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11083500000012

第12章 境不转心转,没有过不去的坎(2)

弘一法师曾说:“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说的也是,于不如意处镇定精神,胸中的境界才能有所突破;于自身局限处止息浮躁,人生的境界才能有所提升。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水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水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水桶到达主人家时,却往往只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水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水桶对于自己的缺陷则十分羞愧,它觉得自己只能负起一半的责任,因此非常难过。

一段时间后,破水桶终于忍不住了,它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

“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

破水桶回答:“过去两年,因为从我这边一路的漏水,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

挑水夫却不以为意,他说:“这样吧,以后我们回主人家的路上,你多留意一下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走在山坡上时,破水桶眼前一亮,看到许多缤纷的花朵沐浴在阳光下,开满路的一旁,这景象使它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

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水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当我从溪边挑水过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这段时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我也受到了主人的奖赏。这都是你的功劳呀!我谢你还来不及,你为什么还要道歉呢?”

每个人都有缺点、局限,这是无法避免的。人与人成就的不同,就在于如何面对这些局限。最笨的人选择逃避、否认自己的局限,聪明一点的人选择取长补短,或是努力改正,最具智慧的就是挑水夫这样的人了,把局限的潜在能量找到,并充分利用起来。

现在社会,人与人之间、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资本的博弈,只是,这种资本从来就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金钱、人脉、信誉、证书、作品等,都可以作为博弈的资本,但这些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的资本,而我们的局限缺点短板,等等,却是一座座尚待开发的金矿。一个人若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就能在这场博弈中独占鳌头。

我们都听说“木桶原理”: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矮的那块。这个原理看似很有道理,也能激发我们改正缺点、增长自身短板的热情,但它同时也束缚住了我们的手脚和眼界。木桶的作用被我们局限在“装水”这一单一的功用里,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高矮木板,好让自己装更多的水。可是,当我们把所有木板都加到最高时,是不是反而限制了一些我们本可以具有的其他功用呢?比如浇水、养花、装饰等。这样看来,我们其实是在通过努力拓展自己的局限来造就了一个更大的局限。

我们不妨学学那个挑水夫,若是挑水饮用,就用那个完整的水桶,若是挑水浇花,就选那个残破的水桶。不要把水桶仅仅当成一个运输工具,它还可以用来浇灌;也不要把人生仅仅当成一个积累的过程,它也可以随时毅然放弃,从头再来。也许,那就是另一片天空。小有名气的画家陈天青、李熹平都是从六十岁才开始学画的,一般人觉得不可思议,人老体衰,记忆力也减退,哪还能从头开始学习艺术创作呢?但他们正是因为时光的洗刷、岁月的沉淀,才使得自己的每次下笔都比年轻人更加稳重、踏实,也更接近艺术的厚重感,所以反而更能取得突破。他们达到的,才是“何山路不通”的境界。

所以,我们的心空是否晴朗,我们的人生是否从容自在,取决于我们对自身局限的看法和运用。正如那句诗中所说:“愿你生命中拥有足够多的云翳,好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内心清净,不再灌溉嗔恨的种子

嗔患灭功德,如火燎豪毛。

百年修善业,一念恶能烧。

——唐·王梵志《嗔患灭功德》

在佛家“贪、嗔、痴、疑、慢”五毒中,“嗔”是烦恼毒的根源,所谓“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很多人在生活里一旦心生嗔、怨、恨,那之前不管修了多少善业,都有可能被这一刹那的恶念所烧毁。

《众经撰杂譬喻》中就有一个关于阿耆达王嗔心堕蛇的故事。

佛陀在世时,众僧个个摄心专注,精进行道。一天,有位比丘正安详地行走在草间小路上,猛然看到一条大蛇正逶迤而来。正在惊吓间,只听得蛇用喑哑低沉的声音说:“我不会加害于您,我是特地来请您为我说法,让我得以脱离这丑陋可怕的身躯。”

等比丘定了定神,大蛇接着问:“您听说过阿耆达王吗?”

