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理想篇
11030900000025

第25章 树立崇高的理想(3)

一方面,作为人们生活在其中的客观存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社会理想是一定集团、阶层、阶级对自身生活的认识。个人理想是这些社会成员对自身生活的认识和要求。但无论如何,对自身生活的反映和认识,都是由社会现实中直接派生出来,离开了现实,理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作为人们对实践活动的选择和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与追求,其实质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现实是人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也是人们从事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客观条件。它既凝聚着前人和后人的理想,又经过人们的实践,制约和推动理想的实现和发展。李大钊同志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这在一定意义上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矛盾运动使人类生活具有永恒魅力。

另一方面,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客观现实的升华,从理想的本质属性来看,理想具备科学性、实践性。因此,它总是呈现一种动态趋势,不是安于现实,而是不断地认识现实、揭示现实、推进现实。理想对现实的反映不只是停留于事物的现存状态,而是反映了现实,在现实中形成,又高于现实。理想又对改变现实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力量。总之,崇高的理想犹如指路的明灯,它不仅给人指出了奋斗的目标,而且使人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不至于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迷路转向。

从理论上论证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许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去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却是一个恒久的难题。这对矛盾贯穿个人人生理想选择、确立和实现的整个过程。在个人的社会生活中,它时而清晰、平缓,时而错综复杂。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得不正视这一矛盾,并力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它,这就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社会蓝图。为此,我们必须正视两个问题:

①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现实的矛盾

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议论:“共产主义理想是美好的,但社会现实如此多弊端,如何能证明各种社会理想是可能实现的呢?”由此有人得出“怀疑论”,有人引出“渺茫论”。这种认识,是认识上的形而上学。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对未来社会形态的设想,不可能像做某些化学实验那样,可以在现实中进行一次性检验。证明理想实现的可能性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作简单的静态比较,理论上则否定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实践上则会导出错误的判断和结论。

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形态,作为社会发展运动的必然趋势,它给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般来说,社会发展运动过程的每一个里程碑,虽然都是在逐渐接近理想目标,但二者又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这种距离在某些时候、某个方面或某个地方常常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如果人们用理想社会与社会现实作简单的比较,则会导致或者否定理想,或者否定现实。

认识共产主义理想与社会主义现实的矛盾,我们还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立在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的,与马克思所揭示的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仍然有很大的差别。要在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比起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显然会遇到更多、更复杂的困难,从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上看,也必然会变大。过去我们忽略了这一点,使社会主义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今天我们已正视了这个事实,但这个历程的曲折性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心,有足够的准备投入更大的力量,去建筑共产主义理想运动过程的每一个里程碑。

②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在人们的人生理想中,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构成了个人理想。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之一,所以职业理想往往表现了一个人追求价值实现的愿望。由于各人的素质、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对职业理想的追求也有不同的目标或不同的层次,然而,客观社会是有自身的结构和发展秩序的,因而个人的职业理想不可能完全的、一次性的在客观社会中获得实现,需要根据发展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例如:在国家处在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人们职业理想的选择及其实现往往有较大的张力,而当经济发展处于调整时期,二者的矛盾则相对突出。因此职业理想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关键在于主体是否能自觉地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调整自己,这种调整并不一定是职业更换,也表现力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社会的需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所以个体的职业追求与社会需要的矛盾便处在一个无限变化的过程中。

理想要变成现实,道路不是笔直平坦的;中间会有曲折坎坷,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出现挫折和反复时,不能心灰意冷,而应当继续奋斗拼搏,为实现理想面努力。有些人看到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有矛盾或看到现实生活中一些丑恶和不合理的现象,就拿完美的理想来对比,从而产生了怀疑、动摇,这是不应该的;有的人因此悲观失望,甚至走上邪路,走上绝路,更是非常错误的。意志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元素。

第三,共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任何理想的实现,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都要经历艰苦奋斗的过程,离开了艰苦奋斗,再好的理想也无法实现。

现阶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与一些经济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经济文化仍然是落后的。虽然我国从总体经济实力来讲,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还排在后面。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物质产品还不丰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还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还不富裕,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要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需要全国人民的长期艰苦奋斗。

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宏伟的工程,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世界上尚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奋斗、探索。青年学生要勇于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努力学习,为共同的理想建功立业。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职业理想建立在共同理想的基础上,并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为实现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一)职业和职业理想

自从人类有了社会分工以后,就有了职业和职业类别。在人们理想的花园里,因而才有一束是职业理想的鲜花。所谓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对从事某一工作之后,对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与追求。职业理想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其一,职业理想的朦胧阶段:一般为儿童时期,尚未自觉思考未来的具体职业,只是处于混沌朦胧状态,充满天真烂漫的色彩,带有明显的模仿性。

其二,职业理想的幻想阶段:这一时期一般为少年时期。幻想将来成为所喜爱职业的人物,此时的职业理想受具体形象影响很大,常有明显的模仿与崇拜。

其三,职业理想的选择阶段:包括少年时期和大部分青年期,从兴趣、能力、价值观念出发选择职业,职业理想初步形成,但仍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