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武道沧桑:宋代军事训练研究
11157100000011

第11章 南宋孝宗时期军事训练的加强

宋孝宗一直有志于恢复北方失地,因而其对于军训十分热心,“寿皇圣帝之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原也。是以二十八年之间,练军实、除戎器、选将帅、厉士卒,所以为武备者,无所不讲。”

宋高宗朝流于形式的“内教”,宋孝宗则经常亲自上阵,以致自己眼睛被弓矢所伤,在朝臣内还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岳珂《桯史》中载有“隆兴按鞠”的故事,虽说为了称颂宋孝宗,但可窥见宋孝宗对军事训练的重视。

一、重视讲武

北宋初三朝对于讲武非常重视,而至南宋孝宗时期,由于其对收复中原抱有很强愿望,因此再次将讲武置于非常高的地位。“及孝宗锐意恢复……其后符离溃师,虽府库殚竭,士卒物故,而寿皇雄心远虑,无日不在中原。”宋孝宗经常在宫内进行所谓“内教”,本人也亲自尝试弓射,还发生了一个小事故,可能由于操作失误,弓弦打到宋孝宗脸上,“以至目青”,因而大臣纷纷上书,对宋孝宗重视武备表示赞许,但是应该“任智谋之士以为腹心,仗武猛之才以为爪牙,明赏罚以鼓士气,恢信义以怀归附,”不必拘泥于“区区驰射”。

宋孝宗时期的讲武活动内容与北宋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是对军队日常训练成果进行检阅。军队听旗鼓为号令,相应作出各种战斗队形:

中军鸣角,倒门角旗出营,马步军簇队成,收鼓讫。连三鼓,马军上马,步人撮起旗枪。四鼓举白旗,中军鼓声旗应,变方阵为备敌之形。别高一鼓,步军四向作御敌之势,且战且前,马军出阵作战斗之势。别高一鼓,各分归地分。五鼓举黄旗,变圆阵为自环内固之形。如前节次讫。三鼓举赤旗,变锐阵,诸军相属,鱼贯斜列,前利后张,为冲敌之形。亦依前节次讫。

一般在检阅结束后,还要进行盛大宴会,对主管将领进行赏赐、鼓励,参加检阅的士兵要有奖励,以示激励。

当时南宋上下对军事训练非常热衷,许多大臣纷纷上奏折,提出自己意见。方恬在给宋孝宗的奏折中认为南宋军训远没有达到应该具有的高度,希望宋孝宗能够再接再厉,继续加强训练。

宋孝宗如此重视讲武,既有政治方面的考虑,更多还是期望能够借此激励军队训练,提高战斗力,以便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夙愿。

二、健全的训练体系

(一)重视各地屯驻大军训练

南宋正规军以各地屯驻大军为主力,各大军训练开展情形优劣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其中长江中游以荆鄂两地军队训练尤为重要。因此宋孝宗将虞允文派遣到当地加强军事建设,虞氏后来在奏折中讲道:“荆鄂两军所患者,马数绝少,士挽弓七斗、八斗者甚众。”整体效果应该说还是不错的。

为了加强地方军队训练,宋孝宗下令各州县禁军跟随屯驻大军一起训练,并且不时派遣官员前去检查,确定赏罚:

淳熙四年八月壬申,枢密院奏:已降指挥令诸州军有御前屯驻或分屯军马去处,将见教阅禁军差官部辖,附大军一就教阅,所有不系驻札并分屯军马州军,其禁军自合逐州教阅。窃虑因而废弛,理宜申饬。诏令诸路帅司行下所部州军守臣,严行责委兵官将见管禁军精加教阅,不则差官前去校试,如有武艺退惰,具当职官姓名,按劾施行。

而退休或者被淘汰军官,在所处州县继续由专人负责训练,优秀者由枢密院备案:

(淳熙四年)诏:归正、归朝、归明忠顺官同及拣汰离军官,各添差诸州军不厘务,差遣别无管干职事,其间虽有艺能,无以自见,令诸军帅臣于本路逐州委近上兵官一员,专切管辖。依军中阶级法,逐州各别置教场,五月一次并赴教阅,寻常亦许习射、击球,内年六十以上及添差总管、路分钤辖、州钤辖并官至横行以上者免教。愿赴京听,每岁春秋二季合赴本州岛教阅,内有事艺精熟人,优加犒赏,若事艺杰出者,守臣及所委兵官连衔保明,申枢密院……

刘清之在衡州,“为阅武场。凡禁军役于他所,隐于百工者,悉按军籍俾诣训阅。”

宋孝宗年间陆游于四川曾经目睹当地军队进行军事训练情景,并写下众多诗句。比如描述成都大阅:“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属櫜缚袴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军队日常弓弩训练的实景:“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风和渐减雕弓力,野逈遥闻羽箭声。天上搀抢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并且还有军队实战演习:“王师出城南,尘头暗城北。五军战马如错绣,出入变化不可测。逆胡欺天负中国,虎狼虽猛那胜德。马前昷咿争乞降,满地纵横投剑戟。将军驻坡拥黄旗,遣骑传令勿自疑。诏书许汝以不死,股栗何为汗如洗。”

(二)赏赐丰厚、法令严格

宋孝宗对军事训练中的赏罚制度非常重视,对士兵弓弩训练从力量到准确性做了详细规定,不同等级得到赏赐不同,其中最优秀者能够得到额外奖励,期望能以金钱调动士兵训练积极性:

