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品质篇
11031000000015

第15章 有益的习惯(1)

一、放弃愤怒,选择温和

不会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

罗纳先生住在瑞典的艾普苏那。他在维也纳时,曾当了很多年律师,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一文不名,很需要找份工作。因为他能熟练掌握好几国的语言文字,所以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一份秘书工作。他发出很多应聘信,们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一类的人,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但是,一家公司在写给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公司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喜气得发疯。于是罗纳也写了一封信,目的是想对那个人大发脾气,但接着他就停下来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的是不是对的?我学过瑞典文,可是这并不是我家乡的语言,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我要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地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种难听的活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他定是错的,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

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写好的那封骂人的信,另外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语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再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不到几天,罗纳就收到了那个人的信,请罗纳去找他,并因此得到了一份工作。罗纳由此发现,“温和的回答能带来好运。”

罗纳放弃了生气,放弃了狭隘,取而代之的是温和,最终获得了工作。真的,试着做一个温和的人,试着用温和的回答来代替愤怒,你会有另一番收获。

生气只能使自己失去理智,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保持温和,你一定能从温和中受益很多。

在成功人士的眼中,任何委屈都不足以让人心灰意冷,相反更加能鼓舞士气,激发起一定要做成事情的欲望。

在成大事的过程中,一个人难免会有受委屈的时候,而如何以柔克刚,尽显本色,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青年人是否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也看你在这样的时候是否以一种良好的习惯来控制自己,是否能够以柔克刚。

能忍一时的委屈,才会有将来的成功。

做人要懂得以退为进之道,因为以退为进不但不会减缓成功的脚步,反而还会给它增加动力。忍人所不能忍,这需要勇气和毅力,需要青年人拥有良好的宽容与忍让的习惯和作风,同时,更需要一种成事者的大家风范。青年人要成大事,这种习惯和作风是必不可少的,唯有如此,才会在关键时刻显出英雄本色,才能赢得人心,从而成就一番事业。

二、贯彻到底

这种拒绝放弃的态度就是“坚持”的原则。不过悲哀的是,在这个软弱妥协的时代,我们已经很少听到“坚持”这两个字了。

但是历史上曾经有很多坚强的人,在过去“坚持”的重要性深深地注入年轻人的意识里,他们受的教导是要去好好拼搏一场,永远不让任何人把自己摔倒;如果倒了,就应该马上站起来,再去攻击,猛力攻击,不论任何情形都要继续下去。现在,任何人如果想要成功,这两个字仍然是基本原则。如果不尽力地运用这个“坚持”的原则,你的一生就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的成就。

世界上的思想家,那些深明事理的人,都常常以不同的方式来说明坚持的重要性。穆罕默德曾说:“真主坚持的人在一起。”

看来穆罕默德深深了解坚持的重要。莎士比亚也曾说:“水能穿石”。石头是很硬很硬的东西,但是小水滴不断地滴在石头上,终究可以穿透石头。比莎士比亚早17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有了这恒久睿智的说法,罗马哲学家和诗人留克利希阿斯曾说过同样的话:“水滴石穿。”

18世纪英国的大政治家艾蒙德·柏克提供了一个建议,他也相信“坚持”原则的力量。他说:“永远不要绝望。就是绝望了,也要在绝望中努力。”

再引述一位叫威廉·席克生说得极为有力的话:“如果你第一次没有成功,那就要尝试再尝试,努力再努力。”再加上一句话:“你认为你行,你就行。”你使得你相信你行。这种贯彻到底的坚毅,最后必然会得到成果,只要你运用内心的驱策力,坚持不懈地去实行。

三、独立思考

最早完成原子核裂变实验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有一天晚上走进实验室,当时已经很晚了,见他的一个学生仍俯在工作台上,便问道:“这么晚了,你还在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说:“我在工作。”

“那你白天干什么呢?”

“我也工作。”

“那么你早上也在工作吗?”

“是的,教授,早上我也工作。”

于是,卢瑟福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这个问题提得真好!

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是给思考留有一定的时间。据说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建立,经过了“十年的沉思”。他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达尔文说:“我耐心地回想或思考任何悬而未决的问题,甚至连费数年亦在所不惜。”

牛顿说:“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渐地见得光明,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小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却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他还说:“我的成功应当归功于精心的思索。”

这些著名人物的至理名言,都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要提高你的创造能力,一定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读死书,死读书。

20世纪50年代中期,李嘉诚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玩具,结果市场饱和,工厂面临倒闭。

当他偶然翻阅一份报纸时,发现一则信息说意大利一家工厂将制作塑料花向欧洲销售,他眼前一亮,联想到二战以来欧美生活水平虽有所提高,但经济上却还没有实力种植草皮和鲜花,而塑料花必将是一种过渡的替代品,必能深入到千家万户,因此果断决定,企业转产。

几年以后,李嘉诚成为香港大富翁之一。

信息爆炸时代,各种信息有真有假,各种知识有对有错,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积极思考,从而找出正确的答案和方法,然后进行决策。

四、读书是个好习惯

有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有两个孩子,都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且品学兼优。我问他是怎么教育子女的,他说:“很简单,只要你培养他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就行了。”他每天一定会抽出点时间陪孩子们读书,孩子做功课,大人则读一些杂志或新买来的书籍。除了新闻和特别挑选的节目外,他们基本不看什么电视,因为他觉得看电视实在浪费太多时间,他说:“有时我会念一段好文章给孩子听,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就我力所能及的范围选读一些趣味盎然的小品,或是动人的励志小故事,或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报道。我们家的小客厅里常有读书声,也经常保持宁静的专注气氛。当然有时我们也会有讨论某一问题的激烈争论,等孩子们慢慢长大了,我们知道的反而比他们少了。孩子变成了我的老师,他们会经常买书送给我。现在,他们都上了大学,住到学校宿舍里去了,我还是在餐桌上看一些书。虽然书桌旧了,但读的书却永远是新的。”

