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11077400000025

第25章 源论篇(2)

小和尚顿有所悟,惭愧万分。这个故事颇具哲理地告诉我们。撞钟而心中无佛.响亮的只是声音;撞钟而心中有佛,响亮的不仅是声音,而且是境界。在老和尚听来,响亮与洪亮就大不相同。小和尚的撞钟,作为职业行为是浮躁;作为技巧行为是熟练。熟练只是一种无意识的灵活,钟摆般的运动,无境界。而恰恰境界包含了圆润、浑厚和悠远,这却是无意识做不到的。这样的道理推及到所有事业,乃至艺术范畴中。同理,人生有境界,境界来自修养。所谓人生境界之求索与创造,说到底是个修养问题,修养是境界的梯子。不爬或不奋力爬这“梯子”,即人生的尴尬。没有修养的人时有这样的尴尬。就像小和尚撞钟,自我感觉是响亮的,可惜“心中无佛”,荡响着的只是声音,只是机械撞击的“熟练”。

着名散文家余秋雨有着十分豁达明朗的人生境界;在自己的生活中让读者们充分领略了文化散文的魅力,也使自己的名字从此彪炳于散文史册上。在他的成果中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暗含着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理想;他以友情、名誉、谣言、嫉妒、善良等人生常见的话题,获得了读者的解读与建构,被视为一位心灵导师的谆谆教诲;他在岳麓书院设坛亦办讲座,寄托着他矢志人文交流以及直面人生的渴望。他的高尚之举令人钦佩。

6.人的过去与今天

过去人们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尊官重权,崇拜偶像,而今尊重知识,尊重自我,相信自己,讲求实利,又以贪婪为耻,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过去在计划经济、小农意识支配下追求旱涝保收、人人有份的“铁饭碗”,而今自闯新路,敢冒风险,投身市场。走向社会,把能否体现个人的最高价值放在首位,并学会放弃,学会调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而生活。

过去是老老实实,唯唯诺诺。惟“官”是从。惟“上”是从,惟“书”是从,惟“忍”是从,而今是积极主动,勇于实践,敢于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争取自身正当权益。

过去是人人有份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而今是以才干和贡献论功行赏,展开积极竞争。勇于接受各种机遇和挑战。

过去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千人一腔,千篇一律,千佛一面,千路一辙。而今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用自己理性的头脑判别是非好恶,做出取舍,具有网络性思维和创造能力。过去是知足常乐,见好就收。而今是积极进取,永不自满,尊重历史,更注重现在和未来。过去是强制学习,厌恶学习,逃避学习,而今是自觉主动的要求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

沧海横流,时空万古,人生熙熙攘攘,忙忙碌碌,是喜是忧,是荣是辱?

7.人的缘分

“缘”是彼此之间赖以联系的必要条件,二者如果没有这个必要的条件,就难以发生联系,通常把这种没有关联的情况称为“无缘”。

从某种意义说,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缘,缘分即大缘的若干分子,世间森罗万象,一切有缘,一切皆缘,所以,人应该具有缘分意识。

缘分,一是指因缘、朵遇;二是指关系或效果。宇宙人生,万千种种,没有单独的孤立的个体,一切尽在关联尽在缘分之中,一切缘分又都随着自然、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变化而聚散离合。

人的缘分主要有亲缘、姻缘、友缘、人缘。亲缘即血脉相承相传的父母兄弟姐妹等亲属关系。这种缘分非常重要且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姻缘即情爱婚姻之缘,只要两情相悦,男婚女嫁,这种缘分普遍存在;友缘不论身分、地位、职业、好恶,只要情投意合。彼此尊重、信任。就会成为相互友好的朋友关系;人缘即一个团体。一个单位,一个地域,一个社会能将经历不同的各色人等聚集在一起。相处共事,就具备了缘分的条件或者说本身就是一种缘分。

除此之外,还有师生缘、战友缘、同学缘、故乡缘,诗书缘等等。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一个人生存在世,如水中之萍,如风中之沙,飘忽不定,聚散无常,来去匆匆。一个浮萍和另一个浮萍相遇.一粒风沙和另一粒风沙相撞,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逢相识,即称之为缘分。这缘分,看似平常,不足为奇,实则极其难得,十分珍贵。

