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北大心理课
11083600000006

第6章 平常心是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1)

北大人告诉我们,在跌宕起伏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在平淡中给自己一分份量,在喧闹中给自己一份宁静。

不同的人生境遇皆有意义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人生经历中,寻找到它的意义和价值。

——朱光潜(北京大学教授,美学家、翻译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一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直屹立在山巅,为人所敬仰,但真实的情况是我们总还是会处于谷底之中,一次次缓慢地向上方爬,再慢慢地滑下来。因此,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持何种心态,就成了考验他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我们的生命本应体验不同的境遇,感受不同的人生风景。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着一个角色,我们必须让自己这个角色拥有更丰富的经历,能够为自己,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定的意义,这一意义无关大小,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觉悟。只要我们能够在平凡中不失精神,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那么我们这个角色的意义就一定能够体现出来,我们的人生也就不会是平凡的。

曾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世间少我一个,多我一个,或者我时而幸运,时而受灾祸侵逼,我以为这都无伤天地之和。你如果问我,人们应该如何生活才好呢?我说,就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你如果问我,人们生活在这幻变无常的世相中究竟为着什么?我说,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你如果向我埋怨天公说,人生是多么苦恼呵!我说,人们并非生在这个世界来享幸福的,所以那并不算奇怪。”

生活中的顺境和挫折都有它的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有“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的心境和态度。

熊十力曾任教于北京大学,作为革命家、哲学家,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革命成功之后他归隐著书,从此投身学海。在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他曾经历过好几次大起大落,几次走入“谷底”,但豁达坦然的性格让他每次都能够平静地面对失意,最终从谷底中慢慢走出。

1920年,熊十力到南京求学。报到时因为很穷,因此他穿得破破烂烂的,书院接待人员看他一脸穷酸相,就把他安排到了下人住的地方,一住就是三年。没有同窗,到处都是鄙夷的目光,熊十力的窘迫可想而知了,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仍能过泰然处之,终于凭借一篇佛学方面的论文一鸣惊人。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当时在北京大学教书的熊先生不愿做亡国奴,连夜跳上一辆拉煤的火车逃亡南方。他离开北京的当天正下着大雨,熊先生躺在煤堆上,又冷又饿,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竟然还能甘之如饴地欣赏铁路两边的景致,先生的坦然可以说几近化境了。

其实,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众星捧月、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刻,就有藏于角落、无人问津的时候。得意和失意是人生必然的状态,伴随着这两种极端的人生状态的往往是两种极端的个人情绪,一个是大喜,一个是大悲。殊不知,人生本就是一个自然的状态,失意和得意也属平常,我们不必为此改变自己的情绪。

用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不同的人生状态,也就是心态平和,顺其自然,这是我们应有的心态。

“诗仙”李白一生漫游,创作了大量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传世诗歌。他的诗歌之所以充满浪漫主义,正是源于他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都抱持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

李白和那个时期的年轻人一样,也希望能够晋身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李白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通过科举考试晋身,而是希望有人能够赏识他卓越的才华,从而助自己直接上位。所以,他四处漫游,到处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希望能够得到引荐,一举实现自己的理想。

天宝元年,机会终于到来,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道出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放。不过,李白的才气虽为玄宗所赏识,却不见容于权贵。

不愿意谄媚于权贵的李白,三年之后就弃官离开,继续他那漂泊的流浪生活。而且经历了宫廷风波之后,李白变得更加洒脱了,他不再强迫自己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官场。终其一生,李白就再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了,但坦然的心境成了他创作的源泉。其后,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那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诗歌受到后世文人的不断追捧。千年以后,大唐王朝早已不复存在,但“诗仙”的名号依然闪耀在李白的头上。

其实,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颠沛流离,那不过都是外部的因素,真正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是他的内心。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做一个勘破红尘、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人生的起起落落。

