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三十六计(中华国学经典)
11168300000040

第40章 练心

心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过去古人把“心”视为思维的器官,认为它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这里讲的“心”是指胸怀、气量、思维品质。要提高智谋水平,练心是绝对必要的。练心的总体要求是心要宽,要细。前提要求是心理素质过硬,心理品质良好。练心要做到:

(一)塑造宏大胸襟

心宽是指度量宏大。度量,一般是指人的胸襟、气量。一个人的度量大小,对于他的事业成败至关重要。宽宏大度,才能虚怀若谷,满腹经纶,始终如一地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是对领导人才的要求。在历史上,常常有鼠目寸光、喜怒无常之辈施用雕虫小技取得成功的例子,但他们毕竟如电光石火,转眼即逝。只有那些有度量有修养的人才能把握全局,冷静举措,走出一步步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棋。秦晋淝水大战之际,秦兵百万逼近晋国都城,朝野震惊,唯有司徒(相当宰相)谢安面无惧色,他不慌不忙地布置兵力御敌,然后到别墅里去和客人下棋。当击退敌兵的战报传来以后,谢安把它放在床上,面无喜色,下棋如故。等客人告辞之后,谢安高兴地返回内室,由于心情高兴,履齿碰在门槛上被折断而未觉察,后人称誉谢安有“庙堂之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军著名统帅蒙哥马利也十分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他给自己订立的原则是“激而不怒”,“掳而不跳”,“引而不发”,“乐不狂欢”。他认为,这些对一个指挥员来说尤为重要。它能使你保持平静的心情,冷静地分析处理一切问题,不因情绪波动而影响决策。1944年6月,盟军于诺曼底登陆后,蒙哥马利把敌军的主力吸引到自己这面来,保证了美军的顺利突破及向纵深发展,而英军却由于敌军主力的顽强抵抗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进展缓慢,甚至有些部队不得不转入防御。对此,美国各界报纸宣扬是美军打败了德军,英军无能等,英国也呼吁蒙哥马利改变战略打击德军,挽回英国人的面子。在强烈舆论的压力下,就连丘吉尔也沉不住气了,向蒙哥马利询问原因。所有这些,蒙哥马利都毫不介意,照常按照盟军的计划行动,确保了诺曼底战役的胜利。

度量修养是理智的基础,是孕育智谋的沃土。那些豁达大度的人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行动有理、有利、有节。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就是鲜明的对照。孙膑自幼酷爱兵书,深谙智谋。器量狭小的庞涓非常忌妒他,将他迫害成没有膝盖骨的残废人。孙膑心胸宽阔,不因遭受厄运而气馁,他佯装疯癫,逃脱险境,尔后在齐国被重用。他在与庞涓的军事角逐中,大智若愚,大勇若怯。而好大喜功的庞涓早已利令智昏,一步步走入孙膑布下的罗网,最终在马陵道兵败身亡。孙膑的成功,除了靠他的兵法智谋以外,心胸开阔,度量宏大,才能从容筹划,从长计议,以柔克刚,无疑也是重要因素。倘若他见辱即斗的话,结局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有宏大的度量,才能有稳定、积极、健康的情绪。一个人的情绪直接关系到他的能力发挥。成功会使人激动兴奋,也会使人产生麻痹和松劲情绪;失败会使人悲观沮丧,也会使人冷静反思。在成败面前,喜怒过度都是不可取的。古人修身非常讲究“制怒”、“制乐”,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比如像小说中的周瑜气死、牛皋笑死之类的悲剧,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其发生的主要根源就是缺乏度量修养。

