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北大心理课
11083600000036

第36章 独处,是另外一种境界(2)

那寂寞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四海无人对夕阳”的寂寞是清高的;“独钓寒江雪”的寂寞是孤傲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寂寞是洒脱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寂寞是委婉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的寂寞是豪放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寂寞是惆怅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寂寞是哀怨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寂寞是壮观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寂寞是幽静的。

【北大心理课笔记】

明月是寂寞的,洒向大地的依然是清辉一片;流星是寂寞的,陨落的瞬间依然有灿烂相随;空谷中的幽兰是寂寞的,却不因此而减退芳华;峭壁上的青松是寂寞的,却并不因此而衰老苍翠。耐住寂寞是一种风度,而细细品味寂寞则是一种清福。

孤独中接受生命的雕琢

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周国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者)

歌德说过:“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乐于孤独的人将孤独看作是对人生的一种享受。他们不喜声张,不爱浮华,不求虚名,避开外界的干扰,快乐地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人以为孤独是一种可怕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其实不然。孤独是一种追求、一种创造、一种境界,是产生大智慧的土壤。孤独并不可怕,它完全可以成为一种高贵的享受。

享受孤独的人绝非空虚的人,而是心胸阔大的人,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享受到人生之乐。对于他们来说,成功是结果,不成功也是结果,重要的是一直在努力,在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充实和幸福。

在尼采35岁的时候,他到了一个几乎没有人造访的山谷里。太阳一升起,尼采就来到一块靠近海边的幽静的岩石边,撑一把伞,躺在岩石上,像蜥蝎一样一动不动,眼前除大海和纯净的天空之外似乎什么也没有。他在那儿待了很长的时间,直到黄昏时分。《朝霞》就诞生在这个时候。

因此,一个人是否孤独,不是看他周围有没有人,而是看他的思维是否与周围的人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永远是思想家和精神领域的创造者,因为他们的思想超越了他们所在的时代,无法赢得同时代人们的认同。“智慧的源头”苏格拉底是孤独的,当时没有人懂他的“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孤独的莫奈在大自然中看到了绚丽的日出,把它画下来,使人类拥有了一个“崭新的太阳”,而在当时却引来一片嘲讽,因为世俗的人们看不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无法分享这非凡的感受。

孤独是一朵静静开放的莲花。静默独处时,人们会变得敏感,会发现和感知平日所忽略的事物。上帝给予了人们喜好结伴的天性,却又悄悄地把期望孤独的灵魂填进了人们的心中。孤独,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之中痛苦的惩罚,而是生命的一笔亮色,生命因孤独而精彩。

孤独沉淀了人们的思想,孤独创造了惊世的华章。然而有人说:“孤独是心灵的财富,情感的荒园。纵然孤独使人们留下了那么多佳作,屈原却也因为一腔苦闷而投江,毕加索也结束了他那伟大的生命。”真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卢梭的晚年孤寂冷清,但他以细腻的心感知着一切:花、树、政治,以至于人类!他愉悦地回忆起了那位被他称作“妈妈”的夫人,他的童年及少年时代,深刻地探索着人生的每一步。是的,当我们打开那饱含智慧与决心的《忏悔录》时,还会认为他的孤独是他的不幸吗?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其孤独的一面,当我们深夜坐在台灯下的时候,当我们曲终人散,独自走在清冷的路灯下的时候,甚至在我们围着一炉火沉思的时候——孤独总是我们的影子。每一个人,当走在连着生与死的桥上,看着朋友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自己所走的路上只有独自一人时,会不会懊恼、哀叹、彷徨不定?孤独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应怀着乐观豁达的心理来看待它。在孤独时,我们用朴质的心聆听大自然的真谛,探索着宇宙洪荒的奥秘,回忆着一幕幕红尘往事……我们的心灵被那么多的喜悦和愁绪所淹没,不复往日的波澜不惊,谁能说这是一种痛苦呢?

