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探险故事
11078200000002

第2章

这时8条狗一齐扑到巨兽身上,狂咬它的耳朵、脖子,但巨兽根本不把狗放在眼里,伸爪一抓,狗便全被它拨拉到一边。巨兽的庞大身躯已朝迈尼压来……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砰砰砰!”爸爸的枪又响了。狂怒的巨兽顿时僵住了,脑袋上尽是红通通的窟窿,鲜血四溅。这头凶狠猖狂的北极熊,终于倒下死去。迈尼这才重重地吸了一口气。

迈尼和爸爸用足力气,将这头有400多千克的庞然大物搬到雪橇上,雪橇被压得吱吱作响。8条纽芬兰狗重新拖起雪橇,在迈尼悦耳的口哨声伴奏下,欢快地向前奔跑……

人狮共处半个世纪

1986年2月9日,生物学家焦耳季·亚当逊在非洲草原上度过了他的80岁生日。为他庆祝生日的有弟弟吉连斯和助手们。夜幕降临,当生日蜡烛点起来的时候。吉连斯一边大嚼着,一边对年轻的助手们说:“你们知道吗?我哥哥已经陪伴野狮生活了50年了!”“50年!”他的话引起了助手们的兴趣,急于了解这位老人传奇的一生,于是他们都喊着要焦耳季讲讲他的故事。

80岁的焦耳季老人微笑着,开始从50年前那次狩猎的经历讲起。

当时,30岁的焦耳季已经学会了辨别野兽等多方面知识,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猎人。一天,他跟踪野兽来到一条小溪边,发现溪水变红了,还散发出腥味。原来,偷猎者一次杀害了几十头河马,还残忍地剥去了河马皮,割掉尾巴,敲光牙齿。河马的血染红了整条小溪。焦耳季是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他发誓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的权利。

经过考察,焦耳季发现,野狮子不善捕食,繁殖率低,成活率也不高,它们的命运是野生动物中最值得关注的。于是,1970年,世界上第一个放养狮子的自然保护区就在肯尼亚的科拉建起来了。

从此,每天清早,焦耳季就和弟弟一起开着车去那里喂狮子。当浑身上下只穿着一条短裤的焦耳季跳下车时,狮子们便冲向他,咆哮着要吃的,争先恐后地拖吃他扔下的肉块。年复一年,一些当初还幼小的狮子已经长大了,它们都很爱焦耳季。每次喂完食,焦耳季总要和狮子并排躺下,摸摸它们的鬃毛,给它们捉捉跳蚤,狮子们此刻也会温顺得像只家猫。

50年来,狮子带给焦耳季的不仅仅是相互的信赖,也有痛苦和不幸。

在从事保护野狮的工作中,焦耳季失去了得力的助手和亲爱的妻子。

有一天,一只名叫博亚的狮子饿得发疯了,突然一跃而起扑向焦耳季的助手斯坚利,猛地将他掀翻在地,一口咬断了他的喉咙。

当然,对这只残暴的野狮,焦耳季也没有宽恕,他当场开枪打死了它。焦耳季的妻子琼也是位自然科学家,她是在一次野外考察时被偷猎者打死的,焦耳季因此更加痛恨那些偷猎者了。

尽管野生动物资源越来越稀少,为了赚钱,总有冒险者围着科拉保护区转。焦耳季虽然老了,但反对偷猎者的行为却一天没有停止过。

焦耳季没有孩子,他把几十年朝夕相处的狮子看成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焦耳季·亚当逊——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和野生狮子和平共处的科学家的故事。

挑战库克峰

1882年,一则消息引起了世界登山界的兴趣:新西兰政府提供足够的经费公开招募敢于向库克峰挑战的勇士。

这座库克峰究竟有什么了不起呢?说起来它的海拔并不高,只有3764米,但是,这座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山峰却极难攀登,那里,变幻无常的天气、危机四伏的冰川、来势凶猛的雪崩……令人望而生畏。所以,世界登山界也一直关注着它,自公开招募前,还没有一人征服过它。

终于,勇士出现了,第一位是来自英国的古林牧师。他是一位有名的优秀登山家,他还邀请了两名来自瑞士的向导:考夫曼和艾米尔。登山界议论纷纷,都说他们三人肯定能成为征服库克峰的英雄。