度量作为人的道德品质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积极的智谋应该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紧密联系的。智谋绝不是奸诈卑鄙的同义词。对于政治家来说,政策和策略就是生命,首要的是制定政策的正确性。正确的政策能够得到正义者的支持。对于经营者来讲,要提倡《论语》加算盘,讲经营道德,不干不符合社会公德的事,不赚没有道德的钱。对于军事家来说,像“美人计”那样的计谋,一般情况下也是不提倡使用的。再好的计谋,如果失去道德标准,也是不可取的。一个人豁达大度,待人宽厚,谦虚谨慎,他就能团结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不就是最好的智谋么?无德之人,必定鼠目寸光,只贪私利,不顾大局,他们热衷于学习雕虫小技,研究“窝里斗”的本事,是难成大业的。在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带领新四军进入经济文化发达、敌人控制严密的江苏,在远离中央红军、无法得到策应的情况下,广泛交结友军,千方百计争取大多数,分化瓦解敌伪力量。和友军发生摩擦时,他教育部队主动让些地盘,赠送一些枪支,友军称他有“大将风度”,获得了友军的信任和支持。当顽固派军队向新四军进攻的时候,友军主动为新四军提供方便条件,使新四军很快歼灭了敌人的精锐部队,打开了苏北抗战的新局面。

(二)培养缜密思维

智谋者如果心不细,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丢三落四,根本不可能提高智谋水平,不可能出好主意。所以,刘伯承元帅要求我军指战员要“胆大包天”,还要“心细如发”。细节决定成败。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警示我们,一些小的扰动经过逐级放大就会产生大的影响,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行为可能导致重大的后果。

心细是施展智谋的必备品格。勇敢果断、坚韧顽强可以使智谋由思维变成行动,由愿望变成现实,但需要辅之以谨慎细心。一部汽车开足马力向目的地飞驰的时候,它离不开方向盘和刹车装置,它要随着道路的具体情况,不时修正方向,增减速度。施展智谋除了需要勇敢果断、坚韧顽强的精神,还必须谨慎细心。谨慎细心,是保证智谋成功的安全链。高明的智谋家总是考虑问题十分周全,常常计中有计,谋外有谋,处处小心。粗枝大叶的“马大哈”不能巧设计谋,就是别人传授的计谋,在实施中也会漏洞百出,弄巧成拙。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不论你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美国原国务卿鲍威尔是美国唯一的黑人上将。有一次雨夜跳伞训练,担任指挥官的他连续三次要求士兵认真检查强制开伞的拉绳是否准备好。最后,当他亲自检查每个人的拉绳时,想不到竞还有一个人没有把钩子扣好。当鲍威尔把那条脱落的拉绳塞到那个士兵面前时,吓得士兵目瞪口呆:这样跳下去,伞将永远打不开,人非摔死不可。从那时起,“永远要检查细节”便成了鲍威尔的人生信条。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七彩阳光。我们不容置疑,一个细节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可以决定事情的成败,甚至完全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清王朝曾邀请日本海军驱逐舰舰长东乡平八郎前来参观令北洋水师引以为自豪的先进装备。当东乡平八郎登上“镇远号”巡洋舰时,他顺手摸了摸舰上的栏杆和扶梯,只见白手套上沾满了污垢,他又发现炮管上竟然晾晒着刚刚洗过的衣服。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使他断定北洋水师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部队。甲午海战的结局果真不出所料,堂堂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一个细节笼罩失败的阴影,这样的遗憾历历在目。

传说古时雅典有一只牛头人身的恶兽,它要雅典人每9年供奉7对青年男女供它吃掉,否则就降大灾给人们。这一年,进贡的时候到了,人们哭着为7对青年男女送行。雅典国王的儿子被送别的悲惨情景所感动,他说服了国王,要和7对青年男女一同前往,亲自去杀死恶兽,为雅典人永除祸殃。临行前王子和国王约定,如果获得成功,返航时就把船上的黑帆换成白帆。国王只要看见白帆,就知道王子活着回来了。王子到了恶兽住的岛上,一位美丽的公主帮助他杀死了恶兽。在返航的几天中,王子异常兴奋激动,雅典已经不远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王子忘了同父王的约定,没有把黑帆换成白帆。在海边等候儿子的国王看到回来的船上依然挂着黑帆,以为儿子已经死于恶兽之口,悲痛至极,纵身跳下了大海……这场不该发生的悲剧,完全出于王子的疏忽。

