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语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11163500000014

第14章

项羽仗着自己的势力强大,对刘邦占领咸阳很不满,于是想率兵攻打刘邦。刘邦因为当时自己的兵力尚薄,而项羽势力很大,不敢应战,只得退到汉中一带。后来刘邦势力逐渐强大,而项羽却一天天孤立,刘邦就派人去劝说项羽,愿意以鸿沟为界,订立和约。项羽明白自己很难再打败刘邦,只得接受刘邦的建议,两人分割土地,鸿沟以西的地区给刘邦,以东的地区给项羽,以后各不侵犯。

谈判成功后,项羽带兵往东去了,刘邦也感到很满足,打算撤兵回到西边去。这时张良和陈平等人却对刘邦说:“现在你已占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诸侯又归附你。项羽的军队已经很疲劳,如果不趁这个时候消灭他,真是养虎自遗患呀!”刘邦听从了他们的计谋,最后在乌江边垓下这个地方彻底消灭了项羽的主力,项羽最后被逼自杀,刘邦建立了西汉。

结草衔环

【释义】将草结成绳子,嘴里衔着玉环,表示报恩的意思。

【出处】南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结草衔环”这句成语,出自“结草”和“衔环”两则神话传说。“结草”即魏武子的儿子魏颗,在其父死后,没有让其父小妾陪葬,救了她一命。小妾的父亲看到敌军追到战车前,把结在石头上的草绳一拉,绊倒敌将,救了魏颗。

关于“衔环”也有一个传说:后汉人杨宝,九岁时,有一天,在山下看见一只受了伤的小黄雀。这只小黄雀,可能是被猫头鹰之类啄伤了,跌落在一株树下,浑身爬满了蚂蚁,动也不动,看来快要死了。

杨宝很可怜这只小黄雀,便把它救起,带回家去,养在木箱里,每天采些黄嫩的花蕊来喂它。经过了100多天的细心抚养,才把它的伤完全养好,这时,小黄雀的羽毛也长得很丰满了,跳跳叫叫,非常活泼。杨宝就放它飞走了。

当天晚上,杨宝梦见一个黄衣童子,口衔四个白玉环,说是送给杨宝的礼物,并且感谢他的救命之恩,祝福他的子孙都像玉环一样纯洁清白,世代幸福。说罢化作一只黄雀飞去了。当杨宝醒来时,家中果然多了四个白玉环。

秦镜高悬

【释义】秦朝王宫里高悬着一面镜子。比喻能明辨是非,判案公正的法官。

【出处】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

公元前206年,刘邦派人到秦都咸阳,劝秦王子婴投降,自己带着10万大军,开抵咸阳东郊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子婴见大势已去,到咸阳东北的轵道(亭名)边迎候刘邦,表示归降。

刘邦第一次进入秦王宫巡查府库时,见到珍藏在里面的无数稀世财宝,不由大吃一惊。尤其使他注意的是一块高悬着的方镜。

这块方镜宽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面光滑明亮。人站在镜前,镜中就会出现人的倒影。这还不算奇怪,奇怪的是照镜人用手去抚摸胸口,就能毫无障碍地从镜中看到此人的五脏六腑;要是生病的人去照镜子,则可以看出病在什么地方;如果有邪心的女子去照,那就可以照出她胆张心动。秦始皇常常让宫内的女子到镜前去照。凡是镜子中反映出胆张心动的,就肯定她有邪心,就把她杀死。

刘邦见到宫内有这么多珍奇异宝,一度产生了留居宫内的念头。他的部将樊哙马上问他,究竟要有天下还是要当富翁。刘邦表示要有天下。樊哙说,你如果想得到天下,就快还军霸上,不要留在宫中。刘邦的谋土张良也非常赞同樊哙的意见。于是刘邦封存了府库,还军霸上,等待项羽来处理宫内的珍宝。

后来项羽率兵进入咸阳,烧毁了秦宫,把宫内所有的珍宝包括那块方镜和宫女掳掠一空。后来,方镜就不知下落了。

泰山北斗

【释义】泰山:是高山的代表。北斗:指明方向的星星。称颂学问渊博、品德高尚、可以作为榜样。

【出处】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韩愈传》。

唐朝时期国力富强,文艺也极其繁荣,出现了不少诗人、文学家,但有不少作家只追求六朝以来的华丽、空洞无内容的文风形式,而曹魏以前优秀作家的传统,如汉代文学家司马迁、杨雄等高超的写作技巧和雄浑清新的气派,这时已衰退不振。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便提倡学习古文,并以主要精力从事散文创作。在他的倡导和推行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亦即散文运动),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宋代着名文学家苏轼曾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新唐书·韩愈传》末后的赞语中也说:“自愈没(死后),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班门弄斧

