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11161000000040

第40章 一个犹太富农的儿子

1940年8月20日,一位穿着雨衣的人闯入墨西哥城考约阿康区的一处住宅,用随身带的小冰斧将住宅主人杀死。行凶者是西班牙人拉蒙·梅尔卡德,他的作案动机是迄今未能解开的历史谜案,而被害者的身份则是再明确不过了,他就是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不但有不少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是犹太人,而且有许多著名的政治人物诞生于犹太人之家。后一种情况在俄国表现得很突出。例如,在早年的布尔什维克党、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国际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犹太人有:斯维尔德洛夫,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卢那察尔斯基,拉林,等等。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苏维埃俄国的24名党政领导中,犹太人占16名。

在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年代里占有显赫地位的托洛茨基,也是一位犹太人。英国的俄国史专家伊恩·格雷在描述托洛茨基这个犹太人的外貌时写道:“他面色苍白,上嘴唇蓄着又黑又密的口胡,下巴上留着一绺山羊须,鼻梁上夹着一副很厚的夹鼻镜,弥补他的视力不足。他看上去是个地地道道的俄国犹太知识分子。”

托洛茨基的真实姓名是“列夫·达维多维奇·勃良施坦”。他于1879年10月26日(俄历)生在一个犹太农民之家,他的诞生地是离乌克兰赫尔松不远的场诺夫卡村,邻近黑海和第聂伯河。托洛茨基的父母共生了8个孩子,他排行第五。

托洛茨基的父亲是一个小农,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识字不多,但由于善于理财治家,家业越来越大,便成为一个相当殷实的富农。他经营着大片土地,粮食连年丰收,牲畜兴旺,自家备有四轮马车,每年有大批粮食出售。住宅虽谈不上漂亮,但却非常宽敞,屋前有乌克兰式的农舍小花园。除了主人家庭成员的卧室,还有雇工、佣人的住室;并有牛棚、马厩、猪圈、禽舍以及大小谷仓、磨坊,等等。

托洛茨基的母亲安娜原是一个城市姑娘,小时受过一些教育,能写会算。她生男育女后,虽然家务繁忙,但在空闲时间还特别喜欢读书。这对于托洛茨基小时的求知欲,不是没有一定的激发作用的。

1886年,托洛茨基7岁的时侯,他父母送他到离家四俄里的格罗莫克莱学校上学。1888年秋,他报考敖德萨圣保罗中学。当时,学校挑选严格,规定犹太民族学生的在校人数不能超过全校学生的10%。而托洛茨基这次入学考试分数不高,算术得五分,俄语只得三分,勉强及格。因此,他只被录取在学校开设的预备班,后来才转入中学本部。

从学生时代起,托洛茨基就喜欢写作,羡慕作家、编辑和新闻记者的职业。在圣保罗中学二年级的时侯,他就同一些学生办了一个手抄本所谓文学杂志,名为《点滴》。同时,他还对。戏剧很感兴趣,并且与同学登台演戏,担任剧中角色。不过,托洛茨基的最大兴趣在于读书,他如饥似渴地涉猎群书,想在书中寻找自己以及自己的未来。由于托洛茨基进中学后潜心于追求书本知识,所以他在报考中学时的成绩虽然很平常,但后来却成为班上的佼佼者。

但是,托洛茨基从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学生。在校期间,他两次受到较重的处罚。第一次被处罚是在二年级的时侯,由于他破坏课堂纪律,上课随意起哄,不遵从老师的劝告,几乎被学校开除。第二次处罚是在五年级的时侯,由于文学课老师拖延批改学生们的作业,托洛茨基煽动班上几位同学对这位老师大发牢骚,同老师发生激烈争执,结果托洛茨基被关禁闭一昼夜。这两次处罚并不能说明托洛茨基是一个坏学生,而只能说明他在少年时就具有反抗现存制度的情绪。

1896年夏,托洛茨基转到乌克兰尼古拉耶夫的一所学校上学,他结识了一批政治流放者和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人,开始关注政治问题,并建立了“南俄工人同盟。”“南俄工人同盟”刚一成立,并未引起警察局的注意,因为托洛茨基当时只有18岁,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但托洛茨基等人的活动,如集会演说,出版“非法”印刷品和工厂里散发反对厂主的传单,终于引起了警察当局的注意和严密监视。

1898年1月,托洛茨基被捕。1900年5月,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02年秋,他利用一张写有“托洛茨基”这一名字的假护照,逃离流放地。

从此,这个犹太富农的儿子走上了反抗现存制度的漫长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