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儿童成长枕边书
11119500000053

第53章 叫李林的朋友

交上这个叫李林的朋友,纯属自己心肠软。那日去单位,发现李林哭哭啼啼一副女人相,我不解地询问几位同事,但见他们一个劲儿摇头,毫无同情之心。我来这里上班不长,自然不明就里。但一个大男人在单位“有泪而轻弹”,不管怎么说一定是到了“伤心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嘛,我便主动去安慰李林。李林便把我拉到一个僻静处,一五一十地向我诉苦,说他老婆闹离婚,无论他如何哀求也无济于事。末了,他请求我去向他老婆做工作。

“天,我连她的面都没见,这个工作怎么做?”我感到好笑。

“好大哥,我知道你是个热心人,这个忙你一定要帮。”

我见他一个劲儿纠缠,只得点头说试试。

谁知去了他老婆的单位,他老婆一古脑儿把李林的不是全倒出来,像放机关枪似的,把李林描述成一个又尖酸又刻薄的小人,简直不可救药。我对他们的家庭情况毫无了解,所以也难插上嘴。末了,他老婆又说:“我能猜出你和他认识不长,他这个人根本没有朋友,没有人愿意和他相交。”

听了他老婆这句话,我更无话可说了。结果自然也没能达到目的。

但李林从此认定我够朋友、讲义气,非要和我成为好朋友。

到了星期天,李林不请自来,开口就要吃涮羊肉。我的妻子好客,觉得光涮羊肉太单调,又准备了其它佳肴。折腾下来,共花了100多元。来而不往非礼也,下个星期天我也应邀去李林家,因为他单身,中午去了饭店。李林让我点菜,我点了一个尖椒炒干豆腐。我想他总该再点两个荤的吧,谁知他又点了个红烧茄子,还美其名曰:你点素的,我也要点素的。结果花钱一共不到20元。而且酒水也免了。吃这一顿饭,连我都觉得寒碜,下次再也不愿到他家去作客了。

但李林却照常来,每个星期天必到,一到就要吃涮羊肉。有时为了躲避他,我们夫妻故意出远门,一直到下午两三点才回家。但到家一看,李林还坐在门口等着。见到我们笑嘻嘻地说:“买了多少羊肉片?”

实在没有办法,我们就搬家。但这小子鬼精灵,不知怎么打听到的,又找上门来了。开口要喝我们的乔迁喜酒,除了涮羊肉,还要吃海鲜。

妻子不免怒形于色,埋怨我道:“都怪你,别人都不愿缠的活宝,让你给拾着了,甩都甩不掉。”

我想起了平时同事们对他的风言风语和他老婆对我说的那些话,也觉得捡了个包袱,不由得叹了口气,后悔当初不该管闲事。

不久,我毅然辞去了工作,另谋新职,并且把家搬到工作单位附近,其详情对任何人都秘而不宣。这期间,李林不断呼我,我都没有回电话。

一年后,我偶遇原来的同事,两人一交谈,便不由自主地扯到李林头上了。这位同事问我:“李林住进了医院,你知道吗?”

我说:“不知道哇!”

同事说:“这就怪了。凡是我们过去与他同过事的,都接到了他的传呼。不过,没有一个人去看他。这小子,难缠的主儿,谁粘惹他谁倒楣。”

我问:“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都听他说得了不治之症,谁知道是真是假?反正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没几句实话。”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妻子心软了,说:“也许他真的得了什么大病,不然年轻轻的怎么会住院?”

最后我们两口子一商量,认为反正已经吃了李林的不少亏,不妨再吃一次,去看他一眼吧。最启码人家还把我们当朋友。

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医院,找到李林的病房。李林一见到我,哇地一声便哭起来,说:“我以为连你都不理我了呢。没想到你真来了,你够朋友,我没有白交你。”

我无言以对,忙问他得了什么病。这一问,李林又哭了:“大哥,我不好了,活不了几天了。”

我说:“瞎讲!年轻轻的怎么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李林叹了口气,道:“你信也罢,不信也罢,反正连医生都下结论了。大哥,你帮帮忙,把公证处的人给我请来。”

我问请他们干啥?他说一来了你就知道了。我见他瘦得皮包骨头,真的有点病入膏肓,只好去公证处找人。

公证处一来人,李林从便从枕头底下掏出一张纸,说这是“遗嘱”,已经签了字,只要公证处一公证,便产生法律效力。遗嘱的大意是:他已经没有亲人了,死后把遗体捐给医疗机构,所剩的两万存款,一半孝敬给远在老家的叔叔,一半赠送给我——最好的朋友,作为平日对自己友善的报偿。

我赶紧说:“这钱我是一分也不能要。”

李林拉着我的手说:“大哥,你就别再谦让了。我除了那位叔叔,就算你最亲了。我这个人不好,没人愿与我交朋友,可你是个例外,所以我不能忘了你。我这样做,既对得起社会,也对得起亲人和朋友,我死也瞑目了……”

李林得的是肝癌。为了回报他对我的美意,我一直陪伴他度过他一生的最后时光。他赠与我的一万元钱,我一直没动。本想捐出去,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有时我想:要是有一个叫作“交友研究会”的机构就好了,那我一定会把这笔钱转赠给它。因为要全面而正确地认识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啊。

“精读细品”

1.帮助别人是不需要知道对方的为人的,但交朋友就需要了解对方的人品。然而,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并不是一事一物就能代表他的全部。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哪些交友方面的知识。

2.李林为什么最终认定“我”够朋友,讲义务。为了取得朋友的信任,你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