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1185900000024

第24章 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状况分析

1.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1)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的竞争态势分析

①主要购买者。辽宁省是一个能源短缺、煤炭短缺的省份,一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每年至少须向省外调入5000万~6000万吨。另外,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将加大优势产业电力、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必将扩大煤炭消费,省内煤炭市场的空间在不断扩大。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辽宁省的主要煤炭生产企业,产量一直保持在全省煤炭产量的1/3左右,位居全省煤炭生产、销售的第一位。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煤种均为长焰煤,洗选产品主要供化工、冶金、建材等部分锅炉用煤,筛选煤产品主要供电厂和热电厂,主要销往铁岭、清河、抚顺、辽宁、通辽、沈海的六大电厂,约占总体销售量的40%,煤炭销售主要集中在辽宁本省的铁岭、沈阳、大连、鞍山、营口、抚顺、本溪等地区,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客户与销售。

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洗选煤产品质量稳定、粒级煤限下率较低,灰分在13%~24%,应用基低位发热量4700~5600千卡/千克,颇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而筛选的末煤、混煤质量波动大,灰分在30%~50%,发热量3000~4500千卡/千克,电厂拒付、拒接或质量罚款等事件时有发生。另外,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铁法提高煤炭整体质量显得较为迫切。

②主要供应商。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供应商是指能实现煤炭价值的辅助过程与材料。2005年,辅助材料占原煤总成本的23.2%,具体分布状况。

钢材主要来源于鞍钢、凌钢、抚钢、东北特殊钢集团,汽油、柴油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石油铁岭分公司,运输皮带、矿灯等煤矿专用工具、火工品等主要来自定点厂或自制。

公司统一采购除互为市场(如鞍钢的钢材、本溪工源水泥等)、政府定价(如盐、燃料油)、公司内部自制的产品外,一律实行招标采购,执行招标价格,实现了采购管理公开化、规范化,为确保物资采购质量,分三个月、六个月、一年等分期付款方式。另外,煤炭是大宗货物,运输是煤炭实现最终价值的必要环节,铁路是铁法煤炭的最主要运输方式,由于距离主要用户较近,运输方便且成本低廉,使煤炭价格具有竞争优势。

③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辽宁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市场份额占有状况。

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库存比例略高于阜新和北票矿务局,公司在辽宁省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阜新矿业集团,其生产的煤种与铁法的品种相近,产量较大,生产成本相近,市场基本相同。但由于阜新矿业集团地理位置较铁法远离工业中心区域,运输距离较长,运输成本相对高,在销售价格上并不具有竞争优势,而辽宁省内其他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品种与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不属于同一系列,原则上不存在大的市场竞争问题。由于辽宁煤炭需求缺口较大,省外煤炭也已大量进入辽宁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对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煤炭销售构成威胁。黑龙江的七台河、鸡西煤业集团在辽宁省内年销售量1500万吨,占辽宁市场的15%;吉林辽源煤业集团在辽宁的年销售量150万吨,占辽宁煤炭市场的2.8%,内蒙古东部的煤炭产区和山西的煤炭也大量涌入辽宁市场,其中内蒙古的煤炭占辽宁市场的12.5%,山西占16.2%。黑龙江煤炭质量好、内蒙古煤炭成本低,都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目前,由于运输等原因辽宁现阶段基本不从国外进口煤炭,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较强的地域优势。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对于省内的大中城市和几个重点用户来说,具有运距短、运费低、运输方便灵活的优点;对于省外竞争对手来说,尤其在冬季运输时,更能充分显示出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综合运距、煤种、煤质、资源量等因素,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辽宁动力煤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

(2)影响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因素剖析

①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源能力。铁法矿区总含煤面积618.43平方公里,2005年已探明的工业储量20.88亿吨,占辽宁省煤炭总储量的1/3,目前是辽宁省最大的动力煤基地。2004年公司煤炭生产占全省产量的35%左右,销售商品煤占全省消耗总量约15%,可见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辽宁省煤炭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各矿区煤炭品种属长焰煤,发热量中等(3500~5800千卡/千克),灰分居中(15%~35%),低硫、低磷,具有较高的挥发分(大于39%)和较低附加硫分(1%以下),且灰熔点较高,适于机械化开采,公司主要煤炭产品品质规格。

