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呵护朦胧身心
11097200000011

第11章 中学生的沟通技巧

友谊,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同学、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只要我们正确地把握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友谊就会长久;反之,友谊则如昙花一现,稍纵即逝。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把握同学间正常的交往呢?

1.怎样与人建立真挚的友谊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而又亲密的情谊,是激励人前进、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人们通过人际交往,以及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可以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人类一致的价值,以至成为推动人们行动的动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从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晤起,40年里,他们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斗争中,团结作战,患难与共,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由于革命斗争需要,他们曾身处两地近20年,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有因此而疏远,反而联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几乎每天都要通信,交谈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理论问题,共同指导着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不仅十分钦佩恩格斯的渊博学识和高尚人格,而且对恩格斯的身体也很关心。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他违背自己本来的意愿,到父亲经营的公司中去从事那“鬼商业”的工作。当《资本论》第一卷付印的时候,马克思给恩格斯写信说:“其所以能够如此,我只有感谢你!没有你为我的牺牲,我是决不可能完成三卷书的巨大工作的。我满怀感激的心情拥抱你。”恩格斯尽管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始终认为,能够同马克思并肩战斗40年,是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这种崇高的革命友谊,正如列宁所赞扬的,它“超过了古人关于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友谊是人与人之间长久相处建立起来的情谊,是在交往中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的。友谊是连接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心灵的索桥。这桥是如此坚固、如此崭新、对对方是如此重要。

交友三原则

友谊是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也曾经失去过的。而失去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友谊的真正含义。朋友之间难免有一些摩擦或一些矛盾,只要双方互相理解、宽容、原谅,不愉快就会烟消云散,彼此的友谊也会更加深厚。

真正的友谊是不含有嫉妒心理的,当朋友取得某方面的成就时,你应该学会欣赏他的成功。因为嫉妒会伤害了朋友,还会使自己失去朋友,在朋友需要帮助时,你就要为朋友尽心尽力为朋友排除烦恼,克服心理障碍。

有位哲人这样评价友谊:“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的孤独者,没有友谊的社会,只有一偏繁华的沙漠。”可见友谊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

中学生陈某是三好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师夸他有出息,父母为他高兴,同学都羡慕他。他自己也很努力,可是最后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原因是结交了不该交的朋友。

事实上,像这样因交友不慎而犯错误的事例屡见不鲜。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交往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影响着中学生学生的未来。

因此,要善交益友。应该同那些能够帮助自己进步,能够在某些方面给自己以良好影响的人交朋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结交益友,让友谊的力量来为自己的进步助一臂之力。那么,每个人也应该同时完善自我,争取成为他人心目中的益友。

不交损友。损友,指对自己的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他会在不知不觉中用不良的东西影响你,腐蚀你,导致你在道德品行上倒退,严重者甚至使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毁掉你的一生。与其它情感一样,友谊也有一个品质问题,也有品质的高低、优劣之分。与损友相交,那种友谊必是低品质的、有害的。

乐交诤友。诤友,能够直言不讳地指出自己的错误,批评、帮助自己。真挚的友谊,不仅表现在能与朋友共享欢乐,能为朋友排解烦恼,能替朋友分担不幸;还表现为对朋友的缺点和错误能进行坦率地批评与诚恳地劝告。乐交诤友需要具备听取逆耳忠言的度量和知错必改的勇气。因此,面对朋友直言不讳地批评,一定不要生气、记恨朋友,而应该欣然接受,并且衷心地感谢朋友,做到乐交诤友。

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是交友的三原则。只有掌握好这三原则,才能建立起高品质的友谊,从而对人一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人建立真正的友谊

在人的一生中,友谊是鼓舞人前进,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特别是对人的道德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学生,要获得真挚的友谊,保持发展朋友关系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广泛交友。这不仅有助于寻觅知音,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从而促进情感升华、道德发展。

