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原鹿正肥:袁世凯的奋斗
10954100000035

第35章 直隶新政,走在全国前面的改革

除了买来的考察报告和各项条陈,五大臣也多少写了点原创的东西,比如上书主张“立宪”,指出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他们同时指出:“今日宣布立宪,不过明示宗旨为立宪预备,至于实行之期,原可宽立年限。日本于明治14年宣布宪政,22年始开国会,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最后是载泽的一席话说动了慈禧,他说立宪即需改革官制,则可名正言顺地削减地方督抚的权力,而若不如此,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必将重现。慈禧明白这绝非危言耸听,而立宪既可拖到几年以后,裁抑督抚立马就能实行,那又何乐而不为?而在慈禧心中,首先需要裁抑的,正是袁世凯手里的兵权。

不过慈禧并不因人废言,她始终觉得端方代袁世凯递上来的奏疏很有些道理,尤其是其中一段话,很对慈禧的胃口。袁世凯是这么说的:“请在立宪准备期间,先推行机构改革,制定将来与议会制相一致的新型官制,以为实行立宪政体的官僚基础。”慈禧于是在决定特派醇亲王载沣主持召开预备立宪筹备会议的时候,专门强调与会者只需大学士及军机大臣,但一定要加上袁世凯。

这是一份殊荣,袁世凯确实也担当得起。事实上袁世凯这几年在直隶任上的作为,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当时人称“直隶变法”,又有说是“北洋新政”。总而言之,在改革方面,袁世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军事方面无需再多说,农业改革方面,早在1902年,袁世凯即在保定设立农务总局,总管全省农业改革。农务总局下设农业试验场,从日本购买先进机器农具,并聘日本专家指导实验和生产,同时还开办了农业大学堂和农业传习所。后来成立的直隶农业总会,更印刷出版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科普书籍,比如《栽桑捷法》4000册,《养蚕捷法》3000册,并翻译出版了国外农科书13种。再后来甚至还创办了一份专门的报纸——《农话报》,每月销量居然也能达到2200份。

商业方面,袁世凯照搬他在山东创办商务局的成功经验,设立了天津商务局,任命天津汇丰银行买办吴懋鼎、道胜银行买办王铭槐为总办和帮办,旨在“官、商联为一体”,重振天津市面。但因该局买办色彩过浓,起不到联络众商、疏通市面的作用,袁世凯又将之改组为商务公所,加派4名本地绅商为董事,协助吴懋鼎等的工作,并委派天津知府凌福彭为督办,主要是负责政策上的协调。这一下果然卓有成效,官、绅参与社会控制的力量大为加强,很快就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结果就是,袁世凯所提出的推缓新旧欠款、倡行钱票、设立银行、规复厘卡旧章等4项挽救天津商务危局的措施,得到广泛拥护,“一时全津欢声雷动”,推行未久,“津市已渐有转机矣”,“街市流通,成效粗著”。

工业改革方面袁世凯更是大手笔。他先是成立了直隶工艺总局,以作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及“直隶全省振兴实业之枢纽”,并委任了周学熙为总办,统筹全局。

