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10990000000028

第28章 小儿腹泻(2)

【功效】 温中燥湿。

【用途】 适用于寒湿中阻之腹胀泻泄。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1~2次即愈。

干姜止泻散

【组成】 干姜3克,白胡椒10粒,五倍子2克,石榴皮10克。

【制法】 用以上4味共研细末,温开水调为糊状,备用。

【功效】 温中涩肠。

【用途】 适用于小儿泄泻,大便稀薄,日久不愈,纳呆肢冷。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肉桂苍术散

【组成】 肉桂、苍术各等份。

【制法】 取以上2味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2克,用唾液调和,备用。

【功效】 温中燥湿,健脾止泻。

【用途】 适用于寒湿阻滞之小儿腹泻。

【用法】 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并可同时配合艾条温灸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朴硝苍术散

【组成】 朴硝、苍术各等份。

【制法】 将以上2味分别研细末,备用。

【功效】 燥湿健脾,消积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食积引起的腹泻大便腐臭、口臭纳呆、苔白腻者。

【用法】 将朴硝60~120克置于腹部,用绷带包扎,6~12小时后取下。再将苍术2克用唾液调和,填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一般2~3次即愈。

车前肉桂散

【组成】 车前子、肉桂各适量。

【制法】 把以上2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温中散寒,渗湿止泻。

【用途】 适用于寒湿腹泻、大便清稀如水样。

【用法】 将药末填敷于脐中,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

三黄粉

【组成】 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大蒜汁适量。

【制法】 将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每次药末5克,用大蒜汁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燥湿止泻,泻火解毒。

【用途】 适用于湿热泻痢、赤白相兼、肛门灼痛。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3天为一个疗程。

丁香肉桂车前散

【组成】 丁香1克,肉桂2克,车前子3克。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温中散寒,渗湿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脾虚泄泻,症见消瘦纳呆、大便稀薄如水样、苔白滑、脉细弱。

【用法】 每次取药末2克置于脐中,然后用加热之膏药覆盖,每隔2天换药1次。

五倍枯矾膏

【组成】 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黄蜡30克。

【制法】 取以上前2味共研极细末,再将黄蜡置于小锅内,加温溶化,然后加入药末,边加入边搅匀,待凉备用。

【功效】 涩肠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久泻不止。

【用法】 洗净脐孔,取药膏1克置于胶布,用小火化开药膏,贴于脐眼上,并热敷双足,每日换药1次。

川椒麝香膏

【组成】 川椒适量,麝香膏1张。

【制法】 以上前1味研为细末,备用。

【功效】 温中止痛,暖脾止泻。

【用途】 适用于脘腹冷痛、脾虚便溏。

【用法】 将川椒敷于患儿脐孔中,然后再贴麝香膏,以绷带固定,24小时后如果没有好转可换贴1次。

热泻散

【组成】 黄连10克,黄芩15克,砂仁6克,薏苡仁6克,焦山楂20克,五倍子5克,陈醋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6味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1克,用陈醋调成糊状。

【功效】 清热燥湿,涩肠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腹泻日久不愈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2次见效。

温泻散

【组成】 吴茱萸60克,苍术70克,白胡椒20克,肉桂30克,枯矾30克,陈醋适量。

【制法】 用以上前5味分别研为细末,混匀后过筛,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5克,用陈醋调成糊状。

【功效】 温中化湿止泻。

【用途】 适用于寒湿腹泻。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麝香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

丁桂藿椒散

【组成】 丁香2克,肉桂2克,藿香3克,白胡椒4克。

【制法】 取以上4味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1~3克,水调为糊状,备用。

【功效】 温中止泻。

【用途】 适用于寒湿泄泻。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消化散

【组成】 吴茱萸5克,肉桂5克,木香5克,公丁香4克,地榆4克。

【制法】 将以上5味共研细末,备用。

【功效】 燥湿止泻,温中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泄泻便溏,腹满冷痛,食欲不振,形寒肢冷。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48小时换药1次,连用2~4次。

