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汉族风俗史(第五卷):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10982800000052

第52章 附录(9)

陶思炎《民俗研究》

中国古代的各种成年礼仪:现代成年礼仪的构想

杨汝福《河池师专学报》

婆婆煮的“定心蛋”:三峡汉族妇女坐月子行为的人类学调查

苏海英《西南民院学报》

古代东北各民族“诞生礼”俗探论

张国庆《黑龙江民族丛刊》

晋南生育习俗用语及其观念

段友文《语文研究》

中国生育习俗的民族学解读

徐桂兰《民俗研究》

“做十六岁”的成人礼:以台湾台南市开隆宫的活动为例

苏素卿《民俗研究》

闽台养子习俗初探

陈娟英《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从生育神崇拜看北京庙会的变迁

王炽文《广东民俗》

中国古代的催生药俗

吴成国《史学月刊》

浙人育婴古俗

崇理《古今谈》

中国古代的冠礼

宋强刚《历史知识》

漫话冠礼

陈耀《文史知识》

成年礼民俗——“出花园”浅释

姜永兴马建钊《岭南民俗》

有趣的青春期仪式

周仁灏《历史大观园》

从敬老习俗论老人的地位和作用

海内太《广西民族学院》

古代帝王的生日与祝寿

孙来臣《文史知识》

安吉山区民间禁忌

沈永兴《民间文艺季刊》

闽台岁首礼俗

陈永安《文史杂志》

苏南水乡生命礼俗(三、四)

魏采苹、屠恩华《东南文化》

审美视野的礼仪文化

马征《青海民院学报》

四、岁时风俗

古代的节假日

刘法缓《长江日报》

我国古代的节日与风俗

张治凯《历史知识》

口承文化与岁时民俗

王亚南《云南民院学报》

漫话节日地方风俗

蔡华伟《黑龙江史志》

春节

黄苗子《新观察》

漫谈春节

振犁《河南日报》

漫话“春联、爆竹”

云壑《论京文艺》

春联史话

范放《人民日报》

丰收和爱情的节日——各民族年节风俗杂谈

甘肃日报》

立春风俗谈

碧蘅《光明日报》

“年”的名字

李树人《河南日报》

春节史话

谭达光《羊城晚报》

闲话春节风俗

闻宜《新疆日报》

“过年”的传说

徐佩筠《南方日报》

略谈我区民间春节习俗

刘介《广西日报》

古代的立春日

锄笔《中国青年报》

广州岁时节令通考

叶春生《岭南文史》

广州岁时节令通考

叶春生《民间文学季刊》

泰安汉族旧节俗

李伯涛《民俗研究》

旧上海节俗的流变

叶世荪《上海师大学报》

淇县节令风俗

石同勋《中州民俗》

中国传统重要节日风简论

杨景震《人文杂志》

节日规律研究

王笠荃《民俗研究》

节日民俗发展刍议

王红《民俗研究》

新时期节俗改革探微

山曼《民俗研究》

岁时节日风俗综述

叶涛《民俗研究》

福州岁时风俗谈

周简《榕树文学丛刊》

我国各族人民过春节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组《课外学习》

春节风俗谈片

雨花《新疆青年》

“春节”探微

张振犁《兰州大学学报》

春节的灶火

周汝昌《北京晚报》

江南春节今昔谈

筠湘《旅游》

闲话春节风俗

闻宜《新疆日报》

当新年降临的时候

陈晨《羊城晚报》

岁暮新春话风俗

秋耘《中国青年报》

春节谈节日

《四川日报》

春节史话

谭达光《羊城晚报》

元宵灯事史话

赵促邑《南方日报》

台湾的民间年俗

郭修玮《解放日报》

春节的来历

黄熹生《河南日报》

北京春节风俗谈

张紫晨《北京史苑》

北京春节民俗

刘一民《首都博物馆丛刊》

宁乡的春节

谢绐其《楚风》

北京春节风俗杂谈

郭子升《旅行家》

北京人过年

马智《风俗》

恭喜发财

秋实《风俗》

竹枝词中反映的成都春节旧俗

林弘《龙门阵》

新春话纪年

余福铭《岭南民俗》年创刊号

除夕遍贴万年红(金陵风俗论)