2.慎重交友。人际交往必须有所选择,不能无目的地滥交朋友。

3.以心换心。友谊是相互的,只有关心理解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关心。

4.坚持原则。朋友交往必须坚持原则,那种不分是非的江湖义气,不讲好歹的曲意迁就,绝不是健康的交往和友谊。

5.异性交友。异性友谊不是爱情,男女同学交往应端正动机,保持人际距离,理智地把握好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6.珍视友谊。珍惜得之不易的友情,多进行联系和接触,友谊才能持久。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而形成的。假如生活中没有了友谊,那么世界将变得空虚,冷漠。然而,友谊是建立在诚实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而忠诚是赢得友谊的法宝。在古希腊神话里,亚逊斯有一次到了阿尔卑斯山下,遇到了天神,天神说:“亚逊斯,你有朋友吗?”亚逊斯说:“有,他爱我胜过爱你。”这句话激怒了天神,他决心杀掉亚逊斯的这位朋友,便询问这位朋友是谁。亚逊斯看出了天神的用意,就闭口不答。

天神许诺让亚逊斯成为一个尊贵的国王,拥有美丽的妻子。但这一切都没能打动亚逊斯的心。然而,天神还是抓到了亚逊斯的朋友,他没有立刻杀死他,因为他对亚逊斯所说的话并不是完全相信。于是他就用同样的手段引诱亚逊斯的朋友,只要他愿意背叛亚逊斯,他就得到一切:财富、权势、美色。但是亚逊斯的朋友并没有动心。天神很是感动,就放了他们。亚逊斯和他的朋友彼此忠诚、信任,凭此共渡了难关。

可见,忠诚是友谊的基石,只有彼此忠诚,朋友之间的情谊才会牢固。勾心斗角或建立在利益关系上的友谊皆失去了忠诚,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情谊。

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人帮助是很重要的。这种帮助,不是简单地指金钱、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出于真心的感情上的交流、精神上的慰籍,以及对痛苦的分担、对困难的解决。在你生病的时候,同学陪你去医院,或者在你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有人帮你耐心的讲解,你对这个人的接纳程度将远远高于其他人。

学会帮助人,将使你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密切的联系。人生离不开友谊,事业离不开友谊。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离不开朋友们的帮助。与朋友建立了真挚友谊,就会使人奋发向上,充满活力、更加幸福。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友谊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东西。它需要人与人的友情来培养,它那么脆弱,又那么宝贵,它可以使你得到快乐,也可以使你孤独,它就是朋友之间的珍宝。

2.如何克服交往中的多疑心理

据有关专家调察表明,在当今的大多数中学生中,你们经常产生敏感多疑的心理障碍,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几个同学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上课时不敢抬头看黑板。因为看黑板,就会看到老师,与老师目光接触,老师就会洞察出她“肮脏的心灵”。为了不让老师体洞察出她所谓的“肮脏的灵魂”,就完全靠听觉来听课。可想而知,他(她)的课堂学习效率有非常低,成绩非常差。老师有时对他态度冷淡一些,又会觉得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还有的学生,感到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冲着她的,不论男老师和女老师,他(她)都会偷偷的骂老师是“流氓”。有的学生怀疑自己的某个部位有毛病,其实,通过严格的体检,发育正常。即使在好几个医院检查的都一致:“正常”,仍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异常。于是成天都是提心吊胆地学习、生活,内心总有解不开的疑惑,总有摆脱不了的矛盾,学习成绩也一差再差,生活得很累。

小于自从上大学后,开始过分注意别人的评价,对自己很不自信,不管干什么事,都持有怀疑的态度,慢慢地他便出现了多疑的毛病。有一次,他在图书馆自习时,因为争座位,与一个女同学争吵起来,最后还是那个女同学赢了“战争”。当时周围有许多同学围观。此后在班里只要听同学说谁在图书馆出过丑,他都认为同学是在说他,总感觉那些同学看不起他,嘲笑他。其实事情过去那么久了,谁还会记得他那次在图书馆与别人争座位呢?

