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静升古韵
10955300000023

第23章 五里长街商贸繁荣

静升村素有“九沟八堡十八巷,一条大街五里长”之说。这其中的沟、堡、巷是民居建筑,五里长街则是商贾云集之地,且为静升村人设在全国各地商号的指挥调度中心。

静升五里长街横贯村之东西,东起三官庙前的老槐树下,西止关帝庙南出村之瓮门。堡巷民宅多在街北依山而建,商家店铺开设在五里长街,鳞次栉比。遵规守矩,不乱章法,童叟无欺,秩序井然,民风淳朴则是长街商号的特点。

据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在静升村程家巷口的“灵石县第二区商会分所”的《建修商会工程石碣》记载,其时商会分所的办公人员有:

正主任:王冕

副主任:武仁民

执行委员:张善廉、陶为琛

监察委员:赵汝礼

侯补委员:韩宗维

公断处长:宋衡朝

公断员:许玉监、祁长生

书记:祁玉玺

这是官方的管理机构。另外还有民间的商业群众组织“财神会”。据人回忆,当时财神会的头面人物有王饮让、宋士福等。

据该碑众商号捐助银两名录统计,其时共有85家店铺捐钱,多者50元,如经营京货、杂货兼设骡马大店的源盛公、酿制静升王酒的景福全、看病兼营药品的育仁厚、钱铺怀庆永、当铺公义货店、振兴织布公司等。总计捐洋为1231.5元。据《山西省统计年鉴》记载,当时灵石全县共有商家189家,静升村就占了45.5%。

当时五里长街商号的经营项目十分齐全,有钱庄当铺、古玩估衣、粮米盐油、炉食糕点、屠宰肉蛋、酿造粉房、文具纸张、木厂石厂、织布印染、行医售药、棺木加工、客栈饭庄、骡马大店、车辆租赁、银饰制作、酒壶锡器、铜铁锻造等等;还有肩挑小贩、地摊设点的钉称编筐、掸子笤帚、针头线脑、脂粉发卡、酱醋豆腐、油糕杂割、瓜果梨桃、蔬菜调料等。其时正是蒋、冯、阎大战之后,山西经济严重受损,较清乾隆、嘉庆、道光鼎盛之时无法相比。

前已提及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碑载,其时静升地域分设全国各地的商号就达492家,分设于河南、河北、陕西、甘肃、蒙古、山东、四川、广东、江苏、贵州、辽宁、福建、江西、青海、安徽、湖南、广西、宁夏、湖北及山西本省。

据历代《灵石县志》载,静升村每逢三、六、七、九都为集市,又有三月十八至二十、六月十九至二十一、九月十五至十七及十月初一至三十(小月二十九)的庙会活动。

每逢集市庙会,特别是十月间的庙会,邻村、邻县,乃至邻省的经商人士都会从四面八方车载马驼各色货物赶来静升五里长街,提前租赁铺面,临街占设摊点。这时的静升街头随处可见吹糖人的、卖狗皮膏药的、耍猴的、跑马卖戏的,应有尽有。乃至巷内沟侧也成了交易场所。这时当地的农民也挑着自己田园里生产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到八蜡庙前、文庙前与牌坊底跟前的三处集场子(即农贸市场)去换取镰刀锹镢、犁耧锄耙。就是老太太、小媳妇、大姑娘也拿着他们自己的剪纸、刺绣、布娃娃、绒老虎、肚兜兜展示一番,凑个热闹,换些脂粉发卡、毛巾香皂之类。

骡马市场设在小水河王公桥侧,莲花池畔,这里“两岸翠屏山色秀,一条碧玉水光寒”,牲畜可吃野草,可喝泉水。人们把这里叫作驴市,因此把王公桥也叫成驴市桥。驴市场上最活跃的人物是“牙子”。他们一会儿把手伸入卖主袄衿,一会儿捏手于买主袍下,叽叽咕咕成交着一桩又一桩的骡马生意。这时,非但他们收入丰厚,就是钉蹄掌的也能挣个好钱。

屠宰业、砖窑瓦窑,远离民居,不在市井之内,以防污染。

庙会期间献戏神灵,春节社火,热闹纷呈,邻村人多来静升看戏,带点礼品住在亲友家,增进往来,投托静升商董带自己的子侄在其字号学点手艺,长点见识。

静升五里长街,是静升商人的起步,小试牛刀的场所,稍有阅历,便被举荐到省城、京津乃至全国自己人设立的店铺字号大显身手。甚至拿上自己生产的肠衣等物资去与外商交易,集广商人杨绍泉就是代表。

苏溪村“力田者稀,服贾者繁”,一条“S”形街道东起文昌阁,西止资寿寺,沿街字号林立,货源多来自京津,故苏溪村有“小天津”之美誉。只有一条小溪之隔的尹方村则是“务农多,商者少”,虽街有三里之长,但铺店相对较少。清嘉庆五年(1800年)两村创建跨溪之安济桥时,个人捐赞,商家募化,不日便得白银一千二百三十五两七钱,其时两村富绅当推苏溪村的耿养善、和凤池、乔仰仪、郑世光和尹方村的郑世恒、宋焕章。碑中所见商号130余家。民国十三年(1924年)《补修资寿寺碑》载:“……村人目击心伤,有郑君星亭等首先提倡集议,旅津同人竭力募捐,本里各村再为补助捐助。”碑中的“郑君星亭”时为苏溪首富,经商天津。旅津同人中有郭廷琛、郑耀辉等,他们在村中都设有商点分号。

苏溪村的集市为每月逢一、三、五、七、九日,每月较静升的三、五、七、九还多出三天。苏溪村的庙会当推七月十五日的“盂兰庙会”,其时资寿寺设水陆道场,献戏释迦牟尼,僧人法事诵经不止,信男善女礼佛敬香,远近商贾云集寺周,其市场规模、经营类别、人数之多亦不逊色静升五里长街之繁华。至今盂兰庙会仍开设于资寿寺内,商贸活动延续不衰。

每年旧历四月初,距静升十里之遥的介庙后宫牡丹花正盛,往来观看者甚众。当地百姓称之为“看神花”。它与绵山抱腹岩庙会融为一体,旌介、集广、柏沟、张嵩、马和等集市贸易全都繁荣一时。难怪清初傅山先生行经静升时称之为:“一径通幽山,居然城市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