同时,集团公司所属的煤炭还储存较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其总量达294亿立方米,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但是,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煤炭普遍发热量较低,原煤灰分较高,长期以来煤炭的主要用户是电厂。过去电厂不考虑灰分,只考虑含硫量和发热量,而现在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电厂对煤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公司不下大力气进行技术改造,更新洗选设备,降低灰分,提高质量,那么将面临着较大的危机。从长远看,尽管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的储存量很大,但储存的条件不够理想,多属1.3米以下的薄煤层,虽可通过引进世界上先进的采煤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进入薄煤层开采,但影响采煤工效与煤炭成本,并占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削弱煤炭产品的竞争力。从资源的总量上看,后劲不足,以现有强度开采,开采年限最多就30年。

②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能力。不断强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在公司实行成本倒推和成本否决管理制度,成本管理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矿区生产调度指挥、洗选加工、瓦斯监测、入井考勤等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公司制定并试行《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对促进员工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企业价值观,“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职工群众的最大利益”的观点得到确立,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形成了“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安全管理者”的安全生产新机制。煤矿职工大部分是中青年人,一个人出事,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都痛不欲生,所以说安全是职工的根本利益,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因此,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公司领导干部在组织煤炭生产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保证职工人身安全,就是犯罪,并从效益的角度,让所有员工明确树立只有安全才能创造出效益的观念,为了使安全生产落到实处,公司强化了班组安全文化的建设,打造“健康、和谐、文明”的安全互助团队,并采用班组安全积分法进行考核,作为奖惩的依据。

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开办计算机等级、法律知识、煤炭质量管理内审等培训活动,开展职工技能大赛和科技成果评比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科技人才与经营管理队伍,引导职工树立“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的观念,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公司文化建设方面,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整合提炼了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战略、核心价值观、经营管理、管理理念、营销理念、广告用语等企业文化体系,聘请专家学者来公司调研、座谈,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将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效益观念贯穿于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每一个职工、每一层组织的积极性,为职工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努力实现公司和员工两者目标的和谐统一。

③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科技能力。科技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采煤设备和技术,所属矿井是我国煤炭行业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化矿井。“十五”期间,通过购置大功率综采掘设备,不断提高装备档次,单产单进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矿井的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9.2%,名列全国煤炭行业前茅。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9.6%,设备先进,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59.1%,回采工作面综合单产达到20.7万吨/个·月,其中综采单产达到了22.8万吨/个·月。个别设备属世界先进设备,自动化控制程度在国内同行中属一流水平,井下瓦斯自动化检测实现了集团联网。同时,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吸收、创新能力,“十五”期间公司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5.27亿元,通过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了压煤总量9.26亿吨的矿区煤层安全开采,突破了突出煤层禁用放顶煤开采技术的禁区。近年来,成功地开发应用了一批先进的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与设备,并在全行业推广。在国内,首家引进德国刨煤机技术装备,实现了占矿区总储量26%的薄煤层的全自动化开采。“十五”期间,公司应用全自动化刨煤机累计回采工作面9个,生产煤炭395万吨,其生产能力是传统技术开采的15~30倍,吨煤成本仅为中厚煤层机械化采煤的1/2.“十五”期间,公司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5.27亿元,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将一大批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强化地质和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利用三维地震等先进技术手段查明煤层赋存条件,优化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合理集中生产,节省了采区准备时间,降低了掘进率,全公司万吨掘进率同比降低了2.55米,采区回采率同比提高3%,技术优势明显。

