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壮族的性别平等
11075900000042

第42章 壮族哲学思想与性别平等(5)

女性在壮族机智人物中虽然数量不多,也未系列化,但却不乏随机应变、善于智斗的特质,并且往往与傻乎乎或愚昧无知的男子形成鲜明对比。这些,除了上述提到的刘三姐与三个秀才以外,还有不少其他典型例子。因此,梁庭望教授指出:壮族民间文学中“也有不少巧媳妇和傻姑爷的故事”[35]。比如,《宝葫芦》写道:财主打死一只花猫放在灶房里,却诬陷是打柴归来的樵夫弄死,并说这是宝猫:“睡成龙,坐成虎,人家给银五百五。”其目的就是为了霸占樵夫漂亮的妻子。樵夫因此愁傻了眼,但聪明的妻子达英叫他放心。三天后财主来要银子,用力一推柴门,一只葫芦掉下地并摔成碎片。达英说这是宝葫芦:“要酒有酒,要肉有肉,人家给银六百六。”这样一算帐,财主还要赔银一百一,阴谋因此不能得逞。《万事不求人》这样说:县官想霸占打柴人的老婆,因此故意找茬:要他找来一只公鸡蛋、缝一只装天的口袋、熬出一河的美酒,并且限时三天内做好,否则就要问罪杀头。最后,打柴人漂亮乖巧的老婆去跟县官对话,说自己丈夫在坐月子,没时间去找公鸡蛋,至于口袋和美酒,老爷你要先测量天和河的大小才好做,县官因此无言以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壮族的巧女不仅能够当家理财,而且在与官府、财主的的斗争中,智慧超群,机智灵活,寄托着壮族人民对妇女理性能力的肯定和期待。

其二,壮族知识论的性别等级特征。

壮族知识论虽然包含不少男女平等的意蕴,但就总体而言或从共时性的角度说,它还是以性别等级为主要特征的。比如,就两位始祖神来说,他们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尽管都有无穷智慧,起着重要作用,但毕竟是有等级和存在差异的,即布洛陀的智慧更多、神力更大。比如,经诗的《序歌》、《造天地》、《造人》、《造万物》等篇都有这样的描述:世上本是混沌一片,布洛陀“在上面看见,他在上做主,造印来传令”,让诸神来创建世界与秩序。又如,《序歌》(一)说:布洛陀无所不知,“事事他全知”;因而他无所不能,举凡宇宙万物诞生、人间秩序形成,“全凭布洛陀”;进而他无所不在,哪家有疑难问题,都可以“请来布洛陀”。有人据此认为,布洛陀的形象更像“壮族的上帝”。相比之下,姆六甲的形象却慈祥和平实得多,因此她与尘世凡人更加接近。又如,壮族机智人物中数量多并系列化的皆为男性,有公颇、老登、汪头三、公天、佬巧、波荷等,相比之下,壮族巧女不仅比例较少,而且也未系列化,有些是以“他者”即“某某老婆、妻子”的身份出现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而刘三姐在歌场上虽然威风八面、战无不胜,但回到现实中却是步履维艰、四面楚歌,最后在财主及各种旧势力的围剿下,只得羽化升天到天堂去做歌仙。总而言之,壮族知识论的性别等级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男女在掌握理性的能力上有差距。比如,《传扬歌》就有对妇女较为苛刻的评价:“妻不通情理,专毁丈夫名。闹得房顶飞,好比鬼进门。”而《布洛陀经诗》就总体而言,是把女性视为缺乏理性能力、因而生来就是有缺陷的,所以才在她们“出场”较多的地方,直接或隐含地出现了较多“怖”(Bup,即蠢)、“拌”(Bamz,即笨)等的价值评价。比如在《唱罕王》中,母亲对女儿的评价是:“嘴尖兼笨丑,开口伤人骨,人笨却嘴厉”,“此女愚又笨,此女讲颠倒,讲天不对地,成什么体统”。这些话语虽然有母亲“自谦”的成分,但结合现实材料我们却可以说它表达了对女性评价的一种普遍倾向。在《解母女冤经》中,布洛陀和姆洛甲也是这样骂那个“不懂事”的女儿:“或是脑未满你头,或是牙未满你嘴。蠢话伤公公,认姜作野姜;家婆当外人,认生姜作枣;咒公公短命,死鬼来刁难。错穿开裆裤,先公公吃饭;错吃芋叶水,误坐家公前。”《寻水经》也说:做媳妇的如果“乱坐大伯前,裸身家公面,偷吃在屋外,擤鼻公婆前”,都是“怖”、“拌”的结果和表现,都是需要“挼”(Coih,即治理)、需要“呗”(Bwi,即祈祷)的。与此不同的是,在《解父子冤》等男性“出场”较为集中和频繁的篇章里,虽然有类似“父催仔下田,仔抬腿踢父;父催仔犁地,仔掏卵气父”等极端“不孝”的描述,但都没有直接配之于“怖”、“拌”等涉及理性问题的评价。比如也有这样的批评:“ukmboujcaengzrimgyaeuj,Linxmboujcaengzrimhangz,Lwnhbamzdwkbohmeh,Yehgojyienzneixcoih,Yehgojlaoihneixbwi。”译成汉语就是:“脑汁未满头,舌头未满颌,粗话对父母,也要这样治,也这样还愿。”显然,这种责备和劝诫方式已经越过了具体的“当事人”而变成针对所有人了。对相同现象而作出截然不同的道德训导和价值评价,其原因恐怕还在于“男人是理性的、女人是感性的”观念作怪。