霁明《南京史志》

高淳民间的唱春活动

陈普生《南京史志》

春联问源

卢民履范《历史大观园》

我国的传统大节——春节

王文宝《文史知识》

民俗风情话春联

胥光《淮海论坛》

论“过赶年”的传

杨政银《贵州文史丛刊》

重庆春节的旧俗及析福求子

欧阳平《龙门阵》

松江岁时风俗(正月风俗)

欧粤《档案与历史》

一年两春节

张耿裕《岭南民俗》

老北京过年

岫岚《民俗》

鲁南春节的“摇钱树”

文瑜《民俗研究》

完年与玩年

刘帅刚《志苑》

张灯结彩闹元宵

晨曲等《旅游》

宫中元宵节

徐启宪《紫禁城》

灯节话元宵

丁武《文史知识》

元宵灯事史话

赵仲邑《南方日报》

元宵节“放火”三日

无名者《风俗》

闹元宵

杨瑞生讲述华士明搜集整理原载《民间文学》

元宵为何张灯

孙永如《文史知识》

传统的灯节幡会

肖龙《中国建设》

秀山花灯

孙因《龙门阵》

灯节的起源与发展

涂元济等《民间文学论坛》

上元花灯今昔

丹石《风俗》

灯节的传说

狄煌《历史大观园》

话说“二月二”

刘其印《民俗研究》

人日疏义

尚明杰《文博》

民俗意识的回归:河北省赵县范庄村“龙牌会”仪式考察

陶立璠《民俗研究》

范庄二月二“龙牌会”考察记事

冯敏《民俗研究》

“龙牌会”初探

周虹《民俗研究》

清明话民俗

姚居顺《辽宁大学学报》

清明民俗录

珀珊《福建日报》

桃红柳绿谈清明

文农《人民日报》

寒食、清明非因介子推考——兼论两节的历史演变

张心勤《民间文艺季刊》

炎黄子孙的清明活动

刘玉峰《中国建设》

齐汉三月三

杨茂奎《民俗研究》

三月三“太子会”

吕绐绿等《浙江民俗》

植树节起源于何时

益人《南京史志》

端午漫话

毓节陈华新《中国青年报》

寒食考

庞朴《民俗研究》

船棺葬、铜鼓船饭、龙舟竟度——端午节小考

涂元济等《思想战线》

端午节新考

龙文玉《贵州民族研究》

“端午”始源又一说

刘法谦《文史知识》

端午节非因屈原考

张心勤《齐鲁学刊》

日本儿童与中国端午风俗

王汝澜《民间文学》

“端”节吃素的传说

汪家炎整理《南风》

端午——天医节

思明《楚风》

端午起源有八说

丁崧《历史知识》

端午

《风俗》年创刊号

端阳佳节衣杭州

钱正兴《风俗》年创刊号

屈原·伍子胥——端午怀古

蒋百烂《历史知识》

万家端午吊离骚(金陵风俗论)

霁明《南京史志》

端午节物艾虎

叶又新《民俗研究》

端午随谈

赖才清《岭南民俗》

端午漫话

毓芬等《中国青年报》

端午话除毒

东风《人民日报》

端阳话民俗

文农《人民日报》

漫话各民族的“端午节”

玉菁等《云南日报》

端午竞渡纪念屈原考源

王辉斌《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海南儋县端阳民俗

钟平《岭南民俗》

北京端午节旧俗

岫岚《民俗》

端午节采艾蒿和菖蒲习俗考

黄礼林《华中师大学报》

粽子和龙船

徐伯青搜集《民间文学》

立夏遗风

希稼《风俗》

节气史考源

谢世俊《寻根》

追寻一个逝去的节日:社日民俗的文化阐释

萧放《文史知识》

七月三十放河灯

缪政等《民间文学》

七夕话“乞巧”