④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能力。2002年,公司经辽宁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以其债转股作为出资注入公司,变更成立新的由原铁法煤业集团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1.27亿元,原铁法煤业集团占65.64%,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占34.36%。公司设立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公司董事会成员为13人,原铁法煤业集团9人,其中公司员工代表1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4人,含董事长1人,副董事长2人。公司监事会由6人组成,原铁法煤业集团4人,其中公司员工代表1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人,监事会主席由原铁法集团成员担任。在经营层设总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总会计师1人、副总经理4人,属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由原铁法煤业集团提名担任。公司分两级,母公司包含18个部门,有子公司11家,分公司25家。初步构筑起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工合作的关系,基本形成了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治理机制。但公司的产权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仍然是一股独大的局面,不能摆脱地方政府的干预,公司的最高决策和经营者基本上还是由政府来任命,行政化倾向比较突出,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监事会中原铁法集团的成员构成为:监事会主席系原铁法集团工会主席、其他监事同时分别担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劳动人事部主任、下属大明矿矿长。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绝大部分交叉任职,导致法人治理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⑤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安全保障能力。超能力突击生产已经成为当前煤矿安全的主要隐患,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超能力生产情况进行了集中治理,严格执行各煤矿核定的生产能力,从影响员工安全的各种因素入手,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十五”期间累计安全投资45237万元,安全培训形成制度,年平均百万吨死亡率0.26,2002年全公司无死亡事故发生,但2005年1月22日上午10时,辽宁省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大明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重大事故,造成正在进行抢险作业的13名矿工不同程度伤亡,其中9人死亡,4人受伤。为了公司的长期发展,公司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努力提高安全装备的档次和水平,增强矿井整体抗灾能力,2005年除国家和省补助安全资金3000万元以外,公司仅在“一通三防”方面投入安全资金达1.43亿元,并重点对瓦斯抽放、通风、安全监测等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购置了旋风机、抽放钻机、井下注氮列车等安全设备,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并通过生产现场人—机—物—环的劳动链和谐运转,从根本上实现预防为主的目标。另外,近几年煤炭市场较好,公司效益有较大提高的状况,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防止人才的进一步流失,为符合条件的职工普调三级工资,增加效益奖金,并从2005年8月开始大幅度上调入井费、班中餐和夜班补助等津贴,新建经济适用型住房10万平方米,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增加医疗设备投入,增强医疗服务意识,保证职工身体健康。仅2005年就投入资金750万元引进大型医疗设备,提高了诊断水平,先后为20名尘肺病职工进行了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同时,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联系,已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的合作协议,并强化瓦斯事故的研究,实行联合技术攻关。但是,由于集团公司所在地区属县级市,且不是沈阳、大连等大城市的卫星城市。因此,本地区的第三产业不很发达,就业空间较狭窄,人员分流渠道较少,进一步转岗、就业难度较大。同时,企业职工整体知识水平、技术水平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后续力量不足,受地域、行业的限制,对人才的吸引力、聚合力又较差,引进急需人才困难,人才不足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的竞争策略

①突出煤炭主业的生产规模。煤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不可替代的主业工业燃料,辽宁更是一个煤炭调入大省,每年都有较大的煤炭需求缺口,而省内其他煤炭企业由于开发较早,均进入萎缩期,大多数企业煤炭产量逐年下滑。因此,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储量大、产量高的优势显现出来,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原煤产量从2000年的1465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187万吨,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②以科技进步提升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效率。与省内的其他竞争对手相比,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煤机械化程度较高,全自动化刨煤机广泛使用,其集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加之产量已超过2000万吨/年,充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2005年全员效率达到10.44吨/元,导致无论是原煤、商品煤成本均低于省内其他竞争对手的平均成本。2005年开始,公司开始逐步引进应用装车自动化先进技术,实现装车检斤过程的自动控制以及车辆信息的自动识别与采集,并通过投资500多万元用于选煤厂增除尘降尘设备,改善了员工的生产作业环境。目前,集团已有2/3以上的跳汰机应用了自动控制系统,并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矿井生产调度、洗选加工、瓦斯检测、考勤、财务管理等方面,提高了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建立科学的客户资源体系。针对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煤炭产品属工业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用煤,客户遍及电力、冶金、石化、地方热电、建材、供暖等各行业的实际,公司着力加大与重点用户的合作与开发力度,并以不同类别的煤炭品种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重点用户已经达到25家,全年销量达900万吨,占路销总量的72%,在2005年新开发的重点用户有辽宁新东方电厂、辽宁富腾热电公司、东北特钢集团、华锦集团、丹东热电厂、大连华能电厂,这些公司都是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合作潜力巨大。