二是认为男女在传播理性的能力上有差异。众所周知,《布洛陀经诗》几乎每一篇都有这样的训导:“去问布洛陀,去问姆六甲;布洛陀就讲,姆六甲就说。”联系经诗的前后内容,并且借用一点“后现代”的批判眼光,这种表述方式似乎可以进行如下的解读:“全知全能”的布洛陀和姆六甲才是“理性”的所有者,而芸芸众生都是需要灌输“理性”的启蒙对象;并且,如果关于姆六甲主要是生育女神的观点还有一点道理的话,那么就可以说以布洛陀为代表的男性理性才是天地万物的主人,他才有权把“理性”强加给所有缺乏理性的创造物--女人、动植物和宇宙本身。即是说,在《布洛陀经诗》看来,不仅男女神祗在传导理性的能力上有差异,现实中的男女在传导理性的能力上也是有差异的。这一点,还可以从在整个经诗里专业巫术的主要操弄权被巫师们牢牢掌握,或者说专业的“通天地”是在男性主权语境中展开,还有民间男女神权的差异等情况得到佐证。另外,从壮族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初步划分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理性”因素的作用。因为,正如洛克等所认为的那样,理性才是参与公共事物的基本资格,这样被认为是缺乏理性的女性自然就会失去更多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

注释:

[1]冯友兰着:《中国哲学史》上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2](美)梅里·E·威斯纳一汉克斯着,何开松译:《历史中的性别》,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128页。

[3]《海德格尔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53页。

[4]梁庭望、农学冠编着:《壮族文学概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5]谢寿球着:《壮族男子汉古笛:从艺55周年德艺双馨》,《广西新闻网》2005年1月11日。

[6]黄现瑶着:《铜鼓及其花纹的新探索》,载《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5辑1985年5月。

[7]张岱年着:《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道家文化研究》第6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8]任继愈着:《中国哲学史》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页。

[9]约翰·奥尼尔着:《身体形态--现代社会的五种身体》,春风出版社1999年版,第16~17页。

[10]爱德华·泰勒着:《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第325-327页。

[11]覃乃昌主编:《布洛陀寻踪》,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1、240页。

[12]恩斯特·卡西尔着:《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13]梅里·E·威斯纳一汉克斯着:《历史中的性别》,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14]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上,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238页。

[15]覃乃昌主编:《布洛陀寻踪》,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1、240页。

[16]马克思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2页。

[17]《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页。

[18]黄庆印着:《壮族哲学思想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59页。

[19]蓝柯着:《壮族的史诗,婚姻的教本--试论壮歌(盘同古)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20]李富强主编:《中国壮学》第2集,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

[21](美)梅里·E·威斯纳一汉克斯着:《历史中的性别》,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128页。

[22]参见梁庭望着:《壮族文化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87页。

[23]黄庆印着:《壮族哲学思想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218页。

[24]吴小英着:《科学、文化与性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25]汤因比着:《历史研究》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16页。

[26]黄秉生着:《崇智文化根系与壮族的文化生态美--壮族文化生态美研究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7]梁建君着:《壮族机智人物故事中智人形象浅探》,《柳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

[28]参见梁庭望着:《壮族文化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37页。

[29]参见黄庆印着:《壮族哲学思想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139页。

[30]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着:《历史中的性别》,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31](美)约瑟芬·多诺万着:《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32]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上,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33]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2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页。

[34]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7~128页。

[35]参见梁庭望着:《壮族文化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7页。

一、马克思主义着作及专题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

3.《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中国妇女出版社1978年版。

二、国内学者相关着作

1.冯沪祥着:《两性之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李银河着:《女性权利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3.邱仁宗主编:《女性主义哲学与公共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魏国英主编:《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沈奕斐着:《被建构的女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马元曦主编:《社会性别与发展论文集》,三联书店2000年版。

7.王逢振主编:《性别政治》,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8.刘霓着:《西方女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9.吴小英着:《科学、文化与性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林聚任主编:《社会性别的多角度透视》,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年版。

11.谭琳、陈卫民着:《女性与家庭》,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2.王周生着:《关于性别的追问》,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13.季国清着:《隐性女权的王国》,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吴光正着:《女性与宗教信仰》,辽宁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15.杜芳琴、王政主编:《中国历史上的妇女与性别》,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三、国外学者相关着作

1.(美)梅里·E·威斯纳一汉克斯着,何开松译:《历史中的性别》,东方出版社2003年版。

2.(法)西蒙尼·德·波伏瓦着,陶铁柱译:《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

3.(美)卡罗尔·帕特曼着,李朝晖译:《性契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4.(美)R·w·康奈尔着,柳莉等译:《男性气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英)约翰·麦克因斯着,黄菡等译:《男性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法)皮埃尔·布尔迪厄着,刘晖译:《男性统治》,海天出版社2002年版。

7.(美)约瑟芬·多诺万着,赵育春译:《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英)勃洛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着,李安宅译:《两性社会学--母权社会与父权社会之比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法)珍妮薇·傅蕾丝着,邓丽丹译:《两性的冲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美)卡罗尔·帕特曼着,李朝晖译:《性契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四、相关壮学着作

1.梁庭望着:《壮族文化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张声震主编:《壮族通史》1-3册,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3.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1-3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范宏贵、顾有识等着:《壮族历史与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5.覃乃昌主编:《布洛陀寻踪》,广西民族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6.黄庆印着:《壮族哲学思想史》,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7.廖明君着:《壮族自然崇拜文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黄桂秋着:《壮族麽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9.李富强着:《中国壮学》第2集,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10.郑超雄等着:《壮族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11.方素梅着:《近代壮族社会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12.《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1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

13.《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2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

14.《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3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15.《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4册,广西民族出版1987年版。

16.《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5册,广西民族出版1986年版。

17.《广西壮族社会历史调查》第6册,广西民族出版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