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160400000045

第45章 人工防霜

在寒冷晴朗微风的夜晚,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时,某些农作物、花卉体内会结冰而遭受霜冻之害。作物遭受霜冻就像人患了一场大病,严重的还会立即死亡。据估计,全世界受霜冻危害,每年损失约110亿美元。我国农业每年因霜冻造成大面积受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人们在大面积防霜冻时多采用熏烟法。人工制造的烟幕如同云雾一样,可以阻挡地面散热而达到保温目的,但这样会使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另一种常用办法是灌溉法。利用水热容量大的特性,提高和保持土壤温度,避免霜冻危害。也有采取覆盖法的。在黄昏时分,用草席、牛皮纸、黑色塑料薄膜等把作物覆盖起来,可以有效地贮存土壤中的热量。但是,这些办法不是成本太高,就是效果欠佳。因此,每年秋季到翌年春季,预防霜冻就成了农民特别是菜农、花农和果农焦虑的问题。

人们很早就发现,各种植物对低温有着不同的忍耐程度。许多植物能忍受远远低于0℃的低温而不会被冻死。研究发现:完全纯净的水在低于-40℃时才结冰,而自然界中的水在0℃时就结冰了。这是因为自然界的水中不但含有矿物质微粒,而且还生存有能够促使水结冰的“冰核细菌”。

那么,这些“冰核细菌”是怎样促使水结冰的呢?原来,在这些“冰核细菌”的细胞表面,有一种能形成冰晶核心的特殊的磷脂蛋白。“冰核细菌”的这一特性,可使植物的原生质发生冰冻,从而破坏植物组织的水分供应,导致植物细胞死亡,而“冰核细菌”就从这些死亡细胞中取得营养。最初,有人用杀菌农药来杀死这些“冰核细菌”。但用这种农药成本太高,还会使环境受到污染,无法推广。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叫“噬菌体”的病毒,能在植物上形成保护层,有选择地专门杀死“冰核细菌”。试验证明:这种“噬菌体”病毒可在—5℃时防止植物表面结冰,从而使作物在初霜期或终霜期免遭霜冻危害。

这项技术操作方便,只要在手动喷雾器内或灌溉喷水系统中加入一些含有“噬菌体”病毒的药物,用喷雾器将其喷在植物上,这些“噬菌体”病毒就会像一只只微型蚊子吸附在细菌身上,把自己的基因物质注入到细菌体内。这些基因物质能在90分钟时间里,在细菌内复制出许多新的“噬菌体”病毒。这样,受侵细菌因膨胀而破裂,并释放出新生的自然“噬菌体”;后者又入侵其他细菌,使“冰核细菌”像患了急性致命传染病一样成批地死亡。因此,在防霜冻时,只要一点点药物就足以解决问题。

这种防霜冻的病毒不会使植物致病,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也不会造成不利影响。那么,为什么直到现在仍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呢?这是因为如果大规模地使用这种基因突变的微生物,有可能把“冰核细菌”从世界各个角落完全排挤掉,以致全球范围内自然界水的结冰温度都下降到—5℃甚至更低。这将对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因此,这项研究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之中,以寻找较为理想的方法,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