④推行以销售分公司经营为主的煤炭销售体制。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外销的煤炭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占销售总量80%以上的路销煤炭归煤炭销售分公司经营,少部分地销煤炭归集团公司的下属各生产矿井销售公司经营,该销售体制不仅保证了同重点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有力地维护了集团公司煤炭销售的整体局面及整体利益,同时也为周边零散用户购煤提供了便利,也调动了各矿煤炭销售的积极性。但为了防止各矿恶意压低煤价、争抢客户,煤炭的销售价格政策及业务管理始终由集团煤炭销售分公司统一管理,实施经济发运、共同采制化、商务管理。在经济发运过程中,坚持质量、品种、价格以及用户需求来决定产品流向的做法,并据此制定发运原则和发运顺序,从而实现了品种与流向相匹配、销量与效益相统一。共同采制化是保证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与用户实现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在煤炭的销售过程中,坚持遵照国际、实事求是、体现共同的合作原则,规范与重点客户的合作协议条款,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执行。对于没有实现共同采制化的周转结算大户企业,专门安全集团商务人员对煤炭数量、质量进行全面的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述评

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薄、中、厚煤层及煤质肥瘦合理搭配开采,保证了煤炭质量。公司针对各生产矿井的煤层赋存情况,从技术创新入手,通过采取折巷、斜巷、旋转等变向开采新工艺,增加了连续推进长度,减少了搬家倒面次数,提高了采区回采率,并通过加强边缘块段、煤柱、薄煤层和地址条件复杂煤层的开采管理,使煤炭资源得到了有限的开发利用,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提高了生产效率。公司通过强化财务资金管理、大力开展节支降耗,严格考核工资奖金分配和管理费的使用,盘活闲置资产,加强报废物资的处理,广泛开展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和自制加工等工作,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不断扩大招标、议标采购品种和范围,使生产成本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通过积极开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加强以“一通三防”等重大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级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督与检查,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积极推进煤炭关联产业的发展,以煤层气开发利用和煤电联营为重点,扩大了生存与发展空间。2005年,铁法全公司原煤单位成本为174元/吨。公司在消化10亿元增支因素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利润3亿元,其中大平矿、小兴矿、大隆矿、小青矿、晓明矿赢利超过1亿元,小康矿、晓南矿超过2000万元,大明矿克服事故影响,实现利润1000万元,其他生产辅助单位也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

尽管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呈现出不断增强的态势,但制约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也普遍存在。由于超强度开采,大明二矿煤炭储量枯竭而提前进入衰减期,晓南矿因上水平加大开采强度而所剩储量不多,提前进入下水平的延伸工作,且矿区普遍存在着薄煤层的配采问题。从装备的性能和购入时间来看,部分技术已经落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尽管公司加大了安全投入的资金,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难以满足要求,而长时间的安全稳定也使少数干部放松了警惕。另外,煤炭产业链条短,相关的急需延伸。目前,主要表现在与煤炭相关的产业整体运营质量不高,发展能力不足,增长质量较差,利润水平偏低,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弱,完善法人治理机制的建立尚需时日。

2.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循环性分析

(1)模型构造

构建矿区循环经济系统,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对于矿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促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矿区循环经济系统是一个包含众多因素的复杂系统,系统动力学为研究矿区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行为以及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建立矿区循环经济系统SD仿真模型的目的是分析矿区循环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在不同的政策和条件下矿区循环经济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规律,为矿区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下面按照Vensim格式列出了利用Vensim构建的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循环经济系统SD仿真模型的方程式。

(01)标准环境质量提高系数=0.032

Units:Dmnl

(02)标准技术水平提高系数=0.061

Units:Dmnl

(03)标准循环经济链增加系数=0.084

Units:Dmnl

(04)初始环境质量=5.28

Units:Dmnl

(05)初始技术水平=5.22

Units:Dmnl

(06)初始循环经济链=4

Units:个

(07)废弃物再生利用率=0.74

Units:Dmnl

(08)环境质量=INTEG(+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降低,初始环境质量)

Units:Dmnl

(09)环境质量降低=环境质量×环境质量降低系数

Units:1/年

(10)环境质量降低系数=0.028

Units:Dmnl

(11)环境质量提高=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提高系数

Units:1/年

(12)环境质量提高系数=标准环境质量提高系数×废弃物再生利用率×技术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Units:Dmnl

(13)技术创新能力=0.556

Units:Dmnl

(14)技术水平=INTEG(+技术水平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初始技术水平)

Units:Dmnl

(15)技术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技术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图表(技术水平/初始技术水平)

Units:Dmnl

(16)技术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图表

{[(0,0)-(10,10)],(0.030581,3.15789),

(0.336391,2.89474),(1.43731,2.5),

(2.59939,2.23684),(3.18043,2.58772),

(4.92355,2.2807),(6.17737,1.71053),

(7.03364,0.833333),(8.19572,0.570175),

(9.87768,0.131579)}

Units:Dmnl

(17)技术水平对循环经济链的影响=技术水平对循环经济链的影响图表(技术水平/初始技术水平)

