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老滋味
10959900000114

第114章 浙江塘栖枇杷

“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端午前后,正是枇杷应市的季节了。

浙江余杭县的塘栖,江苏吴县的洞庭山和福建莆田的宝坑,为中国三大枇杷产地,其中以塘栖枇杷产量最多,品种也最好。该地枇杷林蜿蜒密布,冠盖浓郁,四时苍翠。枇杷初冬开花,每一花束由60至90朵小花组成。每逢隆冬腊月,百花凋零,枇杷花冒寒开放,洁白如玉,深为历代文人和画师所喜爱,称之为“枇杷晚翠”。近代著名画家吴昌硕,就曾常常于超山赏梅之后,来到邻近的塘栖,欣赏那团团绿树、累累金果的枇杷林,并就此创作了不少以枇杷为题材的中国画,其中有一幅题诗曰:“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卢桔(枇杷的别称)黄且肥。鸟疑金弹不敢啄,忍饥束向林间飞。”塘栖枇杷品种主要有“白沙”与“红沙”之分。“白沙”,皮白肉黄;“红沙”,皮肉均黄中带红。

塘栖“白沙”,俗称“软刁”,为枇杷中的极品。其形略长,外有芝麻斑点,特征在肉软而厚,水分多,人口鲜甜,因此前人有“虽岭南荔枝,无以过之矣”的美誉。塘栖的“大红袍”,乃是“红沙”中的佳品,因果皮呈橙红色,果形较大而得名。它产量高,果子又耐于贮运,故销路颇好。

枇杷原产中国,栽种历史已非常悠久。根据《周礼·地官》:“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珍异之物,珍异葡萄枇杷之属。”文中有夹注,注解为东汉郑康成所作。由此可知,至少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枇杷已为中国人民作为果树栽植了。据说它最初产于四川的夹江,到了唐代,枇杷已被列为贡品,产地逐渐扩展到大江南北。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有“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的诗句,来形容当时枇杷栽培的盛况。以后它又传往国外,日本、法国、英国、印度、阿尔及利亚、智利、澳大利亚、墨西哥、阿根廷等许多国家都先后从中国引进了枇杷树。

枇杷,又名“卢桔”,江南民间有“夏月枇杷黄似桔”的俗谚。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亦曾有“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桔微黄尚带酸”的诗句,故至今广东和港澳一带,还有人称枇杷为“卢桔”的。“枇杷”与“琵琶”谐音,容易写混。据说古时,有一个绍兴人收到一筐从塘栖寄来的枇杷,大如鸡蛋,喜出望外,但一看礼帖上却写的是“琵琶”,他就捧腹大笑,立即挥笔写了打油诗一首:“枇杷不是此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丝管尽开花。”这诗虽意在讥讽,但把“枇杷”写作“琵琶”也不无道理。翻阅古籍,枇杷得名,就同琵琶有关。宋代《本草衍义》中,就有枇杷的名称是由于它的树叶形状很像琵琶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