蔡斌《浙江民俗》

一年一度鹊桥会

叶大兵《风俗》

鬼节绕中元

蔡泽民《岭南民俗》

“盂兰”节的由来

曾祥彬《历史大观园》

孟兰节的古代风俗

蒋星煜《羊城晚报》

盂兰节的古代风俗

蒋星煜《羊城晚报》

中秋曳石

汤滔整理《榕树文学丛刊》

闽南中秋节的风俗与传说

黄瑞金等整理《榕树文学丛刊》

中秋节的来历

苏辑《扬州师院学报》

月亮与兔儿爷

王边海《文史知识》

八月十六过中秋

曹志天搜集整理《浙江民俗》

八月十五先喂狗

杨叶茂等《民间文学》

中秋佳节

呼延晓《楚风》

中秋史话

汪冰凌《楚风》

中秋话月

吴华《风俗》

中秋节的来源初探

陈晓中《文汇报》

各族中秋风俗拾趣

鲁一萍《风俗》

中秋节食俗种种

穆耀《风俗》

中秋简介

佚名《风俗》

瓜埠“赖月”

《南京史志》

荷叶灯与亮子会

徐明庭《春秋》

中秋月饼考辨

张心勤《民俗研究》

广州地区中秋习俗

张松龄《岭南民俗》

皓月香风话中秋

陈钧《文史知识》

绸乡九月九

张松龄《风俗》

重阳又为女儿节

李万鹏《民俗研究》

九月九日登虎山

王润身《民俗研究》

龙船节

刘小军《旅行家》

龙船节记盛

柳枘等《贵州日报》

“腊八”风俗谈

刘温成《民俗研究》

苏北腊月掸尘

苏林《民间文学》

腊八与古代的“蜡祭”

詹鄞鑫《文史知识》

岁末话腊

何采《风俗》

广州的岁暮花街

叶春生《民间文学》

除夕

马鸿瑞《历史知识》

莆田人正月初四过除夕

红叶《人民日报(海外版)》

河北“花会”

马建家《中国地方史志》

玉环民间节时馈赠俗趣

张一芳《浙江民俗》

为一刀猪肉改变节时

张一芳《浙江民俗》

瓦乡人的“跤香节”

肖园《楚风》

亦神亦敬义民——略述客家义民节

[台]刘远月《文史知识》

家乡的“十四节”

柯颜《龙门阵》

万圣节前夕

王艳《民俗研究》

牛魂节

梁福昌等《民间文学》

山村里的蓝社带

祝新元《岭南民俗》

阳朔县白沙圩农历六·廿三的民俗活动

苏绍芬《岭南民俗》

禾了节和田了节

湍流《岭南民俗》

颂年节章天柱

《民俗研究》

浴牛节

叶柱《风俗》年创刊号

稻花会

长石等《风俗》年创刊号

“七月七”述略

中一《民俗研究》

“拜斗”风俗纪略

周耀明《浙江民俗》

拜斗会

周耀明《风俗》年创刊号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与节日风俗

定华等《风俗》创刊号

论中国的歌节

吴超《民间文艺季刊》

我国教师节溯源

方山夏蓓《南京史志》

广元的“女儿节”

马振予等《历史大观园》

七月初七香桥会

高子祥路其辛《风俗》

牛郎织女和“梭郎”

叶涛影《风俗》

节日民俗怀戏曲文化

郑传寅《四川戏剧》

中国的“诞圣节”

吴稚甫《历史大观园》

我国传统妇女节

夏民安等《岭南民俗》

从民间传说看汉族传统节日的起源

徐杰舜等《思想践线》

道教与中国岁时风俗二题

刘仲宇《上海师大学报》

漫话“九九消寒图”

李松龄《文史知识》

九九重阳登高位(金陵风俗之八)

霁明《南京史志》

门环上的科节圆

沈顺添搜集《海峡民风》

送羊

杜文贞讲述王树茂搜集整理《河南民间文学》

“掸檐尘”的传说

万叶树搜集整理《江苏民间文学》

浴佛节的神话与风俗

蒋星煜《文汇报》

我为古代的“十二时辰”