Units:Dmnl

(18)技术水平对循环经济链的影响图表

{[(0,0)-(10,10)],(-0.030581,8.77193),

(0.0611621,9.86842),(1.16208,7.80702),

(1.98777,5.83333),(3.36391,3.99123),

(4.40367,2.85088),(5.3211,2.14912),

(6.4526,1.35965),(7.82875,0.745614),

(10.0612,0.263158)}

Units:Dmnl

(19)技术水平降低=技术水平×技术水平降低系数

Units:1/年

(20)技术水平降低系数=0.023

Units:Dmnl

(21)技术水平提高=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系数×企业对技术的引导和拉动力度

Units:1/年

(22)技术水平提高系数=标准技术水平提高系数×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投入率×新技术使用率

Units:Dmnl

(23)科技投入率=1.36

Units:Dmnl

(24)企业对技术的引导和拉动力度=0.88

Units:Dmnl

(25)企业间的共生程度=0.65

Units:Dmnl

(26)新技术使用率=0.67

Units:Dmnl

(27)FINAL TIME=2020

Units:年

The final time for the simulation。

(28)INITIAL TIME=2000

Units:年

The initial time for the simulation。

(29)循环经济链=INTEG(+循环经济链增加-循环经济链减少,初始循环经济链)

Units:个

(30)循环经济链减少=循环经济链×循环经济链减少系数

Units:1/年

(31)循环经济链减少系数=0.035

Units:Dmnl

(32)循环经济链增加=循环经济链×循环经济链增加系数

Units:1/年

(33)循环经济链增加系数=标准循环经济链增加系数×废弃物再生利用率×技术水平对循环经济链的影响×企业间的共生程度×资源循环利用率

Units:1/年

(34)资源循环利用率=0.458

Units:Dmnl

(35)SAVEPER=1

Units:年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output is stored。

(36)TIME STEP=1

Units:年

The time step for the simulation。

(2)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现实的煤炭开发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模型只是现实系统的抽象和近似。构建的模型能否有效地代表现实系统,直接决定了模型仿真和政策分析质量的高低。因此,必须对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一般有两种:即理论检验和历史仿真检验。理论检验主要研究模型边界是否合理,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有现实意义,参数取值是否有实际意义以及方程量纲是否一致等;历史仿真检验主要是选定过去某一时刻,将仿真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照,考察这两者是否吻合,以验证模型是否能有效代表实际系统。

首先,对模型进行理论检验。依据SD的建模原则、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建模的目的,本书所建立模型的系统边界是合理的,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参数取值都具有现实意义,方程的量纲也是一致的。所以,可以认为该模型通过了理论检验。

其次以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0~2004年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对该模型进行历史仿真检验。在检验过程中,通过反复调整模型结构和模型中的可调参数,使模型的行为更加接近实际系统,最终检验结果是,模型的仿真值和历史值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基本能够有效地代表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煤炭开发系统,可以用来进行仿真,并且可以预测该系统未来的发展情况。

(3)仿真结果

利用所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循环经济进行仿真研究,部分指标的仿真结果。

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的科技投入为3464万元,2005年投入14416万元,五年增加了3倍多,2005年土地复垦面积为33.87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69.4%,矸石利用率由2000年的51.7%增加到2005年的83.8%,废水排放达标率由2000年的40%增加到2005年的100%。从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史和以上各图可以看出,我们把仿真模型的技术水平和环境质量定义为10个等级,由于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逐渐加大了科技投入和环境改善的力度,它的技术水平由2000年的5.22增加到2005年的5.37,预计2020年将增加到5.92.环境质量由2000年的5.28增加到2005年的7.25,预计2020年将达到8.49,矿区的技术水平和环境质量是逐年提高的。由于新技术使用率和科技创新率的提高,矿区的循环经济链由2000年的4个增加到2005年的7.68个,而且从2006年到2011年还将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将长期保持在这一水平附近。循环经济链的增加提高了矿区的资源循环利用率和废弃物再生利用率,使矿区的资源和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和有效配置。可见,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的循环性是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之中的,而且通过仿真可以预测,铁法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的循环性将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