古林牧师等人满怀信心地来到库克峰脚下时,却发现仅仅接近这座山峰就那么难!因为要踏上登山的路,必须穿越一片原始森林,这森林连路都没有!但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开辟道路。有好几次,他们都以为找到了路,还没来得及欢呼,却发现前面只是道幽谷。几经反复,他们渐渐失去了耐心。当一团乱七八糟的藤蔓出现在古林牧师面前时,他挥起刀正准备砍,却发现藤蔓中有两点东西在闪光。古林牧师细细一看,竟是两只蟒蛇的眼睛,而且这条蛇足足有碗口那么粗!他不由倒吸了口冷气,刚才要是惊动了它,后果不堪设想。

终于,他们走出了森林。可第二天便遇到了大风雪。三位勇士顶着鹅毛般的大雪继续前进。“小心!”艾米尔忽然喊。古林和考夫曼抬头一看,大块的积雪从空中滚滚而来。雪崩!三人急忙躲避。好在灾难来得并不大。小雪崩断断续续地发生了十几次,都未阻止古林牧师他们向上的脚步。

躲过雪崩,三人来到了一座冰壁下。“只有60米了!”古林牧师拿出地图对照看,并鼓励着同伴。可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这最后的60米也是最艰难的一段。

眼前的这面冰壁,就像一面大镜子,任凭三人想尽办法,还是一次次滑了下来。正当他们一次次冲击时,忽然刮起了大风,古林牧师他们只有紧扒住冰凹,同时贴住冰壁,才不至于被狂风吹走。慢慢地,三人的手脚都麻木了……狂风暴雪愈刮愈烈。无奈之下,古林牧师只好放弃了继续攀登的念头。

直到几年后,这座库克峰终于被新西兰的三位登山家征服了。

海底探宝

很久以前,地球上还没有飞机、火车这样的先进交通工具,许多大规模的运输工作是依靠海上的航路来完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旅途都会一帆风顺,好多载着奇珍异宝的商船难逃沉船的厄运。南中国海就埋藏着许多这样的商船。这些宝藏吸引着探险家们来研究和寻找沉船的记录,再去潜水探险,一些有经验和胆识的人还因此发了大财。黑切尔就是其中的一个。1985年3月,他来到了南中国海。有过二十几年打捞经验的黑切尔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了。他已经从这片海洋中打捞出过一艘日本战舰和一艘明代货船,他为此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财富。

这天,黑切尔想寻找的是“吉尔德麦尔森”号沉船。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获悉,这艘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1752年从广州返回荷兰时触礁沉没,船上有50千克黄金,239000件中国瓷器和343吨茶叶。

四艘快艇和一艘打捞驳船悄悄来到当年失事的海区。他们用最先进的仪器进行着全面搜索。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已经花了40万美元,依然一无所获。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他们几乎要放弃搜索的这天,一种仪器的显示屏忽然出现了一艘完整的船形图像!黑切尔和着名海洋地球物理学家马克斯喜出望外一同下潜,找到了一件凹凸不平的小东西,他们抹去上面的海洋附着物,眼前出现了美丽的蓝色光芒。

经鉴定,这是一件18世纪的中国青花瓷瓶。潜水员发现了一只只破碎的柳条箱,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排列整齐完好无损的青花瓷器,包括碗、盆、盂、罐在内的一整套瓷餐具,最大的一套可供144人使用!而且这些瓷器上无一不绘着素雅的中国风景:小桥、流水、人家……正当人们仔细观赏着瓷器时,又一位潜水员在水下传来了欢呼:“黄金!我找到黄金了!”不一会儿,这个潜水员全身鼓鼓囊囊地回来了,他拉开潜水服拉链,一个个金锭相继滚出。就这样,深藏海底20多年的125块黄金锭重见天日,其中18块标有“南京马蹄金”字样,这说明,他们找到的正是“吉尔德麦尔森”号。第二年4月,这些打捞物品进行拍卖,本身就价值不菲的宝物在经过233年后身价又提升了近900倍!当然,黑切尔还是获利最高的——300万美元。

海底金字塔探秘

1977年4月7日,法新社发自墨西哥的一则电讯说,科学家们在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发现了一座比埃及胡夫金字塔还要大的金字塔。这真是一件奇事珍闻。

人们知道,埃及是以金字塔而着称于世的,而事实上,除了埃及之外,在今天的墨西哥、洪都拉斯、秘鲁等地,即古代玛雅人活动的地区,都先后发现有金字塔式的宏伟建筑。然而,玛雅的金字塔和埃及的金字塔略有不同,埃及的金字塔,是尖顶的,而玛雅的金字塔的顶端却是平的一块,相对而言,玛雅的金字塔大多比埃及的金字塔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