我听了他的话,不禁对这位司机朋友肃然起敬,对他的想法和做法表示佩服。他读了很多书,包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金庸的小说,也有畅销书,他还定期看杂志,读报上的文章。“我家就像个小型图书馆,客厅里摆的不是烟酒。”坐在出租车的后座里,看着这位五十出头的司机朋友,面带仁慈,其谈吐和分析让我佩服,直到现在印象还是那样清晰难忘。

书确实是一个好东西。一个没有书籍、杂志、报纸的家庭,就等于一所没有窗户的房屋,小孩子常常接触书本,则他们会产生对书籍浓厚的兴趣,就会于不知不觉中,学会书中的许多知识。时至今日,简直每个家庭,都不可无书籍。

我认识一位大学教师,讲起文学来从古代到现代侃侃而谈,不仅条理清晰,字字珠玑,而区学术上见解很深,颇有见地。后来,才知道他只有初中文凭,问起他何以能在学士、硕士毕业生出身的教师堆里独占鳌头时,他憨实地说,靠的就是读书。三十多年来,他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阅读,又把读书的心得用于教书,并把自己读书的思路和方法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去感知、去领悟、读读教教,教学相长就是他成功的奥秘。

五、“含蓄”的真诚

为人处世真诚和坦率是必要的,但是,千万不能为了“真诚”而伤害别人。

许多人以为有什么说什么便是真诚,可是常常物极必反,有时候人并不喜欢真实,直筒子的人还是应该多体会体会“含蓄”的艺术,应该避免说话生硬。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公公替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公公。”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公公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邓肯的回答没有错,但是,真诚并不是对人有什么说什么。

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的确,做工作很辛苦,能力虽然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会为人处事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

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莽直,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现在,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表现真诚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它是如何运用的:

(1)表达看法或建议、要求时,话讲得慢一些,容易给人诚实的印象。如果说话很快,则易让人产生轻浮的印象。

(2)有十足理由的观点或要求时,若能以轻声的口气说,就会较容易让人相信和接受。

(3)与人交谈的时候,上半身往前倾斜,可表现出你对交谈者和所谈的事的强烈关心。

(4)“随时随地听您的吩咐”这句话可使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

(5)认真时,有认真的表情,可笑时,则尽量去笑,会给人感觉良好的印象。

(6)与客人或朋友同事握手,一定得比常规距离更近一些,能表示你的友好和热情。

(7)不论是交际或私情,工作之余,凡是和上司一起相处在开放式的情绪中,翌日早晨都应该规规矩矩地上班,而且要比上司更早开始工作。因为这种做法可让上司知道自己是个公私分明、把握原则的人,因而加强了对你的信赖感。

(8)恪守在谈笑间所订的诺言,可增加对方认为你是很诚实的印象。

(9)以手势配合讲话,比较容易把自已的热情传达给对方。

六、自我约束

生活上和事业上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控制情绪和严格的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就是人们自觉地克制自己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种种欲望,努力使自己的行为获得社会道德的认可。对于成功人士来说,这是决不能缺少的素质。因为没有这种素质的人,必定受到社会公众的谴责和抵制,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谈得上所谓的成功吗?

自我约束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事实上,不能进行自我控制,人就不会成为真正的人。

自我约束是一切美德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任由冲动和激情支配,那么,从那一刻起,他就会随波逐流,成为追赶强烈欲望的奴隶。

人类之所以能抵制本能的冲动,就是因为人类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正是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才真正区分了物质生活和道德生活,也正是这种自我控制能力构成了品格的主要基础。

意志坚强的人,能自觉地对其思想、言论和行为施加有效的控制。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叫刻注意净化自己的心灵,你就会日渐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懂得自我节制的人。

认真严格的训练能够培养良好的自我约束习惯。很多自律都能通过系统的训练形成,这真是令人惊奇的事。例如,即使那些看起来最没有希望的人,只要给予他们严格的训练,他们也可以成为勇敢、坚强和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又如,在战场上,或者甚至在航海时非常危急的关头,那些训练有素的人,往往能临危不乱,往往能在此危急关头向世人展示其真正勇敢和英雄的品质。

对于自制来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为了寻求当下的满足,而以牺牲未来为代价,这会对你的事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

我们所说的自制,并不是要排斥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然而,只是贪图眼前的享受,丝毫不计它对你的目标可能造成的损害,这却是不足取的。自制的人能够看到现在的行动和将来的结果之间的联系,他会为了将来而牺牲眼前,约束自己。

要做到自制,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考虑行动的后果,要让眼前的行动和长远的利益一致起来,妥善处理两者关系。一个自制力强的人,他的行动并不是听任欲望支配的,他有自己的信念、价值、目标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才是他判断行动与否的准则。

七、习惯影响人生

习惯对于人的成功发展至关重要,不管好的习惯与坏的习惯都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有人说:养成好习惯较难,而陷入坏习惯很容易!其实并非如此,主要还是看一个人毅力而定。事实上,就习惯而言,并没有合理的推论来说明,养成好习惯要比养成坏习惯难。如:

一个人动作敏捷或缓慢只是习惯问题。一个人不是养成准时的好习惯,就是养成迟到的坏习惯。

(1)守时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守时的习惯非常重要,如人家请你吃饭,那么迟到的话,会使主人和其他受邀的客人不愉快。因此,你很快地就会变得不受欢迎,以后人家就不再请你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