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武道沧桑:宋代军事训练研究
11157100000019

第19章 作战技能训练

训练一名合格骑兵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远多于步兵,步兵不能进等成为骑兵,但骑兵如果因为年龄或身体原因,可以退为步兵。这是因为骑兵能够掌握步兵技能,但是步兵不见得能够胜任骑兵。

骑兵作战技能训练主要还是弓弩训练,熙宁六年(1073)枢密院所定马射等级,第一等是九斗,以下每等递减一斗。相比步兵,骑兵马射要低一些,这是因为骑兵是在运动中射箭,难度较大。而马射的种类也很多,景祐三年(1036)检阅端州刺史赵振献的阵图,并且观看了赵振儿子们的武艺表演,“皆左右驰射,括双箭,蹶强弩,击剑盘槊,凡二十七技。”熙宁八年(1075),臧景所说马射六事:“一曰顺鬃直射,二曰盘射,三曰盘马射,四曰射亲,五曰野战,六曰输弄。景各为说,以晓习射者。”这些都是骑兵训练不同于步兵之处,在马上可以作出许多动作。

元丰元年(1078)考核禁军技艺,“马射,五发骤马直射三矢、背射二矢,中数、等如步射法。”这里只说明了关于准确性的规定,而斗力等其他方面则没有明言,说明骑兵弓弩训练要点在于准确性,不在力量。此外还要有各种姿势的应用,“马射一石三斗力已上,直、背射五箭三上垛,并前后手足出力”。

骑兵弓射与步兵类似,还是讲究集团优势,“之”字马射优点就是“若接战之际,虽用人马众多,施放各不相妨。进则整齐,有迎敌之势;退则曲折,有待敌之形。马射之法,此为便利。”但也还有适于单骑挑战的“直背射”等等内容。孔平仲诗中描写的就是马军进行集团弓弩训练场景,“马军上马挟角弓,东西排列次第同。鸣金一敲驰且射,七十二匹如旋风。”

骑兵训练也要受到气候的影响,“秦凤路经略司言:‘近制,马军自十月一日驰射野战,至谷雨日止。缘塞上地凉,乞自八月一日起,五月一日止。’从之,仍诏河东、陕西诸军准此。”

南宋时战马来源更加艰难,而且南方地区并不十分适合骑兵作战,当时南宋军队主要训练步兵以应对来自北方的骑兵部队,但并不是说就没有骑兵训练,《庆元条法事类》中“呈试武艺第一等”就有“马上直背射一石五斗;走马射一石三斗”,及“马上艺”。

骑兵在马上使用的武器相比步兵,就比较丰富。既有弓弩,也有枪、鞭、锏、棍等,“凡马上使枪,左右十刺,得五中木人为及等。马上铁鞭、铁锏、棍子、双剑、大斧、连枷之类,并是一法,每两条共重十斤为及等,但取左右实打有力者为中。”骑兵训练枪以击刺为主,这与步兵相似。但是骑兵在快速运动中进行攻击,所以要训练在马上完成击刺动作。至于铁鞭之类武器,本身就已经很沉重,能够有力量将其自由挥舞,就算是训练合格,然后还能在攻击中很有余力,那当然是最高等级了。除去弓弩外,骑兵还要兼习马枪:

泾原路经略司奏:检准敢勇条节文,诸帅府敢勇以一百人为额,募有户籍行止,年二十已上,壮勇堪任使唤,稍识字,不曾犯徒,武艺中格人收补。又条诸招补格凡三等:第一等,步射弓一石一斗,马射九斗,每月料钱二贯文,米二石;第二等,步射弓一石,马射八斗,每月料钱一贯五百文,米一石五斗;第三等,步射弓九斗,马射七斗,每月料钱一贯文,米一石。已上兼习走马、射笋桩、马枪,及施用兵器稍熟收补……

大小使臣出官考试还要试马上数种武艺:

大小使臣呈试弓马艺业出官试格:第一等步射一硕,发两矢,射亲十中三,马射七斗,发三矢,马上五种武艺,问孙、吴大义十通七,时务边防策五道,文理优长,律令大义十通七,如中五事以上,与免短使,减一任监当,三事以上免短使,升半年名次,两事升半年,一事升一季。第二等步射八斗,射亲十中二,马射六斗,马上三种武艺,孙、吴义十通五,策三道,成文理,律令义十通五,如中五事以上,与免短使,升半年,三事以上升半年,两事升一季,一事与出官。第三等步射六斗,射亲十中一,马射五斗,马上两种武艺,孙、吴义十通三,策三道,成文理,律令义十通三,计算钱谷文书五通三,如中五事以上,升半年,三事以上升一季,两事与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