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11077400000069

第69章 人生修养篇(6)

善观人生,首先要善于观已、观人。如何善于观己?首先要有善于观宇宙、观人生,建立起正确的见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以其他一切事物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一切事物都是由非这个事物的因素所构成,同时,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转化中。如此,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要有辨证的整体观,要看到任何事物都是由于条件的聚合而显现的实际,所以不能人为地制造对立,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犯顾此失彼的错误;要看到事物刹那变化的属性,所以努力让事物向良性发展,同时平等地对待波浪起伏的规律。

在观察人生的时候,就会认识“我”由种种“非我”因素构成,“我”与宇宙间任何有形无形的“非我”密切相关,比如,“我”的身心世界里可以看见天地、云彩、纸张、细菌、医生、农夫、垃圾车、树木、水、空气、车间、产品、员工、领导……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我存在的前提条件。领悟到这些,我们就会带着由衷的爱心感谢宇宙间的一切,自他自然慢慢融合,对人类、对学习、对他人自然增加亲近感和责任感,心理障碍自然减少。

知易行难。明白了道理,不一定会做得很好,这时就需要方法去观照自我。如何观?止而后能观。止,内心澄净、念头专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自己能够觉察到内心能够像明镜一样,明亮而开阔,思维敏感活跃,判断力和决断力比较强,此为观。把握住心念,就把握住自己;把握住自己,就把在事物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杂念纷飞、思维混乱、心境昏沉的人能够成功。

如何观人?首先要有平等观。要把周围的同学看做是我的“非我”因素之一,没有同学,就没有我所在的班;没有大家和社会的利益,就没有我的利益;没有大家的努力,就没有我的工作业绩。分工不同,能力有大小,但是大家的生命价值平等,需要给予尊重和及时的关心和体贴。一个有平等观的人,表现为容人、爱人,德行比较高。

其次要有差别观。内心平等才能辨别差别,有差别才能实现平等。差别是事物的存在形式。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主要其他人的习性、习气、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责任感、羞耻心、情绪特点、工作作风、利益需求、需求层次,等等。然后,根据其不变中的变、变中的不变的德才特点安排岗位、调整岗位、给以激励、发挥能力,注意抑恶扬善。“清清者上升为天,浊重者下降为地”,欲望重的人气质比较浊,精神境界高的人气质比较清净,心地阴险、城府极深的人气质显得罂树花的感觉;虚伪的人笑容为肌肉运动,心思潜藏;轻浮的人往往没有责任感、轻言寡诺;真诚的人心口如一。狭隘的人往往自私,往往自以为是,对别人缺少真诚的体恤之情,不乐于助人。胸无大志的人,往往忙于蝇头小利。“政治性”的人以个人权力地位为重,以自己为中心,不太理会群众利益,好玩权术。有差别观的领导,表现为目光锐利,技术较强。如果他同时具备平等观,就能知人而善任了。荀子说:吾曰三省吾身。大学生经常如此观己、观人,就会有“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微妙智慧和人生境界。

(2)善观人生,必须善于观事、观势

观事,人世间的事都是人事,善于观己和观人基本上就能把事处理了一多半,不过人同时是经济动物,还要为利益所驱使,因此任何人事又大都集中于经济利益上。那么,善于观事,首先就得观照好利益的生产和分配两个的环节,达到利用二者的矛盾关系让生产效益和个人利益螺旋式上升的目的,其思想方法有二:一是为服务人群而生产;二是用分配机制刺激下属多生产。

如今,有消费就有市场的说法很流行,但是,一些人只盯着钞票和利益,而忘了提供市场、提供钞票的人群。所以,不少企业家昙花一现。你将自己与人群割裂,背道而驰,人群岂能为你生产利益。要想获得永久的市场,就得把心放在服务人群上,把人群当作人,当作衣食父母来尊重。这是从市场中服务的普遍性来看。

追求利益是人的社会属性。如何利用利益杠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学问极大。许继集团总经理王纪年把职工置于生死线上,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积极性,该集团1998年人均利润3万元,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模范。他的“生死理论”是:员工的流动和淘汰率低于2%是“生死线”,6%为“生存线”;收人中活的部分低于15%是“线”、40%是“生存线”;中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才低于10%是“死亡线”,20%为“生存线”。利益与“生死”挂钩,分配机制活了,人的能动性就调动起来了,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古人云:“大死才能大活。”活,就意味着让人生生不息。

善于观势,就是观变,即适时创新,既以不变应万变,又要适时应变,要引导变。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要牢牢把握主导产品市场,势力不具备时,不盲目追风赶潮,在推陈出新上多做文章。

