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长寿养生
11119000000021

第21章 季节与精神养生

一、春季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国医药学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养生必须顺应自然,不能违逆。所以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也要顺应春天调理阳气的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都是四季气候变化的自然现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界条件,稍不注意都容易引起疾病,所以春天调养心情必须顺应七情、五志、六淫与气候变化的规律。按五行归属,春为木,人体脏腑属肝胆,七情中的怒与肝胆关系密切。人的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春季人体内的阳气顺应自然,向外向上疏发。如果调摄不当,升发太过,往往也会激发出性情急躁、易于发怒的情绪,会导致“怒则气上”的病理表现。因为人在发怒的时候,气血就壅滞在头部,不能正常输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去发挥作用,从而引起疾病。现代研究也发现,春季是脑中风、高血压、胃溃疡的高发季节,这与春天人的情绪易于波动有密切关系。此时人们应当早睡早起,做适量的运动,使心情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要适应春天阳气升发的特点,而不能违逆,这就是春季养生的最重要原则。如果违背这个原则,那就会伤肝,而如果春天调养的基础差,供给夏季生长的物质基础就差,机体的抗病免疫能力差了,到了夏天就容易得寒性的疾病。

《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以使志生”。而“以使志生”的意思是说人们在春天要让自己的意志得到充分抒发,而不要使情绪抑郁,闷闷不乐。具体地说,在思想上要开朗、豁达,使情志生发出来,一定不要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能抑制摧残。想要做到心情舒畅愉快,可以在阳光普照、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出游踏青,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与性情开朗、心理健康的朋友交往,以此来保持自己良好的精神状态,使肝气舒畅通达,机体气血流畅。

所以,精神愉快才能“使志生”,而要使精神愉快,必须凡事戒怒。“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首要问题,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其他器官,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老老恒言·戒怒》中指出:“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所以戒怒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戒怒呢?

(一)克制情绪

如果你感觉怒不可遏,将要和人发生争吵的时候,就要赶快提醒自己,吵架只会为双方带来更多的烦恼,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以此来克制自己暴怒的情绪,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怒气,也就不会使用粗鲁的语言,更不会采取粗暴的行动,这样事情才有可能得到积极的解决,而不是单纯的争吵。

(二)室泄法

这种方法可以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便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但发泄不良情绪,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不要采取不分场合、时间的办法或者使用不理智的冲动的行为方式。否则,不但无法宣泄怒气,反而会带来新的烦恼,引起更严重的不良情绪。

(三)转移法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改变愤怒的人注意的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或转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去,这样能够较快地疏导不良情绪。

保持精神愉快,除遇事戒怒外,还要尽量培养开朗的性格,因为乐观的情绪与开朗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国外曾有研究机构调查80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秘诀,结果发现其中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富于人生乐趣的人。

保持精神愉快就一定要协调好周围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反应,安全感、舒适感和满意感就会随之产生,心情自然会变得恬静舒畅;如果人际关系紧张,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就会主导人的心理,使人不安、不适、不满,心情就必然抑郁烦躁。要协调好人际关系,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更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对自己的要求越严格,对自己的评价越客观,人际关系就越容易协调。对人宽容,常思己过就是这个意思。其次,对与自己经常相处的人,也要有足够的了解,从而避免因互不了解而产生不协调。

(四)保持精神愉快的其他方法

1.知足常乐

不过分追求名利和享受,知足常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如《黄帝内经》里所倡导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意思是,不论别人社会地位如何,都不要去倾慕,无论吃什么都能够感到很满足,穿什么也不挑剔,不管社会风气如何,都可以生活得很好。总之,要学会知足,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不要好高骛远。

2.日常生活要安排得丰富多彩

《寿亲养老新书》里总结了“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焚香煎茶、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登城观山、寓意弃棋。此外,清朝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畅谈之乐、安居之乐、漫步之乐、高卧之乐、沐浴之乐、曝背之乐。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人内心充实,容易保持豁达的心境。