中学生的多疑心态,往往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凑合在一起,或者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某些事件来证实自己的成见,往往别人无意的行为就能让多疑的人误解为别人对自己怀有敌意,没有足够根据就怀疑别人对自己进行欺骗、伤害、暗算、耍弄阴谋诡计,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以致与人隔阂,在人际交往中自筑鸿沟,严重时还有可能反目成仇。

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

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疑心重重的人。比如,对他说一句问候的话,他也再三品味“言下之意”;你无意中的一个玩笑,他就会认为你是笑里藏刀、不怀好意;看见两个人小声说话,他就猜想是在议论自己的缺点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常常令疑心较重的人左思右想。那种高度的警觉性和冲动的性格,令人不得不敬而远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学生产生这种多疑敏感的心理呢?

1.家庭因素。造成你们多疑敏感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方面的不良影响形成的。如:有的父母,好多疑敏感,你们靠观察学习获得;有的是父母间经常发生冲突、争吵、打架,你们的心理长期紧张不安,你们为一点小事就焦虑万分;有的是父母太娇惯你们,你们在家里以自我中心,到了学校,认为自己完美,无缺看不惯别人的言行,认为别人都是与他或她作对。

2.假想目标在作怪。对某人或某事猜疑一般都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日常我们画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假想目标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3.对曾受过交往挫折的一种自我防卫。有些中学生产生此种心理,可能是因为以前由于太轻信于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曾挨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和感情挫折,结果万念俱灰,再也不敢相信任何人了。

4.缺乏信任。古人有言:“长相知,不相疑。”反之,不相知,必定长相疑。不过,有时“信任”的缺乏,往往以同“自信”有着有不密分的联系。疑神疑鬼的人,看似在猜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怀疑,至少是信心不足。有些人在某些方面自认为不如别人,因而总以为人别人的谈话就是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而一个自信十足的人,则越容易信任别人,越不易产生敏感多疑的心理。

如何克服多疑心理

敏感多疑的心理,不仅可以使中学生对他人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还使长期受到多疑的折磨,而痛苦不堪,所以,克服敏感多疑的心理成了当今中学生势在必行的措施。那么怎样才能克服敏感多疑的心理障碍呢?

1.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应当正确的看待自己。人有短处也有长处,所以不能光看到自己的短处而忽略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从而正确利用它来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中学生信心十足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时,就不会再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和为难自己了。

2.及时沟通,解除疑惑。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可心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各自的想法为对方所了解,也有好处;若真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3.改变“对己宽,待人严”的思维方式。疑心重的中学生,大多都表现在对自己要求不高,但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如果对别人的要求不那么高,就不会把别人的言行都看得那么重,许多无端的多疑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产生的基础。另一方面,对别人的苛求往往也同对自己的“宽容”有莫大关系,倘若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对他人的要求宽一些,那么就不会再封锁端猜疑别人是否做了不利于自己的事,讲了不利于自己的话,从而也不会在疑神疑鬼,自寻烦恼了。

4.认识危害,加强修养。要认识到无端猜疑的危害及不良后果。认识了多疑的危害,也就要果断地克服多疑,要用高度的理智、宽阔的胸怀,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只要我们心广大如天地,虚旷如日月。就不会为这些小事而斤斤计较,无端猜疑了。

5.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6.自我暗示,厌恶猜疑。当你猜疑别人看不起你,在背后说你坏话,对你撒谎的时候,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地默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不会看不起我”,“他不会说我坏话”,“他不会对我撒谎”。“我不该猜疑它”,“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讨厌猜疑”等等。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

敏感多疑,无疑像一条无形中的绳索,束缚了中学生的手脚,使你们远离朋友,远离人群。因此为避免多疑,你们在交往中一要力求实事求是;二要在猜疑得到证实前,予以“冻结”,不以怀疑为基础,进行“合理推论”。如若做到了这两点,那么,你们的敏感多疑心理也就能真正的解脱出来了。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中学生消除多疑心理就需要理智地思考问题、积极的自我暗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用自信友善的态度与人交往,这样不仅有利于获得别人的尊敬,还会赢得别人的友谊,从而培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格。

