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知识博览4
10989400000021

第21章 信息高速公路(8)

方正一度被认为是国内技术“含金量”最高的IT企业。从电子排版系统起家,方正的发迹缘自80年代末国内出版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它的成功证明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同时方正的技术商业化模式一直备受业界关注。作为一家拥有自主技术的企业,方正在其辉煌的成功背后掩盖的一些问题近一段时期来也开始浮现:管理滞后,作为校办企业的产权不清,技术和市场的脱节,等等。引人注目的是,方正也开始了重塑自身的企业再造进程。

成就中国人的骄傲——宏基集团

1976年诞生于台湾省的宏基电脑公司,以“立足全球、结合地缘”的特色,凭借Acer品牌,迅速跃升为全球十大电脑厂商之一。近年,宏基投入巨资于因特网,并以此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宏基集团在内地投资较多,宏基曾为内地市场销量前三名,后有所下降。目前已加大对内地市场投入,但面临与本地厂家和外国厂商竞争的双重压力。近来,宏基意欲进入信息家电领域,其灵魂人物施振荣提出了XC的概念,意欲大展宏图。

中关村的象征——四通集团

1984年,中科院的几位科技人员以5万元的人民币起家创办起四通公司。它是民办的科技实体,也是当时少有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的历史与王安公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发现市场上的微机主要用来文字处理,且使用价格昂贵的微机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大材小用,因此四通公司也像王安公司一样推出了专门针对办公市场的文字处理机。四通的创新之处在于文字处理机的中文化水平绝对领先,四通打字机销售额一度占到公司收入的70%。但巨大的成功使四通没有看到微机的潜力,丧失了一次腾飞的机会。如今四通公司在人事与体制动荡之后进行了改制,并宣布自己已做好充分准备进入网络时代,人们希望这家最早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能够焕发昔日的光彩。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少年时代便才华横溢的“数、理、化”全才在踏入电脑业后就获得了“计算机之父”的美誉,他就是John Von Neuman(冯·诺依曼,1903-1957)。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建立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一般逻辑理论。1945年,诺依曼等人发表了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这份报告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坚实的基础,报告明确规定计算机的五大部件,并用仙农提倡的二进制代替十进制,将程序也当作数据存进了机器内存,以便电脑能自动执行指令,而不用再连接线路,由此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根基。直至今日,虽然电脑频繁地更新换代,种类也五花八门,但其体系结构还是没能离开诺依曼体系,即计算机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计算机都可以统称为“诺依曼”机。这一点足以说明诺依曼对计算机界的伟大贡献。

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

“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的一句话可以说明Alan Turing(阿兰·图灵,1912~1954)的地位:“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只能属于阿兰·图灵”。少年时代的图灵就显示了数学的天赋,在22岁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院的研究员。1936年,他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被称为是阐明现代电脑原理的开山之作,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1950年,他的另一篇令世人震惊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诞生了,图灵因此获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称号。为纪念图灵为现代计算机所做出的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了“图灵奖”。这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所授予的最高奖项,被喻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软件天才——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在1975年创办了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微软公司,那时他19岁,大学还没毕业。开始时只是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盖茨看准了一个好机会,以收取较低版税的方式战胜了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盖茨领导自己的公司开发出了行满天下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中的Win95以上的版本都捆绑了IE浏览器。盖茨并不满足于占领操作系统,而是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发展了MSoffice软件,还开发了Windows NT这样的操作系统,现在也同样取得了成功。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他创造了世纪的神话。