3.培养幽默风趣感

幽默的直接效果是产生笑意,而笑是人的健康妙药,它可以促进肌肉和五脏六腑舒适,能调节人的情绪,促进血液循环,使筋骨舒展、呼吸通畅、气血平和。医学界曾经做过试验:用语言使一个患有高血压的人发笑,血压可下降20毫米汞柱,脉搏每分钟会减少8次。人在发笑时,大脑皮层可以得到比睡眠时还高三倍的休息。

以上说明了春季养生体现在精神方面,就要“使志生”,要想保持精神愉快,这点必须注意。

二、夏季

在精神识养上,传统中医学认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放”。夏季万物蓬勃生长,天地之气交合,人体内阳气旺盛。中医认为,五行中夏属火,与心相应。“暑易伤气”,“暑易入心”,所以在烈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精神饱满、情绪外向,就好比含苞欲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因为只有神气充足,人体的机能才能旺盛而协调。如果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会遭到破坏,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医书》中记载:“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

但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所以宁心静神更为重要。邱处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应该“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他还强调,为了避免暑热,不仅可以在“虚堂、水亭、木阴等洁净而空敞之处”纳凉,更应该“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心静自然凉。古有歌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著名古代养生家嵇康也指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里强调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则。

平时,人们应该有好的精神寄托。美好的信念可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与积极的情感。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集邮、钓鱼、旅游等,都能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在万物欣欣向荣的夏天,业余活动更应该丰富多彩,应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这样既可以调摄情志,又可以锻炼身体。

平时还应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绪,如果发现急躁、焦虑、忧郁、愤怒、狭隘等情绪时,一定要设法消除,并且使之不再出现,这就要加强学习、加强修养。有计划地进行修身养性的步骤,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是人们应具备的涵养。总之,在夏季人们容易烦躁,更要保持开朗的性格,与世无争,自得其乐,这样才能使心情平静,安度炎炎夏日。

健康长寿者多与开朗乐观为伴,忧郁烦恼也总会与病夫相随。耶鲁大学门诊部对所有求诊病人做病因分析,结果显示因情绪不好而致病的占76%。俄罗斯的列依林博士的调查则证实,80岁以上的老年长寿者中有96%心情愉快、笑口常开。美国一家医院对45名医科大学毕业生观察30年发现,其中喜怒无常、沉湎在个人情感中的人,有77.3%患癌症、高血压、心脏病和情感失调等疾病。

不良情绪给人身心造成危害,古往今来不乏其例。因长期的忧思、愤怒、紧张焦虑和情绪大起大落、反复无常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神经内分泌失调以及癌症等的发病率大大高于常人。据临床观察统计,超过70%的癌症患者在发病前有过比较严重的精神创伤或者长期的精神抑郁史。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难以保持平静的心情,如果情绪长期不稳定,情志失调就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不良情绪致病,中医将之称为“七情内伤”,西医将之称为“心身疾病”。中医认为:频繁持续而过度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身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就是这个道理。情志内伤,主要是影响内脏的气机,使其升降失常,功能紊乱。过度的愤怒,会使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会出现面红目赤、眩晕头痛等症状;如果过度欢喜,会使气血涣散,血不养心,心不主神,容易导致精神失常;伤心过度,会使气机郁闭,郁而生热,伤津耗气,久则短气;如果思虑过度,会使心神焦虑,正气留滞,气机不畅而使脾胃呆滞,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这些都说明情绪对人体的保健和康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对于人体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心理状态,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对人体各方面机能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所以夏季应注意保持心情愉快。

三、秋季

(一)秋季易引发秋愁

秋季阳气渐收,闷气渐长,是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由于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到处是一派肃杀的景象。伤春悲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得最多最丰富的情感,而文人墨客似乎更偏爱悲秋这种情绪。宋玉《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唐代刘禹锡有首伤秋的名诗:“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也有“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凄婉诗句。那么,为什么秋季人会容易感到悲愁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

1.激素的作用

在人的大脑中,有个松果体的腺体,可以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使人入睡,还可使人消沉抑郁,而阳光的照射可以使褪黑激素分泌量减少。进入秋季以后,天气经常阴沉,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趁机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此外,“褪黑激素”还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的功能,使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受到抑制,生理浓度相对降低。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又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如果它们相对减少,人们也会因此而情绪低沉,多愁善感。