3.朋友是不是就应该无话不谈

大多数中学生都有一定交友的范围。一般都有几个彼此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中学生期出现了异性吸引的最初萌芽。伴随青春期生理上的急骤变化,中学生的性别意识被唤醒,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被异性吸引,也希望吸引异性。大多数中学生对异性的好感是十分纯洁的,只要引导得当、环境条件正常,一般都可以发展成为健康美好的情谊。但由于各方面情况的影响,也容易出现问题。

小芳和小雪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小芳买了一本特别好看的故事书,小雪非常想看,小芳答应借给小雪,但小芳总忘记带来,总算想起来,带到学校,小芳的同桌又拿去看了,凑巧被小雪看到了,生气地说:“不给我看就算了,我还不稀罕呢!”小芳觉得很委屈,也生气地不理会小雪了。从此,两个人也互不理会了。

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别人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与恩格斯是一对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一起锻炼,一起工作,一起交流,那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友谊让我们羡慕与敬佩。

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那话怎么尖锐。”因此,好朋友之间应该是无话不说,更应该为对方负责。当看到对方做事不适当时,就应该马上指出来,提醒对方。

适当保留余地

生活中,有的人把好朋友当成自己,认为好朋友之间就不能有秘密,其实,“无话不说”也有个限度,生活中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两个特别要好的女孩,同吃同住,好得就像一个人,彼此对对方都了如指掌,由于她们太熟悉对方而不分你我,把对方的秘密当成自己的而告知于人,严重影响了朋友的正常生活而使朋友关系难以维持,所以,就算是对最好的朋友,也要适当保留一些你个人的秘密,不要妄想公开你的私人生活来证明你对朋友的诚意,也不要奢求朋友会对你的任何私人问题都有帮助,是自己面对的就要勇敢面对。

有人说,最亲近的关系总是最脆弱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虽没有骨肉血脉的相连,但却有一种亲情无法替换的东西,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在那时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自己,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甚至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无需置疑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就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所以说,人际交往中还是要适当保留余地的。

有人认为,别人必须得到自己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自己必须做出牺牲,以使别人满意。这类人自幼就是典型的“乖孩子”,从小到大没有向周围人说过“不”,别人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例如你要做事,那让你先做好了,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拒绝。

交往要有规则

“乖孩子”在幼年时的心理需求虽然很容易获得满足,而且只要得到一声夸奖,什么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同样以这种幼稚的心理参与社会,就会很容易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你们往往会行善举而期望有所回报,当善举无回报时,就会感到十分委屈和不平衡。总之,与人交往,无论什么样的态度都要有个度,尽量做到恰到好处,避免因为过度而影响人际交往。

只有将心比心,彼此真诚交往才会找到真心相对的朋友,也只有这样的朋友才算朋友。有些中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的干预表示强烈的不满,不喜欢保姆型的老师,管头管脚,大多数中学生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你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常常与父母老师合不来,造成两代人的鸿沟。

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家里和父母没有话说,但是对杂志报刊的主编、网友、节目主持人等“看不见的朋友”却是无话不说。很多中学生愿意把心里话写到编辑部,内容不乏跟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习的苦闷之类。

到了高中,同学之间的交往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你除了感叹之外,还发现了什么没有?比如,他与他特别好,她与她特别好,他与她特别好,他喜欢与她们说话,她喜欢与他们说话;对你来说,无意之中就知道了对哪些人该说哪些话,而且有些话不愿跟父母讲但会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说,甚至和谁都不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原因就在于你已经长成了一个有自我意识的大人了,你开始发现自己的喜好,开始关注自己、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你慢慢地在形成一些属于你的价值、观念、态度等等。