适时应变,就是要以开放的思维、丰富的想像力接纳、学习新鲜事物,决不盲目排斥、简单地拒绝暂时不能理解的事物,而是要组织力量研究对策,筹集粮草,适时而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前院长所罗说:“技术几乎永远受社会支配。创意不被采用往往是人们不想采用。”

引导变,就要打破常规思维,不断突破自己的思想观点,培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气魄和智慧。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成功的源泉一直是对自然资源、土地、黄金和石油的控制。突然之间,这源泉变成了“知识”。比尔·盖茨没有这些,却骤然成为世界首富。反观世界经济浪潮,会找出其中发展特点,然后对照一下,看自己的思想观点、处于什么阶段,更重要的是,受到启迪的心灵能够驾驭形成的新的材料观点,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能有个了了分明的意识。如果拥有这样的智慧心态,就可以引导变了,因为你心灵浩淼,眼界高广,跨越了时空。

(3)善观人生,还需善观人的心理

空穴来风,顾名思义,就是无事生非,其突出的表现是:嫉妒。谣言。产生的原因:领导自己没事找事,或下属闹事。解决办法:一个人需要时刻观照自己内心的暗面,同时要会妥善处理下属之间的不良情感。

嫉妒是一种愚昧心态,自己的贪欲没有满足,心中便对别人升起愤愤不平。日本学者诧摩武俊认为:“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有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急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含有憎恨的一种强烈的感情。”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负面心理,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如果没有普遍联系的平等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引,不知道“日损其私,以至于无为”地反省自己,嫉妒心理会日益强盛,最后毁掉自己和事业。古往今来,这种例子太多。嫉贤妒能的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嫉妒心,一旦嫉妒心念升起,就马上注意它,不让它在心中壮大,形成情绪,混乱头脑。

人们的意识世界差异比较大,每个人眼睛的成像度不一,而且谁也不愿承认自己的无知,所以有语言天赋的人们自己制造谣言、传播谣言、而且身受其害。舌上三把刀,可见谣言的破坏力也比较强。这样例子不必举。

探究谣言的根源后,一个人首先不要自己别有用心地制造谣言,其次,要让“谣言止于智者”,冷静观察,不表态,这样谣言就会自动消失。第三,把成绩、把奉献作为第一指标,只要没有损害别人利益,坚决允许个性存在。同时,要及时、巧妙地安慰谣言受害者,“好言一句三冬暖”,获得信任的谣言受害者会加倍努力工作。当然,处于利益焦点的敏感地位决定,有的人受谣言侵害的几率相对比较高,这时要将个人荣辱撇在脑后,不辟谣,不烦恼,随遇而安,随缘而动,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当代大学生要献身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必须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在逆境中开拓。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是一个典型的白手起家的成功人物,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我觉得一个人若想真正成功,最好是让他生长在贫贱的环境中。因为逆境可以塑造一个完美的人,可以使人相信,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功。今天的社会处处凶险,犹如巨浪滔天的汪洋,所以必须要有坚强的决心,凭借自己的力量,才能开拓美好的前程。创业时要是一无凭籍,才不会产生依赖的心理;因此,做为成功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有独立心。而一般生长在豪门富室中的公子哥儿,由于过惯了挥霍享受的日子,很难再要求他们刻苦耐劳,所以往往就成为不幸的失败者。”卡耐基本身就是生长在贫穷家庭中,从学徒慢慢干起来,最后终于变成拥资亿万的大富翁,所以这段话真是他的经验之谈。

事实上也是如此,无论做什么事,如果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一心只想依赖他人,还会有成功可谈吗?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贫变富,由弱变强,不只是个人,整个国家、民族、社会都是如此。我国政府近年来成功地驾驭整个国家经济的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面对1994年的通货膨胀,政府积极采取治理措施,实现了1996年的经济“软着陆”。紧接着面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政府又及时做出了扩大内需的决策。国家经济没有因为亚洲金融危机而出现大幅滑坡,而是稳健地迈出自己的步伐。所以每个人一定要养成独立自主的精神,才不会在情况发生突变时,就束手无策。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经充满深情地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江泽民同志同样对青年寄予厚望,他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新一代大学生和青年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大好时机。中国的未来需要青年人去建设、去创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做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这是新一代大学生的成才之路,也是当代中国青年承前启后、开创未来的必由之路。

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三好学生”,邓小平同志提出“四有新人”,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五点希望”,体现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大学生寄托的殷切期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阶段的目标要通过新一代大学生的努力来实现。21世纪的大学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中华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成为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当代大学生应当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努力使自己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全的心智。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不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不断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献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