【释义】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班:鲁班,我国古代的巧匠。

【出处】明·梅之涣《题李白墓》。

鲁班,又名鲁般、公输般,春秋时代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传说是位能工巧匠,善于雕刻与建筑,技艺举世无双。人们一直把他看作是木匠的祖师爷。

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涣来采石矶凭吊李白。采石矶是民间传说中着名唐代诗人李白晚年游览采石江时,见水中之月清澈透明,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殁的地方。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

一天,梅之涣来到采石矶附近的李白墓边,发现墓的周围题满了诗,而有的根本就不像诗,即不对称,也不押韵,拙劣无比,梅之涣气愤之余,挥笔题了一首诗: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梅之涣讽刺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这句话被后人缩成“班门弄斧”。这样,“班门弄斧”的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班荆道故

【释义】班:铺开。荆:一种灌木,枝条柔韧。道:说。故:过去的事情。坐在铺开的荆条上,讲述往事。形容朋友重逢,共话旧情。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楚国的伍参和蔡国的子朝是好朋友,由于他们经常往来,关系密切,所以他们的儿子伍举和声子也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伍举的岳父犯了法,逃亡到国外去。伍举受到牵连,只身逃出楚国,打算经过郑国,转道到晋国去。这一天凌晨,伍举走到郑国都城附近时,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好朋友声子,两人在异国的土地上突然相逢,都十分高兴。于是,他们就折下路边的荆条铺在地上,相对而坐,同时拿出干粮来边吃边说(班荆道故)。声子听了伍举的遭遇,非常同情,劝慰他说:“你暂时先住在晋国,我一定帮你想办法,让你重新回到楚国。”

声子来到楚国后,寻找机会拜见了子木,准备见机行事,正好子木询问他晋国大夫的情况,声子就故意说:“晋国的人材很多,楚国根本无法与晋国相比。”

子木听了,惊讶地问:“他们怎么能物色到这么多人材?”

声子回答道:“这些人都是从楚国跑过去的。”

子木更加奇怪:“楚国人怎么肯为晋国出力呢?”

“楚国用刑太滥,有才能的贤人经常无辜判罪,他们实在无法忍受所以都逃到晋国去了。”声子接着说,“现在楚国的贤大夫伍举又被逼走了,他的岳父犯了法,实际上与他有什么关系,有人却硬要陷害他,伍举无法申辩,只有逃往晋国,如果他借晋国的力量来报私仇,恐怕楚国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子木听了,十分恐慌,急忙去请求楚康王赦免伍举,派人去接他回国。

捉襟见肘

【释义】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比喻难以应付困难。襟:衣服前幅。肘:臂肘。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让王》。

孔子的弟子曾参居住在卫国的时候,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他穿着用乱麻絮、破布条缝制的袍子,里外都无法分辨。吃得太差,营养不良,面部浮肿,一副病态的样子。

曾参经常一连三天不生火做饭,揭不开锅,十年之内没做一件新衣服。他戴的帽子也太破旧了,以致正一正它系帽的绳带就断了;一拽衣襟,就露出了臂肘;一穿鞋,鞋后跟就裂开。虽然如此穷困,但他并不因此而忧愁,时常拖着破鞋,高歌《商颂》。他声音洪亮,充满天地,好像是从金石制作的乐器中发出的一样。

就这样,曾参依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愿为权高位尊者效力,不愿与割据一方者交朋友。所以庄子说,注意培养心志的人会忘掉形体,注意养身的人会忘记利禄,而致力于大道的人会忘掉心机。

捕风捉影

【释义】风和影都是捉摸不定的。比喻去寻觅虚无缥缈的事物,或可解释为无事生非。

【出处】汉·班固《汉书·郊祀志》。

西汉成帝当上皇帝以后,一直没有孩子,到了40岁时仍然不见动静,他便有点着急,就求神拜佛,烧香祈祷,但仍不见效果。

大司农谷永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的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话,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又虚无缥缈,好像要捕风捉影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也绝对不做这种事。”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可是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打了败仗,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永说得对,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倾国倾城

【释义】倾:倾倒。形容绝色美貌的漂亮女子。

【出处】汉·班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从秦朝起,宫廷就没有乐府。到汉武帝时,乐府的规模已很大,掌管朝会、宴请、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同时收集民间的诗歌和乐曲。当时有位名叫李延年的宫廷乐师,他父母兄弟都当乐工,妹妹也是一位歌妓。

李延年很受武帝赏识,经常在武帝面前边唱歌边跳舞。有一次,他动情地唱道: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歌词的意思是,北方有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她是绝代佳人,全城、全国的人看了她,都为之倾倒,这种倾城倾国的美人再也难能见到。

汉武帝听了急忙问李延年:

“难道世上真有这样的绝代佳人?”