另外,人与人的关系是一串同心圆。圆心是你自己,与你关系亲密的人处在离圆心较近的圆上,关系一般的人就处在离圆心较远的圆上。对待不同层次上的人,我们有相应的交往规则,就是对待自己的知心好友,我们可以无话不谈,可以分享秘密;而对一般关系的朋友我们只会谈论公开性的话题,就是一些类似于明星八卦的话题。还有,朋友是双方的,尤其是知心朋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应该是胸怀坦荡、真切诚恳的,只有推心置腹的交往,才可能消除戒备,以诚相待。但所谓的诚恳交往,是需要适度的,有所保留的。即使是“胸无缔结,无话不说”的朋友之间,也需要适当的保留,留有余地。

4.朋友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幸福,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愉快、烦恼、快乐、悲伤、爱与恨,也同样与其他人的交往分不开。没有同他人的交往、也就没有人生的悲欢离合,也不会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

进入中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成为影响中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能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与周围的同学、老师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他就会消除孤独感,产生安全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否则,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年仅15岁的圣某是某中学初三学生。有一天,圣某的同班同学张长胜与王正陶因琐事发生矛盾,张、王两人分别邀集同学准备互殴。当日下午,圣某受同学之邀为张长胜“帮忙”参与斗殴,在打斗中,圣某听人喊“把刀拿出来”,遂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捅入同班同学张某左胸部。经鉴定,张某左胸损伤属重伤。案发后,双方的监护人就民事赔偿已达成和解协议并履行。

同学之间闹矛盾本是件小事,为此而大动干戈、相互斗殴,且持刀重伤同学就实在是不应该了。

冷静化解矛盾

人际关系紧张,中学生大多因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师生关系紧张及与同学相处不融洽,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导致弃学离家出走。人格异常与逆反心理,人格异常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人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此外,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厌学情绪就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也会形成,有些学生便以逃学或出走的形式表现出来。

初高中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学生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身心发展,能愉快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一个人必然要和他人接触,要生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与人交往中,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父母那样,对你宠让、迁就,总会发生摩擦、冲撞,尤其中学生年轻气盛、行事鲁莽,经常因一点小矛盾而出口成脏、大打出手,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同学之间当发生矛盾时,矛盾的双方要保持冷静。冷静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静会使人们变得理智,冷静会化解一切矛盾的烟云,从而使人们成功度过矛盾的危机,从矛盾之中解脱出来。矛盾发展到僵持的时候,不妨通过正确的途径,寻求老师、父母、学校或者有关团体、单位、社区的帮助。通过帮助,使得矛盾的双方从危机的边缘走向合作的、伙伴的境地。

长时间与同学相处,难免会产生不愉快的摩擦,甚至起争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严格要求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宽容朋友,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另外,还要有主动性,主动承担责任及和同学沟通,力求解决矛盾。

控制自己的情绪

同学们一起学习、生活,难免会出现摩擦、矛盾、冲突,造成关系紧张,思想上不愉快。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往往是因为一些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有时就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小磕碰、一次小接触,或一个道听途说,许多时候还是误会造成的。同学之间如果有矛盾或者有分歧,一定要冷静和相互谅解;如果同学之间难以解决,可找老师帮助协调,决不能用一些过激行为解决问题。学会交往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处理同学关系不可简单粗暴,不能委曲求全,既要体谅别人,又要维持自尊。

出现矛盾的双方,虽然都有责任,但同学之间很少有恶意的攻击。同学们要能理解、容忍对方的一时之举。例如,对同学偶尔的评头论足,不要过分在意,耿耿于怀。因为这可能只是对方一时失口,并无恶意,也不想结怨。这种时候就需要一种高姿态,显示自己的风度。主动,有些同学,特别是中学生在发生矛盾之后,往往因负气不愿主动与对方交往,一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二是担心对方不接受反而尴尬。

其实,只要机遇把握得好,双方的不愉快很容易化解。例如,对方生病时,主动去看望;对方考试失利时,主动过去安慰等。如果通过反省,意识到矛盾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引起的,就应该积极地弥补。

