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11149900000009

第9章 王夫之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不仅在哲学方面有很大成就,在其他方面如文学、史学、经学方面也有很大影响。他一生留下著述三百多卷,共计九百余万字,除本书涉及到的哲学著作外,还有很多诗学著作如《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薑斋文集》《落花诗》《洞庭秋诗》《仿体诗》等,诗论专著如《南窗漫记》《夕堂永日绪论外篇》等合编为《薑斋诗话》,史学著作如《永历实录》《宋论》《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等,另外,王夫之还写过杂剧《龙舟会》,可见其著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他的一生,除了作为一个哲学家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外,还作为一个文学理论家与叶燮一起,被称为中国美学史上的双子星座,他的诗论和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深入研究。

王夫之一生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奠定其历史地位的终究是他的哲学。他吸收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还建立了能与所、格物与致知、知与行等辩证的认识论体系,并运用他的这些理论透彻地分析了人性和历史,提出了很多前人未涉及的新范畴。可贵的是,王夫之敢于向权威挑战,对经典的老庄虚无学说、汉代的天人感应、佛学的出世思想、理学的天理人欲观、陆王的心学及历史退化论等都做出了深刻的批判,将事物的本来面貌揭示出来,给后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可以说,王夫之的思想汇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他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批判总结者和最高发展者。虽然王夫之一生隐居著述、与世隔绝,但他的作品一经后人发现,便如轰雷震响大地,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正像谭嗣同所说的:“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论六艺绝句》),他还这样高度评价了王夫之的历史地位:“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清代学术概述》)王夫之还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批判总结者,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章太炎曾说过:“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懦,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船山遗书序》),可见王夫之对清朝和近代的影响之大。首先,王夫之强烈的汉民族的自尊心支持他一生反对清朝统治,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民族独立的思想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还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国家统治腐朽,民族危亡的时刻,很多仁人志士受到王夫之思想的鼓励,章太炎称赞他为“民族主义之师”(《章太炎政论选集》),孙中山说他:“严《春秋》夷夏之防,抱冠带沉沦之隐,孤军一旅,修戈矛于同仇……而义声激越,流传人间……”(《中国同盟会本部宣言》)。其次,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对后世的革命家有启迪作用。他主张限制君主的权力,认为天下不是君主的私人财产,否定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认为“王者臣天下之人而效职”,引发了后世的民主思想。他主张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提出“宽民”政策,对生民立命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再次,王夫之的实学观念发展成后代经世致用的新学风,对后代废除科举起了推动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近代之学术》中说道:“乾嘉后,汉学家之说经,往往有自矜创获,而实皆船山诸经稗疏所已言者,故船山亦新学派之一导师也。”认为王夫之对后代的新学风有引导作用。此外,王夫之提出理欲皆是人的天性的一部分,肯定了人的欲望的合理性,这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简直可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媲美,后世的谭嗣同、戴振等人直接继承了他的这一思想,用其作为思想改革的武器。他对后世的影响十分广泛,总的说来,王夫之精深的理论和辩证的思想已经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王夫之的思想,是17世纪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时代精华。他生前或四处流亡,或隐居荒野,全部著作都没有机会面世,直至去世,一些著作才逐渐整理刊印出来,但是,由于时代原因,他的作品一直没被重视起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一些进步思想家积极寻求民族自救的思想武器,国人才得以逐渐接触到王夫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