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消逝的世界(读好书系列)
11162700000040

第40章 传说中的麦罗埃文明

麦罗埃王国地处西亚、北非与非洲腹地的交通要道,它是非洲东北部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麦罗埃人同埃及人一样,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麦罗埃的城市分布在尼罗河以东土壤肥沃的布塔奈草原。在这片沃土上,农业比较发达,人们依靠种植谷物为生,并且把牛作为牲畜养殖。据考证,麦罗埃人可能是在尼罗河流域最早种植棉花的居民。

麦罗埃地区含有大量的铁矿石和木材。早在很久以前,这里的人们就懂得了冶铁技术,他们将铁矿石熔化,铸成铁制的工具和武器。同时,木工也是他们一个重要行业。当时,在手工业方面,这里还出现了织布、制革等工艺。出现了大量的工匠,其中包括铁匠、木匠、建筑设计师、泥瓦匠、陶工、织布工、制革匠、石匠、金银珠宝匠等。

麦罗埃最大的优势还是来自于其地理位置。它正处于陆路贸易通道与尼罗河水路贸易通道的交汇点,这里是东非的交通要道和贸易枢纽。通过水上航行,可以远达苏丹,直至南方的苏德沼泽为止。商旅们起初赶着牛、驴、马等牲畜,到公元前1世纪出现的更为吃苦耐劳的骆驼,使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商业圈从麦罗埃向外四散辐射,穿过沙漠,越过草原,深入非洲的中心地带,再到达阿比西尼亚高地、红海,或者沿尼罗河顺流而下,到达埃及。同时,麦罗埃与印度、埃塞俄比亚、西亚等地也都有贸易来往。

公元1世纪左右,麦罗埃王国的经济达到鼎盛时期。麦罗埃本国的金银珠宝、铁器等运往周边国家,同时从这些国家运回黄金、象牙、铜器等物品。比如中国的铜鼎,当时就曾运往麦罗埃地区。

麦罗埃人在许多方面都受埃及的影响,他们信仰阿蒙神,还建造了很多神庙以供奉这位埃及的主神。麦罗埃的阿蒙神庙有近150米长。麦罗埃的国王和王后们死后,也同样制成木乃伊,葬在金字塔里,追求来世的永生。

在麦罗埃人的眼里,狮神的地位仅次于阿蒙神。供奉努比亚狮神阿佩德马克的神庙,由一个单间构成,通过一个巍峨的塔式门楼进入殿内。

麦罗埃的石工技术也非常出色,在麦罗埃以北16千米的穆索瓦拉特,有一座庞大的带有围墙的综合性建筑,它与努比亚和埃及各地的任何建筑都不一样,是由众多封闭的房间组成的一个围墙迷宫——大圈地。这座综合性建筑气势恢宏,廊柱都是精雕细刻的石柱,中间矗立着一座神像,周围是开放的广场与院落,石工技艺成为它最为显著的特点。

对于这座建筑的用途,至今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这里应该是商队的目的地;有人认为,这里是宗教节日聚会的地方;也有人认为,这里应该是饲养与训练大象的地方。

无论是地理、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让麦罗埃声名远扬。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曾于公元前5世纪沿着尼罗河上游到达如今的阿斯旺。他被告知,麦罗埃距此大约还有60天的路程,它的财富多得令人难以置信,那里拥有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人死后都用水晶棺材埋葬,就连囚犯的脚镣都是黄金所制。根据古希腊地理学家与历史学家斯特拉博的描写,麦罗埃的王宫拥有一个长满果树的花园,市民们彬彬有礼,住在砖房或者“劈开的棕榈树搭建的房屋里”。

许多世纪以后,在这些古典作品的诱惑下,考古学家开始寻找这个如同神话传说般的非洲城市。

1772年,一位名叫布鲁斯的探险家来到苏丹的巴格拉维亚村,在那里他发现了“成堆的破碎底座与方尖石塔的残迹”。他在日记中断言:“它可以令人大胆地猜想,这就是古城麦罗埃。”

1842~1859年之间,一支德国考古队到麦罗埃考察,并把他们的考古发现写成了书。此后,在1905~1971年之间,英国、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加拿大的考古学家也相继来此考察和发掘。麦罗埃文明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