止泻散

【组成】 吴茱萸30克,公丁香30克,肉桂15克,广木香10克,炒车前子10克,胡椒粉10克,五倍子10克,食醋适量。

【制法】 把以上前7味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2克,用醋调成饼状。

【功效】 温中止泻。

【用途】 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泻腹痛。

【用法】 贴敷于脐部,然后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止泻膏

【组成】 炒苍术10克,车前子10克,云苓10克,煨诃子10克,炒薏苡仁10克,吴茱萸6克,丁香6克,胡椒6克,炒山楂6克。

【制法】 以上9味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用麻油调如花生米大小药丸,备用。

【功效】 健脾消食,化湿止泻。

【用途】 适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慢性腹泻。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香附米酒饼

【组成】 制香附50克,米酒适量。

【制法】 取以上1味研为细末,加入米酒调成干糊状,做成小饼,用消毒纱布包裹,备用。

【功效】 温中和胃,理气疏肝。

【用途】 适用于小儿腹泻。

【用法】 晚上待小儿入睡后将药饼敷于脐部,每次4~6小时;白天用艾条施灸神阙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每次10分钟,每日3次。连用1~3天见效。

马齿苋敷脐方

【组成】 鲜马齿苋适量。

【制法】 把以上1味捣烂,备用。

【功效】 清热解毒。

【用途】 适用于小儿急性腹泻。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伤湿止痛膏敷脐方

【组成】 伤湿止痛膏1张。

【制法】 将伤湿止痛膏剪成4厘米×4厘米见方的小块,备用。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寒湿泄泻、腹痛时作。

【用法】 贴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

白头翁黄连散

【组成】 白头翁15克,黄连10克,白胡椒6克。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2克,加水调成糊状。

【功效】 解毒止痢。

【用途】 适用于小儿泄痢,症见红白相兼、发热、腹胀腹痛。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扁豆葛根车前洗方

【组成】 白扁豆100克,葛根50克,车前草150克。

【制法】 将以上3味加水2000克,煎煮20~30分钟,去渣后倒入盆中,兑入温水,以超过足踝为度,备用。

【功效】 清热利湿。

【用途】 适用于小儿湿热腹泻。

【用法】 保持药液温度在30℃左右,浸泡足部30~60分钟,每日1剂,洗2~3次。

炮姜散醋敷方

【组成】 炮姜3克,吴茱萸5克,炒艾叶5克,砂仁5克,肉豆蔻霜5克,醋适量。

【制法】 将以上前5味共研末,再用醋调匀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温中,散寒,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腹泻。

【用法】 敷于患儿脐部,每日1次。

苦参敷脐方

【组成】 苦参1~2克。

【制法】 取以上1味研为细末,温开水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解毒除湿止泻。

【用途】 适用于小儿泄泻。

【用法】 敷于脐部,外用伤湿止痛膏贴紧,24小时换药1次。

芒硝敷脐方

【组成】 芒硝20克。

【制法】 以上1味研为细末,备用。

【功效】 泻实热,荡积滞。

【用途】 适用于小儿伤食型泄泻。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木香川椒吴萸散

【组成】 木香、川椒、吴茱萸各等份。

【制法】 把以上3味共研细末,用温水调成糊状,备用。

【功效】 温中助阳,和中止泻,散寒止痛。

【用途】 适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型小儿泄泻者。

【用法】 敷于脐部,然后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胡椒姜黄散

【组成】 白胡椒5克,炮干姜5片,雄黄粉1克。

【制法】 用以上3味共研细末,用薄棉花裹如小球,备用。

【功效】 温脾燥湿,温中止痛

【用途】 适用于小儿水泻久不止者。

【用法】 让患儿取卧位,将棉球塞入患儿脐孔,然后用消毒纱布绷带固定。

胡椒艾叶苍术洗方

【组成】 白胡椒10克,艾叶15克,苍术15克,透骨草10克,吴茱萸5克。

【制法】 用以上5味加水适量,煎煮3~4沸,去渣倒入盆内,备用。

【功效】 温脾暖胃,除湿散寒。

【用途】 适用于脾胃虚寒型小儿泄泻。

【用法】 温洗患儿双足15~20分钟,每日浸洗3次,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