硅谷之父——休利特、帕卡德

在一次野营和钓鱼的活动中,这两个斯坦佛大学的同学发现他们对很多事物的见解是如此相似而成为好朋友,并合作终身。1939年,他们在加州Palo Alto市Addison大道367号的一间汽车房,以538美元作为启动资金,创立一个公司,并以掷硬币决定“排名”先后的方式确定了公司的名称Hewlett-Packard。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合作得天衣无缝,一静一动:一个是战略家,一个是行动家;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一个负责技术,一个负责管理。他们以电子测量仪器起家,并成功地将HP公司带入IT领域,又稳健地发展成为当今第二大计算机厂商。他们创立的企业管理方法“惠普之道(HP Way)”经常被业内其他公司当作教材。他们开创了让员工参与企业股票分红的方式,大大改进了传统的分配体制,将员工的命运与企业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做法现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很多国家的企业的普遍做法。此外,他们还开创了弹性工作制。在进行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同时,他们还善于突破自己——从只采用惠普公司自己的技术,到也采用其他公司的核心技术;从自己的产品一定要自己销售,到开创不同的分销渠道。所有这些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做法,如果没有人率先实践,又何以成为主流呢?

妙手回春——乔布斯

作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由于苹果公司的崛起而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封面人物,Steve Jobs(史蒂夫·乔布斯)成为一代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与楷模,也是IT界最早的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一句比尔·盖茨的话也许能够概括乔布斯的作用:“不过是乔布斯第二,在我之前,苹果电脑快速成长给人以太深的印象。”乔布斯那带着东方神秘主义与唯美主义的人格魅力征服了许多人,他在IT界的起起落落和与微软间的恩恩怨怨也让人们津津乐道。乔布斯对电脑业最大的贡献可以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他把平常放在实验室中的电脑带到了普通人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乔布斯普及微机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二是他在电脑的易用性上下了不少功夫,让小孩子也懂得如何使用电脑。

普及计算机知识的作家——谭浩强

如果告诉一个外国专家,一本计算机方面的科技书籍卖出了400万册,他肯定会不相信,然而就是这本叫作《Basic语言》的书发行量现在已经超过1200万册,而它的作者就是谭浩强。在80年代,谭浩强在中央电视台主讲BASIC,群众达到100万人,而以后的几种计算机语言的电视讲座使谭浩强的电大学生超过500万人,所以在中国计算机界,谭浩强的学生最多。许多人买书就是冲着“谭浩强”这个名字去的,有人说这个名字就是一个知名品牌。1984年,谭浩强创办了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谭浩强让更多非计算机专业的人了解了计算机,为中国计算机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激光照排之父——王选

王选是IT业内业外家喻户晓的人物。70年代参与著名的“748”工程,以其独特的“轮廓加参数描述”技术思路实现排版技术跨越,并成为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的主导人物之一。同样令人敬佩的不仅是王选的个人奋斗经历和在专业学科中表现出的优异才能,在致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方面,他也堪称开风气之先。

中国IT首席指挥——柳传志

柳传志的价值、贡献、意义不仅局限在计算机界,他提出的“贸、工、技”企业运作方式,为弱势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趟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他总结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为长期困顿于计划体制下疏于管理的中国企业指明了管理的要义;他对联想“国有民营”模式的产权改造,为中国企业解决在转型时期积累下的大量产权问题提供了一个范例。柳传志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是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领袖级人物。

商业应用的中枢——COBOL语言

COBOL是Common Business OrientedLanguage(通用商业语言)的缩写。在1959年~1961年期间,由美国国防部牵头组织,多家厂商与用户参与的CODASYL(数据系统语言会议)为COBOL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虽然在概念上与Fortran语言相似,但COBOL采用类似于普通英语的语法来编写程序,可读性非常好,因而可自我形成文档。和Fortran比较适合于科学计算相对等,COBOL比较适合于那些计算机较为简单,但要对大量数据进行管理的商业应用,如财务会计应用程序。当时,COBOL在大银行、大公司及政府部门中应用非常广泛。直到现在,虽然更新、更先进的语言层出不穷,但很多大公司或机构的核心应用程序仍保留在COBOL上。

COBOL给我们带来的麻烦也不小——“2000年问题”在用COBOL编写的应用中最为严重;而COBOL冗长的结构也造成了一种强制的平庸,使得想写出一个非常糟糕的COBOL的程序与想写出一个非常好的COBOL一样困难。

