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自控自防自疗
11206300000041

第41章 药物治疗

肝炎患者要稳定情绪,调整好心态,戒烟、戒酒,注意基本的消毒隔离知识,定期到医院复查,积极配合治疗。肝病治疗强调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治,有针对性很强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二是强调辨证施治,这是中医学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即根据不同病理,进行综合全面的调理。

一、西药治疗

西医在乙型肝炎病原微生物和肝功能诊断方面,在微观的人体免疫反应和病理损害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乙型肝炎的治疗上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因为在生命进化的历程中,病毒是一种比细菌更原始的非细胞结构的生命大分子组合形式。对于人类来说,它是一种更接近进化原始状态的异己(越原始越难以消灭)。对抗细菌,现代医学可以选用众多高效的抗生素,但对抗病毒,至今整个西方医学仍没有找到一种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众所周知的“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顽疾,都是由病毒所引发的。

慢性肝炎常用药物甘利欣、联苯双酯能降低谷丙转氨酶,但停药后易产生反跳现象,故要在显效后逐渐停药。

抗病毒的西药常用的有干扰素和拉米夫定。干扰素在用药期间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促进免疫标志转阴。缺点是价格昂贵,整个疗程费用在万元左右。在停药后病情常反复,所以远期疗效不理想。拉米夫定在用药期间也可以较好地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转氨酶效果也较为理想。缺点是副作用大,停药后肝功能常急剧恶化。

二、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在治疗乙肝方面有很多优势。中医遵循调整脏时、补虚泻实、平衡阴阳等治疗法则,同时用针灸、推拿、内服、外治等综合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的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可改善体质,并且在治病的同时可以消除体内的垃圾,对抗衰老。此外,许多人认为中医治疗乙肝的降转氨酶作用差,其实,只要用药得当,中医治疗乙肝降转氨酶作用很可靠。就降转氨酶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但它注重整体调控。中医对乙肝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疗效也很显著,对多种慢性并发症疗效良好、稳定,且方便易行,甚至在许多西医一筹莫展的病症前,中医尚可发挥良好作用。中西合璧,是治疗乙肝最佳方案。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是治疗乙肝并发症的最佳方案,可明显降低乙肝并发症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疾病的理念上有极大的不同。同样作为自然科学,二者没有优劣之分。西医治疗感染性疾病,治疗的针对点是病原微生物。而中医的侧重点则为人的免疫力。健康的人体对细菌、病毒都有天然的抵抗力(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同样感染病原微生物,有的人发病,有的人则不发病,这就是免疫力的不同。自然界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它们繁殖迅速,生命力极为顽强,可以适应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到极地冰川,上到温泉中,都能找到它们生存的痕迹(据报道只有在火山的岩浆中没有找到细菌与病毒)。正常的人体也寄生着大量的病原体。只有在人体组织器官出现了功能失调的状况下(免疫力低下,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培养基”),细菌或病毒才能入侵人体而发病。因此试图单纯通过用一种生物或化学药物就永久地杀灭病原体的观念并不现实(现在出现多种细菌的抗药性),只要机体的免疫力仍然低下(培养基仍然存在),就会不断有病原体的侵袭。中医在治疗乙肝疾病方面虽然还没有找到能特异性杀灭乙肝病毒的中药,但由于中医可以从整体上调节脏腑的功能,扶助人体的“正气”,依靠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方法消灭病毒(不为病毒提供可以生长的“培养基”)。所以中医在治疗乙型肝炎方面是很有优势的。

1.辨证治疗乙肝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分为5个证型: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淤血阻络、脾肾阳虚。湿热熏蒸证:面部及周身俱黄,呈橘子色,烦热脘闷,纳呆呕吐,口苦而干,胁痛腹胀,倦怠无力,或皮肤瘙痒,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溏,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肝气郁滞证:胁肋胀痛,脘痞腹胀,恶心嗳气,纳食不香,舌苔薄,脉弦。湿邪困脾证:胁痛,脘闷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口淡不欲饮,身重便溏,舌苔白腻。肝阴亏损证:胁痛隐隐,低热,腰酸,口干苦而燥,手足心热,舌质红,边尖有红刺,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热毒炽盛证:高热,口渴,烦躁,黄疸迅速加深,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甚则神昏谵语,抽搐,或见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五法。