疏忽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活动,它的特点是注意力分散、减弱和消失。由于疏忽,会使人产生错误的感觉、意识,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产生疏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一方面,是来自人的习惯和性格的缺陷。一个人生性马虎,做事粗心大意,心不在焉,只能注意到重大的、突出的事件,而对细小的事物则漫不经心,或者注意力缺乏稳定性,在很短时间内就发生转移或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人的使命意识不强,对本职工作缺乏热情和毅力,对自己要求不严,草率行事。发生疏忽有时也是因为客观情况造成的,比如工作繁忙紧张时,往往会顾头不顾尾,造成遗漏;工作接近尾声或胜利即将到来时,会使人产生麻痹松懈情绪,以致功败垂成;被某些假象所迷惑而丧失警惕,以为平安无事,这时,灾难可能就要发生。要做到谨慎细心,除了要提高责任心、增强警觉感外,还要加强心理训练,培养察微辨细、慎终如始的优良习惯。

(三)锤炼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提高的过程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心理障碍得以排除的过程。智谋运用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和制约智谋主体正确进行运筹谋划的心理因素。它既可能是智谋制定前的某些心理定势,也可能智谋思考中的某种痼癖,既可能是急功近利的心理态度,也可能是犹豫不决的心理缺陷。无论是哪一种,都会使智谋主体自觉不自觉地偏离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进而导致智谋失算或失误。

常见的与智谋运用有关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一是先入为主的心理。任何智谋者,对于客观情况的掌握,必定是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进行的。先行进入大脑的东西,往往印象比较深刻,经常会对后来进入大脑的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苏联领导层受先入为主心理定势的影响,固执地认为德军在征服英国之前不会进攻自己,结果被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陷入极大的被动;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陈国将领受心理定势的影响,认为隋将贺若弼在历阳集中兵力是调防的需要,结果,在隋军渡过长江后还没有觉察。这些都是心理障碍的作用。二是急功近利的心理。这种心理障碍是指一些指挥人员性格急躁,感情冲动,常常为了一时之利,一己之忿,唐突决策,贸然行动,从而损害了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这种心理障碍极易被敌方利用,我国历史上龙且被韩信所擒,曹咎被刘邦所乘,赵括被白起所赚,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种心理障碍。三是投机侥幸的心理。这是一种智谋主体凭自己的主观想像去臆断敌方意图和行动的心理障碍。它极易受到敌方假象的蒙蔽,一旦敌方的假象迎合了自己的心理,就会出现认识偏差,导致智谋失误。英阿马岛战争,面对阿根廷种种军事行动的迹象,英国总认为,凭自己的实力,阿军不敢动武,结果被阿军突然袭击,占领马岛。而阿军占领马岛后,又侥幸地认为英国相隔万里之遥,鞭长莫及,因而未及时采取防御措施,结果造成马岛易手。其实,造成智谋运用失败的心理障碍还有很多,比如说,唯我独尊的心理、骄傲自满的心理、畏惧恐慌的心理、悲观失落的心理、急欲报复的心理,等等,指挥人员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心理,理解其实质,同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揣摩,才能有效地克服它们,达成强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智谋创造不只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人的智慧才能焕发出来,潜智潜能方可被激活。心理应激水平高,意味着在接受外界强刺激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而且行动敏捷,思维清楚准确,面对险境仍能当机立断。心理应激水平低,则会产生心理功能障碍,使注意力和知觉范围缩小,甚至言语失常,思维和动作混乱,反应敏感度下降,决策能力减弱。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心理应激能力不经过锻炼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心理应激能力训练的方法很多,如实战景况训练法、情况设置训练法、意念训练法、注意转移法、心理调整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稳定情绪训练法,等等。其中前三种方法比较重要。一是实地景况训练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模拟训练的一种,就是受训人在预先设置好的近似实地的情景和环境中进行训练,使受训人从生理上、心理上逐渐适应实地条件下的情境,从而冷静沉着地制定和运用智谋来处理种种复杂困难的情况,以提高心理意志品质,有效控制情绪,增强心理稳定性。这种训练方法的关键在于景况的逼真性。二是情况设置训练法。就是受训人通过对预先设置好的各种困难情况的灵活处理,达成勇于克服困难、经受各种艰险的心理品质。一般情况下,这种训练方法中预先设置的情况,要由简单到复杂,以便受训人逐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养成敢于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以经受各种艰险的考验。三是意念训练法。又可以称为“过电影式”心理训练法,其实质是:使受训人有意识地在头脑中建立起对即将进行的行动过程的想像,并使之连贯起来。其目的是:通过内心的演练,使受训人提高洞察对方企图和事态发展的能力,增强信心,胸有成竹地制定和实施智谋。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有些人平时技术很好,而一到关键比赛或比赛的关键阶段,就动作变形、发挥失常。而有些人平时技术并不突出,但每临大赛,却常有上佳表现。作战中也会出现类似情况,究其原因,就是与指挥人员的心理压力与心理包袱有关,而意念训练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平时除了多做一些适应性、针对性强的模拟练习外,加强体能锻炼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心理素质虽然属于精神层面,但需要物质载体为依托,心理对抗能力不是“虚化”的东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靠强健的体魄支撑的,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为基础,就不可能在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四)加强心理修养

