充国主动上表,请求带兵出战,宣帝准其请。充国率一万多骑军到达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部队驻扎完结后,充国遣侦察士兵多方了解敌情,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谋略得当,爱惜将帅。汉宣帝又征发三辅一带刑徒,三河、颖川、沛郡、淮阳、汝南一带的材官(受过训练的部卒),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等地的骑兵,共六万人,调拨到武威、张掖、酒泉,帮助守边太守保守郡城,以备不测。酒泉太守辛武贤上书汉宣帝,陈述击羌的计划。他认为汉兵皆长备在南山(今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一带,北地空虚,应派长扎在武威、张掖、酒泉的一万多轻骑兵,从张掖、酒泉两地出击,分兵包围驻扎在鲜水(今青海湖)的浬、诸羌。这样,即使不能将其全部击溃,也可掠夺其牲畜,俟冬天来临,再以大批军马出击,就可以大获全胜。赵充国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汉军轻骑冒进,羌族军队一定会避其锋锐而撤退,汉军若追击的话,就会被诱进羌族所占据的地势险要地区,羌军必定切断汉军粮援,那样,汉军不战自败。况且,一直虎视眈眈想乘机攻击汉边境要塞的匈奴和马桓,也会派兵骚扰边境。介于这种情况,他建议,汉军应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领头叛乱的先零族,先零被击溃后,跟随先零起兵的浬、诸羌就会不战先怯,如朝廷再下诏赦免其叛乱罪行,进行安抚,浬、诸羌就会顺从汉朝,这样,羌族就会不战而溃,汉军也可保存势力。但是,汉宣帝及朝中诸臣都认为先零兵力强大,又有浬、诸羌为援,如不先击先零后援,恐无法击败先零,因而均赞成辛武贤的击羌建议,并任命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准备实施这一进攻方案。

赵充国认为,将率兵在外,应据作战情况制定策略,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因此,又上书陈述自己作战方案的正确性。汉宣帝反复考虑充国的报告,决定按照其战略方案出兵击羌。赵充国随即率兵进攻先零兵营。先零兵久屯不战,军士懈怠散漫,见汉大举进攻,不敢接战,丢辎重,欲渡湟水而逃,但因道路狭窄,撤退很慢。赵充国据兵法“穷寇勿追”的理论,只是驱兵在后慢慢追赶。先零兵渡湟水时淹死数百,投降及被斩杀有五百多人,汉军缴获马牛羊十余万头,车四千多辆。随后,充国指挥大军开至浬羌驻扎地。赵充国令士兵只在浬羌营地周围屯田,并不围攻。浬羌首领靡充得知后,派使者来到充国营中,请求归还占领的汉边郡,充国对使者所求未置可否。靡充又亲至汉营中,拜见赵充国。充国命设宴招待。汉宣帝下诏赦免浬羌侵扰之罪,浬果然不战而退兵。

此后,汉宣帝又命破羌,强弩两将军和中郎将邛出兵击羌。强弩将军击羌四千多人,破弩将军斩杀二千余人,中郎将邛斩杀及接受投降的羌兵有二千多人。赵充国军队又迫使五千余羌投降。随即,赵充国根据边地形势,上书请奏罢骑兵屯田,条陈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率军而还。

汉神爵二年(前60年)秋,羌族的若零、离留、且种、儿库诸族联合起来,处死先零首领犹非、杨玉等,率所部四千余人降汉。汉宣帝封其官爵,始置金城属国安置降羌。后赵充国以年老求解甲,但是,直至他汉甘雨二年(前52年)卒,朝廷有关少数部事务的处理,仍不时征询其意见。

九、忍辱负重的陆逊

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曾任荆州牧、丞相等官职。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为了从孙权那儿夺回战略要地荆州,为结拜兄弟关羽报仇,于是就亲自率领部队攻打东吴。战争开始,蜀军接连取得胜利,深入吴境达五六百里,一直打到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东),连营数百里,声势十分浩大。吴主孙权,任命年轻有为的陆逊为大都督,带领五万人马,前往前线迎战。陆逊在吴将中资历较浅,归他指挥的诸将如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有的是跟随孙氏征战多年的老将,有的是皇亲贵戚。他们都十分傲慢,对年轻的书生陆逊当上大都督,很不服气,甚至不肯服从他的命令,陆逊非常着急。

