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胃肠道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11028200000004

第4章 基础知识(4)

5.溶菌酶学说

溶菌酶是一种溶解黏液的酶,其浓度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大量增加,而在痊愈时降低,故认为此酶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过渡形成,使结肠失去黏液保护作用,而形成了便于细胞侵袭的局部环境。

6.遗传因素

欧美的家族发病率和种族间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以及本病与某些HLA的关联性,均与支持和遗传因素有关。

总之,上述有关因素中,任何一种单独存在都不足以致病,也不能使病情病势急转多变,因此,目前认为本病是受到免疫遗传影响的宿主反应及外源性刺激交互作用而发生的多因素疾病。

本病以20~40岁年龄者居多,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本病欧美国家发病率高,患病率40/10万~100/10万,发病率3/10万~11.5/10万,国内尚未见精确统计报道,但近年似有增多趋势。

中医学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致泻,以暑、湿、寒、热较为常见。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因脾恶湿而喜燥,外感湿邪,最易困阻脾土,脾失健运,水谷混杂而下,以致发生泄泻。

2.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

3.情志失调脾气素虚,或原有食滞,或本有湿阻,但未至发病,复因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成泄泻。

4.脾胃虚弱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因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因虚弱则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水反成湿,谷反成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5.本病不只是结肠局部的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与脏腑功能障碍,阴阳平衡失调关系密切。也有学者认为气血淤滞在本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原因影响脾运化水谷精及水湿,肠道传导水湿及饮食代谢物的功能,导致泄下黏液、脓血便。

病理

基本病理改变为:腺体排列紊乱,基底膜断裂或消失;各种炎症性细胞浸润;隐窝脓肿形成;黏膜下水肿及纤维化;再生和修复。由于病期不同,组织病理所见也不尽相同。

十六、便秘的病因

便秘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主要是粪便在肠腔内滞留过久,内容物的水分过少,粪便过于干燥坚硬,以致不易排出。正常人食物经过胃肠道消化剩下的残渣到达直肠约需24~48小时,若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就可视为便秘。当肠道受刺激不足,腹壁交感神经作用过强,肌肉紧张,因收缩而狭窄,大便难以通过,或因精神郁闷,大便干燥,色深而不畅,直肠疼痛,便时困难;有时由于饮食不当,脂肪过少,缺乏水分,膳食中纤维少,食物过于精细,也有因年老体弱、膈肌、腹肌、****肌肉萎缩,以及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结肠癌、直肠癌和营养不良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都能引起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不尽相同,由于结肠功能的差别,多数人每日应排便1次,也有少数每周仅排便2~3次,另也有少数人1天要排2~3次正常大便,因此,须根据本人排便习惯,排便是否困难及症状等才能判断。

1.饮食性因素进食量过少,食品过于精细,长期缺乏食物纤维及维生素B1;或因食欲差,进食量少,对肠黏膜刺激不足,得不到大脑皮质与神经中枢的调节,不能产生便意而引起便秘。还因饮水不足,饮食缺乏脂肪,长期坐着工作,缺乏运动等导致无力型便秘。

2.精神性因素由于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精神紧张,诸如长途旅行等未能按时排便,往往引起单纯性便秘。

3.器质性病变直肠炎、痔疮、肛裂、****痉挛、****炎性或手术后狭窄可影响排便而出现便秘;良性、恶性肿瘤,肠梗阻,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炎症,如肠结核、肠粘连、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先天性巨结肠症、硬皮病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减退症、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均可影响粪便的推进机制而造成便秘。

4.肌力减退由于排便动力缺乏,如横膈、腹壁或骨盆底鄙肌肉松弛无力,肠壁平滑肌、肛提肌、膈肌收缩无力、老年体弱、多次妊娠、肥胖、久病体虚、营养不良、肠麻痹等,均可导致肌张力减退使排便困难而出现便秘。

5.神经因素长期使用泻剂,调味品或吸烟过多,过多摄入粗糙食物和饮用浓茶、咖啡和酒,引起神经功能失调,肠壁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造成肠壁痉挛,肌肉紧张收缩致使肠腔狭窄,大便难于通过而产生痉挛性便秘。