试想,广袤时空里,亿万人众中,一个人是极其渺小的,所接触的人,所到的地方也是极其有限的。在这极其渺小极其有限的人生空间中,他人能与你有缘,你能与他人相识,这是多么不容易啊。即便是一面之缘,也应视为友好,视为幸事而珍存于心。

天地日月,人间万象,皆因缘分和合而生。时序回环流转,宇宙成圆成空,纯属一个从必然到偶然,从偶然到必然的大缘分。

人的缘分,一半是偶然,一半是必然,一半是机遇,一半在人为。没有缘分,要善于争取,但不必过分强求,有了缘分,就要格外珍惜,以诚以善相待。

人生在世,要善于化无缘为有缘,化有缘为良缘,化恶缘为善缘。善于创造、缔结美好的缘分,人生才算活得愉快幸福和美满。

有人把缘分为缘起、缘成、缘法和缘灭,缘开始叫缘起,缘起以后就是缘成,再下来就是缘法,最后是缘灭。那么我们从踏入同一所大学这个门的那一刻起就叫做缘起,也就是同学之间有了一个缘。有了这个缘起还不能判断这个缘能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作用和帮助。经过了解以后,大家会感到原来人生就是我们的寻梦园。原来大学有我们想要的东西。在大学只要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就能找到梦中的一个事业的乐土、梦中一个创业的乐园,这个时候同学之间就结下了这样一个缘,叫缘成,也是缘分。这个缘分就是从同学确定同学关系的那一刻起,就构成了缘成,大家在一起经过学习,经过锻炼,经过提高,经过对人生方方面面的了解,便开始有了信心。我们说做任何事情,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信心就一定会输到底。

当我们的这个缘确定下来,缘成了以后,你有了信心,有了方法,有了目标,再付诸行动,这就上升到了新的境界。只要我们遵循了宇宙间的规律,应俗施事,无所不宜。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与天地同一阴阳,是为天人合一。当你顺应宇宙的规律去做事的时候,就能走到一个你想要去的地方,达到一个人们理想的境界,一个成功的制高点,这就是缘法。当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到达这个境界。一个人要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就必然在自身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经历若干阶段,清末着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日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二是朝着自己奋斗的目标,咬紧牙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人的命运与机遇

宇宙是一个有严密结构的整体,宇宙是一个活的生命,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必然的联系,无论对你发生了什么事,都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其中的因果蕴涵早就显示着你的命运之路。天下万物是一个生生不息、无穷无尽的变化过程,人的命运也是如此,传动即人来到这世界上的生活实践变化过程,是人的生命运行轨迹。

人未出生前,命运就已注定,就已存在,并陪伴着你来到人间,若即若离,形影相随。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决定了人的不同命运,其如生于发达国家、落后国家,生于乱世、盛世,生于城市、乡村,生于皇宫、茅舍,贫富、贵贱等等,这是先于你而由祖辈、父母之命而命定了的,是不依你自己的意志为转的,身不由己的出生时代、国度、地域、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这个人此后的命运。

但对于意志坚强。充满智慧,勇敢无畏的人来说,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先天既定的命运。人的命运主要是由自己的行为组成的,行为构成命运,命运导引行为。命运难以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个人的个性本身。这就是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或者说性格就是命运。性格是由诸多因素形成的个性特征,富有稳固性、柔韧性和反弹性。所以,性格是主要的。要改变命运,就得首先反省、检讨自己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思维、言语和行动,因之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有什么样的命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历程和人生结局。孔明鞠躬尽瘁而死于北伐途中。周瑜刚盛量小而气死军帐之中,阮籍委屈而全身。性格导致命运的畅达、困厄。命运又会反过来影响、改变或扭曲性格。

