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风雨雷电与气象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11160400000004

第4章 诸葛亮学气象

在环绕地球的大气中,有着无穷的奥秘需要人们去认识和探索;那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和利用。我国的气象科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有许多卜雨间晴的记载和关于各种天气现象如雨、雪、雹、雾、虹、雷电等的记载。在《春秋》这部书里记载有:冬天,当“天上同云”时,也就是当天空出现满天一色的阴云时,则要“雨雪纷纷”;夏天,看到乌云翻滚时,则将有瓢泼大雨,即“兴雨祁祁”。唐朝的《相雨书》中,有更形象的记载:“云逆风而行者,即雨也。”古人依靠肉眼观察天象,对天气和气候现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还处于定性认识阶段,但这些预报经验中已经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那么,古人究竟怎样预测大气的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大雾做掩护“草船借箭”,又“借东风”“火烧赤壁”。诸葛亮的这套本领是跟谁学的呢?

传说,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隆中,在家务农。经过辛勤的耕耘,麦田由碧波变成了金浪,诸葛一家沉浸在丰收在望的喜悦之中。开镰割麦那天,朝霞映红了东方,火红的太阳照耀着大地;诸葛亮与三弟诸葛均两个人割了还不到一半,已经大汗淋漓。诸葛均说:“二哥,歇息一会再割吧!”诸葛亮头也不抬地说:“三弟,趁天气好,咱们把麦子割完了再休息吧。”说罢,割得更快了。

这时,一位老者挑着一担斗笠从田边经过,见两个年轻人干得如此卖力,忍不住大声说:“喂,割麦子的小哥儿,开镰也不看天,今天能割麦子吗?!”诸葛亮抬头看了他一眼,边割边说:“老伯,这么好的天不割什么时候割?”老者答道:“就是今天不能割。”诸葛亮停下手上的活,问道:“为什么今天不能割?”老者答道:“看你像是个读书人,平时不注意看天吧?唉,你早晨不看天,夜晚也不观察星星,跟你说你也不懂。反正今天有雨,信不信由你!”说罢,挑起斗笠就走了。

诸葛亮抬头看了一下天空,高声说:“老伯,想必是您怕斗笠卖不出去,想雨想昏了吧!”说完还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老者听罢,收住脚步,生气地说:“好,冲你这句话,老汉我今天不卖斗笠了。我要坐在这儿看你们的好戏!”诸葛亮听了放声大笑,继续割他的麦子。老者一边看着天,一边想:大雨马上要来了,这两个后生一年的辛苦就要白费了。于是,老者动手把割倒的麦子捆成一捆一捆的,摆放在地边。这时,忽然刮起了冷风,老者焦急地喊道:“还不快跟我把捆好的麦子背到高处,雨马上就要来了。”诸葛亮将信将疑地看看老者,又看看天空,只见天边的乌云滚滚而来,接着一道闪电一声霹雳,大雨随风而至。诸葛兄弟和老汉赶紧把捆好的麦子抱到地势高的地方。不一会儿山洪下来了,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没来得及捆好的麦子被冲走了。诸葛兄弟望着眼前的情景,又痛心又羞愧。

“三人行必有我师”。想到孔子的教诲,两兄弟立即走到老者面前,双手抱拳施礼道:“老伯教我。”老汉笑道:“你们没听说过‘早上放霞,等水烧茶;晚上放霞,干死蛤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吗?今天早晨放霞了,所以我说有大雨将临。这些谚语都是祖先传下来的。不过,不同地方有不同说法,甚至完全相反,不能照搬。”诸葛亮一听,立即跪在地上说:“老伯,弟子就拜您为师了。”以后,这位老汉经常把他自己看天的经验和收集到的天气谚语,毫无保留地教给他。有空儿,他还带诸葛亮到邻村,找那些对天气变化和天气谚语懂得更多的老农学习。从此,诸葛亮无论走到哪里,都坚持观察天气、收集天气谚语,并且不断验证,不断总结经验。诸葛亮看天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听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想:要是我也有这些看天经验,能预测未来的天气,那该多棒呀!为了满足你的这个愿望,现在,我把收集到的从古到今、流传于民间的天气谚语和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看天经验,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结合有关的气象学知识全部教给你。如果你都掌握了,那你在预测天气方面将不亚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