十七、肛裂的病因

长期便秘的患者,粪便干硬,大便时用力过猛,可撕裂肛管皮肤,反复损伤可裂伤全层皮肤,经久不愈,继发感染,溃疡,少数的肛裂由肛窦炎向下蔓延而形成皮下脓肿,破溃成为慢性溃疡。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管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排便时****后方承受压力较大,故后正中处易受损伤。急性肛裂发病时间短,裂口新鲜、整齐、底浅、色红、逐渐形成瘢痕。慢性肛裂病程长,复发作,底深不整齐,较硬、肉芽灰白。

十八、痔疮的病因

痔疮是直肠下段、****的痔静脉丛发生曲张和淤血而形成的一种慢性肛肠疾病,通常分为内痔、外痔和内外混合痔3种。由于长期便秘,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因久泻、久坐、久蹲、长久负重、久忍大便、妇女临产用力过大等原因,造成脉络阻滞,淤血湿热下注****所致。发病时常表现为大便出血、疼痛、痔核脱出不易回复等症状。本病起因很多,可因长期便秘、湿热内盛或进食肥甘、煎炸熏烤、辛辣等食物及烈酒引起。

十九、肠胃激惹综合证的病因

肠易激惹综合征是肠道原发性自体免疫性疾病。过去称之为“过敏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等,实际上本病并非局部感染,功能紊乱也不仅限于结肠。情绪波动常诱发或加重本病症状。患者大多有神经症倾向和持续存在的心理矛盾,诊断时要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本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据有关学者统计,在一般门诊中,要占胃肠道疾病的30%~50%,只是症状有轻有重罢了,一般多见于中、青年。根据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可分3大类型:①腹泻型:发病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有较多黏液,甚至全为黏液。②便秘型:以腹部疼痛和便秘为主要表现,通常大便常呈粒状,且包有黏液。③腹泻、便秘交替型:即有时腹泻、有时便秘。各型均伴有腹痛、腹胀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以下因素可能与病因有关:

1.遗传因素很多患者从童年开始即有过敏结肠,并常有家族史,说明与遗传有关。

2.胃肠道激素与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3.胃肠反射过敏结肠患者饭后的胃肠反射较正常人增强,表现为肠壁肌张力增高,蠕动增强。临床表现为饭后急于排便。

4.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纤维素对肠管的运动有重要作用,对肠内容物的渗透压有重要影响。食物中含纤维素少,在肠管内通过缓慢,粪便量少;反之,食物中含纤维素量多,则在肠管内通过加快,粪便量也多。

5.药物泻药常可引起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其他药物也可引起结肠高度过敏。饮用大量的咖啡,可因咖啡的大量摄入而发生结肠过敏,有些药物可加重过敏结肠的症状。如毛地黄、奎尼丁、普萘洛尔及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如肼苯哒嗪和利血平等。

6.情绪因素情绪与过敏结肠有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激动可引起结肠张力增加。有的学生在紧张的考试时发生过敏结肠症状。情绪是加剧过敏结肠的因素,但不是原发因素。有些情绪激动的当时并不发生作用,但在其后平静状态时却出现了过敏结肠症状。

7.结肠动力变化近年来,用肌电图检查方法对结肠动力进行研究,发现过敏结肠患者肌电图波的频率与正常人不同。

二十、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

神经性厌食症又名精神性厌食症,属精神性的进食障碍,以故意节食致体重减轻为特征。国外报道,12~18岁女性的患病率为0。5%~1%。接近该组诊断标准的“准患者”较多,且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国内患病率相对较低。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有关的病因假设较多,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均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患者的同胞姐妹中,同病者有6%~10%,远高于正常人群的预期患病率。说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患者有严重的体温调节障碍和月经紊乱,提示在丘脑损害可能是本病的生物学基础。患者的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且对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的反应异常。治疗后虽体重恢复正常,有些患者仍无正常的月经周期变化。这些均说明患者存在丘脑一垂体系统的功能障碍,只是这些尚未得到尸体解剖研究的证实。本症患者存在体象障碍,其心理发育、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婴幼儿期有饮食问题。②患者的父母过于关注饮食。③家庭关系影响了儿童期自我认同的发展,有人认为厌食是向儿童期退行的表现,是对青少年期情绪问题的回避。

二十一、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多见于青壮年,老年人和婴幼儿则较少见。早期诊治,恢复顺利,少数因临床表现多变而误诊、并发症较多且较严重。