命运往往和机遇联系在一起,命运的航道上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机遇的港口,错失机遇,还是抓住机遇,取决于自己的个性。机遇来之不易,它是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机遇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不请自来的偶然,一种是靠自已创造和争取。机遇较难把握。就像一个气球,抓不牢就会跑掉。当你迫切需要它时,它又飘然而去。因此,对待机遇,一要反应灵敏,二要积极主动,不失时机,牢牢抓住。否则,就地失之交臂,擦肩而过,遗憾终生。

机遇又常常和偶然性联系在一起,生活中偶然性无处不在,人们常说的缘分就是一种偶然的机遇。偶然走向必然。必然之中又会出现偶然。偶然往往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此时我们感觉到命运的存在,有时却无法把握它,甚至它会捉弄你,和你开玩笑。但它欺软怕硬,你越畏惧它,屈从它,它越欺凌你,压迫你,甚至毁灭你。你不屈不挠,与它抗争,就能制服它,战胜它。中年失聪的贝多芬愤怒地击打琴键,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于战胜命运,夺得了音乐皇冠上的明珠,美国姑娘莎拉·杜芥蒂,只有一只脚,硬是登上了6000米高的麦肯尼山峰,成为不幸命运的幸运者。就此而言,命运就在自己手中,命运要靠自己把握。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命运的主宰者。

人生的最强者会努力创造机遇,人生的强者会及时抓住机遇,人生的弱者会只能苦苦地等待机遇,人生的最弱者只会丧失机遇。

命运、机遇构成了人生的特殊性、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

命运与机遇,偶然与必然,如何选择命运,如何抓住机遇,像一道道人生考场的试题,各自有各自存在的依据,各自有各自存在的答案,不同的依据和不同的答案,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二)人性与人的本质

1.人性

人性即人的本能,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属性.是人类生活必须遵循的规律。人性是由人的感性欲望和人的理性共同构成的,而且是在不断地变化着。

人性即人的本质属性,亦即人之所以为人而有别于动物的最初的本质规定性。人的本性是人类千百年来一直论争不休的问题: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有人之初,性本恶之说;有本无善恶之说等等。

人性即人的自由意志和对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追求,是个体行为的主要动机力量,是指向人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一种趋势。每个正常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希望获得成功的欲望和需求。

从人性的角度讲,人之初,性本净。人生之初心性纯净。不为红尘所染。意思是,人性既非恶,亦非善,既非自私,也非无私;既非好斗,也非好施;既非与生俱来的原罪,也非天生固有的美德。

人性在本质上是无尘无染,置之善则善,置之恶则恶。既有自然向善的倾向,也有自然向恶的倾向,因而可以诱导之,可以塑造之,可以培养之,可以改变之。

人性之初像一轮明月,皎洁丽亮,本无污染,只是涉入尘世之后,为世俗的云雾所蒙蔽,上明下暗,内明外暗,一旦文明的惠风劲吹,烟消尘散,本性即复可见。亦犹似人之明目患了白内障,遮住了光明,必须经过摘除手术,才能重见光明。又犹如树之青苗,可弯可直,或犹如一张白纸,具有较强的可绘性,只要用真、善、美加以引导、培育,就会成为真正纯洁、善良、高尚的人的天性。

人性是一个喜、怒、哀、乐、怨、愁、苦、甜,是人性的各个侧面、各个组成部分,其深处的内涵是丰富的,其潜在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具有多样性、多面性、微妙性,双重性,如流星似水,向善则是天使,向恶则是魔鬼。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史和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性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通常指人以本能的需要为基础而反映出来的食欲、性欲和自卫这三种基本机能,人在饥饿的状态下会有强烈的食欲,人长大成熟后便有了性欲,人的生命在受到外界威胁时便会自卫。这些特性体现了人与动物性相联系的一面,是人与动物的共同点。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然而在如何实现这些本能的各个方面,人与动物有着明显的差别。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中加入了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因此打上了人的印记。比如:人的饮食、性爱、自卫不但会采取不同于动物的实现方式,还显示着本能欲望满足的社会文化意义。在自卫方面,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有无数志士仁人临难不苟,为了追求真理,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他人的幸福,在危难时刻,大义凛然,甘愿舍弃生命,以杀头不过头点地的壮举与动物趋利避害的逃生本能判若天渊。

(2)人的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