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化学故事总动员
11161900000023

第23章 桃李满天下的李比希

李比希,19世纪德国著名化学家,“农业化学之父”。

李比希,生于德国的达施塔特。他的父亲是一个经营染料、油脂和药物的商人,店里有些货物要自己制造。因此,李比希在少年时就得在店里帮助父亲做事,有时看看书,做做实验。药房设在一幢楼房的第一层,占用了好几间,李比希最喜欢呆在一间小侧屋里。他在这间侧屋里,初次体验到化学的神秘,从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李比希在药房中检查各种配方时,化学知识对他帮助不小。有一次他急需的配方没有查到,他的父亲叫他到宫廷图书馆去查找。馆员海斯热情地接待了他,像对待所有其他的孩子一样,也给他一本带有许多插图的故事书。

“谢谢,海斯先生。我想在您这儿借几本化学书。”他激动地说道。

“化学书?那我确实要和你交朋友了,我也喜欢读化学方面的书,跟我来吧。”馆员把李比希带到书架旁边,微笑地指着一个书架说,“这里全是化学方面的书。其中有拉瓦锡、道尔顿、施塔尔、卡文迪许等化学家的著作。”从此以后,李比希便成宫廷图书馆的常客了。凡是书架上的书也都要读一遍。

可是他愈是勤奋而认真地研究,对学校的学习就愈是漫不经心,索然无味。他怎样也不明白,学习那些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语法公式、语法的变格变位究竟有什么用处,老师常常指责他玩忽学习。有一天拉丁语老师发现他心不在焉,没有好好听讲,提出了批评。李比希挺起身子,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准备当一个化学家。”教室里顿时发出了哄笑,连一本正经的老师也笑了。他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笑,因为在他的生活中确实没有树立其他的目标。

李比希特别喜欢研究炸药,在集市上从卖灵丹妙药的人那里学会了制造爆炸雷管和制造雷管用的仪器。李比希常背着老师,把炸药带进教室,以便在休息时拿去玩。有一次在课堂上,正当老师专心地推导一条定理时,突然教室里发生了可怕的爆炸,吓坏了老师和同学,同时一股浓烟冲向校长的办公室,校长也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这一下,学校把李比希开除了。

但李比希仍不灰心,继续做试验。有一天,用不同方式组配化学药品时,李比希发现了一种物质,它具有酸的种种性质,其银盐和汞盐都能爆炸。他想这种东西制成雷管一样很值钱,就决定多制造这些给家里送去。过了几天,他的确制成了这种新物质。因为没有专门的器具,就把它装在旧手榴弹的空壳中,然后放在离壁炉不远的一个角落里。他没有用任何东西把空壳盖起来,于是原来湿的物质很快就干燥了。这位年轻的化学家还不知道,这种物质在干燥的情况下即使轻轻地碰一下也是会爆炸的。几周后,他亲自看到这种爆炸的情景发生了。

有一次,李比希做实验时,使用的研杵从桌上滚下,恰恰落在装有炸药的弹壳上,剧烈的爆炸声震动了整个药店。当李比希睁开眼睛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已经躺在对面的墙边,身上盖满了塌落下来的砖块和灰土。头上面的屋顶全部没有了,而看到的是满天星斗和黑蓝的天空。

李比希为发生的事故深感忧虑,但他的父亲并没有责备他,反而说他有胆量、有追求精神。每当李比希回忆往事时,他都深有感触他说:童年的化学实验,激发了他的想象力和对化学的热爱。李比希多次要求父亲允许他到大学学习化学,尽管家里有一定的困难,可是关心儿子前途的父亲终于同意了。

就这样,青年时代的李比希,不远千里到波恩求学,在埃朗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进入了盖·吕萨克的私人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

在随后两年的研究中,在探索各种有机化合物的同时,他系统地研究了雷酸盐,找到了防止雷酸盐爆炸的填充剂。他发现用烘焙过的苦土与雷酸盐相混合,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雷酸盐爆炸。李比希在科学院报告了他的研究成果。当时,会议主持人对李比希说:“您的研究不仅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一成果使人们感到,您是一位有杰出才干的人。”

年轻的李比希回到德国,担任了吉森大学编外教授,两年后升为正式教授,他当时年仅23岁。他在校方和政府的支持下,经过两年努力,在吉森大学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实验教学系统,他的实验室可以同时容纳22名学生做实验,教室可以供120人听讲,讲台的两侧有各种实验设备和仪器,可以方便地为听讲人做各种演示实验。李比希建立的实验室后来被称为“李比希实验室”,由于这一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化学人才,所以当时成了全世界化学化工工作者注目和向往的地方。李比希实验室科研和教学的风格,很快传遍了全世界。李比希还制造和改进了许多化学仪器,如有机分析燃烧仪、李比希冷凝球、玻璃冷凝管等等。

为了发展化学教学,李比希还用新的体系编制了化学教学大纲。他认为,化学不仅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所以他认为:“学习化学的真正中心,不在于讲课,而在于实际工作。”他要求他的学生既会定性分析,又会定量分析,然后自行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这样就可以培养出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李比希一生为化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第一流的化学家,俄国的齐宁,德国的霍夫曼、凯库勒、武兹等,都是李比希的学生。以李比希为鼻祖的吉森学派被公认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大的学派。他们为19世纪下半叶德国科学的超越发展,特别是为德国的化工在20世纪初称雄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自1901诺贝尔化学奖开始颁发的十年间,奖励的十位化学家中有七位属于吉森学派。

李比希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农业化学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发明和改进了有机分析的方法,准确地分析过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合成过氯仿、三氯乙醛和多种有机酸,他还曾与他人合作,提出了化合物基团的概念以及多元酸的理论。李比希开创了农业化学的研究提出植物需要碳、氢、氧、氮、磷、钾、铁、锰、硅等许多元素,研究了提高土壤肥力的问题,提出必须施用人造肥料,因此,他被农学界称为“农业化学之父”。

有的化学家虽然自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并没有开创学派。李比希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化学家,更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他教出了一大批化学家,开创了自己的学派,使自己的研究精神代代相传,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