2.顺应天气的变化

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影响人体,使机体发生相应的变化。秋天或是秋雨潇潇、阴霾闷湿,或是秋寒逼人、草木凋零、蛇虫蛰伏,人们经常容易触景生情,如果此时生活中受到挫折,就更容易产生悲秋的心理。中医认为,秋天内应于肺,悲忧最易伤肺;肺气脾气一旦变得虚弱,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就下降,使秋天多变的气象诸要素(温度、气压和湿度等)更易作用于人体而致病。医学调查资料表明,深秋至冬季是一年中因病死亡和发生自杀、诱发精神疾病最多的季节。

由此可见,“秋愁”是人体对外界干扰做出的一种不良的精神反应,为消除悲秋的凄凉情怀,要积极培养乐观情绪,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秋冬季节还应多晒太阳,以抑制松果体分泌过多的褪黑激素,同时起居要有规律,多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多与人交谈,登高赏景,这些都可以使人心胸开阔,情志畅达,把整个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打破悲秋情结。

(二)秋季是抑郁症高发期

人群中抑郁症的终身发病率高达5%以上,其中15%左右第一次发病是在秋冬季节。有资料表明,抑郁症是造成全球精神疾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在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增长,全球目前有1%的人遭受此病折磨。在我国,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固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抑郁症患者也越来越多。

1.哪些人最易得抑郁症

秋冬时节,人体各器官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降低,所以抑郁症的易发人群应引起重视,如工作压力大的白领、更年期女性、孕妇、产妇或老年人,以及刚刚经历了负面事件又没有及时排解的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恶化心理健康。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行为方式普遍表现为忙忙碌碌,他们的情绪容易变得很不稳定,很多人因此暴饮暴食或疯狂购物,而这就是心理亚健康的早期信号。而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体质较弱的人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尤其是平时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也比一般人容易患抑郁症。

如果出现比较长时间的心情不好、失眠、不爱说话,不爱活动等现象,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做一个早期的、初步的评价。

ZUN克氏抑郁量表

该表是1965年由仲氏发表制定的,不仅可以测查出抑郁心情的程度是轻还是重,还可以帮助一部分以身体各种不舒适体验为主的病人。判断有无抑郁症状,有助于隐匿性抑郁症的诊断。所以,适用于对情绪低落、常常感觉生活无兴趣、活着没意思的人的测查。也适用于对患有各种慢性身体疾病的病人进行检测。

此量表极为简单,由20道题组成,是个人根据自己一个星期之内的感觉来作答的。20个题目之中,分别反映出抑郁心情、身体症状、精神运动行为以及心理方面的症状体验。因为是自我评价,所以不用别人参加评价,也不用别人提醒。如果是文盲,可以由别人念出题目,自己做出回答,由自己判定轻重程度。

在回答时,应注意,有的题目陈述的是相反的意思,例如,心情忧郁的病人常常感到生活没有意思,但题目之中的问题是感觉生活非常有意思,那么评分时应注意得分是相反的。这类题目之前加上*号,提醒各位检查和被检查者注意。

请根据您近一周的感觉来进行评分,数字的顺序依次表示从无、有时、经常、持续。

1.我感到情绪沮丧,郁闷1234

2.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4321

3.我要哭或想哭1234

4.我夜间睡眠不好1234

5.我吃饭像平时一样多4321

6.我的性功能正常4321

7.我感到体重减轻1234

8.我为便秘烦恼1234

9.我的心跳比平时快1234

10.我无故感到疲劳1234

11.我的头脑像往常一样清楚4321

12.我做事情像平时一样不感到困难4321

13.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1234

14.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4321

15.我比平时更容易激怒1234

16.我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4321

17.我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人4321

18.我的生活很有意义4321

19.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1234

20.我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4321

测试完毕以后,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以后的整数部分。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总分为53分。