王启明《文史知识》

中国古代干支计时法

杨立人《河南史志》

五、信仰风俗

中国占卜习俗研究在德国——兼评庞纬博士着《中国娄签研究》(年)

乌丙安《民俗研究》

古代的龙凤图腾

冯莉《历史知识》

中国古代动物神拜的心理

[日]平钵雅量着张建世译《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中国古俗所见关于虎的崇拜

刘敦愿《民俗研究》

古代的国讳

言申《岭南民俗》

古代相地术

詹鄞鑫《文史知识》

古代巫蛊术

詹鄞鑫《文史知识》

古代祖选崇拜、人祭和猎头习俗述论

蔡葵《思想战线》

从中国古代艺术品看关于蛇的崇拜与民俗(上)

郑岩《民俗研究》

从中国古代艺术品看关于蛇的崇拜与民俗(下)

郑岩《民俗研究》

中国古代风水说

陈清硕《地理知识》

“且”崇拜和祖先崇拜

周庆基《世界宗教研究》

关于“祭灶”的传说

雨辰《民间文学》

三峡一带的“龙”传说与民俗

李惠芳《武汉大学学报》

树木兴象的起源与社树崇拜

赵沛霖《河北学刊》

木的祭祀与木的崇拜

石声淮等《华中师院学报》

轧神仙

金煦《民间文学》

炎黄子孙龙传人

莫高《风俗》年创刊号

释“龙”

周国荣《民俗研究》

庙岛列岛信仰民俗初探

宋洪利《民俗研究》

祭灶旧俗漫谈

何浒《文史知识》

从“冥币”略析“烧纸”旧俗

唐茂松《苏州大学学报》

龙的起源

李虹《历史知识》

释“魂”

周国英《民间文学》

浅谈阴阳五行

熊铁基《文史知识》

灶神小考

老军《风俗》

送灶忆旧

陈家骅《风俗》

迷信与民俗

段宝林《岭南民俗》年创刊号

中国龙及其演变

樊长新《湘潭大学学报》

说龙道凤

徐逊《人民日报(海外版)》

漫谈麒麟信仰及其习俗

皮作玖姚元龙《风俗》

龙的故事和传人

箫亭《岭南民俗》

九龙的香树祭

钟康《岭南民俗》

沈万三的传说与迎财神的习俗

简涛《山东师大学报》

指纹算命自欺欺人

胡永琪《风俗》

黄雀算命不可信

水火《风俗》

鲁迅先生批风水

邓啸林《风俗》

越人对蛇的崇拜源流考略

林蔚文《民间文学论坛》

香港迷认风习两则

钟康《岭南民俗》

关于龙凤的传说

地山《文史杂志》

八卦的“秘密”

曹础基《文史知识》

龙王庙两尊主体相背的塑像考——《全文新考·外集·风俗篇》

骆宾基《民间文学论坛》

校符探源

孙毓祥《社会科学辑刊》

从炉神到祖师

李乔《民间文学论坛》

女娲考——中国古代的女性崇拜与图腾

杨堃《民间文学论坛》

古老民俗中的“树木崇拜”

薛世平《历史大观园》

“万物有灵”与仰民俗诸形式

徐鹏《云南师大学报》

人类最早的崇拜是性崇拜

曾其海《台州师专学报》

中国的星占术

詹鄞鑫《文史知识》

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龙形王

曾骐《历史大观园》

“雷电龙三位一体”绕质疑

王圣宝《安徽师大学报》

评李献章《妈祖信仰的研究》

可儿弘明着张永钦译《福建史志》

柳林信仰民俗

白占全《吕粱学刊》

楚巫遗风——湘中巫傩活动初探

唐愍《民间文学论坛》

神话与民俗

郭精锐《中山大学学报》

上海人的禁忌

何定华《风俗》

祭冰与藏冰

陈凡明《民俗研究》

信仰民俗(上)

陶冶《民俗研究》

“祭岁星”是怎么回事

董中基《文史知识》

说龙说凤

胡孚琛《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

古代的门神

刘桂秋《文史知识》

台湾的妈祖崇拜——闽台宗教信仰和风俗的渊源

陈国强等《福建论坛(文史哲)》

莆田湄洲妈祖神庙纪事

邹霆《中国建设》

江淮民间的生殖崇拜

李晖《思想战线》

龙年绕“龙”

