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乒坛皇后邓亚萍
10960200000036

第36章  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究竟在哪?

一套黑色的风衣套装,一条白色围巾随意地朝后搭着;一副别致的耳钉,一根项坠为自己名字大写字母“D”的银色项链……

出现在国际奥委会,就凭着这身装束和打扮,邓亚萍,已经不是那个只靠霸气和辉煌的体育成绩赢得体育观众的运动员了。这个曾经从河南走出来的“狠丫头”早已没有了从前的青涩味道,靠知识和内涵武装的她已经像一棵丁香花一样在临近三月的微风中飘香。

在去清华读书之前,她就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员,为了充实自己,她学习外语和管理,也是为了更好地在国际奥委会、国际乒联等国际组织中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诺丁汉读书的时候,国际奥委会推行了一项旨在提高世界范围内女子乒乓球运动水平的计划,他们让邓亚萍挑头写出实施方案。为了写好方案,她将英格兰国家乒乓球队的主教练请到家里做客,邓亚萍需要了解乒乓球的有关术语,这件事情,就在饭桌之上顺利完成。接下来,她就要细细琢磨有关细节。邓亚萍说,就像是瑞典、法国这些男子乒乓球水平很高的国家,女队也不行,何况其他欧美国家?有的国家甚至还没有女队。很快,她就发出了计划方案传真给国际奥委会。

她是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所以一直非常重视在国际奥委会的工作和国际奥林匹克事务中维护运动员的利益、为运动员争取利益。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明这一点,2002年11月的时候,运动员委员会的布勃卡(该委员会主席)、古巴委员路易斯、德国委员罗兰·巴尔和邓亚萍组成了一个四人工作组,主要工作是讨论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运动员竞选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奥委会委员的改革方案,因为现在的竞选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反复讨论、争论了许多次。2003年9月底,布勃卡提出了一个最终的方案,准备上报给国际奥委会。邓亚萍对该方案中只给亚非各一个委员名额的建议不满,所以自己又写了一份建议,力陈至少应该给亚非各两个委员名额。很长一段时间邓亚萍是运动员委员会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她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她说:“我来自中国,我更加重视为中国运动员、亚洲的运动员、第三世界的运动员争取相应的利益和权益。”

2002年,有人盛传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辞职,大家都对亚萍在国际奥组委的神秘工作产生了好奇,对于人们甚为关注的“辞职”一事,有人采访她,邓亚萍说:“我要重申一下,所谓我辞去国际奥委会这个委员会、那个委员会职务的说法都是不准确的。事实是,我从来没有提出过辞职,是国际奥委会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对我及我的同事进行过几次工作调动和调整。我只是服从这样的调动和调整。”

具体的情况是,亚萍除了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外,还担任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2001年冬奥会后,运动员委员会新增加了4名冬季项目的运动员担任委员,这样,2002年年初的时候,国际奥委会体育主任费利给她打电话,希望她从体育与环境委员会换到道德委员会工作,让瑞典委员接替她。后来,2002年8月份,费利又给亚萍打电话,说已经与姆巴依主席(道德委员会主席)商量过,让亚萍还是回到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工作。对于这两次工作安排,亚萍都表示服从,并且都报过国内。接受了多次考验,经历了数度比拼,意志和自信被打磨出光泽,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在乐呵呵的邓亚萍看来,“它能唤起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原因,亚萍经常飞来飞去,有时有些行踪不定。但不管去哪儿,亚萍都将自己的准确的联系方式比如电话、传真等,通知国际奥委会以及她所在的各个委员会、国际乒联有关部门、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包括的她一些好朋友等。

附录

“国际奥委会里的中国人”

国际奥委会执委 于再清

国际奥委会委员 何振梁

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

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邓亚萍

国际奥委会妇女与体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吕圣荣(1996年当选,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女委员。)

国际奥委会医务委员会运动生化委员会委员:吴侔天

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高殿民

国际奥委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委员:邓亚萍

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委员:魏纪中 李玲蔚

国际奥委会群众体育委员会委员:屠铭德

国际奥委会国际关系委员会委员:于再清

国际奥委会广播电视委员会委员:于再清

(资料来源:http://www.olympic.cn/china/list3.html)

§§第八章 天后也食人间烟火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光看他的事业,还要看他的家庭生活是否幸福。我比较贪心,两者都想要,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寻找的。”天后的霸气,浸润在小女子的贪心之中,又是怎样的风景?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融情蜜意,还是为君拾莲子的顾盼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