周学熙是周馥的儿子,生于1866年,举人出身。袁世凯任山东巡抚时创办山东高等学堂,就是委任他一手操办,并大获成功,小周因此受到袁世凯的赏识。

袁世凯总督直隶,小周随同前往,先任银元局总办,创办制币厂,成绩斐然,被袁世凯誉为“当代奇才”。担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后,在袁世凯的支持下,周学熙更是大展宏图,牵头集资办起了启新泽庆公司和栾州矿务公司,后又创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耀华机器制造公司、玻璃公司等。在此带动下,直隶工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品制造所、劝业铁厂、造纸厂、织染公司、肥皂公司、牙粉公司、玻璃厂、织布厂、木工厂、纺织厂、织布厂、制油厂、制革厂、麦粉公司、颜料公司、精盐分司、制棉公司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发展现代工业,袁世凯特别强调“倡国货,拒洋货”,不过他并不盲目抵制洋货,即使在全国掀起抵制美货浪潮,连慈禧太后都不再抽美国香烟的时候,他也并未附和。袁世凯内心的蓝图是,以优质国货与洋货竞争,并战而胜之。他为此大量引进外国科技及机器设备,并努力开启官智,以适应新的形势。像周学熙所言“往往有民间创一新业,官府从而抑制之,吏役从而鱼肉之。此所以人人乐于蹈常习故,不肯变通”之类的事,最为袁世凯所深恶痛绝。他因此下令,除现任官员不便离岗者外,其余将要上任的官员,上任前一律先到日本游历3个月,参观学习行政、司法及学校、实业大概情形,并接受考试,文理不通及不懂科技之辈,将“全行撤参”。如有胆敢借故不去者,同样不许当官。

与此同时,袁世凯大力整顿吏治,设立官吏考验处、调查处,对新老官员进行考验、考核。此外他还着重整治腐败,不过并不蛮干,而是迁就现实,把各级官员的各项陋规,即灰色收入明白统计出来,作为合法收入按月发放。之后如再有陋规出现,则以贪污罪论处。

这样的做法,最开始效果肯定不错。官智既开,民智自不难启,于是直隶工业在大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不少的中国第一。比如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筹款、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便出自于直隶,由袁世凯提议于1905年开始修建。在京张铁路工程局总办及总工程师的人选上,袁世凯更是力排众议,选择了詹天佑担此双重重任。

其实就连慈禧拥有的第一辆也是唯一一辆轿车,也是袁世凯所送。那是一辆现代汽车开山鼻祖、美国的杜里埃兄弟所设计组装的汽车,一共只生产了13辆,被后人统一叫做“杜里埃汽车”。送给慈禧那辆,是袁世凯听李莲英说老佛爷喜欢西洋新奇的玩意,特意花1万两银子买来的生日礼物。只是大清朝规矩多,洋司机开车大家觉得不安全,便训练出一个叫孙富龄的国产司机来,却得跪着开车,那就更不安全,后来慈禧也就不坐了。

自来水也是天津开风气之先,1901年中外合资的济安自来水公司成立,使得天津人最早喝上了自来水——之前上海倒是有自来水,但是只向公共租界的居民供应。那会儿北京还没有自来水,而且水很苦,火灾也多,连宫殿里也经常失火。一次慈禧在召见袁世凯的时候,问他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袁世凯表示“以自来水对”,并保举了周学熙去做,大获成功。

这样的第一还有很多,如1902年天津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发电厂,全市有了民用电灯;1903年天津设立了电话局;1905年,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报学堂,并在南苑、天津、保定行营设机通报;1906年2月16日,天津的城市电车正式通车,居然比十里洋场的上海还早了一年……

不仅如此,天津的官银号在袁世凯的整顿之下,也已经赢得了足够的信誉。就这样,天津渐渐成为整个华北的金融中心和商贸集散中心。袁世凯的成就,引来四面八方一片欢呼声,“北洋新政如旭日之升,为全国所具瞻”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就连20年不通音讯的张謇,都写了信来,特别夸奖直隶工业“独特高明”,已然超过了一贯的领头羊江苏。不过此时的袁世凯,仍然有他的烦恼,那就是他所主持编练的北洋陆军,正面临着军费不足的难题,而这一点,是没有办法指望朝廷的。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借洋债,当年左宗棠西征,用的就是这一招,效果很好。经手人正是当时的财神爷胡雪岩。

袁世凯兴冲冲奔着洋人而去,可是几次接触下来,感觉到了不对,借洋债容易,但免不了会受人挟制,军国大事,岂容失去自主权?更何况汇率的波动还可能造成额外的损失,不值得,太不值得。

但袁世凯接触中已经了解到了国外有发行公债的做法,对此深表赞同,便决定一试。他是那种想到就做的性格,于是就立即上了一道奏折,希望在直隶发行地方公债480万两银子,专款专用,全部用在练兵上。