周群华《历史知识》

民俗中的龙

张紫晨《旅游》

人祖神话与生育信仰

宋兆麟《中州民俗》

宋代的杀人祭鬼风俗

李三水《历史大观园》

说龙

孙琪华《文史杂志》

从龙图腾到半龙图腾

张书诚《民族艺术》

高祺崇拜与《诗经》的男女聚会及其渊源

毛忠贤《江西师大学报》

“薛家湾人”的职业及其信仰习俗

柯杨等《民间文学论坛》~

割体风俗

刘建安《历史大观园》

灶王爷上天言事杂话

李翰《岭南民俗》

话龙与画

赵震《岭南民俗》

烧纸的来历

程呆等《岭南民俗》

从算卦旧俗谈起

余福铭《岑南民俗》

黄土高原的一种迷信习俗——打醮

《民俗》

吴越渔民的信仰与习俗调查

王水《民间文艺季刊》

财神的来历

王景琳《文史知识》

掠刷神与传统财神信仰

黎小龙《历史知识》

太湖洞庭山岛民的住宅信仰习俗

李洲芳等《民间文艺季刊》

嵊泗列列岛古庙宇及岛神信仰

金涛《民间文艺季刊》

吴越的民俗与信仰

徐志军《民间文艺季刊》

从若干以弓箭形象构形的汉字看先民的弓箭崇拜

刘志基《华东师大学报》

山西“方言人名”里的原始崇拜遗迹

乔全生《山西大学学报》

择吉风俗论

刘道超《社会科学家》

妈祖信仰的民俗学调查

陈国强周立方《厦门大学学报》

浙江嘉善王爱埭村“斋天”的调查

金天麟《民间文艺季刊》

瘟神及送瘟神习俗探微

李稚田《民间文艺季刊》

中国占卜习俗研究在清国

与丙安《民俗研究》

嵊泗列岛的天后和关帝信仰

金涛《民间文学论坛》

客家崇獐习俗

雷明《历史大观园》

喊魂与观花

徐伯威《龙门阵》

客家的崇“九”风俗

张宇生《历史大观园》

江淮民间的女阴崇拜

李晖《民俗研究》

论民俗活动中的神仙信仰

郑士有《民俗研究》

景德镇民俗中的信仰与崇拜

余锋《景德镇教育学院学报》

雷电崇拜及其嬗变形式

徐山《苏州大学学报》

中国城隍祭祀三题

荣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涉险烛幽奇中趣——读杜文和《人的属相》

邵兴人《野草》

落成与衅礼——血的信仰之一

詹勤鑫《文史知识》

龙:男根崇拜与皇权崇拜的结晶——兼谈龙对生育观念的影响

郑生兴《南都学坊》

斋戒琐谈

李映发《历史大观园》

古代的巫术与迷信犯罪

殷啸虎《文史知识》

敬惜字纸的习俗

李乔《龙门阵》

古代妇女禁忌谈

蒋苏林《浙江民俗》

古代的尚血观念与尚血仪式

张胜琳《民俗研究》

中国古代文身遗俗考(上)

刘敦愿《民俗研究》

中国古代文身遗俗考(下)

刘敦愿《民俗研究》

古代四川的崇龟习俗

王毅《成都文物》

我国古代的爱玉风尚

殷强《文史知识》

中国古代的生殖崇拜文化

王心喜《历史大观园》

姓氏、属相、图腾——原始图腾崇拜掠影

南岭《今昔谈》

“龟”义由褒到贬的演变

龚佳英《浙江民俗》

龟为寿徽古今谈

何满子《老人天地》年创刊号

龙江民俗注仪——蛇图腾

赵振才《黑龙江文物丛刊》

从蚕神、紫姑到七姑娘

易生廉《楚风》

畜蛊杀人辨析

连立昌《社会科学战线》

虚拟动物兴象的起源与祥瑞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