网络的基础——UNIX

1969年,AT&T贝尔实验室的KenThompson希望根据PDP 7上十分成熟的MULTICS操作系统生成一个简化的单用户版本,并根据单用户(Uno)的字头和“MuItlX”的字尾,为这种新的操作系统取名Unix,后来又由Dennis Ritchie作了大量的改进。1974年,Unix发展成为一种运行效率很高的操作系统,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十分盛行。AT&T将Unix源代码向教学科研机构公开,更使其成为“开放系统”的同义语。

在科研、教育和商业机构,Unix都是非常流行的操作系统平台,被广泛用于客户机/服务器和交互事务处理等关键任务环境。Unix的许多成分,如TCP/lP、SMTP、NFS、NIS和X Window都是当今网络环境特别是Internet中事实上的标准。

由于各个硬件厂商推出的Unix版本是各不相同的,这给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带来一些麻烦。开发者们一直在期盼统一的Unix应用程序编程接口,IBM、Intel和SCO正在致力于统一Unix的计划——Monterey,很多企业正积极加入这一计划,但它是否真的能一统Unix天下,人们还在观望。

自由的局域网——以太网

在以太网(ETHERNET)中,如果一台电脑没有收到其他电脑正在发送数据的有关信息那么它可以在任何时候发送数据。如果两台电脑同时发送数据,以太网可以将冲突检测出来,并且让每台电脑在重新发送数据之前等待一段任意长的时间。这比令牌网要好用得多。

这是梅特卡夫于1973年又一项在施乐PARC实验室设计的伟大技术。以太网因其开放自由与技术的简单易实现获得了IT界的青睐,成为一直到现在还存在的三种互联网技术之一(其他两项是TCP/IP与路由交换技术)。在这个充满

挑战的时代,以太网也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修改、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千兆以太网等技术,令以太网焕发了新的活力。

Internet上最广泛的技术——WWW技术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简称Web)是Internet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种技术。虽然Netscape公司的浏览器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使用Internet,然而如果没有后台WWW技术的发明,这一切都只是个梦想。1990年,欧洲粒子实验室(CERN)贝纳斯·李(Tim Berners Lee)开发出万维网,它使用一种“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显示文件,使过去复杂的操作被简单有趣的信息浏览所代替,一只鼠标就可以带领人们走入神奇的Internet世界。贝纳斯·李也因此被称为“万维网之父”,他提出的HTRP、URL、HTML等概念现在已是深入人心,成为Internet上WWW的“世界语”。1994年,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WW协会)·中·成立,其目标是制定所有Web开发人员均可遵循的标准。

精致与抽象的表达工具——C++和面向对象

1971年由AT & T公司Dennis Richie和他的同事开发出了C语言,并于1973年用C语言重写了Unix的内核。C语言允许产生机器代码、说明数据类型及定义数据结构,其强大的功能、简洁的形式、较高的运行效率和硬件控制能力博得了广大程序员的青睐,成为80年代最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C++语言是1985年由AT&TBell实验室的BjameStroustup博士开发的。C++语言是C语言的超集,它除了在非面向对象方面对C语言进行了改进外,更重要的是在面向对象方面对C语言进行了扩充,如类定义与对象、对象的继承以及函数名重载等等。正是这些面向对象的特性使C++成为90年代最受欢迎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面向对象方法(OOP)是80年代出现的一种软件设计方法。在OOP中,将“对象”作为最基本的运行实体,“对象”中封装了描述该对象的特殊属性(数据)和行为方式(方法),整个软件系统由各种不同对象组成,对象之间通过消息相互作用,从而完成系统功能。OOP中的封装与继承等特点使软件的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大大提高。如果说标准集成电路(IC)使硬件设计与生产变得更快、更方便,那么OOP便是软件IC的基础,而软件lC的出现能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软件危机”的希望。

苹果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