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草药治病大全
11206700000030

第30章 五加皮

又名:南五加皮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

五加皮善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强健筋骨。《名医别录》记载,五加皮“疗男子阳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赢、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五加皮还具有抗疲劳、耐缺氧、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另须注意,五加皮与北五加皮不同,二者科属不同,功效不同,北五加皮强心利尿而有毒,切不可视为一物。

“五加皮小档案”

五加皮又叫做五皮风、刺五甲、南五加皮,生于林缘、路边或灌丛中。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属五加科落叶小灌木,其中细柱五加的根皮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一般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趁新鲜时剥取根皮,晒干。现代研究发现,五加皮中主要含有刺五加苷、棕榈酸、亚麻酸、鞣质、维生素、挥发油等。根皮含异贝壳杉烯酸、紫丁香苷、异秦皮定苷、β-谷甾醇、棕榈酸、亚油酸、维生素B1等。

“功效主治”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主治1.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等症。2.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软、小儿行迟等症。3.用于水肿、脚气等症。4.可用于降低自发性肿瘤的形成。5.用于缓解关节疼痛。

“真伪鉴别”

1.五加皮,呈细卷筒状,单卷或双卷,少数呈碎片状,长短不一,外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淡灰黄色,略平坦;香加皮为萝蘼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黄白色,有特异香气。

2.五加皮的主要作用是祛风寒湿邪,能补肝肾,强筋骨。对风寒湿痹、筋骨软弱、四肢拘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五加皮还能治疗水肿、脚气浮肿等症;而香加皮则有毒。对风寒湿痹、腰膝酸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善治水肿、小便不利。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用。

“药膳养生”

1.祛风湿,抗感染

五加皮酒:五加皮50克,水煎,过滤留汁,再加入糯米适量,同煮成糯米干饭,放凉后加酒曲适量,发酵,酿酒,每日适量佐餐食用。适用于产后因外感寒邪导致的身痛者。

2.补肝肾,祛风湿

五加皮乌骨鸡汤:乌鸡肉90克,五加皮15克,巴戟天9克,杜仲24克,同煮2小时,加入调味品适量,随意饮用。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痿弱,四肢无力,腰膝酸软,两颧潮红,状如蝴蝶,头发脱落等。

“古今验方”

1.祛风除湿,活血散淤

五加皮50克,红花、生地黄、当归、怀牛膝、桅子、泽兰各40克,骨碎补、宽筋藤、千斤拔、枫荷桂、羊耳菊、海风藤各80克,细辛、桂枝、陈皮、苍术、木香各30克,茯苓、甘草各50克,九里香、过江龙各160克,麻黄20克,共研末,加入白酒16升,密封,浸泡30日后,过滤留汁,每次饮用15毫升,每日2次。也可外用涂擦患处。适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风寒湿痹等症。

2.活血,抗感染

五加皮156克(研碎),紫草(研碎)93克,浸入80%酒精8000毫升中,密封,24~48小时后,加入薄荷脑93克,冰片31克,溶解后过滤,搅匀即可。清洁创面,再将药液喷于创面,每次喷1~10余下,每日4~5次。适用于Ⅰ度、Ⅱ度烫伤或烧伤。

3.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金钟根30克,五加皮15克,络石藤20克,春根藤、海风藤各20克,牛膝12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