(淳熙十五年)八月十三日诏:诸军弓箭手八斗力能升一石力,射箭三十只,犒赏钱五贯;九斗力能升一石力,射箭三十只,犒赏钱五贯。弩手两石五斗力能升三石力,射箭三十只,犒赏钱五贯;两石七斗力能升三石力,两石八斗力能升三石一斗力,射箭三十只,各犒赏钱三贯。从侍卫步军都虞侯梁师雄之请也。十二月二十三日诏:诸军弓弩手射远箭,每人箭六只,一百七十步,每只支犒赏钱一贯五百;一百八十步、一百九十步,每只支钱三贯;二百步,每只支钱四贯。内有最远者优赏。一百七步以下为不合格,每人支钱一贯五百。弩手一百步射铁帘,每人箭六只,一只、二只,每只支钱一贯五百;三只、四只,每只支钱二贯;五只、六只,每只支钱三贯;白脚每人支钱壹贯五百。从殿前副都指挥使郭钧、侍卫步军都虞侯梁师雄之请也。

即便在演练训练成果时表现不是突出者,照样给予奖励,“(淳熙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殿前司步军言:欲将逐司枪牌、刀手搭队击刺格打,赢人支钱二贯,输人支钱一贯。从之。”

而物质刺激之外,又用官爵来激励军官的训练热情:

(淳熙十三年三月三日)诏:中垛帘弓箭手一石二斗力十箭,弩手四石力八箭,依格补两官资外,各特赐钱一百贯;弓箭手一石力十箭以上,弩手石力八箭以上,各特补转两官资内;弓箭手一石二斗力六箭、五箭人,依一石力,弓弩手四石力四箭人,依三石力推赏,余并依格补转,内未填阙并额外效用,并特与依川陕效用十资格法补转一次。其付身,令所属日下出给,并所赐钱,缴申枢密院委都承同主帅,就教场一并点名给散。

并多次重申严禁将领私役士兵,“依时教阅,不得差占窠占。”在训练检查中如果发现士兵没有达到要求,对主管将领要进行严惩,“朝廷不测差官前去按拍,如事艺退墯,帅、宪守、令取旨重行窜责。”

地方主管军训将领或官员要对辖区内军训开展定期检查,军训情况经常上报枢密院,枢密院检查后,每年底在临安进行抽查,甄别上报情况是否属实,赏罚有当,“宜戒饬帅、宪司并措置提督官常切督责,仍每月取责逐处教阅人数、个人事艺、元来斗力有无升进、退堕并当职官职次、姓名,保明诣实,缴申枢密院,置籍,候岁终抽摘,赴行在按拍。”

三、水军训练的勃兴

完颜亮南侵之后,意识到海防重要性的南宋政府才加速水军建设,据王曾瑜先生考证,宋孝宗时期先后设置的水军部队有二十余支,大部部署在从武昌至常熟的江防要地和从嘉兴府杭州湾之澉浦到钦州的海防要地,配置重点为长江下游至两浙沿海路,以保卫都城临安为主要任务,而沿海负责稽查走私的水军也兼有作战任务,在国防紧张之时经常被抽调应战。

这一时期加强沿海和内地水军建设与训练的举措根本上为宋孝宗积极备战、力图北伐的战略服务的。许多臣属也上奏建议加强水军建设和训练,“而水陆之技,各尽其长,备御之方,始得其要矣。”

其中号称南宋最大规模水军的许浦水军,宋孝宗年间袁说友奉命检阅此支水军训练:“出入如风驰,进退如电掣。”训练情况看来非常精细。

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途经鄂州,见到鄂州水军训练:“二十五日观大军教习水战。大舰七百艘,皆长二三十丈。上设城壁楼橹,旗帜精明,金鼓鞺鞳,破巨浪往来捷如飞翔,观者数万人,实天下之壮观也。”这是南宋比较强大的两支水军部队,训练情况比较理想。

四、军训的影响及不足

宋孝宗如此重视军训令金世宗也颇为忌惮,大定二十六年(宋朝淳熙十三年,1186),金世宗对辅臣说:“朕闻宋军自来教习不辍,今我军专务游惰,卿等勿谓天下既安而无豫防之心,一旦有警,军不可用,顾不败事耶。其令以时训练。”

但武将素质始终是困扰军事训练重要难题,淳熙七年(1180),朱熹上书宋孝宗,指出:“今将帅之选,率皆膏梁騃子、厮役凡流,徒以趋走应对为能,苞苴结托为事”,完全不具备领军资格,并且多为向高官行贿得到职位,“以故到军之日,惟务裒敛刻剥,经营贾贩,百种搜罗,以偿债负。债负既足,则又别生希望,愈肆诛求。”只关心升官发财,对军事训练漠不关心,“至于招收简阅、训习抚摩,凡军中之急务,往往皆不暇及。”尽管士兵尚算努力,但是管军者尽属无能之辈,严重影响训练正常开展。

许多将领置朝廷法令于不顾,根本就不重视军事训练,淳熙十五年(1188)王卿月在泸州看到的已经是“时忘战日久,士卒骄惰”。

此时期军事训练的强度可能令许多士兵难以承受,宁愿做厢军逃避训练:

按禁军著令,惟郡守兵官得破不堪披帯之人充当直外,其余百役专用厢军。向来一概混役,禁卒各有事务,未尝讲武。自陛下修明军政以来,此等或惮肄习之勤劳,或恋司局之优厚,率作缘故,降就厢军。春秋二拣,百计不赴。其尤黠者,则径降剩员,终身不拣。是以禁军尚有怯弱,厢军反多强壮。

整体来说,宋孝宗时期加强军事训练的措施,对南宋军事训练发展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随着宋孝宗时代的结束,军事训练也慢慢有所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