比丘回答:“当然,阿耆达王造立佛塔无数,供养三宝,护持正法,功德广大。”

大蛇便接着说:“我就是阿耆达王。”

比丘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

大蛇不胜欷歔,面露愁苦地向比丘哀诉说:“您有所不知,在我行将就木之时,为我持扇旁立的侍者不慎失手,致使扇子掉在我的脸上,我不由自主地起了嗔恨之心。一念之间,气绝命终,心与境相应,便堕落成蟒身,身心不宁,日夜受苦。”

比丘听完大蛇的话后,心生怜悯,立刻为他开示。大蛇得佛法利生的恩泽,命终之后便生天上,得庄严自在的报身。

广修佛塔的阿耆达王竟然因为死前一刹那的嗔心,毁去了一生的修持,堕身成一条蟒蛇,实在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其实,几只蚊虫的叮咬,绝不能羁留一匹奔驰的骏马;几块碎石的羁绊,也绝不可能阻挡奔腾的河流。每个人在人生行脚的路上都会遇到各种纷扰,但它们对我们的影响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我们应当保持一种温和平静的心态,从容地面对它们。即使真是别人冒犯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心平气和地去和对方交涉,否则,受到惩罚的就是我们自己了。

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厌倦了连年征战,便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大慧宗臬禅师道:“禅师!我现在已勘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大慧宗臬禅师说:“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坚持道:“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大慧宗臬禅师还是不肯答应:“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奈,只得暂时作罢,自行参佛。

过了些天,他一大早就到寺里来礼佛。大慧宗臬禅师见他便说:“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大慧宗臬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如何能出家?”

将军惭愧地低下了头。

修行之人要得心安,就一定要把嗔心除掉。有些人历经风雨后可以看淡名利,戒除贪欲,但嗔心却很难彻底除去,往往轻易就被人撩拨起心头火气。因此,阿耆达王堕为蛇身,将军也难以参悟正道。我们常人不也如此吗?我们懂得对社会现实妥协,放弃对钱财、权势、美色的追求,却不懂得向自己的内心妥协,和自己的愤怒、嗔恨之心缔一个和平契约。正因为此,我们的世界才充满了纷争和痛苦。我们时常听到别人抱怨工作不好,我们自己也会埋怨学业压力大,或者自己的一番辛苦不被别人理解,等等。但抱怨的同时我们是否能反思一下,在同样的困境中,为什么有人可以生活得逍遥自在、乐观向上,而自己却总有满腹牢骚呢?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迫切需要改变的或许不是环境,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境。

无边的罪过,在于一个“嗔”字;无量的功德,在于一个“忍”字。忍,是中国文化的美德,也是佛教认为的最大的德行。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但也是必需的,因为生命的清净、幸福之花,往往需要忍耐的汗水和泪水浇灌才能开得鲜艳动人。面对那些刺激和撩拨,我们应该学会忍耐。忍耐,也许并不能止息我们正在经历的风雨,但可以呵护好我们内心的清净,等到风雨过去,我们才有坐看彩虹的心情。

把生活当情人,允许她发个小脾气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其实,幸福正如同这淘气地“躲入”山寺的桃花,遥遥地拨弄着我们的心弦,既让我们寻觅不着,又让我们不忍停止寻觅,于是便生出了无尽烦恼。可越是心烦意乱,越是远离这山中幽寺,而幸福,自然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殊不知,若没有恬淡、豁达的心性,又怎能想起去山林野寺中寻求幸福的身影呢?生活就像是我们的情人,难免会发个小脾气,若是不懂得用一颗宽容的、忍耐的心去哄哄她,也哄哄自己,那它迟早会离你而去。

有个寺院的方丈,立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方丈说两个字。

第一年年底,方丈问一个新来的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

第二年年底,方丈又问那个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他说:“食劣。”

第三年年底,那个和尚没等方丈提问,就说:“告辞。”

方丈望着他的背影,慨叹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魔”就是这个新和尚心里的抱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只关注到“床硬”“食劣”,只关注生活,以及生活的种种缺点,于是心声怨恨、愤懑,整日牢骚满腹,仿佛所有人都欠了他们似的,自己是最无辜的受害者。可是,倘若你不能安心、豁达地接受生活的种种“小脾气”,用自己的踏实努力完善自己,去“哄”它,那最后,当它对你发火时,你就没有任何退路了。

