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生单元分析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生物共生的基本物质条件,其特征在于种群的复杂属性。当我们将包含煤炭城市及其辐射范围内的农村的区域看成是一个共生体时,国有煤炭企业以及各类城乡非煤企业就成了一个个的共生单元。
(1)共生度与关联度。共生度的基本含义是衡量两个共生单元或共生系统之间由于各自的内在属性而相互影响的程度。关联度则是强调共生单元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个指标尽管在定义上有所区别,但都是刻画共生单元之间的联系程度。根据对生物共生的长期研究,人们发现:一方面,共生系统、共生单元之间必定存在一组相互兼容的变量,也就是说共生系统存在一个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在共生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共生伙伴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而是表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共生单元之间的关联度不会低于一个临界值,任何共生单元都会优先选择能力强、匹配性好的候选共生单元作为共生对象。
在以国有煤炭企业为主导产业的煤炭矿区中,要想使国有煤炭企业形成共生的状态,就必须在产业结构上与其他城乡非煤企业形成关联。重点发挥国有煤炭企业主导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煤炭矿区资源要素禀赋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在国有煤炭企业与其他非煤企业之间形成多条产业价值链以及产业簇群。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国有煤炭企业与其他产业的共生度与关联度,促进国有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共生密度。共生密度主要反映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数量的多少。一般而言,在共生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共生单元即使具备所有的共生条件,也不可能无限地增加,因为密度增加的过程既有共生能量的增加,也有共生损耗的加大,所以存在一个共生密度的均衡状态。
在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矿区的协调范围十分关键。随着煤炭矿区范围的扩大,一方面,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含量在不断提高,相同产业内的规模效益不断加强,国有煤炭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范围也在不断加强,从而产生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正效应;另一方面,煤炭矿区的扩大还会带来区域内协调机制不畅、重复建设增多、发展的辐射力不强等负面效益。因此,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共生范围应该存在一个合理的共生单元密度,这一密度取决于区域内国有煤炭企业的辐射范围、其他企业之间的行政协调能力以及要素流动水平等。
2.共生模式分析
从共生单元之间的利益角度分析,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模式有三种: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寄生是共生的一种特殊形态,其特点在于共生单元之间一般不产生新能量,能量由寄主向寄生者单向流动。偏利共生是从寄生关系向互惠共生关系转化的中间类型,其特点在于共生单元之间尽管产生新能量,但能量只向某一方流动,总的来说是对一方无害而对另一方有利。互惠共生的特点在于共生单元之间产生新能量,且新能量在共生单元之间分配,存在双方的利益交流机制。根据能量在共生单元之间的分配比例是否一致,互惠共生分为非对称互惠和对称互惠两种。
国有煤炭企业与其共生单元之间普遍存在着寄生、偏利共生和互惠共生这三种共生模式,但是应该指出,对于国有煤炭企业,较为理想的是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因此,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相对速度以及共生体利益的分配上,从要素、政策等角度都最大限度地实现平等对待,尽可能降低互惠共生的非对称水平,最终接近互惠共生的均衡水平。
3.共生环境分析
所谓环境,就是指存在于某一事物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环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主要就是政治和政府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三个方面。人文环境,主要就是指文化环境和意识环境(观念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从共生理论来讲,共生因素以外的所有其他因素的总和构成共生环境。
事实上,对于国有煤炭企业这一共生系统而言,共生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国有煤炭企业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是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4.共生界面分析
共生界面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传导的媒介、通道或载体,对共生关系的形成与共生系统达到均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共生界面有两种:一种是无介质界面,此时共生单元之间直接相互作用,它要求共生单元之间一一对应且直接接触,不仅效率低,而且共生对象选择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寄生共生模式较为普遍采用无介质界面;另一种是有介质界面,此时共生单元之间通过介质间接相互作用,这种界面不仅缩小了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时间与成本,而且极大地扩展了共生的维度和密度。
对于国有煤炭企业共生而言,主要采用的是有介质界面。当前,共生界面的介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市场和政策。对于要素的传递、价格信号的传递,市场往往处于主要地位,这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对于市场发育健全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与合作也可以由市场来完成,政府仅仅充当信息披露和制度保障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