(1)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法是用清热解毒治疗火毒所致病证的法则,临床运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中医对“毒”的范围逐渐扩大,清热解毒法的运用亦有大发展,用本法治乙肝即是其发展之一。清热解毒法是乙型肝炎的主要治法之一,有学者检索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文献126篇,其中主要用清热解毒法或兼清热解毒法者98篇,占77.78%。清热解毒法之所以广泛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是由乙型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决定的。近年来一般认为,乙型肝炎的主因是湿热疫毒为患,故清热解毒之法一直为临床常用之法。现代医学认为本法有抗乙肝病毒、保肝降酶、利胆退黄、免疫调节、抗菌消炎、解毒减毒等。最常用中药有:黄连、黄芩、连翘、茵陈、田基黄、板蓝根、大青叶、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黄柏、虎杖、夏枯草等。由于病邪有兼夹,病程有久暂,病变有浅深,病人体质有差异,故清热解毒法在具体运用时,每每与其他方法棺兼为用,概括起来,大体有清热解毒泻火法、清热解毒凉血法、清热解毒疏肝法、清热解毒化淤法、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清热解毒滋肾法、清热解毒通腑法、清热解毒补脾益肾法、活血化淤法,共九种。

(2)疏肝解郁法:疏肝解郁法通过疏肝、柔肝、理气、养血、活血、化淤通络、化湿清热等治法的有机配合,据证而投,从而达到肝木舒展、气血通畅、血络和利之目的,因之日调。调者之意,即通过不同方法使肝气调,非单纯疏肝可比。总之,平调肝气,促进肝功能恢复,排解毒邪是其目的,而治疗法则据证不同,应灵活多变,如疏肝解郁为主,配合调理气机法、健脾化湿法、清热养阴法、活血化淤法、清肝活血扶正解毒法等皆可选用。常用方:四逆散加味、柴胡疏肝散加减、四逆散合一贯煎加减等。疏肝药中柴胡用得最多,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药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能有效控制肝细胞变性坏死的发展,加速肝细胞的再生,从而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阻止脂肪在肝内蓄积,降低血清中转氨酶之活力。枳实对于动物病毒性肝炎有改善肝脏实质病损的作用。白芍有抗肝细胞气球样变功能,可使坏死区很快得到修复,并有抑制肝脏炎性反应的效力。

(3)健脾祛湿法:健脾祛湿法是一种扶正祛邪的治疗方法。它具有益气固本,宣通气机,运脾和胃,促进水液运行、化湿泄浊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脾气虚亏、湿热疫毒(湿重于热)留恋为绝大多数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共有的基本病机,所以健脾祛湿法是治疗慢性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重要治则之一。大致可分为芳香化浊、调气运脾法,益气健脾、燥湿解毒法,健脾燥湿配合清热解毒法,通阳利水法,温阳散寒法,滋养脾阴、祛湿解毒法六法。常用方如加减藿朴夏苓汤、加减香砂六君子汤、四妙加味胃苓汤、加味附子理中汤、加减资生汤等。

(4)补肾培元法:乙型肝炎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病程日久、迁延难愈者常常累及肾,这是因为二者相互依存,即为水火相生关系,又为乙癸同源关系,故肾水与肝木,荣则俱荣,枯则俱枯。肝病日久不愈,正气日渐衰减,常累及于肾。慢性乙型肝炎虽久病多虚,但大多虚实相兼,与纯虚者有别。虽可补而不宜漫投补法,故于补中透邪,需时时留意。而补分阴阳,补阴不必过于滋腻,补阳不宜过刚燥。解毒须分性质,属湿热者,法为清泄清化,以展气机;属燥热者,苦寒直折,兼顾阴液;湿盛热微者,淡渗而佐芳香,湿邪得祛,则热势必孤;湿与寒合者,或温化寒湿,或化湿助阳。举其纲领,难以尽述,临诊之际,总宜清通灵活,以为运筹变化。临床常用:补益肝肾为主,配合养阴清热法、活血祛淤法、清热利湿法、温肾壮阳培元固本法、补益脾肾温阳益气法、温肾扶正祛湿解毒法、温肾助阳清化湿热法等。

