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乙肝自控自防自疗
11206300000031

第31章 冬季常见病防治

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

现代气象医学研究认为,寒冷的气候会使许多疾病比平常更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病死率亦急剧上升。国外许多研究认为,冬季有80%以上的病死率高峰与寒冷气候有关;我国的有关统计也表明,冬季有85%以上的病死率高峰的前5天内有冷空气降临。对于心血管病来说,往往在冷空气过境后2天内病死率达到高峰;呼吸系统疾病则在冷空气过境后3天病死率达到高峰;脑血管病多在冷空气过境后的1天和5天各出现一个高峰。

我国民间都比较重视冬至这个日子。农历从冬至开始“数九”,它标志着寒冬来临了。据我国近30年来的气象资料反映,在每年的冬至前后都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南下,造成骤然降温,这时往往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气候。对那些年老体弱之乙肝患者以及患有上述疾病的人来说,这时会感到浑身难受,并引起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因此民间有“冬至老人关”的说法。对于老年乙肝患者来说,在冬至前后一定要加强防病保健,尽量把不利的气候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综上所述,冬天必须重视寒冷对于人的侵袭。事实证明,寒冷诱发疾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当人体受到过度寒冷刺激时,可使热平衡系统功能发生障碍,皮肤中的感热器将冷刺激传给下丘脑,下压脑又支配垂体,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寒冷对于适应能力差的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的作用更明显。寒冷使人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血压升高,这对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都是不利的。此外,寒冷易使上腹部受凉或吞咽进冷空气,易引起胃肠痉挛;寒冷能使鼻黏膜的温度及湿度均降低,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容易患鼻炎、感冒;寒冷亦可使人体裸露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相对缓慢,皮肤受凉时水分散失较多,常使皮肤粗糙或皲裂、老化。耳、鼻、手指等远离心脏部位,血液供应不足,常发生冻疮;寒冷还可使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沉和血凝时间缩短等,此时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病死率很高。同时,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肾上腺素增加也能造成血液黏性增加和血凝时间缩短。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必须重视防病保健。

一、冬雾“杀手”

所谓冬雾中的杀手,是指酸、胺、酚、苯等污染物、病原微生物,中医称之为疫疠之气。它们造成人体患病的主要方式是:第一,它们进入人体后,便寄生体内,消耗其营养,使人的身体造成内损;第二,束缚、阻碍血液循环,造成循环不畅,而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三,产生机械性牵拉,损伤组织器官,导致发热和产生炎症。

那么,为何冬雾中带有这些杀手呢?这是由于起雾时气压低,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难消失,特别是像酸、苯、胺、酚与病原微生物等毒物滞留其中而积聚较高的浓度,它们刺激人体的某些敏感部位,引起气管炎、喉炎、结膜炎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对于年老体衰者,还可能危及生命。怎样预防这些杀手呢?一是早晨有晨练习惯的人,遇大雾时,则最好改在室内活动。二是在冬雾日最好戴口罩出门,以防有毒物从口鼻直入肺部;外出回家后,立即清洗脸部及暴露的肌肤。三是在雾天要加强自我观察,注意身体的感受与反应,若有不适,及时治疗。复方新诺明、穿心莲、麦迪霉素等抗生素均是FS的克星。

二、流感

初冬时节,常常出现气候由冷转暖的现象,老百姓把它称作“小阳春”。冬季已寒而骤然转暖,就像春季已暖而骤然转寒一样,都是不正常的气候。这时一些传染病就会流行,其中对人们威胁较大的莫过于流行性感冒,对于老年乙肝患者来说,更是影响健康长寿的大敌。1580年的流感大流行,曾使马德里变为荒无人烟的地方,在意大利、西班牙也树起了几十万新墓碑。而1918—1920年的流感大流行,全世界不完全统计约有5.5亿人患病,两千余万人丧生,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还要多。因此,不要忽视流感。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居室内部要经常通风,床头要摆放一小瓶薄荷油(薄荷油应该用能漏气的瓶塞盖好,让气味缓缓发散),亦可用米醋熏房间,这样就能大大减少病毒。姜枣汤:10个大枣,5片生姜,每晚煎茶喝。荆芥粥:荆芥10克,薄荷5克,淡豆鼓15克,大米50克。将前三味水煎取汁备用(荆芥、薄荷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另将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药汁,同煮为稀粥服食,每日2次,连续3天。可发汗解表,清热利咽,退热除烦,适用于伤风感冒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心烦、失眠等。防风粥:防风15克,葱白2茎,生姜3片,大米50克。如上法煮熟后趁热服食,盖被静卧,以微汗出为佳。可清热祛风,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畏寒发热、头痛身痛、骨节酸痛、鼻塞声重、肠鸣泻泄等。神仙粥:生姜3片,连须葱白5茎,糯米50克,食醋15毫升。先将糯米淘净与生姜末一同煮沸后,再放进葱白,待粥将熟时,调入米醋,稍煮即可,趁热服食,服后盖被静卧,避免风寒,以微汗出为佳。可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怕冷、浑身酸痛、鼻塞流涕以及胃寒呕吐等。神仙粥是解除风寒感冒颇为有效的食治方,因其治疗风寒感冒疗效显著,因而有“神仙粥”之称。发汗豉粥:淡豆豉15克,荆芥5克,麻黄2克,葛根30克,栀子3克,石膏60克,生姜3片,葱白2茎,大米10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剂。可发汗、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无汗、烦躁失眠、咽干口渴等。发汗豉粥是治疗感冒发热的大型复方药粥,药味较多,配伍复杂,效果较好。应用发汗豉粥的主症是高热、无汗、头痛,若汗出怕冷者不宜服食,若服后汗出热退者即应停服。

冬季除流感外,麻疹、白喉、腮腺炎等亦好发作,可采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法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