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影响世界的犹太巨人
11161000000022

第22章 完整的哲学体系

斯宾诺莎探讨了当时哲学的各种问题,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其中包括实体、属性和样式的学说,唯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无神论,政治学说和伦理学等。在这些方面他都卓有建树,为人类认识的发展和哲学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就其渊源来说,除了早年所受的犹太教教育,包括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等人的影响之外,主要是受到代表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一批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影响。尤其是笛卡儿唯理论思想,在一定意义上是斯宾诺莎哲学的直接来源。虽然斯宾诺莎作为唯物主义一元论者,有与笛卡尔最终导致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哲学相对立的方面,但他作为唯物论者又直接继承了笛卡儿,成为笛卡儿所开创的当时西欧哲学界大陆理性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他在方法论上竭力主张“几何学方法”,即理性的演绎法,在方法论上片面地强调理性认识而贬低感性认识。不仅他早年出版的《笛卡儿哲学原理》,而且连他主要的哲学著作《伦理学》都是标明“依几何学方式证明”的,甚至形式上也仿照欧几里德几,何学的那种方式,先列出几条“定义”和“公理”(或“公则”),然后列出一系列“命题”,每一命题都据定义、公理和已证的命题加以证明。许多命题都还有它的“绎理”和“附释”,如此等等。

在《伦理学》中,斯宾诺莎明确地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所谓“从泛泛经验的得来的知识”,即从感官得来的关于具体事物的观念,从“记号得来的观念”,这种知识他也叫作“意见或想象”;第二类是“从对于事物的特质具有共同的概念和正确观念而得来的观念,也就是由推理得来的知识,他称为”理性“;第三类他称为”直观知识“,指用我们的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的本质和它的”最近因“所得的知识。此外,他在《知性改进论》中把知识分为”四项“,其基本精神是和《伦理学》一致的,只是把第一类知识分列为”传闻或者由某种任意提出的名称或符号得来的知识“和”由泛泛的经验得来的知识“两项而已。显然,他所说的第一类知识是指感性认识,而第二类和第三类都属于理性认识的范围。他明确肯定,”只有第一类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类和第三类知识是必然真实的。这显然是强调理性认识和忽视感性认识的唯理论观点。这种唯理论观点肯定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有一定的真理性。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以几何学方式阐述了他的世界观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环节就是“实体”、“属性一和”样式。他为实体下的定义是:实体,我理解为存在于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从这样的定义出发,他论证了实体唯一的、无限的、永恒的、绝对的、自因的等等。这唯一的实体,他明确地肯定就是自然本身。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有无限多的属性。

所谓“属性”,斯宾诺莎定义为“从理智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西”。自然这唯一的实体的属性则只有“广延”和“思维”两种,它们都是“在本类中无限”而不是如实体那样绝对无限。思维和广延在笛卡儿那里是彼此独立、互相不能决定的两种实体,而斯宾诺莎则把它们看作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就这个意义上说是克服了笛卡儿的二元论而达到了唯物的一元论。但思维和广延作为属性是处于平行的地位,是不能互相决定、互相限制,乃至不能互相影响的。由这种平行论的观点出发,斯宾诺莎也肯定了一切个体事物都是有心灵的,这就有了物活论的色彩。但就其实质而言,斯宾诺莎无非是肯定精神的东西或思维也和物质性的东西(广延)一样,都是属于自身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的东西,并且是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的,因此他的基本立场还是唯物主义的。此外,有些人(包括黑格尔)因为斯宾诺莎在“属性”的定义中用了从理智看来一这一提法,而想把思维和广延理解为是人类的理智赋予自然的属性,并利用其泛神论的形式等因素而把斯宾诺莎的哲学解释成唯心主义,这也不符合斯宾诺莎哲学的实际情况。

实体和属性要通过具体事物来表现。斯宾诺莎把具体事物称为“样式”。他对样式的定义是“实体的特殊状态,亦即在别的事物内并通过别的事物而被认识的东西。”据此,斯宾诺莎就把自然中的一切具体事物都看成在自然这一实体之内,并须通过实体而被认识的样式,即实体的某一属性的表现或特殊状态。而非自身独立存在的东西。他把非专属个人而似乎为人所共有的某种普遍的“理智”和“意志”看作是实体的思维这一属性的“无限样式”,正如运动和静止为实体的广延这一属性的无限样式一样。至于其他个别的物体或个人的现实的观念,则就其本身来看都只是有限的样式。他有时也把实体本身作为“能动的自然”,而把全部的样式作为“被动的自然。”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有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一与多的关系,也在某种意义上有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以及全体与部分的关系。这里涉及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的范畴,因而有辩证思维的因素。但斯宾诺莎往往又把两方面加以割裂而形而上学地对立起来。如他肯定作为样式的个体事物是有运动变化的,而作为自然全体的实体本身则是永恒不变不动的。总而言之,他的世界观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同时,也是只承认机械运动否认其他形式的运动和变化的机械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