此评定量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诊断是否有抑郁症状,还可以判定抑郁程度的轻重。因此,一方面可以用来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观察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抑郁的病情变化,用来作为疗效的判定指标。但是,该评定量表不能用来判断抑郁的性质,因此不是抑郁症的病因及疾病诊断分类用表。

2.抑郁的危害

长期抑郁会致病,基本上绝大部分内科疾病的形成,都与抑郁有关。抑郁症病人的胃痛发病率比正常病人高3倍半,中枢神经问题比正常病人多2倍多,泌尿系统疾病是正常人的1.4倍,心脏疾病约2倍,普通疾病则高达4倍。

从中医角度分析,人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脏腑气血的运转平衡,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在抑郁状态下会使人的脾胃之气郁结,从而造成消化功能失常,直接影响肝脏、脾胃。肝脏受损后由于肝气郁积,血不能充分运送到其他器官和四肢,会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秋季抑郁非常容易造成人的生理功能下降,产生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心肺功能疾病、肝胆疾病,严重的肾脏也会受影响。

秋季是脱发的高发期,这与抑郁有着密切的关系。脱发和秃顶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的。精神上的刺激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免疫功能障碍,人的头发根部的毛细细胞也随之受到干扰和破坏,此时淋巴细胞乘虚而入,使头发终止生长,根部坏死,最后头发呈撕裂状态而脱落。

3.如何克服抑郁

要进行必要的自我心理调节。秋季应主动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接受季节带来的变化,保持心境平和,乐观豁达,收敛心神。

可以适当接受日晒。因为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所以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接受阳光的沐浴,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易感人群除此之外还应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以及谷维素类药物。

多吃些鱼类、蛋类等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和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由于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可以消除抑郁情绪,对于增加活力、调节情绪、减轻抑郁也大有裨益。

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娱乐活动,如唱歌、听音乐、下棋等,这些活动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适当的时候到户外去秋游,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对神经系统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会在无形中消除烦人的秋愁。

精神病学家有个术语叫做“照明倚赖抑郁”,它会在秋冬时节因为太阳光线不足等原因突袭健康的人们。特别是那些生物钟还没有很快适应白天一天比一天变短的人们,由此出现疲劳、睡眠问题、心情不好和其他抑郁症状。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照明。例如,在面积为18平方米的房间里大脑的正常活动需要不少于250瓦特的光线照明。

经常放松也可以让身心保持舒坦平和的状态。使身体放松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平抚情绪、安定心神,更能有效帮助睡眠。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等动作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差别只是在于程度不同。

(三)秋天精神调养注意点

秋季虽然天高气爽,但气温下降,天气干燥,冷暖交替,对人体生理带来一定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情绪不稳定,心情烦躁,也很容易悲愁伤感。尤其面临秋风劲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秋景,更易引起悲伤、凄凉的感觉,产生消极的心理。

宋代大养生家陈直指出:“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所谓凄风惨雨,是形容在秋风扫落叶之后,当人们置身于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深夜,此时霜降已至,自然界的秋风、秋雨会令人出现秋愁。这都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秋天的情志调养十分重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提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思是说,人们在秋季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的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得以清静,而这正是适应秋天“收养”的方法。

因此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神安宁,收神敛气,主动增加生活情趣,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自己所喜欢的琴棋书画、养鸟养鱼、花卉盆景写作、垂钓等活动,能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

在日常生活中,欲望不可太高,超越现实,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是“恬淡虚无”的主旨,也是保持思想清静的具体措施。私心太重,欲望太多就会扰动心神,破坏心神的宁静,所以古代许多养生家提倡“志困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减少私心,克制欲望,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因此古人云:“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所以人们应该把自己的名利看得轻一些,如果私心太重,欲望太高,而又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忧愁、悲伤、苦恼。所以说思虑太多,便可伤神致病。

另外,要保持善良的心态。因为心存善良的人,会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节到最佳状态。还要有宽容的心态,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的人,其心理经常会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应积极进行运动锻炼。金秋季节,是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调节人的精神状态。运动项目可以选择跑步、快步、太极拳、球类等,不要进行过于剧烈的体育运动。