(5)活血化淤法:乙型肝炎在其病变过程中,因各种致病因素的相互影响,常可见到血淤之证,《张氏医通·卷九·黄瘅》云:“以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不无淤血阻滞也。”由于淤的病理表现,广泛地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影响着乙型肝炎的发展、变化和转归,因此活血化淤法是治疗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法则。现代实验研究证实:以活血化淤法组成的方药,对机体具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包括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血系统,改变血管通透性及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等。活血化淤法是治疗乙型肝炎血淤证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具体运用时,尚应注意血淤并不是乙型肝炎的一个独立证型,单纯的血淤证在其病变过程中并不多见,而通常是与其他各型合并出现。故在使用活血化淤法时,须结合具体的病情进行适当的加减。临床常用:活血化淤清热利湿法、活血化淤疏肝达郁法、活血化淤滋肾养肝法、活血柔肝健脾和中法、活血攻淤益气养血法等。

2.辨病(专方)治疗乙肝各医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对乙肝整体认识,采用专方专药治乙肝,取得好疗效。刘氏等拟六草四虫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金钱草、车前草各30克,龙胆草6克,水蛭、全蝎各12克,制鳖甲9克)治疗乙肝128例,其中痊愈66例,基本治愈28例。岳氏以健脾补肾活血、清热利湿解毒为法,自拟基本方(黄芪、丹参、白花蛇舌草各30克,白术、茯苓、桑寄生、菟丝子、黄精、郁金、虎杖、蚕沙、柴胡各15克,半枝莲20克,甘草6克)治疗乙肝72例,总有效率88.89%。俞氏等采用清热利湿解毒、养血活血凉血、理脾为法,拟养肝澳平合剂(当归、丹参、赤芍、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茵陈、茯苓、砂仁)治疗乙肝152例,其中慢性迁延性乙肝79例,临床治愈率32.5%,有效率70%,HBsAg转阴率70%;慢性活动性乙肝73例,临床治愈34.38%、有效率62.5%,HBsAg转阴率63.16%。

现推荐一则治疗乙肝的专方供治疗乙肝时运用参考。其用药剂量可灵活掌握。藏医治黄疸肝炎方:藏茵陈20克,黄柏20克,诃子10克,余甘子15克,川楝子20克,金钱草15克,黄芩10克,红花5克,枳壳15克,丹参15克,大黄10克。以上诸药文火煎煮,煎至300毫升,冲入鸡蛋1个,兑服,1天1剂。小儿酌减。

3.民间单方验方治疗乙肝民间单方验方治疗乙肝历史悠久,行之有效的方剂很多,但由于昔日缺少医护人员的参与,其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乙肝患者既不能否定其药其事,也不应该盲目乐观,在运用之前最好听听医护人员的意见。现在很多医护人员对民间单方验方治疗乙肝的经验是十分重视的,不断地进行着发掘整理,研究提高。

现推荐几则单方验方供治疗乙肝时参考。其用药剂量可按“三因制宜”原则灵活掌握。

加味茵陈粥:茵陈30~60克,香附6克,白糖适量,粳米100克。香附研末,先煎茵陈取汁去碴,并与淘净粳米煮粥,沸后加香附末,最后调入白糖即成。每日2次,温热服。

口蘑肉末炖豆泡:口蘑100克,肉末100克,豆腐500克,葱10克,姜5克,料酒2克,肉汤100毫升,胡椒面2克,精盐5克,酱油5克,鲜豌豆20克,植物油500克(耗50克)。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入热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炒锅烧热,入油放入肉末煸炒,入葱、姜末,倒入料酒、酱油、肉汤,放胡椒面、盐,炸豆腐,泡、口蘑、鲜豌豆,烧10分钟即可。

怀山药、桂圆肉各30克,甲鱼1只,用热水烫死,切开去内脏洗净,连壳放入碗内隔水煮熟,分次服用。

枸杞30克,红枣6个,鸡蛋2个,加水蒸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吃蛋饮汤,每日1次。

