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会应变
10992400000005

第5章 《易经》与变通(2)

一个人面对流言蜚语,他究竟采取什么观点去看待呢?《左传》说:“如果自己心灵纯洁无邪,何必担心流言蜚语呢!”《论语》也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义,何必在乎别人怎么说呢?”这些话说得很有道理,堪称做工人的经典之言。但有人却说:“谎言说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又说:“众口铄金,诋毁的言论积累得多了,连金子也要被熔化;谗言诬语多了,连人的骨头也能被磨碎。羽毛虽轻,但积累得多了也能把小船压沉;极轻的东西如果聚在一块儿太多,也能把车轴压断。”这话说得十分深刻,确实是人情练达之言。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应该安守贫困而节操不改,小人则一处于贫困地就恣意妄为。《易经》中却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司马迁也说:“什么小人君子,什么仁义道德?对自己有好处就是仁义道德;自己变通成功就是正人君子。成功者是诸侯,失败者才是小人,才是贼。”

每每面对两种情况,人们可能不知如何选择自己的去向。《易经》的总精神却明确指明,人们要审时度势,适应当时的情况做出选择。这种选择,靠的就是《易经》一贯崇尚的人类思维。

(第四节)、 幸运和灾祸是紧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祸与福不取决于上天和别人,只取决于自己,取决于自己的应变能力。自己有了钱,生活发生了变化,那么,你就要有能力去应对这种变化。能应对这一变化,钱就会给你带来幸福;不会应对这一变化,钱就能给你带来祸。所以,一个人如果有应变能力,善于变通,他常常能因祸得福;而一个人缺少应变能力,不善于变通,他往往又会因福取祸。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正像拉罗什福科在《道德箴言录》中所说:“幸福后面是灾祸,灾祸后面是幸福。”然而,不管是祸还是福,只要我们拥有了变通的能力,我们就可以趋福避祸,让幸福留下来,让灾祸远离开。

我十分欣赏曾国藩的一句话:

“无功而受禄必有奇祸。”

这句话十分精妙。一个人要获得一定的成功,达到一定的职位,都必须经过一定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它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有能力去接受即将获得的成功。然而,现实生活中恰恰有不少人希望省掉这一辛苦努力的过程而直接获得成功。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一个人突然拥有了一百万和一个人通过努力挣了一百万,这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也许有人会问:“不都是一百万吗?钱难道还有差别?”也有人会想:“谁管那么多呢!只要有一百万,怎样都行!”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一个通过努力挣了一百万,就证明此人有能力去控制这一百万,有能力去运用这一百万,这一百万在他们手中极有可能变成二百万,甚至一千万。而突然得到一百万的人,由于他省略了艰苦努力这个过程,他控制一百万的能力还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因此,一百万在他的手里极有可能很快消失,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也许有人不服,心里会想:“我把这一百万藏起来不花,或者放在银行里吃利息,这样一百万就不会失去了。”我不得不说持这一观点的人想法不错,但却不符合实际,除非这一百万是非法所得,花了就要掉脑袋。一般来说,一个人平时粗茶淡饭对应的是自己低微的收,而此时有了一百万,情况发生了变化,人的心态自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低收入时,你可以粗茶淡饭;有了一百万时,你便不甘心如此了。如果你执意坚持粗茶淡饭,那么,我敢肯定你的心理上一定会十分不平衡,十分别扭,十分压抑。时间一长,心理就会出问题。倘若,话说到这里,仍有人说:“我既可以有一百万,又可以粗茶淡饭,还可以不受压抑!”那么,我敢说,其实这种人己超越了自我了,此时的一百万对他来说己没有任何意义了,他大可将这一百万送给别人。

“鸿福总伴随着大祸。”一个人突然暴富,没有经过一个锻炼应变能力的过程,他就会对生活的突然变化失去控制,他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对待这一变化。美国有一个人, 一天,他突然中了大奖,获得了一千万美元。据统计,一个人在美国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只需要二百万美元,一千万对这个中奖者来说已经绰绰有余。然而,这个人却没有应变这一生活变化的能力,他的生活开始奢侈起来了。这还不算,更糟糕的是,这时有许多人找上门来要求与他合伙经营生意或投资股票。生活的突变使他丧失了理性的判断,他决定像别的富翁一样有所作为,于是投资了股票。他本来就对股票生意一窍不通,股票行情的变化大大超过了他的应付能力,他很快赔了钱。越赔心里越不服气;越不服气就越赔。结果,只不过几年时间,他就变得一贫如洗。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他还不具备控制这一千万美元的能力。

由此,我们便引出了一个十分有趣,但又十分严肃的话题,这就是能力与运气。

我常常说一句话:不要把运气当作能力用;也不要把能力当运气使。把运气当成能力的人常常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常常会忘乎所以、目中无人,因而,他们的成功是虚假的、不真实的,最终也是不会长久的。而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能正确看待运气与能力的人。我有一位朋友,下海十多年了,干了很多行、吃了许多苦,也未见成功。最后他重操旧业,干起了建筑装修。今年,我们见面谈起做生意的体会,他说:“咱们朋友这么多年了,不瞒你说,我下海十多年,一直都没有挣到钱,直到去年,我才挣了第一个一百万。你不知道,年终时,我拿着这一百万,反自己关在家里,整整呆坐了一天,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最后,我哭了!”多么不容易的一百万!他奋斗了十年,吃尽了常人没吃过的苦,忍受了常人没有忍受过的压力。然而,他的一百万是真实的一百万是靠自己能力挣来的一百万。一百万仅仅是一个数字,在这个数字之下却潜藏着他风雨十年锻炼出来的能力,而这能力是一百万根本无法买来的。有了这一能力,他就能不断地发展,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前不久,我与这位朋友通电话长聊了一次。现在他的生意十分红火,今年己挣了二百万,估计全年能过三百万。他对我说,真奇怪,前几年自己运气总不好,今年的运气却特别的好。看来我的朋友就是一位能正确看待运气与能力的人。他不会将运气当成能力来用,他还会继续成功!正如培根所说:“骤然而来的幸运只会造就躁动者,而经过磨练后的幸运却造就干材”。

