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伦敦北郊的一个居民住宅区,越往北走人烟越少。终于到了罗伯特向他描绘的地方了。
那天的谈判结束之后,李孝式在开斯特宫的接待处见到了正在等他的罗伯特,罗伯特递给他一张写着不确切地址的纸条,并说这个信息他同时寄给了吉隆坡的李剑桥先生。
“那是个非常偏僻的地方,离海格特公墓不到10分钟的步行路程,那段街区的住宅都没有邮政门牌,不过你要找的那一家门口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那户人家的门口常年都放着两盆黄玫瑰……”罗伯特的话还没有说完,李孝式已经情不自禁地拥抱住了他!
“我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亲爱的罗伯特先生!您是全世界最好最好的好人!”
“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谁叫上帝让你找到我呢?”
“愿上帝与您同在!”
他终于见到门口种着两盆黄玫瑰的房子。脚步骤然间轻飘飘的,有些立不住。
除了那几株黄玫瑰有些生气之外,这里其余的一切都死气沉沉的,像根本没有人住的样子。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才终于鼓起勇气敲门,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年轻却憔悴并且显得有些慵懒的女人出现在他面前,“对不起,请问这里是多伦·格林女士的家吗?”李孝式几乎有些结巴地问,原本流利的英语突然间变得不流利起来。
那个深藏心底的名字,真的说出来的时候竟然如此的陌生!
“不,这里是李香江先生的家。”女人毫不犹豫地说。
“李香江……李香江……哦,是的,我找的就是他!他在哪儿?”
“他去墓地了。”
“去墓地?”
“每天这个时候他都去那里散步。晚上也去……您是谁?为什么找他?”
“我……我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朋友,麻烦你可以带我去找他吗?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有急事要见他……”
“哦……好的,请跟我来。”
女人麻利地锁好门就走在前面带路了。一路上没有见到一个行人。
果然没有走够10分钟,就到了一个安静得几乎不像人间的地方。
“这里是……”李孝式疑惑地停下脚步,“这里就是海格特公墓吗?”
“这里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您要找的人就在那边……”
婆娑的斜阳下,青石质地的墓碑、葱茏肆意的杂草、深邃柔美的雕塑……李孝式从没有到过如此幽静幽美的地方。一阵轻缓的萨克斯音乐清晰地传过来——多年以后,他在中国广州的亲戚家里第二次听到这曲萨克斯音乐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名字叫《回家》……
“亨利,有人找你。”女人远远的就喊道,她的声音本来很轻很柔,是墓地太安静了,所以才像“喊”。
萨克斯停了下来,一个长头发的面色苍白的青年转过身来……
“你是……你就是香江?”一切恍如在梦中,“你是李香江吗?多伦·格林的儿子李香江?你为什么叫亨利……”
梦回过无数次的父子重逢,竟然是以这样一连串的求证和疑问开始。
“母亲告诉我,父亲就叫亨利……还有她,叫多伦。”青年亲热地拥住女人的肩,仿佛在向一个陌生人介绍女朋友。
“……我是你的父亲——李孝式,中国人,现在定居在马来亚。33年前,你母亲从香港带走了你……”李孝式伸出手,香江握住,一点温度都没有。
“33年……太遥远了!你好!”完全陌生的反应,陌生的问候。李孝式只觉得自己的心,就像33年前看到多伦临走时留下的书信一样,一下子被抽空了。
“我是你父亲……”他重复着,不知道自己渴望什么。
“您说过了,父亲。”李香江应着,一点儿亲近的感觉都没有……
“你的母亲呢?”