1.急性阑尾炎的病因急性阑尾炎的致病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类杆菌等,原已生存于阑尾腔内。其发病除全身抵抗力下降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阑尾腔梗阻是阑尾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阑尾管腔细长,弯曲、腔窄、单向开口很小,而肠蠕动极慢,以致阑尾管腔极易堵塞而发生炎症。常见为粪石、食物碎块、寄生虫(蛔虫等)以及肿瘤异物等。

(2)细菌感染。阑尾腔内存在的细菌可经破溃的黏膜侵入阑尾壁层而引起急性炎症。细菌也可经血循环及淋巴途径列达阑尾壁层淋巴组织内发生炎症。

(3)阑尾腔外的纤维条索、肿瘤压迫等也会造成阑尾腔梗阻。

(4)神经反射。因生活环境的改变,胃肠功能障碍等因素,使受神经支配的阑尾肌肉和血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加重了阑尾腔的梗阻及血运障碍而引起炎症。

(5)阑尾系膜短,阑尾扭曲。当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时。阑尾蠕动会反射性地减弱、变慢,从而造成阑尾梗阻,此时细菌侵入管壁便会引起炎症。

二十二、慢性阑尾炎的病因、分类及病因

大多数慢性阑尾炎是急性阑尾炎消退后遗留下来的病变。在急性阑尾炎发作时,如当时炎症较轻。症状可很快消失,但数周后阑尾的炎症可转为慢性。在黏膜和浆肌层可见到以淋巴细胞和嗜伊红细胞为主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替代了急性炎症时的多形核白细胞,还可见到阑尾管壁中有异物巨细胞。此外,阑尾因纤维组织增生,脂肪增加,管壁变厚,甚至管腔狭窄或闭塞。这些病变妨碍阑尾排空,压迫阑尾壁内神经末梢而产生疼痛等症状。少数慢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腔内有粪石、谷粒、虫卵等异物;或先天性扭曲、粘连、淋巴滤泡过度增生,致使管腔变狭,发生慢性炎症变化。

1.慢性阑尾炎的分类临床上将慢性阑尾炎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1)原发性慢性阑尾炎:其特点为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病程持续较长,几个月到几年。病初无急性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

(2)继发性慢性阑尾炎:特点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久治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

2.慢性阑尾炎的病理慢性阑尾炎肉眼观察可有各种表现,镜下可见阑尾各层有淋巴细胞浸润。

(1)阑尾细长呈蜷曲、折叠及纠搭状,使阑尾的排空受阻。阑尾及其系膜与周围组织和器官有不同程度的粘连。

(2)阑尾壁增厚,管径粗细不均匀,部分管腔呈狭窄状,有时相当一段远端管腔完全闭塞而呈条索状。

(3)阑尾腔内有粪石、异物阻塞,阑尾浆膜血管明显增多而清晰。

二十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和(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主要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继发性食管蠕动障碍是使食管炎持续存在并加重的因素。本病可单独存在或与食管裂孔疝并存,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老年人常见。

病因

一般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有化学性刺激作用的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的远端产生炎症性的改变。实验发现,正常人也有胃一食管反流的现象,但却没何临床上的任何表现。一般是进餐或饭后的反流较多;白天较多见;当反流长期存在。不断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炎症,就会发展成为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因为:①饮食不节,多食辛辣燥热之品,或因过食生冷油腻不洁食物,以致胃失和降。②情志失调,思虑不解,郁怒难伸,以敛影响肝脾两脏的功能。③感受外邪,由于感受风寒暑湿火热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脏俯,胃失和降。水谷随气逆向上而发生本病。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痰瘀互结。阻于食管,发生本病。

二十四、食管裂孔疝的病因

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囊经松弛的膈食管裂孔凸入胸腔的疾病。可分为3种类型:①滑动型:为贲门前区胃底部随膈下食管、贲门疝入胸腔,可反复疝入和退回腹腔。②食管旁型:只部分胃底疝入胸腔而膈下食管及贲门仍在膈下。③混合型:除食管贲门疝人外,部分胃底与食管并行疝入胸腔。三型中以滑动型最为常见。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①食管裂孔松弛增宽。②腹内压力增高。食管裂孔增宽可以是先天性,但更多是由于年龄增大,膈-食管膜弹力组织萎缩,食管周围韧带松弛所引起。妊娠、肥胖、大量腹水、巨人腹内肿瘤、慢性便秘及剧烈咳嗽等均可使腹腔压力增高而诱发裂孔疝。此外,食管炎症、溃疡、肿瘤浸润及手术等引起食管缩短也可以造成食管裂孔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