心理修养是指人们为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磨炼的过程。智谋心理修养对于健康智谋心理品质的形成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内在”的一种磨炼。在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客观环境再优越,训练方法再科学,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人们还必须重视心理的“内在”修养,自觉进行艰苦的磨炼,争取做一个有高水平智谋素养的人才。

进行智谋心理修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善于通过实践进行自省。自省是净化心灵、提高心理品质的有力武器。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值得重视的是,自省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没有实践,坐在那里苦思冥想,想一辈子,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提高。通过实践进行自省,最重要的是严于解剖自己,切实搞清自己在智谋心理品质上的优长与缺点。如果不认清自己的优长,就无法在智谋运用中扬长;不了解自己的弱点,就无法在智谋运用中避短。事实上,一个指挥人员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缺点,本身就是一个优点,如果掩饰了一个缺点,实际上又增添了一个缺点,即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历史事实证明,经常用自我反省的方法进行智谋心理修养,就能及时把一些智谋运用中的心理缺陷弥补起来,最终实现提高和完善智谋心理品格的目的。二是善于效仿他人优长,以补己短。通过自省认清了自己的优长和不足,这还不够,还要善于借鉴他人好的品质,弥补自己的不足。很多人喜欢效仿古今中外名人的气质、性格、意志等智谋心理优长来充实完善自己,这是一种极佳的方法。因为这种效仿能够通过直接的比较鉴别,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缺陷,并找到克服这些缺陷的方法和途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效仿绝不是简单地模仿,而要客观分析他所效仿对象所处的环境,他所面对的客体,他设谋定计时真实的心理反映,然后取其精华,为己所用。当然,效仿的对象也不是只能局限于那些名人,也可以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周围的一切有着优良智谋心理品质的人,都可以效仿,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正是此意。总之,如果能够做到集众人之长于一身,何愁不能提高自己的智谋心理品质。三是要讲究方法,按规律办事。做任何事,都有个方法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好的方法,办什么都事倍功半,有了好的方法,办什么都事半功倍。历史上一些善于进行自我心理修养的人,常把一些名言警句或贴于案头,或铭记于心,借以提示、激励、约束自己,以达到强化意志力、增强自觉性的目的。这是一个好的方法。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心理缺陷当成座右铭,在情绪激动时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以加强性格陶冶,保持思维的理智性,这也是一种好的方法。有的人,心情烦躁的时候,借助下棋、钓鱼、吟诗赋词等活动,稳定心绪,这也不失为好的方法。仔细研究这些方法可以看出,它们都是把握心理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因此只有善于把握心理修养的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智谋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