袁世凯深知以往朝廷类似的举动信誉不佳,所以在奏折中特意强调此次直隶发行公债,一定要保证按时还本付息,朝廷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直隶动用归还公债的备用款项:“然示信之道,非可空言,又宜预筹的款,备偿本息,无论何项不得挪用。”既然不需要朝廷花钱,慈禧当然乐得批准,袁世凯立即就放手干了起来,这是1905年的事情。

公债发行的对象,主要是富裕的地方士绅。不出意料,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顾虑,主要还是担心这笔钱能否归还,所以尽管有高息诱惑,最开始富商们并不踊跃。袁世凯很生气,派人挨家挨户去动员这些富商大户,声明公债是袁大帅发行的,袁大帅言出必行,到期定会连本带息归还。你们现在帮袁大帅的忙,大帅日后自不会亏待你们;如果不帮忙,以后有事,别怪大帅不给面子!

面对这样赤裸裸的威胁,直隶地面上,谁敢不给袁大帅面子?袁世凯倒是真的想做好这件事,规定“收存公票在五万两以上者,准其在每年十二月初一日赴官银号查验备付款项,如收存公票不及五万可约集各票主凑成五万两,公举一人验票后赴查”。同时规定,对于侵吞公款的官吏,“一经查实,官员参革,差役监禁十年,仍将侵蚀之款加一倍追罚”,为的就是以透明度打开人们的信心之门。

僵局终于打破,后面就顺利了,加上袁世凯又订立了奖励制度:一人劝集数在1.2万两以上者,照寻常绩请奖;6万两以上者照异常劳绩请奖。这下子无论劝集者还是购买者的热情都大为提升,只几个月,直隶地方公债就全部售罄,480万两银子,其中的448万两都用在了练兵上面,剩下的则入了直隶藩库。正是因为有这笔钱,袁世凯的兵才练得有声有色,也才有之前提到的河间秋操的大获成功。

农业、工业、军事、行政样样得心应手,令人称道,但过最让袁世凯感到骄傲的,还是直隶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

袁世凯一向重视教育,把开启民智与开启官智看得同样重要,视之为两件大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所以刚一上任直隶总督,他就在直隶各地倡导创办了诸多新式学校,为了便于管理、有效施政,他还特设了一个新的机构——直隶学校司,任命胡景桂任该司督办。为了把这事办好,袁世凯个人带头捐助了2万两银子。另外,他还从自己每月600两银子的薪水中拿出200两作为奖学金,专门用以资助北洋各个新式军事学堂中的学生。无奈胡景桂出身于旧学,对新式教育完全不得要领,袁世凯遂请来热衷于在民间兴学的严修接任,全面主持这项工作。另外还聘请了美国驻天津领事丁家立为西学总教习,东京音乐学校校长渡边龙圣为教育顾问。

严修字范孙,生于1860年,祖籍浙江慈溪,进士出身,后被分发到翰林院任国史馆协修,和徐世昌算同事,两人关系不错。不同于徐世昌的是,严修是个红翰林,于1894年外放为贵州学政,任上创办了贵州第一所新式学校。1897年,严修上书《奏请开设以经济特科折》,提出废除八股,破格取士,引发轩然大波,梁启超后来认为这是“戊戌政变之先声”。

因为这次上书,严修被恩师徐桐逐出师门,并被罢免了翰林院的实职,只给他保留了一个编修的虚衔。此后严修和康、梁等人多有来往。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诏宣布变法,7天之后,严修来到小站,通过徐世昌见到袁世凯,为的是寻求救亡之路。

袁世凯对这位名翰林极为热情,倾谈之后,派徐世昌、段祺瑞、姜桂题等高层人物陪同参观考察新军的操练、功课等。小站新军的训练有素,令严修顿有耳目一新之感,故有“整齐娴熟,无以复加”的评语,袁、严二人自此结交,不过并未能在戊戌变法中有所合作。