田螺250克,清水养1~2天后洗净污泥,剪去尾部少许,与鸡骨草50克同煮,饮汤食肉。

4.中成药治疗乙肝

甘草酸片

“药品来源”自中药甘草中提取,别名强力新(SNMC)、强力宁。

“功效”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可调节免疫作用、保肝和抗纤维化。

“主治”用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

“剂型与规格”片剂:甘草酸片50毫克,75毫克。注射剂:强力宁注射液20毫升,甘草酸单胺40毫克,半胱氨酸20毫克,甘氨酸400毫克。

“使用方法”静脉滴注,强力宁(或强力新)注射液,每次60~120毫升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3个月。待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后可减量,后可改服甘草酸片维持。口服,甘草酸片,每次150毫克,每日2~3次。疗程1~3个月。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在应用过程中有头晕、恶心、胸闷、口干、乏力、皮疹和低热,不需处理,短期内即可自行缓解或消失;个别病人可出现低血钾及血压升高。长期应用极少数病人出现轻度面部或下肢水肿,极个别出现体毛增生。长期大剂量应用应监测血钾、血压变化。甘草酸口服后大部分在胃内分解为甘草次酸,易发生类似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药理研究”本品在肝脏与固醇代谢酶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阻碍皮质醇与醛固酮的灭活,使用后显示明显的皮质激素样效应,如抗炎、抗过敏及保护膜结构等作用;可诱生γ-干扰素,增强NK细胞活性;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谷丙转氨酶,防止脂肪变性,抑制肝胶原纤维增生,防止肝纤维化形成,促进胆红素代谢。

鸡骨草片

“药品来源”鸡骨草、三蛇胆、珍珠、牛黄、当归、枸杞、丹参。

“功效”清肝利胆,消炎解毒。

“主治”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胆囊炎等病属肝胆湿热者。

“剂型与规格”丸剂:每瓶36、48、50丸。

胶囊剂:每粒含药0.5克。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4丸,每日3次。

“注意事项”对脾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的慢性迁延性肝炎疗效较差。

“药理研究”药理实验结果表明,鸡骨草有增强免疫及抗炎作用;牛黄有促进胆汁分泌,减轻中毒性肝损伤作用;丹参、当归有改善微循环、护肝、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胆汁有抗炎、抗过敏、抗菌作用。

季德胜蛇药片

“药品来源”重楼、半枝莲、蜈蚣等。又名南通蛇药片。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毒蛇、毒虫咬伤,试用于治疗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剂型与规格”片剂,每片重0.3克。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10片,每日2次。

“注意事项”有小毒,婴幼儿、孕妇慎用。

精制大黄片

“药品来源”本品系中药大黄的有效成分制备而成。

“功效”具有抗病毒、利胆护肝、调节免疫、泻下、止血、改善微循环、改善肾功能及利尿等作用。

“主治”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重型肝炎属中医辨证疫毒炽盛者,症见起病急,发热,黄疸迅速加深,巩膜、皮肤呈深黄色,腹胀胁痛,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滑而数。

“剂型与规格”片剂:1克。

“用法与用量”饭后口服,成人轻度黄疸每次2~3片,重度黄疸6~8片,每日3次,儿童酌减,合适剂量应保持每日大便2~3次。

“注意事项”①脾胃虚寒患者,症见面色萎黄,脘腹冷痛,四肢欠温,大便时溏,舌质色淡,苔薄白或少苔,脉濡弱无力。②胎前产后慎用。③不宜长期应用。

“药理研究”①具有抗病毒、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有助于清除肝炎病毒。②具有利胆作用,疏通肝内毛细胆管,促进胆汁分泌与排泄。③可使中毒性肝损害大鼠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肝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上升,因而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④可抑制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减轻免疫反应,减少免疫复合物。⑤能够加速胃肠道蠕动,促进胃肠功能。通过泻下,使滞留肠道的病原体和各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少吸收,减轻内毒素血症,防治肝性脑病;还可轻度阻断胆红素肠肝循环,从而减轻黄疸。⑥可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恢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血液供应,改善肝脏营养。⑦能够缩短血凝时间,降低毛细血管脆牲,健进骨髓制造血小板,而达止血作用。⑧具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增加肾血流量,预防及纠正肾功能衰竭,并有直接利尿作用。

灭澳灵

“药品来源”冬虫夏草、板蓝根、刺五加。

“功效”清热解毒,益肝补肾。药理学研究表明,本方中板蓝根有抗菌作用;刺五加有增加机体防御功能作用;冬虫夏草有护肝、增强免疫等作用。

“主治”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剂型与规格”片剂:0.25克。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急性肝炎每疗程30天,慢性肝炎1个疗程3个月。

