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动人的品德故事(读好书系列)
11134600000023

第23章 勤俭一生的司马光

司马光的父亲叫司马池,据史书记载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县官,生活十分朴素,其饮食一贯是粗茶淡饭,绝不奢华,即使招待上级官员,也只是用当地的山果、土产的蔬菜,而且也只限于三五道菜。父亲的俭朴,影响了司马光的一生。他常常用幼年所受到的家风的陶冶励己励人,教育儿孙,讲解“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道理。

司马光20岁那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了进士甲科。按常例,新中进士的人要参加皇帝赐予的“闻喜宴”(也叫“琼林宴”)。参加宴会之前,朝官们献给司马光一朵光荣花,让他戴到胸前。可是司马光说什么也不戴,不愿炫耀自己。其他中进士的人都戴上了光荣花,有一个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这是皇帝赠的花,不戴是大不敬。”司马光这才勉强把那朵花戴上了。

在封建社会里“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的。司马光做了几任地方官后升任朝官,成了显贵。这时,他的老友刘蒙向司马光要五十万钱。司马光对老朋友这样不了解自己,实在感慨,立即回信一封,说:“我司马光一贯小心谨慎,俭朴为官,一分一毫也不敢妄取于人,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纯衣帛,视地而后敢行,顿足然后敢立,连亲属故旧我都拿不出钱来帮助,哪来的钱给您呀!”刘蒙这才知道司马光与一般当大官的人不同。

司马光一度在朝廷做谏官(职责是对皇帝谏诤),在无数的谏奏中,关于劝俭戒奢方面的占了一大部分。一些大臣为了讨皇帝、后妃的欢心,在大灾之年竟拟定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元宵庆典。司马光连上奏折,制止这种有害于社会淳朴之风的庆典。司马光总结无数历史经验,告诫皇帝荒淫奢侈,必然对政事怠惰,就可能招致亡国的危险。

司马光的老伴张氏,伴随司马光46年,早于司马光二年去世。这时的司马光已是北宋的重臣,虽然还未做宰相,朝野上下都称他为“真宰相”。可是他未为爱妻大操大办丧礼,而是卖掉自家的一顷薄田,简朴地安葬了。

司马光晚年谆谆告诫儿子司马康的还是一个“俭”字。他写了《训俭示康》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直保存到今天。在这篇短文中,他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这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品德之音

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勤俭。北宋司马光著《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勤俭节约,成为美谈。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流(俭)和开源(勤)都是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勤俭作为一种品格,一种精神的意义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