有一次,陆逊召集众将,他手中紧握宝剑,高声说道:“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有些怕他。如今他率大军进攻吴地,是我们的强敌,千万不可以轻视他。希望众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一起消灭来犯之敌。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任命我为大都督,你们就要服从。主上之所以委屈诸位将军,使你们屈尊于我,就是因为我还有些微薄的能力,能够忍受屈辱,挑起重担。从今往后,希望你们各负其责,不要推辞,军令如山,违者必按军法从事。”经陆逊这么一说,诸将心中虽有不服,但行动上再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了。

陆逊指挥军队坚守七八个月之久,一直不与刘备决战。到了后来,蜀军十分疲惫,而且又骄傲轻敌,陆逊乘机利用顺风进行火攻,大破蜀军,歼敌万余人,取得夷陵之战的重大胜利。刘备败退白帝城,没过多久便病死了。从此,东吴诸将都很佩服陆逊的才能了。

一〇、贾谊厝火积薪

西汉初年,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叫贾谊。他很有才华,在二十余岁时就做了博士,他提出了一套改革政治法制的主张,汉文帝没有采纳。朝廷里的大臣嫉贤妒能,极力排斥他,于是贾谊被派做长沙王太傅。他悲叹自己的遭遇,在长沙写了《吊屈原赋》、《鹏(fi)鸟赋》等作品。贾谊任长沙王太傅三年,由于汉文帝想念他,又被召回朝廷。这些日子里,汉文帝忽然对鬼神发生了兴趣,叫贾谊给他讲述鬼神的本末。贾谊口若悬河,讲得娓娓动听、头头是道。夜深了,文帝却听得入了迷,情不自禁地靠近贾谊,静静地听他侃侃而谈,始终不愿离去。后来,文帝说:“我好久没有见到贾谊了。我觉得有些对不起他,感到很后悔。”于是,文帝叫贾谊做梁怀王(文帝的小儿子)太傅,对他很信任。那时,西汉的政权并不稳固。从外部来说,北方的匈奴很强大,常常侵扰汉朝的边境。从内部来说,天下初定,各项规章制度都没有建立和健全起来;诸侯王个个野心勃勃,都想同天子争个高低,从而扩大自己的地盘,淮南王和济北王都因为发动叛乱而被杀掉,天下人心不古。在这种情况下,贾谊数次向汉文帝上书,写出了著名的《陈政事疏》。在这篇文章中,贾谊根据儒家的政治理想,要求汉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严格等级,使君臣之间上下有别;父子六亲各得其所;削减诸藩,控制诸侯王等等。

贾谊写道:“我认为,当前的政治形势很不好,应当为之痛哭的,有一条;应当为之流涕的,有二条;应当为之扼腕叹息的,有六条;其他违背情理、伤害道义的事情,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了。有些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大治了,可我却不能苟同。那些大谈‘安定‘大治’的人,如果不是愚蠢,那么就是阿谀奉承陛下,他们的一派胡言乱语,都没有实事求是,也不懂得什么是治与乱。打个比方说,将火种放到堆积起来的木柴下,却又躺在上面睡大觉,在大火燃烧起来之前,认为平安无事。当今的政治形势,跟这个十分相似啊!”

一一、一身抱负的班昭

班超因长期在西域,年老思乡,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向皇帝上疏说:“臣曾听说过从前太公封于齐,及五世以后都返葬于周,狐至死还恋故穴,代地之马依恋北风。周和齐都在中土,相隔不过千里,何况远处西域,小臣能无思乡之情?蛮夷的风俗,畏壮健者而欺侮老弱。臣超牙齿尽落,常常害怕衰病,突然倒下;孤魂不能回乡。从前苏武留匈奴中十九年,现在臣幸得奉节挂印为西域都护,如能在驻地寿终正寝;倒也没有什么;就怕后来的人或有名臣僚为此而死在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