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老滋味
10959900000107

第107章 芋的文化趣谈

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播出引起轰动时,剧中涉及的广西荔浦芋也引起人们的好奇和食欲,使得京城的芋价上涨,这堪称饮食文化效应现象。

就拿荔浦芋来说吧,它个头大的可达数斤重;而且剖开有槟榔般花纹,所以又雅称“槟榔芋”,吃起来特粉特香。两广还有一道名菜“荔浦芋焖鸭”。广州和香港人过春节,将槟榔芋切丝油炸成一团团香脆可口的“芋虾”待客。中秋佳节,不仅早餐要用芋当点心,晚上还要用芋供月。江浙沪人于中秋节则喜食配用桂花、藕粉熬制的糖水芋。我国许多地方,甚至日本都有类似的节日吃芋的食俗。

人们何以要在节日吃芋?原来这是一种祓除不祥的饮食文化风俗。据旧刊广东《乳源县志》载:“剥芋皮,谓之剥鬼皮、去疥癞。”由于芋的外表乌黑多毛,人们便将它认为是象征恶鬼和疥癞了。但到了文艺家的笔下,却能“化丑为美”。现代著名国画家诸乐三有一幅芋图:大小芋头的布局错落有致,用粗笔以干、湿、浓、淡、润、燥之墨钩皴芋身,以细笔、焦黑点出苍劲的芋毛,极有栩栩如生的质感,嫩红色的芋芽,使冷色基调的画面产生画龙点睛般亮丽的暖色调,令人赏心悦目。画的附记说:“童年时常就炉火中煨熟芋头,食之味极甘美。如此景象,能不令人神往乎?”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中国的旧小说里常有冬夜的深山古寺,老僧拥火煨芋的场景。

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葑火正红煨芋美,不妨秉炬雪中归”,正是这种高雅文化氛围的诗意写照。古代养生家还把芋列入山家清供,与笋蕨菰蒲一样成为斋食的妙品。宋代陈达叟《本心斋蔬食谱》说,吃了煨芋,便嫌弃美味佳肴,“却彼羊羔”,连羊肉都不要吃了。《红楼梦》中还借芋喻佳人。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说,宝玉担心黛玉饭后睡觉积食成病,就诌故事给他听,说扬州的小老鼠成精了拟变成香芋,不料摇身一变成了“香玉”般的林小姐,来调侃身有异香的黛王。这里所说香芋产于江苏的扬州等地。清代扬州诗人谢墉的“入室人应疑麝蚀”,将此芋的香气比做麝香。曹雪芹写此细节确有所本。

芋在我国的栽培极为普遍,南方尤其多。其品种如君子芋、百果芋、鸡子芋、九面芋、青芋、象芋、博士芋、蛮芋、魔芋……举不胜举,据说仅广东就有十几种以上。如果能挖掘出众多芋名的民俗、神话的含义,一定非常有趣。秋季芋收之后,保藏得法可存至来年夏季。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钙、磷、铁、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不仅可以入馔、制零食,还可入药,有益脾胃、调中气之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和鱼煮食,甚下气,调中补虚。”难怪广东、香港等地有用芋煮鱼的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