好在有缘人终会走到一起,直隶教育的改革,终于使得两人展开了深层次的合作,几年下来硕果累累:到1906年6月,直隶办的高等院校计有北洋大学(中国第一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大学的前身)、北洋医学堂、高等工业学堂、高等农业学堂和高等综合学堂共5所;专科学校21所,其中包括中国第一所法律学堂天津法律仕学速成馆、高级师范1所、初级师范及传习所89所、中学27所、高等小学182所、初级小学4162所、女子师范1所、女子一般学堂40所、胥吏学堂18所。此外还有电报学堂、图算学堂、客籍学堂各1所,入学人数共86652人。若再算上北洋武备学堂、北洋巡警学堂、北洋行营将弁学堂、保定军官学堂、测绘学堂等军事院校,则总数可达10万人。

这还不包括留学生。袁世凯对外派遣的留学生人数可观,像王宠惠、吴鼎昌等,都是日后叱咤风云的人物;而在军事方面,则有后来的五省联帅孙传芳。留学生们回国后大都受到了重用,没有像当年的留美幼童那样被投闲置散。其实留美幼童们也正是在袁世凯总督直隶后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詹天佑自不必再说,其他像蔡绍基被任命为北洋大学总办,梁敦彦当上京奉铁路总办,梁如浩当上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总办,周寿臣高就天津招商局总办……这些功绩多半应该记在袁世凯头上。不是说他官大就必须排名在严修之前,而是因为这是事实。

事实上严修1904年才走马上任,工作时间并不长,当然他做的事情并不少,比如创办了敬业中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南开大学的前身。他的教育思路及身体力行的作风极受袁世凯推崇,因此当1905年清廷设立学部时,袁世凯推荐他当了学部侍郎,官居二品。学部尚书荣庆,在袁世凯巡抚山东时担任山东学政,两人关系非同一般。部里再有严修这么一位侍郎,袁世凯办起教育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股教育改革的春风竟然吹动了慈禧老太后的心。1906年2月21日,她竟然命令学部兴办女学。就在全国上下大跌眼镜的时候,袁世凯率先行动起来,当年6月13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即已建立并正式开学,效率之高令慈禧大喜过望。老太后随后下令各省向直隶学习,大兴新式学堂,不分男女,努力培养现代人才。又一次,袁世凯成为举国瞩目的人物,好不得意!

袁世凯在直隶的大刀阔斧,也使得地方上的宪政派对他寄望甚殷。早在1904年7月,张謇在那封夸赞他“独特高明”的信中,就曾希望他效法日本伊藤、坂垣主持立宪:“论公之才,岂必在彼诸人之下?”

袁世凯不是那种易于头脑发热的人,在权衡了各派势力的实力之后,深感立宪之事不能操之过急,所以在给张謇的回信中表示“尚须缓以俟时”。而在慈禧召见谈到张之洞等人打算奏请立宪一事时,袁世凯更直截了当地表示反对,理由是“中国的百姓,民智未开”,这让慈禧非常满意。

日俄战争之后,立宪呼声高涨,张謇再给袁世凯写信,鼓励其倡导立宪,“执牛耳一呼”,建立“不朽盛业”,则“公之功烈,昭然如揭日月而行”。袁世凯再一次权衡了各派势力的消长,认为时机或已成熟,终于在1905年7月2日,联合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大清朝实行立宪政体。慎重起见,几个人把立宪改革的期限定为12年,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年限。

奏折由袁世凯领衔发出,这是地方督抚第一次正式奏请立宪,慈禧自知其势不可阻挡,立即就接受了,半个月后便有了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的诏令。五大臣回国不久,袁世凯成立了天津自治总局,作为直隶城乡最高的自治领导机关,进行地方自治的尝试。现在朝廷要召开预备立宪筹备会议,慈禧要求始作俑者袁世凯参与,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1906年8月26日,袁世凯志得意满地来到北京,他并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何等惨烈的一场暴风雨。