当矛盾发展到一触即发的时候,矛盾的双方要保持克制,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来挽救僵局。克制是一种自我控制和调控的心理行为,是只有像人类这样的高级动物才拥有的品质。注重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矛盾,不要让矛盾堆积,不要让矛盾恶化。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应该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尽可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只要有与人相处的地方,就会有摩擦产生,这是必然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会一味的责怪对方,或是给自己找诸多的理由。其实,当矛盾发生时,互相的指责只会让矛盾无限放大,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解决问题,只要问题解决了,那么一切都没那么重要了。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有当我们一个个地去解决它的时候,我们的素质也将一步步地提高;当我们的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将进入到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

5.怎样批评和表扬别人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人在赞扬和赏识中生存,会觉得轻松自在、有自我价值;反之,人总在别人的批评与责骂声中学习、工作,他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甚至情感的波动。对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往往会十分自卑,会消沉下去,失去信心和进取心。

表扬要实事求是,态度真切;要及时,增强有效性;要具体,肯定可贵之处;要分层次树立榜样,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适当的批评能够让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辨明是非,分清善恶,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批评要慎重,要公正,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说话的分寸以及说话的场合,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保护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表扬和批评同时使用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在批评之前先来一段表扬,且这种表扬应该是真心诚意的表扬,而不是虚伪的,形式主义的。

柯立芝总统执政时,我朋友在一次周末,应邀到白宫作客。当他走进总统私人办公室时,正好听到柯立芝在向他的一位女秘书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真是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子。”

平常沈默寡言的柯立芝总统,一生很少赞美过别人这次却对他女秘书说出那样的话来,那位女秘书脸上顿时涌现出一层鲜艳的红晕。总统接着又说:“别难为情,我刚才的话,是为使你感到高兴;从现在起,我希望你对公文的标点上,要稍微注意一点。”

他对那位女秘书的方法,虽然稍嫌明显了些,可是所用的心理学却是很巧妙。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称赞后,如果再听到其它不愉快的话,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理发师替人修面时,先敷上一层肥皂水——麦金利在一八五六年竞选总统时所采用的方法,就运用了这项原理。

多表扬,少批评

多给别人鼓励和表扬,尽量避免批评、指责和抱怨,不要逼别人认错。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注意情感的相悦性。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在交往过程中,要适当地表扬他人,当交际对方取得一定的成绩的时候,要学会忠诚地赞扬他人,同时在对方不足的问题上又要学会进行有技巧的批评。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只要把握好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就能够博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从而更容易与之相处。人们总是喜欢听表扬的话,而厌恶批评的话。这就对我们在交往中提出两点要求:首先语言要幽默,其次要学会真诚地欣赏、赞美他人的长处,当然这种赞美的客体必须是对方所在意的地方。

交往中,要学会表扬别人。只懂得批评别人的人,是不会巧妙指出别人错误的。人都有自知之明,更何况响鼓不用重锤敲呢!在某些时候,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更能让人保留面子,从而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

批评,要注意语言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谈话技巧是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一大力量。有了这种能力,你可以在各种人物面前或场合展示自我的优点,给别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这也有助于你结识各样的朋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你这方面能力不太强的话,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因为,它是你通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们都有喜欢表扬、渴望认同的心理。因此,学生有了进步做好事,或是在集体中有了较好的表现,我们应该在班级当众予以表扬,有时甚至要在学生面前大张旗鼓的表扬。以张扬学生的向善、进取的个性,营造班级良好的舆论气氛,使其他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心理趋向。而学生有了缺点和错误,我们则应慎重,不要当众批评。因为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不是主观上的故意,而是由于情绪不稳、意志不坚、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的幽默式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的比喻等,缓解批评的紧张情绪,启发批评者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幽默式批评在于启发、调动被批评对象积极思考。它以幽默的方式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但是,使用幽默式批评不要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否则,将适得其反,给人一种画蛇添足之感。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事实上,维护友谊,不等于迁就对方。附和对方,靠一团和气来调和矛盾,虽然表面上不伤情感,但实际上拉大了彼此的心理距离。交朋友必需坚持原则,有时不妨做诤友,给予他人真心的批评与建设,建立真正的、互帮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6.学习对手也能成为朋友吗