四、冬季

(一)冬季易引发情绪低落

寒冷是一种刺激,不少人害怕寒冷的天气,有的人平时身体还可以,可是当冬季来临气温骤降的时侯不但会旧病复发,而且情绪也会一落千丈。冬季天寒地冻,阴气盛极,阳气潜伏,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寒冷的气候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末梢血管收缩,人体新陈代谢处在相对缓慢的水平。有的人到了冬天特别是天气阴沉的时候,情绪就会变得忧郁、沮丧、易疲劳,甚至表现出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而且会觉得往事不堪回首,前途一片黑暗,而万物凋零,毫无生机的景象,又常会使人触景生情,引起抑郁寡欢,情绪低落。另外冬季日照时间短而且气温较低,相应地人们户外活动时间也少了,容易形成抑郁情绪。

1.冬季容易情绪低落的人群

——男女都有可能患病,女性发病率较高。常见于20~30岁的青年女性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

——城市中的闪散人员和家庭主妇,以及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感情比较脆弱的人。

——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特别是体质较弱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

——上班很少见到太阳(天未亮上班,天黑才下班)以及对寒冷较敏感的人。

2.调节低沉的情绪的方法

增加日光照射和户外活动。改变情绪低落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选择。冬季情绪低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日照时间变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多运动可以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能够使人情绪开朗、精神愉快。在双休日,也可外出旅游,冬季别致的自然美景,会使人的心胸开阔,抑郁惆怅之感顿时消失。

据联合国卫生组织介绍,到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对防治冬季抑郁症有很好的疗效。这两种运动方式能对脚掌(主要是涌泉等重要穴位)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使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神经系统得到全面的锻炼,血液循环也得到一定的调整和改善,可以很好地恢复体力和脑力。

白天常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清新的空气可以使人们的精神一振,烦恼一扫而光。同时室内白天不要挂窗帘,晚上要适当增加室内照明灯的亮度。

还可以经常听一些轻松悦耳的音乐,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或读些积极向上的书籍,以活跃自己的情绪和思维。

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在冬季应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有健脑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少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品,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不妨饮点绿茶、咖啡,吃些香蕉、巧克力等,也有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的作用。但是,吃饭不宜过饱。

还应注意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可以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

如果心情实在烦闷无法解脱,可咨询心理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抗抑郁药物。

(二)冬季精神调养注意点

严寒的冬季,寒风凛冽,万物都失去了生机,此时阳气衰微,阴气盛极,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人容易情绪低沉,所以,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黄帝内经》里早已明确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指人们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把神藏于内。

为了使“神藏于内”,应该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不良的欲望和心理都会导致人体气机失常,而气机失常将导致人体生命活动的受损,如果能减少私心、欲望,从实际情况出发,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就可以减轻不必要的思想负担,使人变得心地坦然,心情舒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还要学会调摄不良情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凡事称心如意,这就要学会调摄情绪,如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调摄情绪中的运用。此外,也可采取上文提到的宣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冬季还应加强对肾的保养。中医常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是如果冬天肾亏,来年的春天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肾是贮藏精气的主要器官,又是人体水代谢的重要脏器。冬天如果不注意情绪的调节,过度焦虑、惆怅或恐惧,就会伤到肾气。

一些人在冬季往往容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形成恶性循环,每年都出现,这种情况多见于青年女性,这就是季节性情感失调症。

现代医学气象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生理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季节性情感失调症也是由于严寒的气候作用于人体导致的。寒冷使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和降低状态,使体内调节物质代谢的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的含量减少,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代谢减慢,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也受到明显的抑制,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植物性神经功能发生紊乱,所以出现了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症候。预防这种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方法是:

1.增加日光照射的机会

冬季光照时间短,是造成情绪抑郁的重要原因。上文已经提到,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这种激素分泌。因此平时要多晒太阳,居室内也应适当增加照明。

2.加强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运动能调整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使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得以抑制,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激怒、焦虑、抑郁等精神状态。运动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

3.饮食调节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就会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

4.保持良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克服季节性抑郁症的最关键的方法。平时要培养乐观开朗的心态,遇事积极对待。情绪不好的时候应及时地调节,合理地疏导,保持情绪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