(第五节)、变卦与幸福

世界著名文学家萧伯纳说:“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有这样一个故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本科生,聪明而且颇有胆量。毕业后没经过多少锻炼,可以说靠运气打了一个擦边球,一夜暴富了起来,仅23岁的他就拥有了几百万财产。然而,可惜的是他暴发得太快了,还没来得及锻炼出驾驭这几百万财产的能力,因此,他变得狂妄起来,认为自己有钱便可摆平一切。于是,他目中无人,对一些关系单位趾高气昂,结果有人恼怒了,你不就打擦过球富起来的吗?那么,好吧!我就要请有关机构来查一查你。一查,果然查出了问题。此时,这位聪明的年轻人才发现大势不妙,但己悔之晚矣。最后,他蹲进了监狱,据说判了一个死缓。

因此,我常常对亲戚朋友们说:“挣钱不急,急的应该是能力。”这能力不是别的,就是变通。人一旦拥有变通的能力,钱自然会来;人如果没有这一能力,钱来了还去。据说,美国曾经对二十几年来中过大奖的人进行了一番追踪调查,结果颇为令人震惊:这些一夜之间曾经拥有了上千万美元的人,二十年后几乎全都一贫如洗,有的甚至死于非命。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因偶然的成功而失去了锻炼变通能力的过程。所以没有战胜困难、没有负过重荷的人不会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而没有经过努力就获得的成功也一定是非常不牢靠的、很容易就失去的成功。

有的人因变卦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还有发生在香港的故事。一个人穷困潦倒,沦落为乞丐。虽然他以乞讨为生,终日与跳蚤为伍,但是,他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仍在寻求变通的途径。一天晚上,他睡在大街的一个角落里,正巧旁边有一张破报纸,便顺手拾了起来,借着昏暗的街头灯光漫无目的的读起来。读着读着他兴奋起来了。原来,令他兴奋的是报纸中的一条小广告,登这则广告的是一家英国科研机构,这家科研机构正在进行一种科学实验,长期需要大量跳蚤,但英国人很爱干净,身上哪有跳蚤。最后,这家科研机构把广告登在香港报纸上。然而,这个广告却被这位乞丐看见了。跳蚤?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东西了。于是,乞丐很容易便弄到了一些跳蚤,他按照广告地址将跳蚤卖给了这家科研机构的代理商,小小地发了一笔。但他并不满足,他除了从同行身上搜集跳蚤之外,还开始自己养殖。渐渐地他养殖的跳蚤越来越多,卖的钱也越来越多。最后,他成了一个富翁。

这故事确实很传奇,但是生活往往就是由这些传奇故事组成的,每一个人的成功故事都是一个传奇。死灰都能复燃,何况一个不死心的人?因此,只要人愿意变通、善于变通,成功终究会实现。

我们讲了一些由穷变富的故事,这并不意味着穷人就一定可以变得富有,而富人就一定会变得贫穷。穷人也可以变得更穷,同样富人也可以变得更富。这里面最最重要的就是你想不想变通、能不能变通、善不善变通。

(第六节) 变卦之外的

即使不通《易经》人们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变卦的存在。变化客观存在,变卦就相应存在。

有一个关于庄子的故事,人们常常用这个故事来论证庄子的圆滑和善辩。其实,这些人误解了庄子,庄子是非常真诚的,他以真诚之心讲述了一个变通的真理。

一天,庄子和弟子一道去一位朋友家做客。途中,他们看见人们纷纷在砍伐一些大树。弟子是一位非常聪明的人,看着看着,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人们砍伐的都是树干直的大树,而那些树干不直的歪脖子树却被留了下来。为什么这些歪脖子树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笔直的树却遭夭折呢?这些对做人又有哪些启迪呢?于是弟子向教师讨教。庄子回答道:“人啊,人!他就像这树一样,树有材可用就要被砍伐,人一旦有才可用,就容易遭到嫉妒和诽谤,也就不容易颐养天年。”弟子回味着老师的话,深感意义深远,他牢记住了这一道理。到了朋友家,庄子驾到,蓬荜增辉,朋友自然要好好款待他们师徒一番,于是主人吩咐下去,杀鸡待客。过了一会儿,仆人回来了,他问主人:“家里现在有两只鸡,一只鸡会叫鸣,一只鸡不会叫鸣。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脱口而出:“会叫的鸡能报时,有用,当然是杀那只没有用的鸡。”弟子听完的话,不由得困惑起来,刚才老师还讲树因为有用才遭砍伐、因为无用才得以生存为何这鸡却因为无用而遭杀、因为有用而活下来呢?那么,我们到底是做一个无用的人呢?还是去做一个有用有才的人呢?弟子满脸惶惑地请教庄子。庄子答道:“做人啊,应该在才与不才之间!”庄子这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就应该既有才华又没有才华。换一句话说,就是做人要善于变通,该有才华时,君子当仁不让,一定要显示出自己才华横溢;不该有才华时,一定要收敛,一定不要锋芒毕露。只有这样,人才能既保护自己,又达到了目的。

庄子的这个故事无疑是深刻的,它的深刻就在于变通。万事无定规,惟有变通行。世上的事情岂止才与不才需要变通,几乎所有的事都需要变通,都应该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