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代大学生人生观
11077400000022

第22章 理论篇(1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在一些大学生中,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成风,他们把高消费看做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必然影响到其他同学的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千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甚至走上堕落犯罪的道路。

3.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出现问题的原因剖析

(1)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对广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树立有促进的一面,如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拼搏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不应讳言的是,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也具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例如,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和竞争规律易使个人利益、小集团利益得到强化,使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行为;又如,等价交换原则,它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所在,但如果让其全面介入到人际生活、社会生活中去,就会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滋生蔓延,使物欲恶性泛滥;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出现社会分配不公的情况,加之社会上对“大款”们豪华的高消费生活的有意无意的渲染,使得人们心理发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使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潮起潮落,激烈地冲击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而部分大学生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故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以至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了问题。

(3)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严重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了不良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经不超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忘记了入党誓言,把“理想”、“信念”抛到九霄云外,在金钱美女面前败下阵来.成为不择手段、以权谋私、挥霍国家财产、腐化堕落、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腐败分子。腐败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给国家财产造成极大损失,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种种干扰,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产生困惑和动摇,有的厌恶政治、玩世不恭,有的则强化了当官发财的思想意识。

(4)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此外,还存在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的问题;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等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和科研,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等不良倾向,这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

反思传统的人生观教育,存在着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在人生目标的设定方面,没有正确处理好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之间的关系。虽然我们一直都在讲这个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又一直在犯“宁左勿右”的错误。人生观教育中“大公无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依然是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普遍要求。这难道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吗?其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甚至可以说每一个面对现实的人——心里都清楚,当前要求每个人都达到如此的人生境界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误区之二,在人生观教育方法上,长期以来在人生观教育中忽视教育规律,缺少科学性;忽视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缺少艺术性。人生观教育太多照本宣科、强行灌输,显得“霸道”有余,关心不足。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使得学生对这种教育愈发反感。有些学生形容一些教育者是“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从心理学上讲,这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底气不足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掩饰性行为。视教育越来越功利,教育与我们本身一样越来越沉重,而我们也离教育的真正目标越来越远。一方面我们痛感我们的社会“信仰迷失、价值错位、自我膨胀、非理性泛滥、心境浮躁、道义沉沦、人格分裂”等品性危机的严重,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教师和许多学生家长一样不再履行他们作为正确的人生观标准的维护者和促进者的职责。用“误人子弟”来形容这样的教育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误区之三,在人生观教育内容上,片面强调学生对于人生义务、人生责任、人生奉献的认同,而无视人生义务与权利的对等性。无视人生责任与人生享受的相关性,无视人生奉献与人生索取的辨证关系,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种过分执着于“社会化”的教化,忽视了引导、提供机会与环境,使学生对个体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予以否认。

误区之四,对人生观教育价值认识上的狭隘与功利,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开来,把人生观片面地视为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把人生观教育变为简单的、机械式的行为训练。

(5)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

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弱点,这是造成其人生价值观取向上出现问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虽然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但因一直生活在宁静的环境中又承担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这往往使他们以一种远离现实的特殊方式感受时代的变革。对他们来说,惟一的重要人生竞争就是高考,故当他们以天之骄子的优胜者的姿态跨入高等学府后,不少人就认为从此前途有了保障,可以松一口气,不再刻苦学习,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不少大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炼,往往被家长当作小皇帝娇宠,形成自私自大心理。这使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价值取向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学习松弛,自私自利、不肯付出、敬业意识薄弱,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追求高消费等。

4.加强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