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课堂2:养育男孩
11077900000011

第11章 让男孩充分地表达自己,提高男孩的情绪管理能力(1)

很多男孩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父母应该多给男孩一些关注,改变“男子汉不能哭”的教育理念,鼓励并引导男孩积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男孩的情绪管理能力。

允许你的小男子汉哭泣

“哭”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宣泄方式,却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们荣升为女孩的专利。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他们的儿子:“哭什么哭,女孩才总是哭哭啼啼的呢!”“有什么好哭的,像个女孩子一样!”“你是男子汉,要勇敢,女孩子才爱哭”很多男孩子甚至还未开始记事,就已经被剥夺了哭泣的权利。

爸爸和军军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军军是“警察”,爸爸是“小偷”。军军开心地叫着追着“小偷”爸爸满操场跑。跑着跑着,一不小心军军就摔了个大跟头,刚才还兴奋不已的小男孩立即号啕大哭起来。

爸爸走过来扶起军军,蹲下身查看伤处,发现膝盖上有些擦伤。看着流着眼泪大声哭泣的男孩,爸爸一脸严肃地说:“你是勇敢的警察,怎么能哭鼻子呢?不许哭了,你要做个小英雄!”可“小英雄”还是忍不住抽抽搭搭地哭个不停。爸爸生气了,大声呵斥道:“说过不许哭了,男孩子怎么能这么娇气呢!”

同样年纪的孩子,学走路、做游戏的时候摔了跤,女孩子的哭声会吸引到父母更多的心疼和关注,男孩子的哭声为他带来的却是教育甚至是责骂。家长这样的教育理念,让男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承担了过重的角色,给他施加了太大的压力。

其实对于受伤的小男孩来说,泪水是为了发泄痛苦而流的。不要只是一味地鼓励他要勇敢坚强,他身上的疼痛并不会因为你的鼓励就消失。

男孩子哭泣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感情最脆弱的时候。父母这时候需要做的,不是鼓励,也不是斥责,而是应该静下心,关注他,在你的世界给他的情绪留下一席之地。

12岁的于皓已经是个大男生了,平时做事也已经表现出一些“小男子汉”的气概。可是这天,于皓一进门就哭了,他对妈妈说:“妈,我被狗咬了一口啊。”说完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妈妈赶紧帮他为伤口消毒,对他说:“皓皓别紧张啊,消下毒咱们就赶紧去打针。”

在去医院的路上,于皓的眼泪就没停过。

到了医院,医生说:“没事,这是小问题,按时打针就没事了。”于皓一听医生这么说,一下子就不哭了,他对医生说:“我会按时来打针的。”然后他一脸担心地问医生:“医生,我不会死吧?”医生笑了:“怎么会呢?现在疫苗的效果很好,你及时采取了措施,不会有事的。”

妈妈这才知道,因为不久前外公的去世,于皓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和担心。被狗咬了以后,他担心自己会死,才一直哭。现在听医生这么说,他终于又露出了笑脸。

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妈妈就阻止了于皓的哭泣,那么于皓的情绪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妈妈也就不可能知道于皓真正的担心,这样的压抑对于皓今后的情绪表达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男孩与女孩相比,行为目的性更强。男孩向人哭诉,是希望对方能给予他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想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因此,男孩的哭声里可能会传递出更多的信息。父母要理解并接纳男孩子的这种情感需要,并用心去体察哭声里的信息,更好地引导和帮助男孩,让他顺利渡过难关。

育儿心经

“哭”不是女孩子的专利,也是男孩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允许你的小男子汉哭泣,在你的世界为他的情绪留下一席之地,用心去体察他真正的情感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解决困惑和问题。

让男孩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自我接纳程度越高的人,幸福指数也就越高。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负性情绪,是男孩自我接纳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实情绪如同认知一样,也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比如,“害怕”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负性的感受和情绪,然而当遇到一只老虎时,如果我们不知道害怕,也就不会知道要怎样保护自己,我们就有可能会受伤。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负性情绪往往只是在给我们传递一种信号,提醒我们某些地方出了差错。男孩只有先接纳自己的情绪,与情绪和平共处,及时、正确地体察和觉知自己的情绪,才可能成为情绪的主人,也才可能准确读懂情绪所发出的信号。父母需要了解以下几点,以便帮助和引导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1.允许自己有负面的情绪

要完全的接纳自己的情绪,男孩首先应该允许负面情绪的存在。当负面情绪来临时,不应该选择逃避或是压抑,而应该给它存在的空间。比如,当愤怒出现时,男孩应该学会对自己说:“我是可以愤怒的,愤怒是可以的。”这样的态度才能减轻男孩的心理压力,帮助男孩更有效地觉察自己的情绪。

2.体察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

男孩要学会和情绪和平共处,和它呆在一起。比如,当觉得愤怒的时候,男孩可以尝试坐下来,不要压抑也不要转移注意力,跟着愤怒的感觉,去看看这种激烈的情绪背后到底是什么。在觉察的过程中,男孩很可能会想到很多事,而他甚至可以从这些事中总结出自己发怒的共性和规律,找到根源性的问题。之所以发怒,很可能是因为一份未能满足的需求或是一份悲伤。这样,问题的解决就变得容易多了,只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男孩就不会再发怒了。

在成长之路上,男孩会恐惧,男孩有需求,男孩很脆弱。但他们的恐惧并不会让他们变得懦弱,相反的,会让他们得以从羞愧中释放出来,最后变得更坚强。

3.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指的是男孩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清楚自己的情绪表达,知道情绪的来源,并准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然后认真体察情绪背后站着的东西,并请出那个东西,和它在一起,把它转换成支持自己生命的东西。这个过程也叫情绪的自我支持过程。