李延年还未回答,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笑着说道:

“有这样的佳人啊,她就是李乐师的妹妹呀!”

武帝立即传令,把这位佳人带进宫来。一看,其美貌果然举世无双,于是将她留在身边,称为李夫人。李夫人不仅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很受武帝宠爱。

可惜佳人薄命,李夫人在汉武帝身边只过上几年富贵的生活,就患病而死,汉武帝悲痛不已,很长时间都无心料理朝政。

倩女离魂

【释义】倩女指古代传说中的倩娘。她因极度思念自己的恋人,以致灵魂出窍,离开自己的躯体而去追随恋人。比喻少女痴情。

【出处】唐·陈玄瘪《离魂记》。

王宙与倩娘是表兄妹,两人从小在一起长大,玩耍,形影不离,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倩娘的父亲张镒常常对王宙开玩笑说:“以后让小女与你结为夫妻吧。”

后来,张镒想从幕僚中为倩娘选择一个夫婿。倩娘一听,如闻晴天霹雳,顿时昏厥。王宙听说了这事,对他的舅舅张镒非常怨恨,就雇了艘船独自离开了家乡。船行至夜半时分,王宙正躺在船舱里辗转反侧,思念着倩娘。突然,听到河岸上传来倩娘那清脆的呼声,他一阵惊喜,赶忙让船靠了岸,把倩娘接上船后,王宙叫船夫沿长江而上,以免张镒找到女儿。

他们两人来到蜀郡后,先租了房住了下来,几年后,他们已生育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夫妻恩爱,四口之家,幸福美满。倩娘久离家乡,非常思念父母。一天,她提出要回娘家,王宙立刻准备了一艘船和妻子一起回到衡阳。

船到衡阳外城,王宙把船儿靠岸,安顿好妻子儿女,自己先到张镒家里拜见岳父。那时,张镒正坐在大堂正中的太师椅上,愁眉苦脸的。王宙忙跪在地上,说:“拜见岳父大人,倩娘和我多年未能看望您老人家,真是有罪。今天我们远道而来,望您能宽恕倩娘和我。张缢听得莫名其妙,忙打断他的话说:“什么倩娘?她躺在闺中,整天痴呆呆的,都已经好几年了。”

王宙怎么也不能相信千里迢迢而来后,会遇到这种情形。他解释说:“岳父大人要是不相信,可以派人和我同去船上看。”

奴仆跟去了,不久,就跑回来报告说,倩娘确确实实在船上,张镒感到奇怪,便跑去告诉家人。家人个个惊讶,又去告诉闺中病女倩娘。不料,病女脸上却漾起了笑容,默默不语地下床,走出房间,来到院子里。这时,门外远远地驶来了马车,一会儿马车停住,倩娘走下车子,病女迎上前去,一晃眼,两人并成一人。在场的人惊呆了。原来这是魂灵和身体合二为一。

胸有成竹

【释义】成竹:完整的竹子。比喻做事已有相当大的把握。

【出处】元·脱脱等《宋史·文同传》。

北宋仁宗时,有一位着名的画家姓文,名同,字与可,四川人。他的诗、文、书法都写得很好。他喜爱画花鸟虫鱼写生画,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清秀逼真,很受人们的赞扬,故有“墨竹大师”之称。

文与可学画认真,一丝不苟。他在房前、屋后种满了竹子,一年四季,不管风吹雨打,或烈日当空,他每天都仔细观察竹子的枝叶。在晴天或雨后,在茂盛或落叶等不同时期的状态和生长情况下,了解竹子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里的形态变化。

文与可通过长期种植竹子的实践和细心的观察、揣摩,不仅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而且在胸中形成、积累了各种各样竹子的形象。正因为这样,在他动笔作画之前,怎样构图、着墨,在他的心中早就有了轮廓,不必费尽心思、反复琢磨,因而就能一挥而就,挥洒自如,画出各式各样的竹子。

苏轼被贬以后,也很喜欢画墨竹画,文与可画竹的经验使苏轼受到很多启示,所以他说画竹子,要预先详细观察竹子,在胸中形成竹子的形态,认清想要画的东西,一经发现,便振笔急书,心手合一,以画表现出自己所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如果不立刻捕捉住,稍一疏忽,就会很快消失。

脍炙人口

【释义】脍:细肉。炙:烤肉。人人都爱吃美味的东西。后比喻人人都赞美的事物或诗文。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先后跟随孔子学习学问。父亲曾皙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

“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人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

“既然人人都喜欢吃脍炙,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可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

“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脍炙,但却是曾皙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重复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笔走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