可以说,懂得不同的人生境遇皆有意义,是一种高超的人生境界。“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成名天下闻”固然可喜可贺,但我们不能为此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拥有一份悠然,拥有一份豁达,在每一次经历中都看到其意义,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洞悉自己的心灵,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北大心理课笔记】

人生的挫折在所难免,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然而,挫折只是人生的过程,而不是人生的终结。只要我们能够坦然面对,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一定可以从挫折中走出,重新拥有成功的人生。

人生的苦难太多,该忘记的最好忘记

人生的苦难太多,该忘记的最好忘记。

——林语堂(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学者、作家)

泰戈尔有这样一句诗:“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不愉快的往事,那么现在正经历的美好时光也会被我们忽视。

季羡林说:“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的确,如果我们一路走来,总是把自己曾经的遗憾和伤害都记住,那么我们所背负的东西就会越来越重,生活的道路就会越来越难走。

因此,一个人只有学会忘记,忘记那些曾经的哀伤和遗憾,记住曾经的快乐和幸福,才能够始终以积极的、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现在、面对未来。

生命是由每一天的经历累积起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生命的记忆。在已经过去的岁月中,会有无数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有的让我们开心,有的让我们难过;有的让我们自豪,有的让我们难堪。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往事是一笔财富,时常回望自己走过的人生,会对我们未来的人生之路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并非所有往事都是应该牢牢记住的,有的时候,太多的回忆反而会成为我们的负担。而且耿耿于怀于过往的一些事情,会让我们无法坦然地面对现在的人生。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管昨天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已成为历史,不能成为最终的决定因素。因此,不要沉溺于过去,把过去的一切都放下,卸下心头的包袱,才能更好地开始新的生活。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经历,那些曾经令我们感动的、开心的事情往往很容易淡忘,而那些曾经令我们愤怒的事情却很容易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而这些回忆正是造成我们人生痛苦的根源。

忘记该忘记的也是一种勇气,我们生活的天空也会因此而晴空万里。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脆弱的生命不能承载太多的负荷,要学会忘记,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东西,忘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能够忘记,是最大的幸福。”如果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我们的脑海里涌现的是那些令我们陷入难过的场景,就会使我们忽略正在进行的生活中的种种美好的事物,沉溺于过去的痛苦中。

聂绀弩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文体例和风格都别具匠心,为当时很多大学问家所推崇。聂绀弩早年参加过北伐战争,并多年从事办报工作。无论在政界,还是在文化界,聂绀弩都有非常高的声望,却在新中国成立早期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

后来,恢复了名誉地位的聂先生因其学识也因其傲骨再次引起了学界和政府的重视,先生的声名地位渐渐比过去更高。但是,聂先生似乎忘记了他人的背叛和自己受到过的磨难,对亲友们一如既往地给予关照和帮助。

有很多人对聂绀弩的所作所为不理解,其实,这正是聂绀弩先生的睿智之所在。无论如何怨恨憎恶,过去的时光终究是追不回来的了,与其苦苦纠结不能释怀,倒不如将其忘记。这样,不但能够重新拥有失去的朋友,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生活是在不断进行的,它向未来无限延伸着。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回味过去,没有太多时间一味活在过去的记忆里。只有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我们才能够一路收藏人生最美好的风景,洒脱地面对人生的种种苦难与幸福。

学会忘记是一种豁达,一种千帆过后的沧桑沉淀。世事无常,命运颠沛,生活还是如常地继续着,除旧迎新,遗忘一些过往之后会使体内的血液更新鲜地涌动。遗忘是一种成熟,一种阅尽繁华之后的淡泊。在每一个无人的夜晚,梳理思绪,不要再有目光穿透伤悲,活在当下,更真实地拥抱自己。

学会忘记也是一种哲学的空灵。刻意的遗忘相对来讲是困难而苦累的。只要是我们想抛弃沉重的包袱,没有不可能的,学会遗忘,是一种深刻的生活体验,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人生的旷达。

【北大心理课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