珍珠草胶囊

珍珠草胶囊以君药珍珠草为主,其独有的活性GA因子可以作用于乙肝病毒RNA的反转录酶,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同时,GA因子还可以作用于肝损部位网状纤维节点,阻止胶原的沉积和延展,有效逆转肝纤维化进程。组方中配合丹参,活血化淤,辅以白花蛇舌草、虎杖,清热解毒。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肾为母脏,肝为子脏,子病及母,肝肾俱虚”,当肝脏有病变的时候,肝木虚弱,为了补充肝木,肾水的消耗也变大了,长期消耗导致肾水也虚弱,最终形成了肝肾两虚的情况。组方中运用黄芪,补气益肝;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这样的配伍充分体现了中医治肝的“肝肾同源,乙癸同治”理念。通观全方,组方合理,配伍精当,科学严谨。

齐墩果酸片

“药品来源”本品系从中药青叶胆、女贞子等中提取出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功效”降低转氨酶及麝香草酚沉淀、纠正异常蛋白代谢、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肝硬化发生,改善肝病的症状与体征。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迁延性与活动性肝炎。

“剂型与规格”片剂,20毫克。

“用法与用量”口服,急性肝炎,每次1~2片,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慢性肝炎,每次3~4片,每日3次,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期间上腹部不适,烧灼样感,偶见过敏性皮疹。

“药理研究”实验研究证明,本品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电镜观察发现,经齐墩果酸治疗后,肿大的线粒体与扩张的粗面内质网得到恢复;光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肝间质的炎性反应减轻,肝纤维增生受到抑制,可防止肝硬化的发生,还可促进肝细胞再生。

黄芪注射液

“药品来源”本品系提取中药黄芪的有效成分制成,含有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熊竹素、胆碱、甜菜碱、多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叶酸等。

“功效”补益脾肺,益气升阳。具有保肝、增强免疫作用。适用于气虚患者,见面色萎黄,肢软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气短,大便时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主治”用于慢性肝炎。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2毫升相当于生药2克。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每次4毫升,每日1次,连用2~3个月。

“药理研究”①能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提高白蛋白,促进肝糖原合成及肝细胞DNA合成。②增强免疫功能。能使骨髓、脾及胸腺等组织的淋巴干细胞成熟,显著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免疫,使e-玫瑰花结形成率显著提高,刺激人体淋巴细胞转化,提高血中CAMP的含量和人体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对抗体形成细胞反应具有双向调节功能。③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

苦参碱注射液

“药品来源”本品系由中药苫参或山豆根提取的生物碱制成。

“功效”降酶、退黄、抗病毒,抗肿瘤、升高血白细胞。

“主治”用于慢性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4毫升,100毫克;5毫升,50毫克;10毫升,100毫克。

“用法与用量”①肌内注射:每次100毫克,每日1次;②静脉滴注:第1天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内缓慢滴注,无反应可增至100~150毫克,每日1次,2个月1个疗程。

“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个别病例在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时出现恶心,当减慢滴速后即消失。②动物实验可引起痉挛及呼吸中枢麻痹,值得警惕。

不宜静脉推注及快速滴注。

“药理研究”①动物实验表明本品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有一定的作用。②对异硫氰酸1-苯酯所致小鼠胆汁淤积型黄疸模型,有降低皿清胆红素、减轻肝细胞损害作用。③对乙肝病毒复制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④具有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和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⑤并有抗过敏、平喘及轻度镇痛安定作用。

苦黄注射液

“药品来源”本品系中药苦参、大黄、茵陈、柴胡等提取制成的注射液。

“功效”清热利湿、疏肝退黄。

“主治”适用于因湿热蕴毒而引起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退黄。属湿热兼气滞型,主症:身目发黄,身热不扬,头重身困,纳呆,胸脘痞满,恶心,食后腹胀,左胁胀痛,舌苔白腻或淡黄,脉濡稍数。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10毫升。

“使用方法”静脉滴注,用量宜逐日增加:第1天10毫升,第2天20毫升,第3天30~60毫升。以本品3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重症或淤胆型肝炎可加量至60毫升)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可重复疗程至黄疸消退。

“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偶见注射局部一过性潮红,个别患者有轻度消化道症状。②本品应密闭避光保存,有效期暂定为2年。③滴注速度以30滴/分为宜。④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药理研究”实验证实本品具有促进细胞免疫调节、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排泄量的作用。