佛陀经过了多次轮回才终得正果,他想知道世间其他生命如何看待自己这一世的修行,便询问众生,假如可以重新选择,将会怎样选择今生的生活。但众生的回答令佛陀大吃一惊。

猫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老鼠。我偷吃主人一条鱼,会被主人打个半死。而老鼠呢,可以在厨房翻箱倒柜,大吃大喝,人们对它却无可奈何。”

老鼠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猫。吃皇粮,拿官饷,从生到死由主人供养;时不时还有我们的同类给它送鱼送虾,太惬意了!”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生活虽然苦点,但名声好。我们似乎是傻瓜懒蛋的象征,连骂人也都要说‘蠢猪’。”

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罢睡,睡罢吃,肥头大耳,生活赛过神仙。”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卷。

不少男人回答:“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可以撒娇、可以邀宠、可以当妃子、可以当公主、可以当太太……最重要的是可以支配男人,让男人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

不少女人的答案则是:“假如让我再活一次,一定要做个男人,可以蛮横、可以冒险、可以当皇帝、可以当王子、可以当老爷……最重要是可以驱使女人。”

佛陀看完,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为何人人只懂抱怨?若是如此,又怎会有更加丰富充实的来生?”

是啊,抱怨,实在是扼杀我们幸福的第一祸首。一位哲人曾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许多人都抱怨自己的处境艰难、身边的人情冷漠,可抱怨生活就如同赤脚在石子路上行走,我们走得越远,脚底就越痛,越痛也就越发抱怨,到最后,只能寸步难行。

乐观、释然才是一双结结实实的靴子,古语说得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生活里的快乐幸福也是一样。通过万花筒看世界,美得变幻无穷;通过污秽的窗子看世界,到处都是泥泞。我们的生命画布如何着色,取决于我们拥有一颗怎样看待世界的心。

不抱怨、不着急、安下心、耐住性,把烦恼和忧虑都擦干净,我们才能看见天地的澄明,才能收获生活这个情人的芳心。

能看见低处风景,才能走向巅峰人生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布袋和尚《插秧诗》

有位哲人曾说:“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应该用不同的思路,多角度地分析,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因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视角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同。即使是倒着走,有时也可以是在向前。

要解决一切困难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任何一个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而每一个矛盾只要找到合适的界点,就可以把矛盾的双方统一起来,解决问题。但这个界点总是在不停地变幻,总是在与那些处在痛苦中的人玩游戏。因此,我们不能用一种方式去看所有的问题和问题的所有方面。如果那样,我们肯定会钻进死胡同,离那个界点越来越远,处在混乱的矛盾中而不能自拔。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明道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有悖于常识,是在骗人吧?”

明道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副得意扬扬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明道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颗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听后,当下恍然大悟。

李渤相信自己小小的脑袋能装下万卷书,却不相信芥子可以纳得须弥,正是因为一叶障目,不能举一反三,随着问题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视角。换个视角看问题,才能看出问题背后的虚妄,活得轻松;换个视角看人生,才能看透悲喜之中的真味,从容坦然地接受一切、享受一切。

即使跌倒,也别着急,正好看看低处的风景。当痛苦向你袭来的时候,不要悲观气馁,要寻找痛苦的原因、教训及战胜痛苦的方法,勇敢地面对这多舛的生活,才能在最后将这些多舛,变成别人没有的财富,求得多福。

李白,身处蜀地,心却在长安,在天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是又怎能比得上他的仕途波折?他却没有因为不被赏识就自暴自弃,他是不羁的,挺胸而立,悠游山水,在这份不得意里尽情得意,一挥手,就写就了半个盛唐。我们也才得以歆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聆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的惬意,激动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

不如意时,也别忘了尽情享受快乐,珍惜拥有的一切,哪怕只剩下一个柠檬,也可以做一杯柠檬汁,享一个下午的酸甜。转一个视角看待世界,世界无限宽大;换一种立场对待人事,人事无不轻安;换一种思维方式,把问题倒过来看,变负为正,才能帮我们找到峰回路转的契机,赢得一片新的天地。

人世多歧路,前路多艰险。谁能从逆境低处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谁就能在这行脚路上拾得自己安然快乐的心境,谁就能在跌倒时毫不介意地拍拍身上的尘土,微笑着继续上路,一步步迈向自己人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