“就在这边。”李香江指着旁边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墓碑说,他这时候才发现他们站的地方是整个公墓的边缘地带。
一块单薄得令人心疼的墓碑,上面刻着“母亲多伦·格林之墓亨利·李立1940年9月9日”跳入李孝式的眼帘,他痉挛似的蹲下去……蹲下去……
这是2010年4月的一天,笔者在吉隆坡的中央大厦里采访敦李孝式爵士的长子、李香江的亲哥哥皇室拿督李剑桥先生的时候,李剑桥先生向笔者描述的,李孝式与失散多年的二儿子在伦敦北郊的墓地重逢的场景。
李剑桥与其亲弟弟的重逢,与李孝式跟亲生儿子的重逢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所以描述出了让笔者仿佛身临其境的细节。
因为李孝式的哀伤,李剑桥感同身受……
李孝式离开伦敦回吉隆坡2个月之后,李剑桥到了伦敦,按照相同的路线和标志找到了从未谋面的弟弟李香江——弟弟被母亲带走的时候才3个月,他根本没有好好的看过襁褓中的弟弟……
李剑桥是国际狮子会的理事,全世界有210多个国家有国际狮子会,130多万会员,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全世界最大的慈善机构。他是马来亚狮子会的首任总监,全马有300多个狮子会,他是马来亚唯一的一个国际理事。
当时他正在美国访问狮子会,妻子王清金在吉隆坡收到英国外交部寄给他亲收的信件,她在电报征求他的意见后拆开了,立即报告了内容。夫妻俩当即约好在伦敦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李剑桥和妻子在伦敦呆了4天,每天除了晚上休息住在旅馆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弟弟的斗室或者海格特墓地度过。从弟弟的口中得知,母亲多伦是在德国轰炸伦敦的时候受到惊吓去世的。弟弟的女朋友比他大10多岁,母亲还在的时候,两人就同居了,一直照顾他。为了纪念母亲和不曾谋面的父亲,两个人分别用了父母亲的英文名字。香江在伦敦一家广告公司做职员,主要工作是创作广告词。香江喜欢吹萨克斯,每天午夜两点左右都去墓地吹,白天不上班的时候就去墓地公园看风景,研究路过的人,丝毫没有赚钱的打算。
伦敦的墓地,通常建立在城市的中心,离生活区不远,因为环境优雅清静,离墓地近的住房房价往往都比较昂贵;英国人多信奉宗教,在他们看来,墓地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很多人的婚礼、新生儿的满月庆祝,甚至亲朋好友的聚会都在墓地举行;而且,英国人常常选择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去绿意盎然的墓地公园中散步休闲,或者伫立在某个墓碑前,长久地凝视着墓碑上长长的镌刻文字默默思考,就像是在回顾一段自己也许熟知的历史。
每天,李剑桥跟妻子来到李香江的家,问多伦香江在哪里的时候,多伦总是说“他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你们自己去都可以找到的”。
多伦在的时候香江曾经去法国做过一段时间的外交官员,多伦去世,香江就回英国了,从此再没有离开过伦敦。
李香江很有文化,学识很高,家里面的书架上全是中国古典书籍的译著,完全的中国人面孔,却不会说中国话。这一点跟李剑桥完全相反——李剑桥外表看起来完全是个英国人,曾经因为英国人的外貌在小时候被人戏称为“杂锦仔”,但他一说话就是个地道的中国人,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
他们见面的时候很陌生,李香江对他像对一般的朋友,握手的手冰冷冰冷的,态度也是冷冷的没有温度。他到底有没有钱,或者继承母亲的遗产什么的,李剑桥都不知道,回来的时候邀请他到马来亚,跟自己一起住,李香江以不习惯为由拒绝了。回来后,李剑桥就将自己的衣服寄过去给他,但李香江从不曾穿过。
在式庐的书房里,李剑桥跟他父亲李孝式进行了一次没有其他人的对话:
“我想把弟弟接过来一起住。”
“哦……可以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我自己来安排一切。”
“可是……你这里已经有5个弟弟了,忽然从英国回来一个……我怎么交待?”
“那是你的事。弟弟的事,你不负责我负责!”
“好吧!他要是肯来就来吧!”
可是,李剑桥为这事寄去给香江无数封信,都如石沉大海。
他们自那次相见之后,也从此没有再见过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再寄信去被退回来,才知道李香江已经不在人世了……
所有的“南洋客”中,李孝式是唯一一个带着钱过来投资的,际遇自然不可与一般的“南洋客”同日而语。
然而,无法重逢的爱情,不能守望的亲人——时代的命运如此,没有谁可以例外,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出生于哪个阶级。
李孝式在家养病期间,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曾亲自到式庐来探望。那是一个雨季的黄昏,雨后的清新和晴朗,让多日闭门不出的李孝式心情好转了好多,就独自下楼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了。东姑的专车悄无声息地到达式庐时,他正独自在院里的大树下漫不经心地浏览积压多日的报纸。
“看你精神不错呢,好些了吗?”东姑关切地问。
“好多了。谢谢首相关心……”两人礼节性地寒暄了一阵后就老朋友似的聊开了,聊他们共同经历的独立谈判,聊马来亚独立后的种种,聊过去也聊未来。直到式庐铁定的开饭时间到了,才意犹未尽地关住话匣子。
餐桌上,东姑惊叹于李孝式母亲的年迈和硬朗,不时好奇地跟已经年逾80的甘固真交谈。
“亨利,跟我聊聊你的家乡好吗?你一定还记得你的童年吧?”饭后,东姑一边品着茶,一边漫不经心的对李孝式说。
“我的家乡啊……那是中国广东一个最偏远的山区,一个叫信宜的地方……”
李孝式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遥远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