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古代生物与医学(中国文化史丛书)
11100300000008

第8章 昆虫寄生的发现

我国古代很早就观察到昆虫的寄生现象。《庄子》书中,就有“焦蟆生于蚊睫”的记载。据昆虫学家研究,“焦蟆”可能是一种寄生性的螨类,可见我们祖先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观察到有一种螨虫会寄生在蚊虫身上。

有一种寄生蝇,2000多年前《尔雅》一书中就已经提到,叫“蠁”,古人是在养蚕生产实践中发现其有寄生生活的现象。晋代郭璞在为《尔雅》作注时说,“蠁”还有一个名字叫“蛹虫”。蠁为什么又叫“蛹虫”呢?我们看一下宋代陆佃《埤雅》中的记载,就清蚕蛆蝇楚了。《埤雅》:“蠁,旧说:蝇于蚕身乳子,既茧化而成蛆,俗乎蠁子,入土为蝇。”这是说,蠁这种寄生蝇在蚕身上产卵,等到蚕吐丝成茧时,蝇卵便生在蚕蛹中孵化为蝇蛆虫,俗称之为蠁子,这种蝇蛆钻进土中,不久就化为蝇。明代谭贞默亲身观察,不仅验证了前人记载的正确,而且指出这种寄生蝇是在蚕体背部产卵的,所有的卵都要化为蝇蛆,吮食蚕蛹体组织,最后钻出,入上化为成虫(蝇)。

现在我们知道,古代人所说的蠁虫,实际上就是多化性的蚕蛆蝇。它的幼虫寄生于蚕体,便造成了家蚕蝇蛆病害。谭贞默曾经正确地指出,受蚕蛆蝇寄生为害的主要是夏蚕。夏蚕中有十分之七的蚕蛹有蝇蛆寄生,所以不能正常发育,只有十分之三的蚕蛹能正常发育成熟。可见其对蚕业生产为害之烈。

雌性蚕蛆蝇在蚕体上产卵由此可以看出,郭璞之所以又把蠁叫做“蛹虫”,是因为这种寄生蝇是蚕的主要虫害之一,而它的幼虫(蛆)在离开蚕体之前,多半是生活在家蚕生活史中的蛹期。所以蛹虫有蛹中之虫的意思。这说明我国至迟在晋代,人们就已知道蚕蛆蝇的寄生生活。

《诗经》中有“螟蛉有子,蜾赢负之”的诗句。螟蛉是青虫,是一种昆虫的幼虫;蜾蠃就是细腰蜂,是蜂的一种。从诗句中可以看出,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观察到了细腰蜂有捕捉其他昆虫幼虫的习性。捕捉来幼虫作什么用呢?在先秦的著作中没有说明。后来的学者对此有各种解释,有的学者如汉代扬雄就认为,细腰蜂捉来死的蜾羸青虫,便对它念咒:“像我!像我!”时间长了,死青虫就变成了细腰蜂。后来有不少学者都相信扬雄的说法。这显然是由于观察不仔细,还不了解事物的本质。但是也有些学者,不相信扬雄的看法,他们通过亲自考察,逐步解开了“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秘密。

公元6世纪初,陶弘景根据自己的观察,批驳了扬雄的错误认识。他说,蜂的种类很多,有一种蜂,黑色,腰很细,常含泥在人的住房及器物旁边做窠,它们在窠中产下像粟米那么大的卵。继而它们从草地上捕来十余只青蜘蛛,填满在窠中,准备作为它们将要出生的后代的食粮。他说还有一种是钻入芦管中营窠的蜂,它是捕取草上的青虫作为后代食粮的。根据这些事实,陶弘景指出,把细腰蜂捕捉青虫说成是为了把青虫教化成为自己的子代,这是错误的。

1114年,本草学家寇宗奭已经观察到细腰蜂是将卵产在被捕捉的青虫身上的。1582年皇甫访在《解颐新语》一书中指出,螟蛉虫在窠内并没有死,但也不能活动。他还精细地观察到,如果被获物是蜘蛛的话,那么蜾蠃是将卵产在蜘蛛的腹胁的中间,它和蝇蛆在蚕身上产卵是一样的。这些观察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古代学者对昆虫寄生现象进行这样细致的观察和研究,这在当时世界上是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