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感悟篇
11030700000013

第13章 感受青春(6)

有一次,我在巴黎的香舍丽榭驾车,前面是绿灯,但几线大道的汽车完全停顿,整个交通都僵在那里,我觉得奇怪,心里也不耐烦,于是就按起车喇叭来,前面一辆汽车的驾驶人,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对我怒目而视。

我觉得我虽不应该按喇叭,但前面既然是绿灯,没有理由不开车的,所以我也怒目而视,并指指绿灯。

没想到那个驾驶员更怒了,他用手指指绿灯交叉口的路中心,大声说:“小兄弟,你没有看见吗?难道你没有经历过浪漫的青春吗?”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在交叉的路口,正有一对紧抱热吻的情侣。说真的,你还急着赶路做什么?难道你真没有浪漫过,青春过吗?

我想,天下最美的事情,大概就只有接吻了。

有一次,另有一个场面令我感动。

布鲁塞尔市中心有一个名叫“大广场”的广场,其实那个广场并不大,倒是四周一些13或16世纪的建筑,非常吸引人,不过建筑已经是灰蒙蒙的,有些风蚀斑驳,金碧辉煌已经不再闪亮,只是建筑细腻,年代久远,颇有思古的苍凉与历史的温馨。

这是一个观光客云集的广场,有几个带篷的咖啡座,我就在其中。忽然,雨来了,大滴大滴的雨从空中垂落,在那古老庄静的建筑前,形成了条条雨丝,有些从那古老的屋顶上滑落,非常美,但雨丝太密了,所有的游客都四处奔散,我在蓬下,也留不住,只好走进咖啡店中,隔着咖啡屋那层古老的玻璃窗,眺望这欧洲最古老的广场。

游客已经散尽了,但广场中还有两个人:一个年轻的男孩和一个年轻的女孩,他们无视紧密的雨丝,也无视咖啡屋里的眼睛,他们在雨里拥抱,在雨里接吻。我几乎看见他们翕动的嘴唇,传着无数的甜情蜜意与浪漫。他们的头发湿了,他们的衣服也已经湿了,他们的伞,也在雨中随风而去,只有那紧紧的唇,贴在一起,连接在一起。古老的建筑和我的视线,紧紧地粘在一起。

我凝望着他们,觉得这阵雨、这对恋人、这片青春、这片浪漫很美很美,像一首诗,也像一首歌。

青春很美,很浪漫,有时我们只要稍微把握一下,就可以浪漫地生活。

大学二年级时,楼上的女生宿舍里,常会有人倒下一些不三不四的脏水,我们很气,几次交涉不行,只好也来采取行动。比如,当她们的内衣内裤掉在我们窗台上时,我们就把它串起来,挂在外面示众。上面的芳邻来讨东西,我们不理,然后暗自好笑。

可是,有一天晚上熄灯之后,突然听到外面有东西敲打窗玻璃的声音,推窗一看,是上面吊下来两个鼓囊囊的袋子,我们象小时候捡台湾那边用气球飘送过来的礼物一样,警惕地打开袋子,才发现是一些软糖和高级饼干,还附了一张“宣传品”——

“下面的弟兄们,我们和好吧!请吃我们的甜点,然后唱歌,并把不该收留的东西送回我们……”

那一夜,我们感到非常快乐。虽然没有月亮,我们便点蜡烛分享那份浪漫。这以后,我们成为友好宿舍,经常有妙趣横生的活动。

罗曼·罗兰说过这么一句话:“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不仅能创造财富,还可以创造美和新生活,适当诗化生活一些细节,是很重要的。人们一般买不起名画,但可以用一些鸡尾草、芦花简单地修饰自己的墙壁,画面也许简单,但却有味道。

戴着锁链的跳舞是苦的,没有浪花的海水是死的,平平淡淡的青春是乏味的。生活生活,生动活泼,青春青春,浪漫之旅,它们需要你的不断地创造,不断地丰富,你更会拥有一个斑驳的色彩,丰富的情趣,无穷的韵味的浪漫之旅!

十五、读健康有益的书

习惯大多来自于家庭中的培养,在家庭中,培养求知的习惯,形成读书的志趣,这些习惯和志趣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我认识一家人,其父母子女,相约于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为读书或别的自修之用。晚饭方罢,他们共同休息或交谈,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或游戏,尽情欢娱。一小时之后,是临到读书的时候了,此时他们各就各位,静默到连细针坠地都能听得见,或读书,或写文章,或是别的自修,假使有一人觉得不适意,不高兴,没兴趣读书,他至少也沉默不语,不去打扰其他人。

在他们中间,是有着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意志——读书。凡是分散注意力,打断心思,使他们心不在焉的一切,都已被防止、避免。就事实而论,一个小时的聚精会神,毫无干扰地读书,其效率确是要大于常被打断,一心二用的两三个小时的读书。

读书应提倡人们读那些健康有益的书。各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职业或口味选读一些书是很自然的,但重点应该选择那些有利于修身养性,有利于掌握某项专业知识,有利于生活和事业方面的书去读,那才算是高品位的读者。当然,有关恬适淡泊,花鸟鱼虫之类的消遣性书籍,如有兴趣也不妨一读。不过,对诸如色情凶杀、坑人奇招、迷信荒诞一类的书还是不读为好。别忘了:读书,读成学士、博士的大有人在;读出发明创造,自学成才的也比比皆是;而读书读成愚顽痴呆,流氓无赖的也时有所闻。可见,读什么样的书,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香港首富李嘉诚,没有高学历,也没受过正规教育,从小由于生活所迫,他很早就开始了自我谋生之路,那么他的成功与知识无关系吗?让我们听听李嘉诚自己是如何说的。

有一次,当记者问到他如何掌控和管理那巨大的集团,又怎样推动这个王国长久前进时,他的问答是:依靠知识。言语响亮,掷地有声。

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年轻人:知识决定命运。

李先生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至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看书。当追问他前一天晚上看的是什么书时,他说,我昨天晚上看的是关于资讯科技前景研究的书,我相信这个行业发展会非常快,未来两三年里,电影、电视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电话中显示出来。我比较喜欢科技、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书籍,最近对网络资讯也比较感兴趣。那么,日理万机的他又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呢?李老先生坦言:每天清早不到6点就起床了,打高尔夫球运动一个半小时;白天工作、开会;晚上睡觉前是铁定的看书时间。

在知识经济时代,所有的经济力量莫不依赖于知识,产生于知识。市场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发展到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劳动生产率的说法已经日益过时,而“知识生产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知识是众多要素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力量,对此每个人都应该毫不怀疑,并鼓起追求知识的狂热信念。

许多人也在抱怨没有读书的时间。然而如果你能把你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系统化些,必可以得到不少的空闲时间。“秩序”、“系统”最能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做事,必须力求秩序化、系统化,以便留出一点时间,用之于“自我改进”与延长生命——读书。

大多数人都肯在自己所心爱的事上,留出相当的时间来。假使你真是有求知之饥渴,读书之热望,你总会找出时间来的。人只患无志耳,何患无时?

十六、知识是民族的基石

读书对于一个人成才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往往惊叹于日本人在贫瘠的海岛上,忍受着战败国的伤痛和羞辱,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以经济大国的地位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如果探求一下他们成功的根本原因则与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狭小的岛国,贫乏的矿产资源,使日本国民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同时也正是这种“危机文明”刺激了他们开发智力资源的热情。尊重知识,重视人“智能矿”的开发,成为日本民族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