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男孩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体察和练习。比如,男孩可以经常问问自己:“我期待的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明白这份需求后,男孩还应该问问自己:“这样的期待我是应该从别人那获得满足,还是应该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时间长了,男孩对自己的情绪也会越来越敏感,能更快地明白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育儿心经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但不否认自身情绪的存在,而且会给它一个适当的空间,容许自己有负面的情绪。男孩只有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才可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引导男孩进行情绪表达

人们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女孩比男孩更善于表达情感,女孩对情绪和情感更加敏感。研究发现,两岁的女孩比两岁的男孩更多地使用与情绪有关的词语,女孩比男孩更多的使用“爱”和“伤心”这样的情绪词语。儿童时期如此,到了青少年期,这种情感差异日趋加大,越来越多的男孩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反应更不敏感,更有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然而,有研究发现,婴儿初生几个月大时,男婴比女婴更能表达自己。也就是说,男孩虽然天生情感脆弱,但是他们天生并不缺乏情感表达能力。男孩之所以会变得不愿表现自己的情绪,往往和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分不开。

英国精神病学家瑟巴斯汀?克莱默指出:“社会对于男人有着更大的压力,人们看不惯男子汉的软弱,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表现出脆弱的一面。所以还是小孩子时,男人就有着很大的压力,他们更加敏感,并在两岁以前就压制住了许多天性和本能。”我们的文化往往要求家庭教育要从小培养男孩坚强、刚毅的性格,“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从小被要求要学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这对男孩的健康是很不利的。

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孩容易患各种心理疾病,除了抑郁和焦虑以外,男孩在绝大多数常见心理疾病上的发病率都高于女孩,其中,在儿童青少年阶段最常见的心理病症: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因为长期受压抑,导致很多男孩不会表达自己情感的同时,对别人的情感反应也越来越不敏感。长此以往,男孩往往更容易情绪失控,用攻击或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有时候,他们把这种攻击指向自己,这就是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而更多时候,他们把这种攻击指向他人,就是暴力。

为了男孩的健康发展,家长应该调整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并引导男孩进行情绪表达,帮助男孩更好地觉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1.接纳男孩的消极情绪

在男孩的情感危机中,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传统的文化认为男孩应该是勇敢的、坚强的,因此并不鼓励男孩的情绪反应,尤其是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如害怕、恐惧、悲伤等。这种文化偏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男孩在情感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男孩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给个人生活和事业埋下隐患。

家长应该纠正这样的文化偏见,清醒地认识到:情绪是一种自然的、本能的反应,要学会接纳男孩的情绪,特别是负面的情绪,把它看作为男孩对社会的一种正常反应。

2.多与男孩进行沟通和交流

要引导男孩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首先要了解男孩,关注男孩的情感需求和情绪变化。家长应该多和男孩进行沟通,很多男孩之所以变得沉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家庭的沟通渠道不畅,沟通频率低、效果差。家长可以在饭后或是男孩睡觉前,和男孩聊聊家常,问问男孩的学校生活,了解男孩的心理感受等。只有当父母对男孩的个性有足够了解之后,才可能及时觉察到男孩的情绪变化,并因势利导进行引导和帮助。

3.鼓励男孩进行情绪表达

家长应及时注意男孩的情绪变化,并积极引导男孩描述自己的情绪及其变化,比如,当男孩放学回家以后,父母就可以询问一下他在学校的感觉。当注意到孩子情绪比较消极时,父母可以通过“你看上去很不开心,是不是发生什么了”之类的询问,来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觉。

有的时候,男孩不能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可以在平时的交流中,多向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并多问问男孩“你感觉怎么样?”“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让男孩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情绪表达能力。

育儿心经

男孩也有表达情绪的需要,他们甚至更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接纳。父母应该多和男孩交流沟通,多给男孩一些耐心,教会男孩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引导男孩把真实的自我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男孩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一些原因,在情感表达上,往往会采用不同于女孩的方式。家长要了解并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并抓住时机对他的某些行为进行引导和纠正。

1.了解男孩的沉默

李俊性格开朗、成绩优异,马上要选新的班委了,李俊想竞选班长,可班主任却钦点了一个比他差的同学当了班长。这天他回到家,一句话也没说,就直接躲进了屋子。妈妈回家后,发现儿子沉默寡言,马上过来亲切地询问他。

聊天中,妈妈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对他说:“班委竞选应该民主投票,老师这么做不对。你别为此难过了,妈妈相信你的实力。”李俊向妈妈陈述了自己内心的愤怒、委屈,妈妈用心倾听着,不时开导他。李俊聊完天后,心情平静了,不再计较,还是用心、快乐地学习。

男孩往往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情绪,所以男孩开始沉默,就表示他的情绪有波动了,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并及时给予男孩关注和引导,了解男孩的想法,别让男孩被负面情绪所包围。

家长或许还会发现,有时在对男孩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男孩也会选择沉默。这时候有的家长往往会沉不住气,认为男孩没有用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对男孩大发雷霆。其实,男孩不是没有听进去,而是他需要时间去改正。家长应该理解男孩的沉默,点到即可,不要抓住不放,要给男孩自我反省的时间和空间。

2.理解男孩的大喊、大叫、发脾气

这天有一场重要的篮球赛,李航十分兴奋,走路时都是跳着走,他想好好大战一场。可是,下楼梯时,他激动地一跃而下,结果一下子扭伤了脚。李航的心情顿时从顶点降到冰点,他又气又恼,狠狠地用拳头砸墙。

放学后,李航失落地回到家,妈妈看他脚扭伤了,赶紧问:“哎呀,你打球不小心扭伤脚啦?”李航听到“打球”二字,大吼一声,冲进了屋子。妈妈吓了一跳,她听到儿子在屋里还大叫了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