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11110800000010

第10章 顺应历史潮流的果断决策(3)

一到九江,随即召集在九江的负责同志开会。会上,周恩来根据中共中央赋予的“准备于必要时,在南浔起义”的任务,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起义应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口号,以及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经体察详情,周恩来认为形势已经到了非起义不行的时刻。他完全赞同在九江的负责同志的主张,决定积极进行起义前的准备,并由邓中夏赴武汉向中共中央报告武装起义的详细计划。

在党的许多负责同志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共中央终于作出了在南昌举行暴动的决定。于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第四节南昌注定要成为英雄城

周恩来赴九江之前从中共中央受领的任务是,“准备于必要时,在南浔起义”。发动武装起义的大计,中共中央已经决定,但是,何时起义才是必要的时机?起义的地点是选择在南(南昌)还是在浔(九江)?这些,中共中央没有最后确定。这一重要使命,落在了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的肩上。

周恩来到达九江之后,立即着手对起义的时机和地点进行周密的考察、分析。集中先期到达九江的各负责同志的集体智慧,认为,当时政治军事形势,对于武装起义,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选择起义地点,既要考虑到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又要对有关地点权衡利弊、趋利避害。

把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从国民党新军阀的控制下拉出来,南下广东,这是当时中共中央决定的,而且中共中央还在原则上规定了起义的地点是在南昌或九江。

九江,濒临长江,交通发达,为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自从帝国主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帝国主义的商船和军舰在中国的长江水面横行霸道,包括九江在内的长江沿岸港口都变成了各帝国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据点,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重点地区。

当北伐战争向长江流域推进的时候,英、日、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感到其在华侵略利益受到革命战争的威胁,各国侵华舰队司令聚集在一起,策划武力干涉中国革命。自1926年9月上旬起,各国频繁调动军舰来华,其中集结在长江水面的军舰就达64艘之多。在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依仗武力,先后三次掀起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高潮,而且,都发生在长江沿岸,都是由横行在长江水面上的帝国主义军舰挑起的。这就充分证明,长江沿岸是帝国主义列强势力最大的地区。中国共产党执行的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政策,因此各帝国主义无不刻骨地仇共、疯狂地反共。假如把武装起义的地点选择在九江,必然会立即遭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围攻。

不仅如此。在当时,国民党新军阀的军队也云集长江沿岸。在北伐战争中羽翼渐丰的蒋介石,到达南京后便另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与武汉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两大集团为了争夺国民党的正统,不仅唇枪舌剑地互相攻击,而且以各自掌握的一部分军队相互威胁,武汉方面汪精卫集团的军队自西向东,南京方面蒋介石集团的军队自东而西,在长江两岸相对峙。尽管他们两大集团之间矛盾重重,但是在反共的问题上却是一致的。蒋介石早在“四·一二”就公开“清党”反共,汪精卫也在“七·一五”正式宣布“分共”,“宁可错杀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假如在九江举行武装起义,互相对立着的国民党两大集团极有可能同时掉转枪口,共同进攻新生的革命军队。

以上种种不利的客观条件决定,将起义地点选择在九江是不可取的。而与九江相比,南昌各方面的条件则有利得多。

南昌地处赣江之滨,北距长江130余公里。一方面,周围地域辽阔,物产丰富,部队机动范围广,回旋余地大,有利于部队起义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交通不甚发达,陆上的交通要道是唯一的一条铁路南浔线,与九江相连,铁路在南昌方向的终点与南昌城之间,还隔着宽约千米的赣江。水上交通,虽有纵贯江西腹地的赣江,紧挨南昌城西流过,经鄱阳湖可直通长江,但其航道水深不足2米,通航能力有限,敌人难以快速向南昌大规模运动兵力,因而可以大大减轻起义军的敌情顾虑。

从当时敌人的兵力部署看,汪精卫集团的主要兵力部署于长江两岸,南昌城及其近郊兵力空虚。朱培德的第5方面军第3军位于樟树、吉安、万安地区,第9军位于进贤、临川地区。第2方面军的其余部队位于九江地区。由湖南进入江西的第6军主力正经萍乡向南昌开进。南昌城内及近郊,只有第5方面军警备团,第6军第53团和第3、第9军各一部驻守。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有:第2方面军第11军的第24师、第10师,第4军第25师的第73团、第75团,第20军全部,以及第5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一部和南昌警察武装等,共2万余人。与南昌守敌相比,足以形成兵力上的优势。

此外,南昌及其周围地区,共产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早在1926年北伐军出师前,共产党就向江西派遣了一部分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的学员,以及一部分因不满国民党反动派整理党务案,拒绝向国民党当局登记的黄埔军校学生中的江西籍共产党员。他们由广东回到江西后,大力开展群众工作,办报纸、开书店、建印刷所。当时在南昌出版的《民国日报》、《觉悟日报》、《红灯》周刊等,对宣传革命理论,教育人民群众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7年初,朱德遵照中国共产党的指示,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育团,培训军事干部。江西各县大批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到军官教育团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学习中或学习后,被派到各县和铁路线上、赣江流域,担任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的干部。此后,又有一些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来到教育团接受教育。这样,军官教育团就成了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在八一起义前,国民党反动派蓄意解散军官教育团时,共产党组织对这一部分革命力量作了有计划地分散。有的被派到军队和地方继续工作;有的留在了南昌,成为后来八一起义的重要力量之一。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促进了江西人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工农运动和学生运动在江西城乡普遍开展起来。

蒋介石在江西制造“赣州惨案”后,江西人民纷纷起来进行英勇斗争,南昌《红灯》等革命刊物,公开揭露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痛斥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罪行。

3月6日至17日,蒋介石在抚州、永丰、南昌、九江等地,封闭工会、农会,捕杀革命志士。

南昌各革命团体,又组织支援各县惨案委员会。愤怒的工人群众,还痛打了“总司令部”留守南昌的代表张群。各革命群众组织,纷纷向武汉国民党政府通电,要求惩办杀人凶手,查办蒋介石。

4月2日,方志敏领导南昌工农群众,攻下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并将反革命分子、江西AB团头子程天放绑在南昌大舞台示众。之后,又在牛行车站缴了蒋介石留守南昌的宪兵团的枪,活捉了宪兵团副团长关麟征。

5月7日,南昌市举行了10万余人的讨蒋示威大会。

6月5日,朱培德在江西叛变革命,封闭总工会、农会、学生会等革命团体,收缴农民自卫军的武器,并宣布戒严。

面对这血雨腥风,江西人民掀起了更大规模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南昌召开了数万人大会,庆祝北伐胜利,要求朱培德交还自卫军的武器。

由于人民的英勇斗争,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到7月9日,江西省总工会恢复办公,南昌市总工会重新建立,南昌市郊区农民协会筹备处再度成立。在7月25日,即参加起义的部队到达南昌的前两天,南昌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和其他革命群众还举行大会,愤怒声讨蒋介石的反革命罪行,不屈不挠地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全面分析南昌与九江的各方面条件之后,周恩来与先期到达九江的诸负责同志一致同意,把起义的地点选择在南昌。由于这一历史性的决定,使古老的南昌城获得了人民军队诞生地的殊荣,成为享誉中外,名垂史册的英雄城。

注释: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36页。

③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选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二)第526-530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版。

④郭沫若《涂家埠》。

⑤⑥⑦⑧⑨⑩⑿⒀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起义》第137-138、98、139、82、55、98、214、68、68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出版。

⑾转引自张月琴主编《南昌起义史论》第19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