茵栀黄注射液

“药品来源”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苷。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

“主治”用于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和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属湿热蕴蒸型,症见身目发黄,其色鲜明,发热口渴,心烦,食欲缺乏,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剂型与规格”注射剂,每支10毫升,内含茵陈提取物60毫克,栀子提取物32毫克,黄芩苷200毫克。

“使用方法”静脉滴注,每次10~20毫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或500毫升稀释后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用肌内注射,每日2~4毫升。

“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较常见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过敏性皮疹、药物热、哮喘,偶致过敏性休克。②本品如有结晶或固体析出,可用沸水温热溶解后使用。

“药理研究”实验证明,茵陈、栀子、黄芩苷对中毒性急性肝损伤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保护肝细胞,降谷丙转氨酶,并均可促进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还具有诱生干扰素作用;方中四种药物均有较广的抗菌谱。

5.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近年来,乙肝分型在科学化、数量化方面也取得了进展。如蒋氏把乙肝辨证分型与肝功能变化及肝组织病理类型的关系来作研究,提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为:“肝郁脾虚型”各项指标(ALT、A、G、A/G)基本正常;“湿热中阻型”表现为ALT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值(A)正常,7球蛋白升高、A/G值轻度降低;“肝肾阴虚型”表现为ALT明显升高,A/G。值降低、血清白蛋白(A)明显降低、γ球蛋白升高;“淤血阻络型”则为ALT轻度升高、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γ球蛋白显著升高、A/G值明显降低或倒置。这种证型与肝功能指标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证型病变的轻重缓急,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同时提出乙肝分型与肝组织病理类型的关系[乙肝组织病理改变类型分为慢性迁延性乙肝(CPH)、慢性活动性乙肝(CAH)、肝硬化]:①湿热中阻及肝肾阴虚型,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是“CAH”表现,进一步观察,肝肾阴虚型肝组织碎屑样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及肝纤维化等“CPH”特征性改变程度常较湿热中阻型为重;②肝郁脾虚型,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呈“CAH”表现;③淤血阻络型,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呈肝硬化表现。临床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是治疗乙肝及其并发症的最佳方案,可明显降低乙肝并发症的致死、致残率,明显降低医疗费用。

乙肝三环汤

“功用”清热解毒,益气除湿,活血化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40克,丹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赤芍20克,灵芝20克,重楼20克,贯众20克,蒲公英20克,茯苓15克,郁金15克,山楂15克,甘草6克。

“加减用药”湿热疫毒甚者,加黄芩、黄连或黄柏;气虚甚者,加人参或党参、白术;淤血甚者,加桃仁、红花、川芎、莪术;肝脾肿大甚者,加炮鳖甲、昆布;肝肾亏虚者,加桑寄生、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制何首乌等。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回缩至正常,肝区无压痛或叩击痛;肝功能正常;HBsAg、HBeAg、HBcAb转阴并稳定1年以上)44例,基本治愈(符合治愈中其他4项基本功条件,而HBsAg未转阴者)37例,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肝脾肿大有回缩或稳定不变,肝区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HBsAg、HBeAg、HBcAb滴度明显下降或至弱阳性,其他血清学病毒指标稍有下降)14例,无效(未达到好转指标或恶化者)11例。总有效率90%。

“注意事项”同时配合西药葡醛内酯等治疗。

“按语”乙肝三环汤方中重楼、贯众、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黄芪、灵芝、茯苓益气除湿,丹参、赤芍、郁金活血化淤,切中乙肝发病的三个环节。现代医学认为,慢性乙肝的发病,主要是乙肝病毒反复在肝细胞内复制,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及反复的肝细胞坏死、再生与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脏廊液循环障碍三个方面,治疗应以抗病毒、调免疫、改善肝脏病理为主的三大原则。乙肝三环汤方中重楼、贯众、甘草、山楂、蒲公英、茯苓调节免疫,其中茯苓提高淋巴细胞免疫,蒲公英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白花蛇舌草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丹参、赤芍、甘草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脏微循环、消除免疫复合物、抗肝损害等。