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后,终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和潜移默化而丧失活力,丧失生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甚至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有了对手,才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发愤图强,不得不推陈出新,不得不锐意改革,甚至,不敢稍有懈怠。否则,你就只有等着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命运的到来。许多人都会把对手视为是心腹大患、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

在日本北海道出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奇怪的是,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而其它几家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如何处置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都全是死的。

由于鲜活的鳗鱼价格要比死亡的鳗鱼几乎贵出一倍以上,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营生,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的温饱。老渔民在临终之时,把秘诀传授给了儿子。原来,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名的一死对头。

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可怕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反倒把满满一船仓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击活了。

其实,只要反过来仔细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倒是一种福份、一种造化、一种逼自己积极进取的力量。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它会激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所以,要善待你的对手,同时,也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对方。

欣赏自己的对手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也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中学生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具有深厚友谊的伙伴,多与之交往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

希腊船业巨子欧那西斯,看到任何人,经历任何事,每天晚上用本子记下。以决定下一次怎样花时间在他身上。这个不像学校教的一“有教无类”,“不能以貌取人”,而真理是懂得拒绝。待人处世一定要因人而异,要学会拒绝否则会浪费时间,要交你应该交的朋友而不是你喜欢交的朋友。欧那西斯说,要成功需要盟友,要非常大的成功就需要敌人,战友。康熙敬三碗酒,第三杯是向他的敌人敬的。他说如果没有这些人,就不会成就大事业。所以说益友可能是竞争对手,要学会向竞争对手学习很多的东西。

不要把对手看成是敌人;在相互竞争的关系里,必须向对手学习。一个人若不向他的对手学习,那么;注定会失败的。倘若,没有竞争的对手,就表示没有进步的空间,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向对手学习,维持竞争的关系,其实是挺好的,而这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原因。

对手让我们懂得珍惜,有人说:失去才会懂得珍惜,这失去,正是对手带给我们的。

对手能让我们产生压力,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便无法启动,这会使成功成为一个可以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东西。对手的出现,让我们明白了危险的存在,明白了成功并非唾手可得。于是有了压力,有了动力,这也应了《圣经》上的一句话:“忘记背后,努力向前,向着杆直跑。”

总之,欣赏你的对手吧。与自己的同学竞争,就要抱着欣赏他们的态度,以对手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对手的长处,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共同进步。

对手价值不言而喻

智慧告诉我们,对手是我们的敌人;明智告诉我们,对手是我们的朋友;成功告诉我们,对手是我们要打败的人;良知告诉我们,对手是我们要尊重的人;无情告诉我们,对手是可怕的;热情告诉我们,对手是可爱的。然而现实告诉我们:“对手因较量而生,对手因失败而亡。”

对手让我们找到自信,在对手的眼里,我们就是他的对手;在我们思考他的同时,他也在思考我们。对手也能找到朋友,其实对手之所以称之为对手,也只在一定的范围内而言,而脱离了这个范围,我们将会发现,我们有许多共同点和共同语言,而正是因为有这些共同,我们们才会成为对手。因此,我们更能成为朋友,相惜相怜的朋友。对手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它的价值不下于任何其他的感情,也许失去了对手,反而会使我们们失去生活的目标。

对手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找到了你的对手,就等于找到了目标,像挖掘你的生命一样去挖掘对手的价值吧。

所以,中学生们要时刻深记,打击和对立你的同学,并不会使你变得更优秀。相反的,只会让你减低战斗力。所以,试着去欣赏你的同学,因为你的同学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优点。然后诚恳地向他请教、学习。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努力把别人打败,自己才会更成功;其实,偶而输一次,又有什么关系呢?现代人就是太怕输了,因为,有输不起的心态,才会有激烈的情绪反应;但人生不会每次都赢,如果你想要赢,就要有可能会输的心理准备。

人际交往心理辅导:

没有对手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也是痛苦的,因寂寞而痛苦。陈子昂因为没有对手而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因此,对手便有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