复杂的社会生活使人变得浮躁的成熟和世故起来。成熟和世故是一道墙,蛮横地隔断了我们与世界的天然联系,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当你感到生活枯燥,心绪不佳,精神不振时,享受孤独吧,它能像清泉一样滋润你心灵的田园,净化你的灵魂和周围充满污垢的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的内蕴,你会发现朝看旭日东升,夜观满天星斗,夏日泛舟荷莲,冬月踏雪寻梅,天地人群之间,处处饱含着人生乐趣。能享受孤独的人是纯洁的人、高尚的人,是甘心为别人而燃烧生命的人。他们就像灯塔守望者,面对着浩瀚的人生与自然的大海,用智慧之光给人们指引航向。

人在孤独时总是特别理性,能听到自己思想深处发出的细微声音,接受生命的雕琢。这个时候对事物的思索比任何时候都要真切,都要透彻。一切伟大的创造和发明,不是来自灯红酒绿,而是来自孤独。

【北大心理课笔记】

只有在孤独的沉思中,才能远离尘世的喧嚣,心无旁骛地进入大自然和思想的王国。因此,当我们与孤独相遇时,与其一味哀叹,不如勇敢面对寂寞、体会淡泊,在孤独中接受生命的雕琢。

静下来,才能看清自己

设想独步在荒凉的夜街上,一种枯寂的声响固执地追随着你,如昏黄的灯光下的黑色影子,你不知该对它珍爱还是不能忍耐了?那是你脚步的独语。

——何其芳(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诗人、散文家)

挪威动物学家和政治家南森说:“人生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认识和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地忍受孤独、寂寞和经常的沉思。”有人说这个世界太吵闹了,有人说这个世界太疯狂了,有人说这个世界太喧哗了,有人说这个世界总是真真假假,错综复杂。太多的说法了。就如同小马过河一样,松鼠会说水太深,都淹死过同伴;河马会说水太浅,都不能舒心地洗澡;当小马亲自试一下后才知道,原来那水没有它们说得那么深,也没有它们说得那么浅,刚刚漫过自己的腿。此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去安静地看看这个世界。

失意时,不要盲目悲观,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优点;得意时,不要过分忘形,静下来,我们会发现这点成功实在微不足道;痛苦时,不要借酒浇愁,静下来,我们会发现看淡一点,快乐其实离你并不遥远;绝望时,不要意气用事,静下来,我们会发现生活的另一面正阳光灿烂,繁花似锦。

有一个探险家到南美丛林中探险,想要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的土著作为向导及挑夫。因为适应了丛林里的生活,所以土著人的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行进的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人停下来等候他。

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起来,立即催促着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他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能够真正好好地来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不料土著人却拒绝行动,探险家对他们的行为恼怒不已,觉得难以接受他们的做法。

经过详细的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3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探险家感到十分好奇,忍不住问道:“为什么在你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样的休息方式?”那名土著向导认真地说:“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3天路的疲惫身体。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来,需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探险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我想这是我这次旅行中最大的收获。”

“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多么深刻的话语。不妨静下心,想一想,我们有多久没有想过思想、灵魂这样的话题;有多久,没有关照过我们那颗被现实和理想敲打得支离破碎的心;有多久没有静下来,看清自己的状态,给自己的心灵多一些关心。

其实,内心平静下来,好的想法就会浮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清鱼自现”的道理。身处在高压力下,我们心灵所达到的实际领域很容易被限制。抽出一点时间,让我们适时地把压力放下,内心得到平静,可以有效地向这一领域做更深广的延伸,看到更远的方向。

王维有诗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静之极致也。“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是自然之静,恐怕更是一种心灵之静吧!静看苍松旭日,白云悠悠,清风徐徐,何等心神愉悦、怡然自得。这个世界其实很美丽,只是我们太过于匆忙,忙着生活,在匆忙中忘记静下心来,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

当人静下心来看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云淡风轻。就像有位作家说的:“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生活中,当我们受困于某个问题,还没有清晰的解决方案时,聪明的办法是让心境平和下来,就像慢慢地让混浊的水得到沉淀。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人生的历练中,从容淡定,是一种气度与志向。在潮涨潮落的人生戏台上,洒脱娴静,是一种能力与素养。无论经过多少刻骨铭心,经历多少生离死别,只要还能静下来,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时间久了,悲伤和痛苦便会褪色成一朵轻盈的云。

【北大心理课笔记】

来去匆匆的人生旅途中,能停住脚步静下来是件幸运的事。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校订好方向,再从容起程,或许能走出一个崭新的自我。人生,需要有一些时刻,慢下来,静下来,听花开的声音,观叶绽的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