赤白芍药汤

“功用”清热补气、补血活血,滋养肝肾。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赤芍30~60克,白芍15克,淫羊藿15克,木香15克,狗脊15克,鸡血藤15克,续断15克,熟地黄15克,补骨脂15克,黄芩15克,垂盆草15克,虎杖15克,五味子15克,黄芪20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同时给予支持疗法。28天为1个疗程,共治2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5例,基本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肝区无压痛及叩痛,肝功能正常,HBsAg、HBeAg转阴或HBsAb、HBeAb出现,肝、脾大缩小,随访半年无反复)20例,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大稳定,肝功能正常,HBeAg转阴或出现抗HBsAb)18例,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HBsAg、HBeAg滴度下降)10例,无效(未达上述标准)7例。总有效率为87.3%。

“按语”方中黄芪、白芍补气养血,配五味子扶正祛邪;黄芩、虎杖清除余热;赤芍活血化淤;淫羊藿、熟地黄、补骨脂、续断、狗脊补肾养血;鸡血藤补血活血,守走兼备,化阴生血,温通以脉,活血通络,推陈出新,为补肝良药,配木香行气止痛,使补益药无滋腻之虑。

慢肝饮

“功用”清解疫毒,益气养血,活血化淤。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组成”黄芪30克,白术12克,白花蛇舌草20克,土茯苓20克,当归12克,贯众10克,牡丹皮10克,制大黄10克,生地黄15克,怀牛膝15克,苦参6克,甘草3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液至200毫升,分早晚2次服。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此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显效(全身症状、体征消失,肝脾B超检查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HBeAg转阴)28例,有效(全身症状消失,肝脾B超检查基本恢复,肝功能下降50%,HBV-M及HBV-DNA阴转不明显)14例,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理想,肝功能及HBV-M、HBV-DNA未改变)18例。总有效率为70%。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可同时配合服肌苷、葡酫内酯,肌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

“按语”方中以黄芪、白术、甘草等扶养正气;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贯众、苦参、牡丹皮等清解疫毒;当归、生地黄、大黄、牛膝活血化淤,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具有提高机体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诱生干扰素,促进病毒标志物转阴的作用。

绞银汤

“功用”大补气血,扶正化毒,化淤通络。

“主治”肝炎后肝硬化。

“组成”绞股蓝30克,丹参30克,银杏叶6克,鸡内金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桑寄生15克,土茯苓20克,郁金12克,枳壳10克。

“加减用药”湿热明显者,加泽泻、猪苓、虎杖;脾虚较甚者,加参须、砂仁;腹胀明显者,加马鞭草、大腹皮、蜣螂虫;胁痛较剧者,加炮穿山甲、八月札;阴虚明显者,加生地黄、南沙参;阳虚、下肢肿甚者,加淫羊藿、巴戟天;腹水较著者,加楮实子、益母草(60~120克);消化道出血者,加三七、熟大黄、白及、仙鹤草。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出血量多、危及生命者,中西医结合综合处理;有昏迷倾向者,加清开灵、牛黄解毒丸、安脑丸;大量腹水者,配西药利尿剂。病情稳定后,以基本方加紫河车、炮穿山甲、三七等,研末制丸,每次服3~4克,每服3次,连服3个月。或单以绞股蓝煎汤频服,每天50~86克,连用3个月。或以绞股蓝煎汤送服丸药。

“疗效”此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45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腹水消除,肝功能正常)23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水减少,各种检查有不同程度好转)19例,无效(主要症状改善不显著,病情无好转甚至恶化,体检与理化检查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93.3%。

“按语”绞银汤中绞股蓝、银杏叶为主药。绞股蓝含有70余种皂苷,皂苷含量超过西洋参,故有“南方人参”之称。该药既有人参样补益强壮作用,又能清热解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清除肝炎病毒,有利于肝病的恢复。实验证实绞股蓝皂苷具有抗组织衰老、抗疲劳、降低过氧化脂质等作用,还能抑制肿瘤细胞,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实验性溃疡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副作用。银杏叶所含黄酮能促进动脉血管灌流,改善血管通透性,并增进静脉血流,亦有明显清除自由基、抗肝炎病毒、抗肿瘤、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绞银同用,彼此配合,相得益彰。增桑寄生补肾通络;郁金、枳壳、丹参理气活血、养血凉血;白芍、白术疏肝健脾;土茯苓化湿解毒。全方能大补气血,扶正化毒,化淤通络,故收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